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最后一个季度是全球大选的高峰期,将近20个国家举行全国和地方选举,大多以执政党获胜,选举引发的政党力量变化不大。同时受国际债务危机抬头以及气候变化议题升温的影响,多国政党形势趋向复杂,朝野博弈不断。
(一)国际金融危机后续效应发作,多国执政党处境艰难。一是一些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显化,政府财政赤字扩大、债务危机频现,执政党应对困难。阿联酋迪拜主权基金债务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西班牙、乌克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及墨西哥等国债务危机公开化,少数国家信用等级被降低,多国市场和社会一度陷入恐慌。不少国家反对党借机向执政党发难,煽动社会不满情绪,谋求推动执政党改变政策甚至政府下台。多国执政党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寻求与反对党和民众沟通,同时积极采取相应政策,避免事态恶化。二是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尚存不明确因素,刺激主流国家继续加大应对金融危机力度。世界经济形势虽然出现好转势头,但受债务危机以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不稳影响,不少大国陆续强化反危机政策。美国民主党政府出台金融监管和大规模政府支出方案,着力促进就业、推进医改。日本民主党政府和法国人民运动联盟政府分别通过了数额不等的经济刺激计划、政府借贷计划,俄罗斯政府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最低生活保障金,刺激内需。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执政党也努力维持现行反危机政策,还量力推出一些新的应对举措。匈牙利、罗马尼亚、牙买加等一些国家执政党受财政赤字压力,不得不进一步削减公共开支乃至加税。
(二)气候变化议题大幅升温,牵动政党相互博弈。一是一些政党、政党组织积极争取气候变化话语权。新兴国家和中小国家主流政党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前,积极发力,争取主动权。巴西劳工党政府在减排目标制定等方面态度积极,积极与主要发达国家及其他新兴大国协调立场,争取扩大影响尼泊尔多党联盟政府以及马尔代夫民主党政府分别在珠峰和水下开会,以期唤起国际社会对其生存环境的关注,加大应对气候变化投入。一些政党组织也积极发声,意图影响和左右国际舆论。欧洲人民党要求非欧盟发达国家作出类似欧盟的具体的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也要确立与其增长潜力相符的减排目标。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以及拉美政党常设大会等政党组织进一步加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沟通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二是主要国家朝野围绕气候变化立场激烈交锋。迫于国际舆论压力,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执政党希在哥会之前就减排问题达成一致,从而对国际社会作出回应,但却遭到反对党强有力牵制和掣肘,澳大利亚工党政府的碳排放交易法案和美国民主党政府的有限减排目标均遭遇“难产”,印度反对党以议员集体离席抗议执政党国大党的减排承诺。
(三)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党形势出现复杂变化。一是少数政党推进地方分权、自治及分离活动,激化国内政治斗争。印度安得拉邦地方政党“泰兰纳加民族委员会”积极推动分邦并与地方政府展开激烈斗争,引发全国性大邦化小、各自为政的“分邦运动”。尼泊尔朝野斗争进入新阶段,联合尼共(毛)新近诉诸地方自治运动,单方面宣布在多个地区实施自治。塞尔维亚科索沃、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地方政府分别举行选举,向国际社会展示其“独立性”,两国中央政府和执政党积极干预但成效不彰。二是部分国家政党恶斗,党派矛盾尖锐。菲律宾传统家族政治酿苦果,马京达瑙省安帕图恩家族为保持对该省的权力控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政治屠杀事件。作为拉美地区最新一次政变活动的后续,洪都拉斯反对派试图以大选的合法形式漂白政变,并对被罢免总统塞拉亚持续打压,使得和谈之路遥遥无期。摩尔多瓦在野党摩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坚决抵制右翼执政联盟总统候选人,使得第二次选举产生的议会也未能选出总统。捷克公民党在联合政府垮台后,谋求重返欧洲传统右翼,以反共旗号统领和号召右翼,与本国左翼政治力量进行搏斗,三是一些国家政党以妥协、自律等方式,着力化解政治挑战。伊拉克朝野各党、苏丹全国大会党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经过艰苦谈判,最终就选举法达成共识,为各自国家选举排除了障碍。黎巴嫩多数派和少数派、马达加斯加主要政治力量达成组建联合政府协议,缓和了国内政治危机。罗马尼亚、加蓬等国政党选举争议以法律形式有效解决。阿根廷正义党政府制定《政治改革法》并推动议会通过,规范了政党活动以及领导人行为。波兰公民纲领党、克罗地亚民共体等政党主要领导人在被揭露贪腐丑闻后,均选择辞职化解危机。
(四)面临复杂内外形势,不少政党及政党组织加大反思、调整力度。一是一些主流政党反思成败得失,谋求更好发展。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召开党代会全面总结50年执政经验教训,认为要长期执政必须保持清廉,注意引进新鲜血液、保持党的活力以及关心民众疾苦,强调党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保持开放、兼收并蓄,自我加压、强化基层组织以及培养新的一代领导人。英国工党、土耳其正发党等积极推动政治改革进程,以期改变不利形势,扩大民意支持。日本自民党、德国社民党等深入反思竞选失利原因,认为没有搞好社会公正、体现社会公平是重要原因,但深层次原因还是党的自身建设出了问题,领导人更换频繁、内部矛盾重重,尤其是党在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方面严重不足,影响了党的战斗力。二是一些国家共产党希冀通过强化传统特色或转型,获得新发展。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发布了新的行动纲领,针对现政府政策提出了替代方案,包括国有化、支持军工业和军队、大幅提高工资、采取累进税、节制官员贪欲等内容,争取中下阶层的支持。塞尔维亚共产党正式成立,定义为合乎时代要求的左翼,赞成加入欧盟和结束塞尔维亚的私有化,关注民生和人的尊严。白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则向欧洲流行的“左翼党”转型,谋求更好地争取社会支持。