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u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小学阶段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那么,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呢?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思考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这种直观形象的演示最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二、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引导。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在学习中随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问题加以引导,使之成为独立思考的契机,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我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讲到“因为海底高低不平……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这一句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一汪水的底下弄得高低不平,水面是不是也会五光十色呢?”对此,我首先表扬了这个同学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接着又向他简单介绍了不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讲《掩耳盗铃》的时候,有的学生说:“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难道世界上真有这么傻的人吗?”我既肯定这个同学善于动脑,同时也提出《掩耳盗铃》只是一则寓言故事,而寓言都是虚构的,并指出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暗示给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很多同学点头称是。不料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们写作文时,有时是否也可以虚构一下呢?”同学们想起老师平时强调的“要真实,不编造”的写作原则,不由哄堂大笑。我当平很尴尬,但指出这个问题提得好,并且用通俗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留点尾巴,让学生自己解决。
  有些可以通过学生自己钻研解决的问题,可以不讲明白,这样能够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在讲《小摄影师》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时,从高尔基的说法和做法上,可以看出高尔基这个人对小孩怎么样?”这个问题只要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稍加思索就能回答出来。当讲到小男孩跳上电车开走了的时候,我又问道:“这个小男孩会不会再回来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于是我又说:“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去想,不管怎么回答,都要讲出道理”。第二天上课时,许多同学对我讲了自己的看法,我发现他们的回答,大部分是正确的。
  四、把学生放在教师的位置,增加思考的深度。
  学习的主动者是学生,但教学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要教好一堂课,教师本人在课前要经过周密的思考,但教师的思考代替不了学生的思考,要使思考的结论在学生的脑子里扎下根,最好把思考过程展示给学生,最好能在教师讲的同时,尽量启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我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文时,有意变换了一下教与学的关系。在上这一课的前半个小时,我让学生根据我的预习提纲,自己看书,并且师生共同讨论课后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讨论时意见不一致时,我并没有立刻忙着解决问题。讨论后变了个花样,说:“同学们对哪些地方有疑问,或者有什么看法,就把它们写在纸条上交给我,看我会不会回答,大家可以出难题考考我。”学生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
  五、故意装点糊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鼓勵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上教师若能做到“大智若愚”故意装点糊涂诱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对某些现象进行独立思考,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习多音字、同音字时就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或查字典自己解决,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这里,知识的讲解并不是难点,难的是怎样让学生在学知识时积极思考。采用装点糊涂的方法,把教师的讲解过程,变成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平时要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做好准备,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古籍”是指古人所著作和收藏的书籍,“古籍整理”是指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著作和文献的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让评、翻译等,目的是为了保存古籍,指导今人的阅读和理解,从而
语文学习是一个人通过理解、探索与积累逐渐达成目标的过程,而小学阶段正是语文学习的开端,可见这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这一阶段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潜力,帮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知识基础,才能让后续的语文学习及其他科目学习更为顺利,而想象力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优势之一,因此后续将着重思考,为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提供方向。  小学生是一个具备特殊性的群体,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调动情感功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功能,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期刊
小学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相关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字生词,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语感内容。语感主要是帮助学生对文字产生敏锐的感觉,让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和文章的创作者产生共鸣,提升自己在情感上的建设。同时,小学阶段的语感培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正视语文内容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学审美水平。  一、利用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成为一门课程之前,
期刊
唐代贞元末、元和初有一个女报父仇的故事,见于五种记载:①《传》,李端言撰(佚)。②《义激》,崔蠡撰。③《唐国史补》,李肇撰①。④《集异记》,薛用弱撰。⑤《原化记》,皇甫氏撰。为了
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测算电阻值”
期刊
新课改给语文课堂带来活力,教师教学设计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教学呈现繁荣景象,但透过表象看本质,语文课堂形式主义现象有所抬头,教师热衷于搞“花架子”,教学表演化倾向严重,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学造成了戕害。呼唤语文教学本位回归,强化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应该成为语文教师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  一、立足文本,落实多元语用意识  教材是语文学习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教材包含大量经典名著内容,具有极高
期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进行文学积累的重要手段。为了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奠定良好的阅读学习基础,许多教师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开放性阅读教学,并做出了诸多探索。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对开放性阅读教学做出策略性思考,以期为语文阅读教学做出启示。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开放性阅读就在于学无定法,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条条框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存在发展的基础,是智慧主要来源,是民族瑰宝,是民族精神象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