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突破目前思政教育仅限于与“思政类课程”的瓶颈,为了更好的实现全方位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合到其他课程教学工作中,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手段。高校应该及时创新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手段,利用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改革,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自身实践学习能力的提高。文章将探讨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思政教育;设计
引言
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涉猎诸多的生活实际案例,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安排学生进入到设计现场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课程思政教育主旨在于将思政教育融合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的引领和传播。
1、思政教育的教学特点
1.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往往采取理论+指导教学的方式,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将思政教育与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相融合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思政教育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促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来进行问题研究,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实现自身思维空间的拓宽。并且,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来说,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要求学习,这对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1.2增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必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展开一系列的规划。在思政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将学生列为学习的中心,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这对促进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1.3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开展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出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实现自身问题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思政教育的开展,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同时可以丰富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确保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而达到培养专业设计人才的目的。
2、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意义
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是市民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中进行创作。艺术家将自身对于社会的思考与关注转化为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并以文化性、民族性、本土性、时代性的艺术作品为创作方向,让艺术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在艺术创作上强调艺术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并提倡利用艺术的力量构建公民的集体性意识与公共精神。公共艺术设计传播地域城市文化,提升公众对公共空间的体验感。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对物质的基本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公共艺术带给大众文化滋养及审美传播的重要性。因此,在公共艺术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起到很好的文化思想传播作用,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作观,明确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即争做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设计师,设计更多有意义的作品。这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3.1课程介绍
公共艺术设计培养学生熟悉公共艺术设计的程序与路径,了解公共艺术发展历程和新思维、新技术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对艺术品的评价认知能力。教师通过基本知识及案例分析的讲授,结合相关的课程实践作业练习,培养学生具备与环境设计专业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構思能力,并在环境设计方面得到基本的训练,包括对各种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如公共观念、场所精神、大众审美、城市文化、设计构思与表达、设计展示与呈现等内容。公共艺术可以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公共空间创作作品,让艺术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
3.2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方面学校教育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企业用人理念则是“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弃之不用。”因此,“公共空间装饰设计”首个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德性”,将“敬业”“诚信”“法制”等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道德,树立文化引领社会、服务于社会的观念,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2)知识目标方面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从而掌握技能必备的知识。在“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公共空间项目实践任务,掌握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在授课过程中以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为立足点,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把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室内设计理念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3)技能目标方面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侧重点会向实践部分倾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学生技能。“公共空间装饰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公共空间方案设计构思、设计表现、方案交底的能力,注重代表着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时代气质的“工匠精神”培养。 3.3教学实践案例方案
构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设计主题,进行方案初步设计及设计元素提炼。以创造美好生活空间为立足点,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以“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关键词引入绿色设计,主题设计等课题设计方面的要求。通过对主营湘菜的毛家饭店(重点介绍新青年空间主题、庭院风空间主题、新概念空间主题)分析解读,了解主题设计的题材来源,在分析解读毛家饭店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毛泽东思想照耀着中国革命的航程。有特色的餐饮空间需要独特的文化作为支撑,把文化的内容与核心本质融入就餐环境中。“公共空间装饰设计”的课程设计任务之一就是将地域文化融入餐饮空间设计中,通过对常州地域文化的了解和分析,提炼出具有常州地域文化的设计元素,并将其运用到本次设计任务中。学生对常州的各类文化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头脑风暴中,对每一个常州元素在设计中运用的方式畅所欲言,提供己见,从而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集思广益,体现团队合作的智慧。同时,在感受常州的江南特色文化魅力的同时,树立爱家乡的情怀。“工匠精神”一词来源于古代工匠在制作作品时精益求精、反复雕琢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的内涵又得以丰富,总的来说即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关键词。在“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课堂邀请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能工巧匠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到能工巧匠的技术能力及工作态度,体味到能工巧匠对设计师职业的敬畏和对设计工作的执着,感受到能工巧匠对待设计崇尚精品、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他们的“工匠精神”,具有较好的榜样效果。理想的室内空间呈现需要精准的施工图纸的指导,精准的施工图纸绘制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每一条线,每一个尺寸都关系到施工的最终效果。在实训过程中将“工匠精神”时时刻刻融入教学中,在实际操作磨炼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耐力,培养学生精细、耐心、严谨、敬业的职业素养。
结语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不仅基础知识丰富,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也较为多样化,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提升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重视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将其应用到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中,确保各阶段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有序性,促使相关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有利于培养出专业的设计人才。对于课程教师来说,应该加强对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创新,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最终达到全方面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克难.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意理论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21(01):270-273.
[2]董欣.当前思政理念下机械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16):229-230.
[3]施小英.大思政格局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117-120.
