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呈现,是文学作品教学活动的一个步骤,幼儿文学作品的多元价值提醒我们,教师应灵活采用不同方式呈现文学作品,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感知。儿童诗语言带着跳跃的节奏、丰富的内涵、鲜明的个性,往往有着浅语的艺术魅力,“经典儿童诗绘本”将儿童诗经典与优秀插画家的画作结合,呈现形式相得益彰。在当前儿童诗绘本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教师仅仅把活动看成一般的绘本阅读活动,呈现方式较单一,没有好好挖掘儿童诗内在的价值。我们根据幼儿思维形象性、直观性、记忆重复性等特点,结合儿童诗绘本类型和内容开展多元呈现方式的探究教学实践,帮助幼儿感悟儿童诗绘本。
描述呈现方式,是指以教师讲述、朗诵或介绍文学作品为主的呈现方式。这种方式以教师口头表达和体态表现为主。实践中,教师往往将描述呈现方式用于第一遍作品的欣赏或最后的整体感知中。第一遍欣赏时利用描述呈现方式幼兒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专注地倾听作品,获得对作品初步的整体印象;而活动后的连贯讲述利用描述呈现方式能完整地帮助幼儿梳理活动过程中已获得的理解和认识,便于幼儿经验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安排好情感的强与弱、节奏的快与慢、内容的张与弛,运用灵动的有声语言重塑儿童诗文本中的具体形象,给幼儿以最直观、生动的感知。
描述呈现可以分为整体描述呈现和部分描述呈现,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如大班儿童诗绘本教学活动“你们说,我爸爸是干什么的”,教师先提出初步感知问题后让幼儿完整欣赏,再分段讲述,让幼儿重点感知十个孩子分别描述的爸爸的关键动作等,从而理解具体的职业。教师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手势、体态、眼神等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加强幼儿的艺术感受。当然,描述呈现为了取得更有意境的效果,也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选择拍手、击圆舞板、衬词等方式让呈现更有节奏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让幼儿自主学习的思想主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描述呈现方式常常被冠以“说教”“灌输”等字眼使教师们不敢运用,其实,好的儿童诗作品是需要生动的言行来演绎才能体现其价值,更需要全身心倾听去整体感知这种意境、韵味与情感。教师在运用这种呈现方式时要突出“巧”字,一是“巧”在使用契机把握上,二是“巧”在使用频率得当上,否则,就失去了幼儿自主欣赏文学作品的意义,违背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此外,描述呈现可以根据活动难点加上辅助教学具、绘本图片等的支撑,让幼儿乐在其中。
感知呈现方式,指借助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欣赏文学作品活动的呈现方式,包括实物呈现、图画呈现、图标呈现、多媒体呈现感知等。由于感知载体的不同,教师在使用时要体现一个“妙”字,即必须有机挖掘儿童诗的着力点,让幼儿既能直观感性地理解作品,又在有重点的信号刺激下,获得与活动目标相匹配的有指向、有价值的信息。
1.实物呈现感知。顾名思义,就是提供实物呈现文学作品。如大班儿童诗绘本教学“水果们的晚会”,教师利用水果实物或水果玩具让幼儿边听边摆出不同的水果造型,幼儿在具体实物提供的形象感知中对文学作品有了粗浅的理解。在随后的表演中,随着他们对儿童诗内容的熟悉,会完全沉浸在绘本的情节中。幼儿在实物呈现的帮助下,充分调动感官,在多通道的信息源中完成“言一形一意”的转换,产生美好的体验。
2.多媒体呈现感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尤其是电子白板凭借它的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和艺术性,能生动地将文学作品呈现给幼儿。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文学欣赏活动都要用到多媒体,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与目标合理选择。在小班儿童诗绘本教学“这就是春天”中,教师制作了精美的FLASH课件,随着青蛙的叫声,课件不时呈现“吹来了燕子、蜜蜂……”幼儿感到新奇,他们亲自参与按喇叭,并猜测着“吹来了什么”,自然而然地达成活动目标。
