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豫剧《灞陵桥》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4636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在中国传统地方戏曲的创作中一直存在“保留传统”和“创作革新”的困扰。作曲家、剧作家以及灯光舞美设计师在创作新剧目时都以一种探索的脚步进行艺术变革。如何使中华民族伟大、丰富的传统地方戏曲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河南省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新编的大型历史剧—豫剧《灞陵桥》的成功上演,无疑让笔者和观众对中国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全新的认识。本文以《灞陵桥》为例,就其作品的剧本创作、唱腔设计及舞台展现中的传承及创新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豫剧;剧本;唱腔设计;舞台展现;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614.93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型新编历史剧《灞陵桥》的盛装呈现
  在前不久刚刚落幕的“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的比赛中,豫剧《灞陵桥》从二十多个剧目中脱颖而出,再获金奖。从创作伊始,该剧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佳绩,无疑是观众对新编剧目给予的支持与肯定。
  这部戏是由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重点打造的剧目。许昌是三国文化之乡,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关羽夜读春秋、千里走单骑、灞陵挑袍等三国故事妇孺皆知,因此也为该剧奠定了很坚实的文化底蕴。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孔凡燕编写、著名戏曲作曲家赵国安创作、蔡书志配器、著名导演熊源伟执导、舞美设计王欢、灯光设计刘海源、服装造型设计潘健华等共同完成。从该剧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始,笔者进行了全程关注。从剧本创作(前后几移其稿),确定主创团队、召开专家论证评审会,开展剧名征集活动到排练、首演,历时80余天,导演的超高要求使这部剧拥有三分不输经典的底气。由国家一级演员黄力杨饰演曹操,张轩饰演关羽,使整部剧颇具看点,参演人员数量高达117人,强大的创作团队实属罕见。
  二、剧本的传承与创新
  剧本创作取材于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灞陵挑袍”。从关羽被曹操大军困于土山写起,曹操视关羽为良将,爱惜人才,遂下令收兵,极力说服关羽留在军中,与其一道扶保汉祚的感人故事。全剧共分七场,分别为“土山三约”“云长明志”“花园叙情”“孟德求贤”“夫妻夜谈”“一诺千金”和“灞桥惜别”。作者文字功力深厚,整个剧本结构流畅,故事内容清新独到,唱词、道白文学水平很高。众所周知,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廉政、勤政、爱才为人称道。这出戏努力摆脱了传统的宦官择朝的模式,塑造出与传统不太一样曹操形象。不再“厚关薄曹”,曹操再也不是“白脸奸臣”。剧作家依据历史的评判,擦去了曹丞相脸上的白粉,还原他历史的本来面目。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曹操。通过精致准确的描写,再现了曹操和关羽复杂纠结的心理活动,歌颂曹操的仁德、爱才的一面。关羽的形象也比原来有所发展,有所深化,将关羽这个角色的忠义、诚信的中华传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部戏角色的心理描写无疑是成功的,因为整场戏两个主要人物的心理都在撕扯、抗争。比如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要离开,但他又不能不感激曹操对他的恩惠与关爱时唱到:“随皇叔扶汉室当作己任,无奈何少人马无处扎根。我该是永不负兄弟情分?我该是做一个保国功臣?兄弟情,丞相恩,孰重孰轻把我困;负义人,保国臣,谁是谁非怎区分?”;又比如曹操为国揽才极力挽留关羽,却又被关羽那种义气感动,从隐瞒消息想永绝后患时的“你不该不懂得吾的心愿,你当知我为你请旨封候只想留你在身边,大战前吾只有痛下狠心把你斩”,再到最后结局时的开诚布公:“我本想摆一场送行酒宴,不料你封金挂印不辞而别叫我情何以堪……云长啊,你有忠义在肝胆,我曹操也有仁德在心间。”笔者每每听到此处都为之动容。故事的线条层层递进,戏剧冲突明显,可见剧作家在哲学思考和人性挖掘方面做了努力。再有,孔凡燕老师又独具匠心地创造了“七哥”这个历史记录以外的角色,使这部剧在遗憾、悲伤的基调中增加了一抹诙谐色彩。高水准的剧本创作是这个戏能否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准确真挚的心理描写,不仅为导演、演员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也为观众呈现出两个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三、音乐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灞陵桥》的唱腔设计是赵国安老师继《程婴救孤》《村官李天成》《我爱我爹》等巨作之后又一部大作。赵老师为这部戏的设计保留了很多传统的豫剧音乐风格,采用了豫东调、豫西调及沙河调的结合,使唱腔浑然一体,凝练大气。剧种曹操的唱段占了大量比重,作曲家根据演员的声腔特征创作,除了运用豫剧中常规的降E调和降B调以外,还运用了F调和C调,丰富生动的唱腔设计对推动人物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该剧阵容较大,乐队采用了加强的常规民族戏曲乐队与西方木管乐器的混合编制,既保持了豫剧音乐的传统风格,又以新的色彩呈现出新的审美品格。该剧的配器蔡书志老师拥有丰富的豫剧新剧的创作经验,加之他本人是专业的豫剧板胡演奏家,同时又具有扎实的作曲理论。他与赵国安老师的强强联手,使《灞陵桥》音乐设计在板式、唱腔、和声、复调以及中西乐器融合的创新中得到完美展现。