[4]郭淑颖.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6):47-49.
基金项目:浙江开放大学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SZKT-21B10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思政教育;设计
引言
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涉猎诸多的生活实际案例,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安排学生进入到设计现场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课程思政教育主旨在于将思政教育融合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的引领和传播。
1、思政教育的教学特点
1.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往往采取理论+指导教学的方式,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将思政教育与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相融合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思政教育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促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来进行问题研究,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实现自身思维空间的拓宽。并且,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来说,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要求学习,这对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1.2增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必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展开一系列的规划。在思政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将学生列为学习的中心,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这对促进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1.3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开展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出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实现自身问题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思政教育的开展,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同时可以丰富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确保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而达到培养专业设计人才的目的。
2、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意义
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是市民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中进行创作。艺术家将自身对于社会的思考与关注转化为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并以文化性、民族性、本土性、时代性的艺术作品为创作方向,让艺术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在艺术创作上强调艺术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并提倡利用艺术的力量构建公民的集体性意识与公共精神。公共艺术设计传播地域城市文化,提升公众对公共空间的体验感。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对物质的基本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公共艺术带给大众文化滋养及审美传播的重要性。因此,在公共艺术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起到很好的文化思想传播作用,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作观,明确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即争做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设计师,设计更多有意义的作品。这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3.1课程介绍
公共艺术设计培养学生熟悉公共艺术设计的程序与路径,了解公共艺术发展历程和新思维、新技术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对艺术品的评价认知能力。教师通过基本知识及案例分析的讲授,结合相关的课程实践作业练习,培养学生具备与环境设计专业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構思能力,并在环境设计方面得到基本的训练,包括对各种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如公共观念、场所精神、大众审美、城市文化、设计构思与表达、设计展示与呈现等内容。公共艺术可以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公共空间创作作品,让艺术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
3.2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方面学校教育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企业用人理念则是“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弃之不用。”因此,“公共空间装饰设计”首个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德性”,将“敬业”“诚信”“法制”等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道德,树立文化引领社会、服务于社会的观念,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2)知识目标方面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从而掌握技能必备的知识。在“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公共空间项目实践任务,掌握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在授课过程中以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为立足点,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把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室内设计理念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3)技能目标方面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侧重点会向实践部分倾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学生技能。“公共空间装饰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公共空间方案设计构思、设计表现、方案交底的能力,注重代表着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时代气质的“工匠精神”培养。 3.3教学实践案例方案
构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设计主题,进行方案初步设计及设计元素提炼。以创造美好生活空间为立足点,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以“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关键词引入绿色设计,主题设计等课题设计方面的要求。通过对主营湘菜的毛家饭店(重点介绍新青年空间主题、庭院风空间主题、新概念空间主题)分析解读,了解主题设计的题材来源,在分析解读毛家饭店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毛泽东思想照耀着中国革命的航程。有特色的餐饮空间需要独特的文化作为支撑,把文化的内容与核心本质融入就餐环境中。“公共空间装饰设计”的课程设计任务之一就是将地域文化融入餐饮空间设计中,通过对常州地域文化的了解和分析,提炼出具有常州地域文化的设计元素,并将其运用到本次设计任务中。学生对常州的各类文化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头脑风暴中,对每一个常州元素在设计中运用的方式畅所欲言,提供己见,从而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集思广益,体现团队合作的智慧。同时,在感受常州的江南特色文化魅力的同时,树立爱家乡的情怀。“工匠精神”一词来源于古代工匠在制作作品时精益求精、反复雕琢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的内涵又得以丰富,总的来说即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关键词。在“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课堂邀请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能工巧匠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到能工巧匠的技术能力及工作态度,体味到能工巧匠对设计师职业的敬畏和对设计工作的执着,感受到能工巧匠对待设计崇尚精品、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他们的“工匠精神”,具有较好的榜样效果。理想的室内空间呈现需要精准的施工图纸的指导,精准的施工图纸绘制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每一条线,每一个尺寸都关系到施工的最终效果。在实训过程中将“工匠精神”时时刻刻融入教学中,在实际操作磨炼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耐力,培养学生精细、耐心、严谨、敬业的职业素养。
结语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不仅基础知识丰富,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也较为多样化,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提升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重视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将其应用到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中,确保各阶段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有序性,促使相关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有利于培养出专业的设计人才。对于课程教师来说,应该加强对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创新,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最终达到全方面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克难.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意理论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21(01):270-273.
[2]董欣.当前思政理念下机械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16):229-230.
[3]施小英.大思政格局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117-120.
[4]郭淑颖.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6):47-49.
基金项目:浙江开放大学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SZKT-21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