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制造的甘肃省产业转型路径探索

来源 :中国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央经济工作会中明确指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2020年的重点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提高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要求。2020年是甘肃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甘肃地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对于推动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创富民兴陇的新局面意义重大。本文针对甘肃省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智能制造提出了转型发展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制造业  转型 智能制造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8(b)--02
  1 背景
  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基于“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掀起了“再工业化”浪潮。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紧锣密鼓地发展当地制造业,积极参与制造领域的市场竞争。就全球产业链而言,尽管“中国制造”铺天盖地,但大多仍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区域,附加值最低。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双重挤压,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明确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来实现强国十年的行动目标,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努力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向“微笑曲线”两端产业链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与服务延伸。
  2 甘肃省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甘肃省“两化”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智能制造水平有所提升。一是甘肃省立足行业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的后发优势,加强省内外制造产业和互联网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制造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原型,培育出甘肃省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体系。二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支持力度大幅度提升。逐步落实“5G+工业互联网”工程,加强试点示范与推广普及,有力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传统制造业正在不断加快两化融合力度,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
  但相比珠三角、长三角等智能制造集聚区,还存在许多瓶颈制约。目前甘肃省传统制造业商业模式仍以单体产品销售为主,卖产品仍是“挖萝卜”的思路,挖一个少一个,在与国内日渐增多的私企制造业争抢增量市场,导致竞争愈加激烈。此外,甘肃地区传统制造业普遍存在产业基础能力弱、产业链脱节、关键技术“卡脖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高技术领域发展存在短板、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外采购等问题,面对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滞后的问题,甘肃省必须抢抓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制造领域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推动甘肃由“甘肃制造”向“甘肃智造”转变。
  3 转型方法
  3.1 转型原则
  (1)质量和需求相结合。以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客户对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质量管理。
  (2)企业主体与营造环境相结合。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3)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引导传统制造业技术创新向关键共性技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聚集,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管理,提高管理创新水平。
  (4)坚持全产业链与分阶段施策相结合。积极推动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提升的协作机制。
  3.2 转型措施
  (1)搭建一个平台。平台是制造业转型战略的实施主体,一是聚焦国家智能制造工程明确的五大重点以及甘肃省“两化”融合关键共性技术供给瓶颈,积极同国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甘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协同攻关,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如自动控制、智能感知、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谋划一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二是政府统筹构建全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各类科学技术资源互通共享格局。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大面向制造业的质量和品牌服务供给。三是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及分节点建设和产业应用,加快“万企上云”、工业云平台建设。四是激发“双创”平台活力。引导工业企业建设“双创”平台,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五是充分挖掘地域优势,搭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平台。针对甘肃地区工业、企业、经济开发等领域,进行积极有效地调研和考察,探索有利于企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生产方式及产业模式,建立地方生产方式及组织关系,实现对地方相关产业活动的振兴起到联动作用,共同打造制造业转型新模式。
  (2)进行一项改革。改变传统制造企业的“等级式”管理,以“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提升运作效率、简政放权、兼顾当前效益和未来发展”为原则,实施事业部制改革。事业部的经营指标是依据年度全面预算为目标,实行自主考核分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公司层面要做到充分放权,让事业部成为真正“模拟法人”的经营主体,焕发自身活力。
  (3)组建一个网络。加快建设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将物理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构建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实现计算、通信、控制、协调与自治功能。一是打造具备较强实力、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政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加快5G和工业互联网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运用5G技术进行工业互联网内网的设计、建设、运维与应用集成,夯实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占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高点,打造数据时代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二是积极培育大型制造业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提升大型制造业的综合实力,最终实现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的专业化和市场化。
  (4)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在实践中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是加快发展智能装备。高端的智能制造生产设备是制造业的产业基础,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条件、工况特点等,对现有加工设备、成型设备、焊接设备、熔炼设备、检测设备等生产设备和其他辅助装置进行智能化改造,加快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二是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全流程智能化自动生产线,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三是通过智能化自动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市场后,会将客户意见反馈给智能工厂,智能工厂会针对客户反馈信息及时进行产品设计与技术方案调整。四是智能工厂将生产制造数据和生产与管理中产生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管理者通过将计算机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实现全方位地、精准的掌握企业经营情况。   (5)创建一条产业链。产品不是年年都有人要,但项目做好了服务需求年年有,因此必须进行转型突破,从周期性的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迈进,从单一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依据企业实际组织架构和业务特点,以“点”引“线”带“链”,分步开展建设,稳步推进产业转型。一是聚焦重“点”。聚焦优势产品,大力引进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集中创新投入,对优势产品进行智能化提质升级。二是以“点”引“线”。以优势产品为主抓手,寻求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实现新的可持续利润增长,以高品质产品、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服务赢得市场。三是由“线”带“链”。进一步扩大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在充分考虑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管控和产业链协同,提升企业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客户经营全过程周期提供集成化、一站式服务的完整服务能力。四是将数字化贯穿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与服务整个产业链。
