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教育界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展开的教学方略探究行为从未停滞,致力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其中地理教学“人地观念”由“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派生而来,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关注自然、关注生活,更关注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与生态的关系,明晰人地关系找到协调人与地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人地观念”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依据。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人地观念”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177-02
教师在总结以往育人经验基础上,应立足新课改背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以初中地理教学目标有效落实为前提,分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内容,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念,使学生掌握更多终身受用的技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其中“人地协调观念”即为“人地观念”,学生只有树立该观念,才能将地理知识与其生活实践林立而论,从人类生存主观视角、自然环境发展客观视角,权衡人与地的关系,继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进程中,却存在教师忽视“人地关系”消极现象,为此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必要性势在必行。
一、培养“人地观念”可以提高学生生存能力
新时期国家建设发展迎来新常态,初中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需立足社会发展新常态,提高自身核心素养,理清人与地的关系,在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同时,结合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切实需求,找到改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有效出路,在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初中地理教师需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找到二者平衡发展立足点。
例如,教师在进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时,可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我国农业生产纪实的纪录片,如《第一犁》、《We feed the world》、《天人合一》等,使学生对本章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地理思维,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生存与地理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给学生5min探讨时间,营建和谐、民主、自由、高效教学氛围,在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同时,助力学生树立生存意识,明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意识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凸显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价值[1]。
二、培养“人地观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基数较大,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对较低,加之以往粗犷式发展理念对自然环境带来消极影响,为此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旧任重道远,初中地理需承担可持续发展教育重任,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发展价值体系,能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发展,探寻科学发展新出路,树立空间地理观念,从整体、部分两个层面思考可持续发展方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学时,可以启动“翻转课堂”,凸显学生自主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习地理知识,将相关知识与其思维交织在一起,使“人地观念”得以渗透到学生思想深处,待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自然资源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节约自然资源必要性”、“怎样保护自然资源”等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其中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人地观念”的过程,同时学生可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内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高[2]。
三、培养“人地观念”可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初中学生拥有基本的生活实践经验、判断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论证能力,虽然综合素养有待提高,尚未形成科学高效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但在教师引导下可以正确认知客观事物,为此教师培养学生“人地观念”,使其从人与地关系层面分析问题,继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时,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法,鼓励学生围绕本章节教学内容,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总结,探究人类居住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在落实自主学习及教学目标同时,有效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其中学生从互联网、书籍、报刊杂志等途径中,搜集与本章节内容相关资料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活性、动手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过程,学生在统筹相关资料进程中,发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继而调用所学知识,发挥学生联想及创新思维能力,探寻人地关系发展规律,使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凸显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地关系”必要性[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是培养学生“人地观念”重要学科,为此教师需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使学生思维與“人地观念”交织在一起,在落实地理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峰,李雪佳,王娇.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观念”培养策略探究——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22):86-87.
[2]满建利,贾素知,聂丽娜.初中地理“人地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为例[J].地理教学,2018(4):40-42.
[3]闫春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0):78.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人地观念”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177-02
教师在总结以往育人经验基础上,应立足新课改背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以初中地理教学目标有效落实为前提,分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内容,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念,使学生掌握更多终身受用的技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其中“人地协调观念”即为“人地观念”,学生只有树立该观念,才能将地理知识与其生活实践林立而论,从人类生存主观视角、自然环境发展客观视角,权衡人与地的关系,继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进程中,却存在教师忽视“人地关系”消极现象,为此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必要性势在必行。
一、培养“人地观念”可以提高学生生存能力
新时期国家建设发展迎来新常态,初中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需立足社会发展新常态,提高自身核心素养,理清人与地的关系,在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同时,结合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切实需求,找到改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有效出路,在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初中地理教师需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找到二者平衡发展立足点。
例如,教师在进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时,可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我国农业生产纪实的纪录片,如《第一犁》、《We feed the world》、《天人合一》等,使学生对本章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地理思维,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生存与地理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给学生5min探讨时间,营建和谐、民主、自由、高效教学氛围,在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同时,助力学生树立生存意识,明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意识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凸显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价值[1]。
二、培养“人地观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基数较大,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对较低,加之以往粗犷式发展理念对自然环境带来消极影响,为此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旧任重道远,初中地理需承担可持续发展教育重任,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发展价值体系,能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发展,探寻科学发展新出路,树立空间地理观念,从整体、部分两个层面思考可持续发展方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教学时,可以启动“翻转课堂”,凸显学生自主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习地理知识,将相关知识与其思维交织在一起,使“人地观念”得以渗透到学生思想深处,待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自然资源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节约自然资源必要性”、“怎样保护自然资源”等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其中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人地观念”的过程,同时学生可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内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高[2]。
三、培养“人地观念”可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初中学生拥有基本的生活实践经验、判断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论证能力,虽然综合素养有待提高,尚未形成科学高效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但在教师引导下可以正确认知客观事物,为此教师培养学生“人地观念”,使其从人与地关系层面分析问题,继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时,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法,鼓励学生围绕本章节教学内容,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总结,探究人类居住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在落实自主学习及教学目标同时,有效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其中学生从互联网、书籍、报刊杂志等途径中,搜集与本章节内容相关资料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活性、动手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过程,学生在统筹相关资料进程中,发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继而调用所学知识,发挥学生联想及创新思维能力,探寻人地关系发展规律,使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凸显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地关系”必要性[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是培养学生“人地观念”重要学科,为此教师需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使学生思维與“人地观念”交织在一起,在落实地理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峰,李雪佳,王娇.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观念”培养策略探究——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22):86-87.
[2]满建利,贾素知,聂丽娜.初中地理“人地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为例[J].地理教学,2018(4):40-42.
[3]闫春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