3.图画呈现感知。包括图和画,即出示相关图片或由教师、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作品内容。在“图”的呈现运用方面,儿童诗绘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如大班儿童诗绘本教学“两只小松鼠”,教师在导入活动之后,不直接给幼儿欣赏诗歌,而是出示绘本图片让幼儿先观察: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可能发生什么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在“画”的呈现运用方面,如在中班儿童诗绘本教学活动“蜈蚣去买鞋”中,教师可采用一边朗诵、一边绘画的方式展示内容,帮助幼儿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4.图标呈现感知。图标相对于图画来说,更加精练、简约,它是介于实物图像和抽象符号之间的图形标志。图标可以引发幼儿再现已有的实物形象,充分调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去学习。教师可以将作品内容分别按单词、多词、句、段为单位进行分解,通过形象化的图形符号制作成若干张有序的、连续的、流动的分解图谱。图标设计应遵循形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简易性原则,能让幼儿一下子看懂。如儿童诗绘本教学活动“小狗望望”,利用图标展现山、山上的树、树上的鸟、鸟的翅膀、翅膀外的天空等,便于幼儿形象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设计倾听诗歌翻图标的环节,可以设计根据诗歌内容选择图标填充句式,引导幼儿选择图标创编等,巩固和拓展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知与理解。
感知呈现方式还有很多,不同类别的感知方式可以交叉重叠使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认真挖掘儿童诗的内涵,有效利用感知呈现方式,突出一个“妙”字。
游戏呈现方式,指设计幼儿可参与的游戏活动呈现幼儿文学作品的感知方式。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动静交替的活动,而非时刻以游戏呈现方式为主。因此,教师常将游戏呈现方式用于巩固对儿童诗的感知,实现现实生活与儿童诗之间的多向迁移。
1.操作性游戏。有些儿童诗绘本适合创编动作进行操作性游戏学习,轻松的氛围能吸引幼儿更主动地投入,帮助幼儿理解儿童诗。如在大班儿童诗绘本教学活动“绿色的家”中,教师一改以往完整欣赏的模式,创造性地采用游戏分解内容,将诗歌中大海、草原、大树等图片张贴于六面体的骰子中,随着骰子的滚动,幼儿既兴奋又好奇,他们看着图片共同讨论:小树是怎样的?谁喜欢住在大树上?自然表达诗句,幼儿也用扔骰子的游戏方式,一起看看、说说,一首诗歌在游戏中轻松习得。幼儿在操作中对儿童诗情节有了独特的感知,更赋予了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
2.表演性游戏。表演性游戏是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对作品的再创造,有些儿童诗绘本可以让幼儿选择其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从而理解诗歌内容。如《夏夜》《小瓢虫滑滑梯》《爱爬山的松树》等,都可以启发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以表演的方式大胆表现自己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布置场景时不是对作品的生搬硬套,要体现场景的合理性、表演的艺术性;有时参加表演的幼儿比作品中的角色多或少,可以选择增减角色的方法充分满足幼儿表演的欲望;表演形式不仅仅拘泥于“幼儿”秀,手偶、木偶、纸偶、影子等形式,也具有很大的表现力,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的创造、表演道具使用的创造、表演场景的创造、情节内容的增减等实现了对儿童诗的再创造。
3.竞赛性游戏。有些儿童诗可以和竞赛性游戏结合起来学习。如大班儿童诗绘本《梦》:“在梦中,我是国王的大公主,醒来后,我是爸爸的小女儿;在梦中,我有一大把玻璃珠,醒来后,我只有一个小皮球。”在幼儿熟悉以上句式和创编规则后,可请幼儿按“在梦中”“醒来后”这种句式进行分组创编PK,一组看,一组玩,看哪组想出的花样最多。在幼儿习得某个句式、词语后,可以组织开展“诗歌朗诵会”“诗歌大王”来比一比、赛一赛,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作品的感知与理解。教师要从“趣”字人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选择适宜的游戏方式,让他们在生动、丰富、有趣的体验中有效习得。
