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地位并非万能钥匙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0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中国和新西兰、俄罗斯签署协议,相互承认市场经济国家。新西兰一直是市场经济,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之后全面私有化,说是市场经济也凑合。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为的是摆脱反倾销。
  但另一方面,也切莫将市场经济地位当作足以对抗反倾销的万能钥匙。
  
  市场经济地位与反倾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反倾销越演越烈。更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在全球的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3.6%上升为13.3%,远远大于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2004年上半年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案件共 26起。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头号目标。
  判定是否倾销的主要依据是:出口价格是否被恶意压低?由于缺乏共同的市场环境,很难判断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价格体系。于是WTO规定,如果投诉国认为出口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内价格受到政府控制,或者出口商品接受政府补贴,不能客观地反映商品的实际价值,在反倾销调查时可以选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替代国”。
  近年来,几乎所有针对中国的反倾销都指控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起诉方认为,中国的资源由政府控制,企业多属于国有企业或接受政府补贴,因此产品的价格不能反映真实价值。这些产品一旦出口就有可能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形成不公平竞争。于是,他们采用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该国产品的正常价值。
  由于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都大大高于中国,在反倾销诉讼中,使得本来没有倾销的中国出口产品被裁定为“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高度倾销。最终导致对中国产品课征非常高的反倾销税。“非市场经济地位”让中国企业屡次蒙冤受屈、被动挨打,在应诉对华反倾销案中大量败诉。
  中国到底是不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攻之者说是,辩之者说否。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判定标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然而,在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的双边协议,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中有些条文对中国非常不利。
  根据协议的规定,中国同意在人世后的15年内,美国可以继续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市场经济国家”是套在中国出口企业头上的“紧箍咒”。最 近中国和一些友好国家分别签署协议,相互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反倾销。
  
  市场经济地位亦有局限
  
  以前有人幻想,加入WTO之后一切都好办了。现在又有人把希望寄托在对方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事实证明,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绝对不是那么简单。就算对方承认你是市场经济国家,顶多是不找“替代国”而已。即使所有国家都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投诉国仍然可以在产品定价和上游倾销上找你的麻烦。
  首先,反倾销往往和汇率联系在一起。通常起诉国指责出口国廉价倾销。可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出口国若要证明出口商品价格不低于本国市场价格(或者成本)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除此之外,投诉方不仅可能指控某一商品得到政府补贴或以低于正常价值对外出口,还可能指控提供该项商品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企业得到了政府补贴。这种对零部件和原材料给予补贴和从事倾销的做法称为上游补贴(UpstreamSubsidy)或上游倾销。
  反倾销诉讼在确定出口产品合理价格的时候存在着宽可走马的解释空间,在出口商品价格的评定上存在着永无休止的争论。舌头是软的,银子是硬的。即使没有理由也要找出理由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反倾销是进口国政府针对出口企业的诉讼行为。应诉方政府只能作为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供证据,或者在对判决不满时提出解决争端的要求。确定倾销是否成立以及倾销造成的损害程度的主动权都操于进口国政府手中,诉讼双方处于不对称的地位。
  总之,反倾销没有绝对标准,从中国目前的态势来看,只要指控你倾销,申辩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即或成功也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有些好处,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在反倾销中的被动局面。反倾销将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应加强对外直接投资
  