  以《说起来国家事谁不长叹》举例,这是《灞陵桥》中曹操的一段唱腔。是由散板接回龙、慢板、慢二八板、中二八板、垛子板与紧打慢唱交织在一起,又用散板送板结尾等多种板式为结构,创作而成的男声唱腔。唱腔通过板式和速度的大幅度、多层次的变化,构成了一段有刚有柔、刚毅有力、节奏富有力度、旋律充满深情的综合体。
  作曲家们力图通过这一段唱腔曲调,把“恶战中亲儿丧命暗自心酸”的深刻内涵揭示出来。这里渐弱行腔,琵琶轻托,力求细腻,起伏而抒情。接着回旋向上发展,由弱到强,此时乐队强烈的全奏进入,造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如江河奔腾一泻而下,迸发出曹操的一腔悲苦、心痛难言、痛不欲生的凄苦之情,极富感染力。这里无可否认的是,再好的唱腔都要有好的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来体现。扮演曹操的黄力杨,对人物唱腔把握得非常准确到位,处理得很理性。他情深意切,轻轻用腔,细声吟唱,无论声音的运用还是气息的控制,都恰到好处。每唱到此时,观众总是长时间给予热烈的掌声。从第二句起,唱腔过门音乐转入中二八板,同样跟随唱词和人物的感情变化,由中二八板又徒然转入垛子板,将旋律层层递进,乐曲速度不断加快。垛子板与紧打慢唱]交替出现,使唱腔旋律的情绪和色彩得到更深刻的宣泄和更浓的挥洒,最后转入散板,把唱腔推向高潮。表达了曹操满腹心声,对关云长的期望和一片深情,唱出了曹操的雄心及霸气,凸显了曹操心怀国家统一、黎民安康的政治家胸怀和气度。这一唱段的板式结构,转换和变化,旋律节奏的变化处理,在传统的基础上都有大幅度的创新。这也是现代人们所需要的,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豫剧音乐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开头所使用的出题音乐相当优美,内幕的男声独唱除了含有传统的豫剧声腔特色外还运用了西方声乐的发声方法,让人回味无穷。笔者拙见,如此优美的主题旋律如果可以大量使用,从而贯穿全剧,这会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体验。
  四、舞台展现的传承与创新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基本特点。《灞陵桥》在舞台的展现上,导演巧妙利用其三大特點,并大胆突破了戏曲固有的脸谱化,去掉了曹操的白脸,让人物行当介于“花脸”与“老生”之间,塑造了一个大仁大义的“治世能臣,乱世枭雄”。
  以往看到一些导演在排演新编历史剧的时候总是排斥传统的表现手段。脸谱、髯口、服装造型引用传统的都不多,服装、化妆、表演动作都趋向写实。但在《灞陵桥》里,这些表现手法基本上都往传统戏上靠拢,更增加了这部戏的实际价值。在开场时舞美设计,在舞台远处设置了小土山和芦苇荡,在空中悬挂了一片箭阵,使战争的肃杀之气充盈舞台;道具设计贴合历史,汉宫灯、汉壁画、酒樽、古琴等都是从历史中提炼而又将其艺术化之;白色的照明灯光回归了传统戏曲的用光,轮廓光的强化突出了人物的内心起伏和性格色彩;服装设计均是源于历史而又提炼加工来迎合舞台展现。舞美设计空灵简洁,又不失传统的厚重感。导演调度有方,错落有致,画面感极强。加之对舞台布景及人物造型的提纯,使两个人物之间性格特别鲜明,双雄主题的戏剧精神显得格外生动。这些展现手法不仅继承了传统,又可谓是一次新的创作,恢宏大气,精致传神。让笔者惊喜的是武场戏的设计,从圆场台步到程式性动作,连接精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人入胜,令人叹为观止。
  新编大型历史剧《灞陵桥》的诞生,使中国地方戏曲的“传统”和“创新”再次碰撞出绚烂火花,开启了新一轮的艺术变革。如今,国粹“京剧”已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拥有一大批的票友及爱好者。除此之外,如何把河南地方戏曲剧种发扬光大,使之走出国门,依旧任重道远。笔者愿为此略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黄雅惠(1989-),女,河南许昌人,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音乐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河南地方戏曲的音乐种类及特征,中国简谱发展史。
其他文献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爱情悲剧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美国一战后的社会面貌,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批判和揭露。细读故事,除盖茨比的爱情悲剧外,一个更深层的悲剧逐渐浮现,即盖茨比、威尔逊和威尔逊太太共同的悲剧——社会阶层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文章从空间占有、情感精神掠夺和生死较量三个方面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成因之一——无法逾越的社会地位进行论证,以期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同时又从中得到关于人与梦想