综上所述,教师从多元的角度解读文本,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立足“巧、妙、趣”,科学合理地使用呈现方式,凸显儿童诗的“浅语有味”,使儿童诗绘本阅读活动呈现多元化、立体型的局面,让幼儿打开诗歌的翅膀,翱翔在想象无限的美丽天空。
一、“巧”用描述呈现方式
描述呈现方式,是指以教师讲述、朗诵或介绍文学作品为主的呈现方式。这种方式以教师口头表达和体态表现为主。实践中,教师往往将描述呈现方式用于第一遍作品的欣赏或最后的整体感知中。第一遍欣赏时利用描述呈现方式幼兒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专注地倾听作品,获得对作品初步的整体印象;而活动后的连贯讲述利用描述呈现方式能完整地帮助幼儿梳理活动过程中已获得的理解和认识,便于幼儿经验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安排好情感的强与弱、节奏的快与慢、内容的张与弛,运用灵动的有声语言重塑儿童诗文本中的具体形象,给幼儿以最直观、生动的感知。
描述呈现可以分为整体描述呈现和部分描述呈现,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如大班儿童诗绘本教学活动“你们说,我爸爸是干什么的”,教师先提出初步感知问题后让幼儿完整欣赏,再分段讲述,让幼儿重点感知十个孩子分别描述的爸爸的关键动作等,从而理解具体的职业。教师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手势、体态、眼神等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加强幼儿的艺术感受。当然,描述呈现为了取得更有意境的效果,也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选择拍手、击圆舞板、衬词等方式让呈现更有节奏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让幼儿自主学习的思想主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描述呈现方式常常被冠以“说教”“灌输”等字眼使教师们不敢运用,其实,好的儿童诗作品是需要生动的言行来演绎才能体现其价值,更需要全身心倾听去整体感知这种意境、韵味与情感。教师在运用这种呈现方式时要突出“巧”字,一是“巧”在使用契机把握上,二是“巧”在使用频率得当上,否则,就失去了幼儿自主欣赏文学作品的意义,违背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此外,描述呈现可以根据活动难点加上辅助教学具、绘本图片等的支撑,让幼儿乐在其中。
二、“妙”用感知呈现方式
感知呈现方式,指借助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欣赏文学作品活动的呈现方式,包括实物呈现、图画呈现、图标呈现、多媒体呈现感知等。由于感知载体的不同,教师在使用时要体现一个“妙”字,即必须有机挖掘儿童诗的着力点,让幼儿既能直观感性地理解作品,又在有重点的信号刺激下,获得与活动目标相匹配的有指向、有价值的信息。
1.实物呈现感知。顾名思义,就是提供实物呈现文学作品。如大班儿童诗绘本教学“水果们的晚会”,教师利用水果实物或水果玩具让幼儿边听边摆出不同的水果造型,幼儿在具体实物提供的形象感知中对文学作品有了粗浅的理解。在随后的表演中,随着他们对儿童诗内容的熟悉,会完全沉浸在绘本的情节中。幼儿在实物呈现的帮助下,充分调动感官,在多通道的信息源中完成“言一形一意”的转换,产生美好的体验。
2.多媒体呈现感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尤其是电子白板凭借它的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和艺术性,能生动地将文学作品呈现给幼儿。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文学欣赏活动都要用到多媒体,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与目标合理选择。在小班儿童诗绘本教学“这就是春天”中,教师制作了精美的FLASH课件,随着青蛙的叫声,课件不时呈现“吹来了燕子、蜜蜂……”幼儿感到新奇,他们亲自参与按喇叭,并猜测着“吹来了什么”,自然而然地达成活动目标。
