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作为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把它恰当运用在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之中,这也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作为一门传统人文学科,也有必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导入历史新课,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频在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利用,就是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典型一例。在初三历史教学中,这一运用更显功效。初三讲授的是世界历史,无论世界历史中的人物、事件还是各类名称,对学生来讲都相当陌生,难以形成概念。怎样引导学生走入世界历史的殿堂?多媒体可助一臂之力。例如,讲到《新航路开辟》时,对于欧洲美洲,学生了解甚少。但是对于马可·波罗、哥伦布和麦哲伦,他们并不陌生。于是,我先播放了一段介绍新航路开辟的视频,同时让学生思考“欧洲人为什么掀起了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再播放《马可·波罗行纪》相关内容。据说哥伦布就是阅读了《马可·波罗行纪》之后,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由衷地向往,才产生从另一个方向寻找去中国路线的计划,他使用的第一张地图就是根据《马可·波罗行纪》的描述绘制的。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存有大量的音像资料,丰富了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资源。在讲虎门销烟时,可以播放电影《林则徐》场景(节选)给学生观看,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要把中国沦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学生从中能理解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所具有的伟大意义,以及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国为民的高尚精神。这样就使学生的认识加深了。
通过多媒体重现历史,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往往是触及心灵深层次的,从中国近代历史的一幕幕影像中,学生深深感受到近代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谁说历史课堂枯燥乏味?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是如此丰富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吗?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历史课程作为初中思想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3.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达到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的效果,可以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这一效用通过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演示可以得到充分展现。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很多领域,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一些课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知识拓展可以分专题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历史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信息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翔实清晰,能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误区
1.喧宾夺主
多媒体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完成课堂里的一切工作,要做到传统课型与多媒体课型的适度结合。历史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切忌丢了根本。播放相应的视频时,可先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欣赏视频片段后再提出问题,以避免学生有疑难堆积,使学生能透彻地掌握知识并加深认识。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教师要避免因受课件结构的限制而使学生丢失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2.堆砌素材
要注意历史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价值。课件设计制作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素材要符合科学性和历史的客观实际,同时教学设计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图像只是辅助,大量的理解和分析应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完成。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地图,配上活动箭头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加以演示,但每到重要的地点(如遵义、会宁等地)还需重点解读,链接相应的影视资料;同时,请学生运用讲故事的方式补充一些红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分析“红军为什么开始失败?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红军长征胜利有什么深远的意义?”等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整个课堂详略主次分明,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效果极佳。
毋庸置疑,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它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之一。但它作为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实践中要注重科学性,要使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只有在信息时代的视野中,依据科学的观点去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挖掘,找出潜在的规律,才能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导入历史新课,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频在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利用,就是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典型一例。在初三历史教学中,这一运用更显功效。初三讲授的是世界历史,无论世界历史中的人物、事件还是各类名称,对学生来讲都相当陌生,难以形成概念。怎样引导学生走入世界历史的殿堂?多媒体可助一臂之力。例如,讲到《新航路开辟》时,对于欧洲美洲,学生了解甚少。但是对于马可·波罗、哥伦布和麦哲伦,他们并不陌生。于是,我先播放了一段介绍新航路开辟的视频,同时让学生思考“欧洲人为什么掀起了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再播放《马可·波罗行纪》相关内容。据说哥伦布就是阅读了《马可·波罗行纪》之后,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由衷地向往,才产生从另一个方向寻找去中国路线的计划,他使用的第一张地图就是根据《马可·波罗行纪》的描述绘制的。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存有大量的音像资料,丰富了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资源。在讲虎门销烟时,可以播放电影《林则徐》场景(节选)给学生观看,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要把中国沦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学生从中能理解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所具有的伟大意义,以及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国为民的高尚精神。这样就使学生的认识加深了。
通过多媒体重现历史,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往往是触及心灵深层次的,从中国近代历史的一幕幕影像中,学生深深感受到近代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谁说历史课堂枯燥乏味?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是如此丰富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吗?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历史课程作为初中思想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3.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达到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的效果,可以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这一效用通过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演示可以得到充分展现。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很多领域,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一些课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知识拓展可以分专题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历史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信息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翔实清晰,能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误区
1.喧宾夺主
多媒体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完成课堂里的一切工作,要做到传统课型与多媒体课型的适度结合。历史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切忌丢了根本。播放相应的视频时,可先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欣赏视频片段后再提出问题,以避免学生有疑难堆积,使学生能透彻地掌握知识并加深认识。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教师要避免因受课件结构的限制而使学生丢失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2.堆砌素材
要注意历史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价值。课件设计制作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素材要符合科学性和历史的客观实际,同时教学设计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图像只是辅助,大量的理解和分析应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完成。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地图,配上活动箭头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加以演示,但每到重要的地点(如遵义、会宁等地)还需重点解读,链接相应的影视资料;同时,请学生运用讲故事的方式补充一些红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分析“红军为什么开始失败?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红军长征胜利有什么深远的意义?”等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整个课堂详略主次分明,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效果极佳。
毋庸置疑,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它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之一。但它作为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实践中要注重科学性,要使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只有在信息时代的视野中,依据科学的观点去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挖掘,找出潜在的规律,才能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