  (6)建立两个系统。一是供应链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和大數据手段对供应能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需求进行柔性协同,打通需求、产品、库存、物流等业务协同及可视化监控能力,构建快速响应、多方共赢的智能供应链。二是客户管理系统。依旧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建立客户管理系统,通过系统来搜集分析客户的行业、类型、分布、需求等,为决策提供关键信息。开放客户关联的业务信息和供需信息,使客户在移动端实现对其服务项目进行实时查看、需求反馈等操作,加强客户合作关系。
  (7)探索一条新道路。新时代是资本致胜的时代,未来一个时期,我们既要聚焦制造主业,又要注重资本吞吐吸纳、聚合裂变,加快从制造硬件资源投入为主,向人才、技术、信息、体制机制创新等软资源投入为主转变,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道路,推动资本运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努力争取甘肃省委省政府支持,要聚焦我省十大生态产业和经济社会转型的主战场,继续围绕与主业相关的制造、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新能源消费领域,拓展绿色、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投资业务,增强发展后劲。
  3.3 转型的基础支撑
  (1)资金支持。加强甘肃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由政府投入引导资金,按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强化甘肃省制造业创新项目与政府创新资本的对接。
  (2)组织规划。根据转型发展需求,制定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加强组织领导,设置专职管理、业务及技术运维岗位,鼓励设置企业一把手为专职管理部门负责人。
  (3)人才队伍。外引内育,补齐人才队伍“短板”。加大既懂制造技术又懂通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鼓励企业构建内外结合的人才储备机制,并通过学历型教育、职业型教育、校企联合、企业培训等多种培养模式,增加智能制造人才供给。
  (4)文化建设。树立成就客户、开放共享的市场价值观和责任担当、诚信正直的品格基础,帮助客户成功,追求多赢、对各方利益相关者负责,把诚信正直作为经营智慧和为人做事的价值底线。
  (5)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一批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相协调相配套的新标准,填补空白领域,引领行业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田世宏.建国70年中国标准化改革发展成效[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9(11).
  陈劲.构建“中国制造2025”创新管理战略[J].中国经济报告,2015(08).
  徐广林,林贡钦.工业4.0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思维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10).
  杜万全.安徽新华智能工厂的实践与思考[J].印刷技术,2019(05).
  工业和信息化部.《轻工标准与质量》-2019-10-15.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EB/OL].工业和信息部,2019-09-06.http://www.gov.cn/xinwen/2019-09/06/content_5427906.htm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既融合三产,又紧密连结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同时也提到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而乡村旅游正是发挥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日照市
期刊
摘 要:区县级平台公司由于社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基层事权任务繁重,市场化转型基础薄弱等方面的原因,在平台公司转型升级的浪潮中起步较晚,市场化转型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区县级平台公司的客观情况和市场化转型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要解决区县级平台公司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市场化、实体化转型迫在眉睫。区县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注入优质资产资源,实行政企分开,帮助平台
期刊
摘 要:股东实现其作为投资者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权,要考虑和平衡公司、大小股东和债权人等多方面的利益。行使股东盈余分配权要依法确定当事人,明确请求公司进行盈余分配的情形和条件,合理进行举证责任分配。应当从穷尽公司内部救济、更加合理地确定控股股东的被告地位、优化举证责任承担、股东退出机制等方面完善股东盈余分配权保护机制。  关键词:多元利益平衡 滥用股东权利 股东盈余分配 举证责任  中图分类号:F
期刊
摘 要: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阵地,高校财务处是辅助教师搞好科研、解决教师财务问题的主要行政部门。高校财务工作者应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服务广大师生,做好财务工作,推进国家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为了促进高校财务事业的发展,减少教职工在财务相关业务方面的障碍,财务工作者应当优化工作流程,大胆采用新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基于此,针对高校现有的报账流程中人员接触频繁、效率不高的步骤进行优化调整,主张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津市养老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当前养老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不同主体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发挥医养结合和PPP模式的优势,有效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养老模式;医养结合;PPP模式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0(b)-089-04  随着经济增长,我国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养老服务单靠政府出资难以满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期,人才成为各地区产业转型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大省,然而近年来人口机械数量却呈现负增长现象,与其他经济强省相比,对人才吸引力较弱,人才流出现象严重。本文在对比山东、江苏两地影响人才流动的多种因素后,分析发现区域文化是影响两地人才流动的重要原因,并分析了区域文化通过地区创新能力、组织内晋升制度、个人发展前景等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于跨境电商的经营与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对其他想要进入该行业的投资者作参考作用。本文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特性、经营模式、产业现状、中国跨境电商的五力分析和未来竞争环境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且利用个案分析法针对跨境通宝的组织结构、多角化发展、仓储、物流、研发技术、竞争优势、未来发展战略和面临的问题来研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策略和其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跨境电子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对近100名创业者的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教育程度、创业能力以及是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等情况,并对一些常见的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在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增强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同时,使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贯彻在其现实行动中,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为实现经济
期刊
摘 要:随着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快,配合“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突出云南省的区位优势,从供給侧着力,构建符合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及路径,打造适应“一带一路”进程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财经类人才,建立人才聚集的长效机制,有效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财经类人才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匹配性和适用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一带一路 应用型人才 培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口要实现全部脱贫。为探寻县域精准脱贫实施现状与隐忧,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搜集资料等方式对江西省武宁县扶贫落实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武宁县政府根据产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生态保护扶贫政策等多角度深化落实精准扶贫措施。本文通过把武宁县的扶贫政策与其他地区作对比分析,提出县域扶贫政策应以大力发展教育和地方经济为起点,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提升劳动技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