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11
沟通技巧是实现护士为患者热忱服务的需要,是转变患者心境,创造最佳心理状态的需要,是促进护患之间理解与支持的需要,是进行治疗,保健宣传的需要[1]。尤其是社区护士面对健康状况、生活阅历、个性爱好、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差异万千的居民,掌握以下交流沟通技巧与护理技术同等重要。
称呼,分析对方的各种条件,如年龄、性别、文化、性格等,得体地选择适合对方的称呼,对熟悉的病人可由病人自己确定护士对其的称呼,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觉到护士的亲近。
第一句话,第一句话是引入交谈的开始,字词选择上要有人情味,遇到患慢性病的病人和老年人,第一句话要他感觉得到了足够的尊重,享受到人的尊严。如果是孩子,第一句话要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大家喜欢的孩子。对中青年人,则要让他感到双方沟通上的“零距离”。这样可以使用针对性、个性化的语言使病人愿意接受,尽快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忌语,凡是能引起病人反感和造成心理压力的语言都应视为忌语,社区护理工作中要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人们忌讳的字词,如“进食、制动、排气”等,讲话时切勿省略主动和关键词,如询问输液是否结束时,省略关键词,问“您完了没有?”,这些语言病人无法接受,且易出现反感情绪或造成心理压力,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
打断的技巧,对于“爱说”的病人,可用反复给予帮助,如翻身、饮水,还有触摸等打断谈话的技巧,通过积极的语言和具体的帮助使对方接不上谈话内容达到打断的目的,切不可在面部表情上有任何不耐烦流露,以免伤害对方感情。
对待“夸张描述”的技巧,社区人群中对疾病的态度有不同表现,有的病人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故意编出一些夸张症状,将自己的病说的很严重,对这类病人要用细心和耐心分析病人的叙述,从中找到关键性的问题,解决与健康有关的实际问题[2]。
非语言交流技巧:①触摸,对儿童和老人,特别是慢性疾病致长期卧床的病人,以触摸表达对病人的关心,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②手势与表情,对听力、视力有困难和失语的病人要用手势和表情来交流,适用于极度衰弱,无力说话的病人,如闭眼睛表示可以,大拇指表示很好,中指表示一般或无变化,小拇指表示不好等[3]。
总之,社区护士掌握以上沟通技巧,通过人格力量,用充满人情味、平易近人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得到护理对象家庭和亲友的参与和支持,可使其健康得到维持、改善、康复。
参考文献
1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主编.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应试指南.
2李春玉.社区护理实践指南,2004,5.
3史瑞芬.护理人际学,2003:2-6.
沟通技巧是实现护士为患者热忱服务的需要,是转变患者心境,创造最佳心理状态的需要,是促进护患之间理解与支持的需要,是进行治疗,保健宣传的需要[1]。尤其是社区护士面对健康状况、生活阅历、个性爱好、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差异万千的居民,掌握以下交流沟通技巧与护理技术同等重要。
称呼,分析对方的各种条件,如年龄、性别、文化、性格等,得体地选择适合对方的称呼,对熟悉的病人可由病人自己确定护士对其的称呼,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觉到护士的亲近。
第一句话,第一句话是引入交谈的开始,字词选择上要有人情味,遇到患慢性病的病人和老年人,第一句话要他感觉得到了足够的尊重,享受到人的尊严。如果是孩子,第一句话要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大家喜欢的孩子。对中青年人,则要让他感到双方沟通上的“零距离”。这样可以使用针对性、个性化的语言使病人愿意接受,尽快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忌语,凡是能引起病人反感和造成心理压力的语言都应视为忌语,社区护理工作中要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人们忌讳的字词,如“进食、制动、排气”等,讲话时切勿省略主动和关键词,如询问输液是否结束时,省略关键词,问“您完了没有?”,这些语言病人无法接受,且易出现反感情绪或造成心理压力,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
打断的技巧,对于“爱说”的病人,可用反复给予帮助,如翻身、饮水,还有触摸等打断谈话的技巧,通过积极的语言和具体的帮助使对方接不上谈话内容达到打断的目的,切不可在面部表情上有任何不耐烦流露,以免伤害对方感情。
对待“夸张描述”的技巧,社区人群中对疾病的态度有不同表现,有的病人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故意编出一些夸张症状,将自己的病说的很严重,对这类病人要用细心和耐心分析病人的叙述,从中找到关键性的问题,解决与健康有关的实际问题[2]。
非语言交流技巧:①触摸,对儿童和老人,特别是慢性疾病致长期卧床的病人,以触摸表达对病人的关心,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②手势与表情,对听力、视力有困难和失语的病人要用手势和表情来交流,适用于极度衰弱,无力说话的病人,如闭眼睛表示可以,大拇指表示很好,中指表示一般或无变化,小拇指表示不好等[3]。
总之,社区护士掌握以上沟通技巧,通过人格力量,用充满人情味、平易近人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得到护理对象家庭和亲友的参与和支持,可使其健康得到维持、改善、康复。
参考文献
1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主编.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应试指南.
2李春玉.社区护理实践指南,2004,5.
3史瑞芬.护理人际学,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