  显然,在国外市场上,“中国制造”只能适可而止。
  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大。中国的崛起必然冲击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尽管欧美的高科技产业遥遥领先于中国,但是这些高科技产业中容纳就业机会十分有限。目前,北美、欧洲各国依然保留着相当大的常规制造业生产能力。倘若西方各国丢失了这些市场,肯定会导致较高的失业率。
  例如,中国制造的鞋子在1998年方才进入西班牙。不到5年,几乎颠覆了西班牙的鞋业市场。在2003年,西班牙从中国进口了6190万双鞋子,西班牙人口不到4000万,平均每人一双半。中国制造的鞋子平均售价5欧元,而当地鞋子的生产成本就超过了8欧元。结果,西班牙生产的鞋子的销路越来越窄,西班牙制鞋业的失业率已经超过了30%。
  试想,如果在中国市场上到处都是“美国制造”或者“日本制造”,老百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可以预料,如果中国继续原来的出口方针,那么反倾销浪潮将越来越凶。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折时期,中国企业必须在国际范围的专业分工中寻找、确定自己的地位,通过国际合作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和市场。不仅在国内还要在区域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不是简单地以贸易替代投资,或者投资替代贸易,而是以何种方式来安排增值活动的最佳区位决策。
  不对抗,就合作。中国制造业要进入世界市场就必须从商品出口转向资本出口,就一定要设法将一部分就业机会分给东道国。有饭大家吃,有事大家做。当年日本汽车在北美销量迅速上升,威胁到了美国汽车行业。日本在接受配额限制的同时直接到北美投资建厂,部分绕开了贸易限制。目前,世界六大汽车集团纷纷到中国来投资建厂,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思考。
  迄今为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在2003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可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1%。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缺乏国际竞争能力,很难走出国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内市场的饱和程度逐年增加,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蜂拥而来的全球反倾销浪潮,我们应当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据理力争,积极应诉,维护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正常权益。另一方面,主动开拓对外投资,加速产业组织升级。中国一定能够从容应对反倾销浪潮,赢得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作者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其他文献
上海人陈建国(化名)穿着略显肥大的深灰色西服,点燃一根“红双喜”香烟,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面前坐下。老陈今年55岁,脸膛黄里透黑,皱纹层层叠叠,腮帮凹陷,稀疏花白的头发向脑后拢起来。  他告诉记者,拆迁上访的那阵子他一共掉了7斤肉,瘦得像个骷髅,现在又慢慢开始长肉了。  陈建国抽的那包“红双喜”香烟,是上海嘉定区委政法委秘书科科长倪政一给他的。陈说,平时抽不起这么贵的香烟(7元5角一包),只能抽
期刊
贵州省毕节地区农妇罗正启,去年冬季因计划生育后遗症来京上访,《瞭望东方周刊》予以报道之后的第二个月,这件拖了3年之久的赔付案终于得到解决。  罗的丈夫专程走了40里山路,跑到撒拉镇上打来电话,告知《瞭望东方周刊》:“我们拿到了5000元的赔偿款!”  毕节地区行署信访科黄干事谈到这件事时说,毕节虽然不富裕,但也不是拿不出这5000元钱,当时是没有想到罗正启夫妇不顾“天高皇帝远”,把官司打到了北京。
期刊
和众多从“草根”崛起的浙商一样,生听江温州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带有显的“浙商印记”:大胆而敢于创新,注定践而吃苦耐劳,意志坚定而百折不挠。但他的性格中同样具有着有别于其折商的元素,他的行事并不低调,更愿和媒体接触,从日常的公司新闻中可以到均瑶集团发展的每一步。王均瑶的“另类”为他赢得了媒体眼中“最开放的折商”的称号,也有批评者认为他只是善于作秀,公司的业绩并不如他所形容的那七色。无论如何,这些争
期刊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信中指出:“这是一项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前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幸福,符合全国人民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重大措施。”  在这一号召发出的25周年就要到来的前夕,人口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热点话题。    面临人口问题严峻挑战    9月—10月,在武汉、上海和宁波,连续举办了“
期刊
去年11月18日,《瞭望东方周刊》诞生于上海。沪上乃中国新闻事业滥觞之地,百年以来,此地既迎接了无产阶级新闻观念的登陆,也见证党报思想与市场媒体的融溶,并发动了先进的产业革命与报业实验。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然而报刊终有益于国事,新闻理想从来没有与民族复兴相分离。  为何要创办《瞭望东方周刊》?一言以蔽之,国家的崛起已到了战略机遇期,中国需要主流声音,在更宽阔的时空中、在更多元的人群里传播,既体现时
期刊
田雪原,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中国著名人口学家。在出席“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期间,田雪原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采访。  《瞭望东方周刊》:上世纪90年代,你就提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作微调,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田雪原: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力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人口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虽然,中国的总人口仍在增长,但增长加速之后,一
期刊
为着12年前的那个夜晚,44岁的阎梅仍心悸不已。  1992年11月的一天晚上,她被陕西省商州市板桥乡的计生队抓起来,推上一辆手扶拖拉机,顶着寒风来到15公里之外的乡卫生院,做“自愿”结扎手术。  在没有暖气的手术室里,医生打开她的腹腔。这时停电了。医生于是坐等来电。 40分钟过去了,医生让护士点起蜡烛,开始做手术。此时,麻醉药效力已过。  阎梅说:“幸好我没有死。”  在当年,有阎梅这样遭遇的育
期刊
10月金秋,广袤的农村一片收获的繁忙。然而,紧盯农地的各方博弈者,在意的却并不是农地上的收成——他们在静静等待着土地审批松动的一刻。  早在4月28日,国务院召开由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和严格土地管理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9日下发的紧急通知,落下地根紧缩的闸口。  如今,历时半年的“暂停审批”到期,农地博弈者们无不跃跃欲试。  “上边严查,下边观望,土地复耕做模样”,《
期刊
10月28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要求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这是一个令全国土地开发商兴奋而不安的日子:国务院关于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半年的文件到期。  解冻以后怎么办?中国是否会出现新一轮批地热潮,从而导致土地占用乃至投资规模扩张的反弹?  《决定》所要确定的,正是
期刊
上半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耕种模式——撒种毛豆。这种耕种模式的特殊之处在于:毛豆种子播种在一些被查出是违规的开发区工地——原本都是上好的农田上;播种方式是胡乱撒种——与精耕细作无关;种毛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用毛豆苗遮荒地挡人眼。因此,农民称这些毛豆苗为“遮荒布”。  是谁扯出了这块“遮荒布”?这块“遮荒布”遮盖的是什么?  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工业园是其中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