【摘要】目前,全国有据可查的仓颉庙(祠)、墓(陵)、造字台及出生地等遗迹有40 余处,南乐仓颉陵是历代帝王、官吏及士学学子朝拜的圣地。仓颉陵所在地现为5万余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及仓颉陵古文化遗址的分析,初步推断仓颉陵古文化遗址的主要文化内涵应与传说中仓颉所生活的时代有重合的部分。早期仓颉文化对南乐县的影响是十分深刻和久远的,从历史时期到近现代,从文人雅士到民俗信仰,南乐
【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但思想开放的时代。与汉代的守礼遵矩不同,魏晋士人有着更为自由开放的思想准则,对自我人格更加重视。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对魏晋士人风貌、言行和思想记载的书籍, 从中可以窥探到魏晋士人对人物品藻的标准。除了有《品藻》一篇专列记述人物品鉴,《世说新语》另有一张《容止》刻画魏晋士人对人物形神的的评价。本文首先通过追溯魏晋人物品藻的发展渊源,指出儒家人物品评传统
【摘要】福建福安有“珍艺闻八闽,银辉耀九州”之称的银雕技艺,其中以“珍华堂”的银雕技艺最具有代表性,该技法融合了汉族银雕和畲族银雕的技艺,并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精神基础,畲族银雕技艺蕴含着畲族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内涵,承载着畲族悠久的民族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银雕技艺在技法传承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正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如何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分析当下的发
【摘要】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以其极具诗性的戏剧语言和关注社会黑暗面儿闻名。在其笔下,游离于社会边缘的人群往往成为主角。 在《玻璃动物园》中,威廉斯就向读者呈现了挣扎于社会边缘的人群。在这一表象之下隐藏的是作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及深厚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人文情怀;边缘人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戏剧文学继尤金·欧尼尔之后
【摘要】苗族年俗文化是苗族人民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历数千年而创造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物质创造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蕴着深刻的苗族民众意愿和风俗信仰。本文以花垣县排料乡芷耳村闹年大会为例,对之活动背景、仪式内容作简要介绍,并着重分析了苗族年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苗族;年俗;芷耳村;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苗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由于独特的宗教信仰、地域环境、风俗
【摘要】凤翔村世代都制作符箓,各种符箓用于家与庙两个场所。家庭使用的符箓以纸质符箓为主,寺庙使用的以布质、墙绘、木质符箓为主。家庭使用符箓的目的是保护家宅平安,福寿安宁。寺庙使用符箓主要是符箓是寺庙的组成部分。符箓的制作材料和用途都不一样,但从色彩上都基本遵循尚青镶黄挂红的基本原则。本文从制作的材料质地进行分类,从质地的不同解释不同质地符箓的使用功能和禁忌,详细介绍凤翔村的符箓文化在凤羽白族中的重
【关键词】小学生;挫折;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0-0025-03  【作者简介】穆利娟,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6)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早期,有些学生的耐挫力较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承受不了。因此,教师和家长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生活不可
【摘要】文化生活作为居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旅游景区的角度分析,文化能够深深根植于园区建设之中,通过“文化建园”达到园区景致与文化内涵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化建园”的基本含义,根据合肥包公园的现状和历史沿革,以其未来的改造和发展为例,探索“文化建园”理论在包公园建设中的实践路径和指导作用,同时阐述了合肥包公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探讨包公文化在公
【摘要】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来源于中西方古典生活与审美方式及思想传统的不同。“韵”和“律”这一对概念将中西古典音乐美学上的差异表达得很清晰。作为中西古典音乐代表性乐器的古琴和钢琴则分别呈现了“琴韵”与“琴律”两种不同的美感形态。  【关键词】古典音乐;韵;律  【中图分类号】B83-02 【文献标识码】A  中西方古典音乐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为形式上的大相径庭,而根植于中西方古典生活与审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