3.图画呈现感知。包括图和画,即出示相关图片或由教师、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作品内容。在“图”的呈现运用方面,儿童诗绘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如大班儿童诗绘本教学“两只小松鼠”,教师在导入活动之后,不直接给幼儿欣赏诗歌,而是出示绘本图片让幼儿先观察: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可能发生什么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在“画”的呈现运用方面,如在中班儿童诗绘本教学活动“蜈蚣去买鞋”中,教师可采用一边朗诵、一边绘画的方式展示内容,帮助幼儿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4.图标呈现感知。图标相对于图画来说,更加精练、简约,它是介于实物图像和抽象符号之间的图形标志。图标可以引发幼儿再现已有的实物形象,充分调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去学习。教师可以将作品内容分别按单词、多词、句、段为单位进行分解,通过形象化的图形符号制作成若干张有序的、连续的、流动的分解图谱。图标设计应遵循形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简易性原则,能让幼儿一下子看懂。如儿童诗绘本教学活动“小狗望望”,利用图标展现山、山上的树、树上的鸟、鸟的翅膀、翅膀外的天空等,便于幼儿形象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设计倾听诗歌翻图标的环节,可以设计根据诗歌内容选择图标填充句式,引导幼儿选择图标创编等,巩固和拓展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知与理解。
感知呈现方式还有很多,不同类别的感知方式可以交叉重叠使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认真挖掘儿童诗的内涵,有效利用感知呈现方式,突出一个“妙”字。
三、“趣”用游戏呈现方式
游戏呈现方式,指设计幼儿可参与的游戏活动呈现幼儿文学作品的感知方式。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动静交替的活动,而非时刻以游戏呈现方式为主。因此,教师常将游戏呈现方式用于巩固对儿童诗的感知,实现现实生活与儿童诗之间的多向迁移。
1.操作性游戏。有些儿童诗绘本适合创编动作进行操作性游戏学习,轻松的氛围能吸引幼儿更主动地投入,帮助幼儿理解儿童诗。如在大班儿童诗绘本教学活动“绿色的家”中,教师一改以往完整欣赏的模式,创造性地采用游戏分解内容,将诗歌中大海、草原、大树等图片张贴于六面体的骰子中,随着骰子的滚动,幼儿既兴奋又好奇,他们看着图片共同讨论:小树是怎样的?谁喜欢住在大树上?自然表达诗句,幼儿也用扔骰子的游戏方式,一起看看、说说,一首诗歌在游戏中轻松习得。幼儿在操作中对儿童诗情节有了独特的感知,更赋予了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
2.表演性游戏。表演性游戏是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对作品的再创造,有些儿童诗绘本可以让幼儿选择其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从而理解诗歌内容。如《夏夜》《小瓢虫滑滑梯》《爱爬山的松树》等,都可以启发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以表演的方式大胆表现自己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布置场景时不是对作品的生搬硬套,要体现场景的合理性、表演的艺术性;有时参加表演的幼儿比作品中的角色多或少,可以选择增减角色的方法充分满足幼儿表演的欲望;表演形式不仅仅拘泥于“幼儿”秀,手偶、木偶、纸偶、影子等形式,也具有很大的表现力,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的创造、表演道具使用的创造、表演场景的创造、情节内容的增减等实现了对儿童诗的再创造。
3.竞赛性游戏。有些儿童诗可以和竞赛性游戏结合起来学习。如大班儿童诗绘本《梦》:“在梦中,我是国王的大公主,醒来后,我是爸爸的小女儿;在梦中,我有一大把玻璃珠,醒来后,我只有一个小皮球。”在幼儿熟悉以上句式和创编规则后,可请幼儿按“在梦中”“醒来后”这种句式进行分组创编PK,一组看,一组玩,看哪组想出的花样最多。在幼儿习得某个句式、词语后,可以组织开展“诗歌朗诵会”“诗歌大王”来比一比、赛一赛,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作品的感知与理解。教师要从“趣”字人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选择适宜的游戏方式,让他们在生动、丰富、有趣的体验中有效习得。
综上所述,教师从多元的角度解读文本,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立足“巧、妙、趣”,科学合理地使用呈现方式,凸显儿童诗的“浅语有味”,使儿童诗绘本阅读活动呈现多元化、立体型的局面,让幼儿打开诗歌的翅膀,翱翔在想象无限的美丽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