三是一些政党组织或政党机制积极探索未能从金融危机中获益的原因。欧洲社会党开会指出,社会党在欧洲最近的一系列选举失利,在于未能对全球化做出正确回应和有效改革,强调继续坚持传统的社会福利国家思想,同时探索适应全球化挑战以及促进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第11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认为,金融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处于危机之中,但部分共产党理论滞后、对时代和形势的特征判断不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多于寻找替代方案,强调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应抓住时机,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实现发展壮大。
(一)国际金融危机后续效应发作,多国执政党处境艰难。一是一些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显化,政府财政赤字扩大、债务危机频现,执政党应对困难。阿联酋迪拜主权基金债务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西班牙、乌克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及墨西哥等国债务危机公开化,少数国家信用等级被降低,多国市场和社会一度陷入恐慌。不少国家反对党借机向执政党发难,煽动社会不满情绪,谋求推动执政党改变政策甚至政府下台。多国执政党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寻求与反对党和民众沟通,同时积极采取相应政策,避免事态恶化。二是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尚存不明确因素,刺激主流国家继续加大应对金融危机力度。世界经济形势虽然出现好转势头,但受债务危机以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不稳影响,不少大国陆续强化反危机政策。美国民主党政府出台金融监管和大规模政府支出方案,着力促进就业、推进医改。日本民主党政府和法国人民运动联盟政府分别通过了数额不等的经济刺激计划、政府借贷计划,俄罗斯政府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最低生活保障金,刺激内需。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执政党也努力维持现行反危机政策,还量力推出一些新的应对举措。匈牙利、罗马尼亚、牙买加等一些国家执政党受财政赤字压力,不得不进一步削减公共开支乃至加税。
(二)气候变化议题大幅升温,牵动政党相互博弈。一是一些政党、政党组织积极争取气候变化话语权。新兴国家和中小国家主流政党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前,积极发力,争取主动权。巴西劳工党政府在减排目标制定等方面态度积极,积极与主要发达国家及其他新兴大国协调立场,争取扩大影响尼泊尔多党联盟政府以及马尔代夫民主党政府分别在珠峰和水下开会,以期唤起国际社会对其生存环境的关注,加大应对气候变化投入。一些政党组织也积极发声,意图影响和左右国际舆论。欧洲人民党要求非欧盟发达国家作出类似欧盟的具体的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也要确立与其增长潜力相符的减排目标。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以及拉美政党常设大会等政党组织进一步加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沟通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二是主要国家朝野围绕气候变化立场激烈交锋。迫于国际舆论压力,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执政党希在哥会之前就减排问题达成一致,从而对国际社会作出回应,但却遭到反对党强有力牵制和掣肘,澳大利亚工党政府的碳排放交易法案和美国民主党政府的有限减排目标均遭遇“难产”,印度反对党以议员集体离席抗议执政党国大党的减排承诺。
(三)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党形势出现复杂变化。一是少数政党推进地方分权、自治及分离活动,激化国内政治斗争。印度安得拉邦地方政党“泰兰纳加民族委员会”积极推动分邦并与地方政府展开激烈斗争,引发全国性大邦化小、各自为政的“分邦运动”。尼泊尔朝野斗争进入新阶段,联合尼共(毛)新近诉诸地方自治运动,单方面宣布在多个地区实施自治。塞尔维亚科索沃、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地方政府分别举行选举,向国际社会展示其“独立性”,两国中央政府和执政党积极干预但成效不彰。二是部分国家政党恶斗,党派矛盾尖锐。菲律宾传统家族政治酿苦果,马京达瑙省安帕图恩家族为保持对该省的权力控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政治屠杀事件。作为拉美地区最新一次政变活动的后续,洪都拉斯反对派试图以大选的合法形式漂白政变,并对被罢免总统塞拉亚持续打压,使得和谈之路遥遥无期。摩尔多瓦在野党摩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坚决抵制右翼执政联盟总统候选人,使得第二次选举产生的议会也未能选出总统。捷克公民党在联合政府垮台后,谋求重返欧洲传统右翼,以反共旗号统领和号召右翼,与本国左翼政治力量进行搏斗,三是一些国家政党以妥协、自律等方式,着力化解政治挑战。伊拉克朝野各党、苏丹全国大会党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经过艰苦谈判,最终就选举法达成共识,为各自国家选举排除了障碍。黎巴嫩多数派和少数派、马达加斯加主要政治力量达成组建联合政府协议,缓和了国内政治危机。罗马尼亚、加蓬等国政党选举争议以法律形式有效解决。阿根廷正义党政府制定《政治改革法》并推动议会通过,规范了政党活动以及领导人行为。波兰公民纲领党、克罗地亚民共体等政党主要领导人在被揭露贪腐丑闻后,均选择辞职化解危机。
(四)面临复杂内外形势,不少政党及政党组织加大反思、调整力度。一是一些主流政党反思成败得失,谋求更好发展。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召开党代会全面总结50年执政经验教训,认为要长期执政必须保持清廉,注意引进新鲜血液、保持党的活力以及关心民众疾苦,强调党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保持开放、兼收并蓄,自我加压、强化基层组织以及培养新的一代领导人。英国工党、土耳其正发党等积极推动政治改革进程,以期改变不利形势,扩大民意支持。日本自民党、德国社民党等深入反思竞选失利原因,认为没有搞好社会公正、体现社会公平是重要原因,但深层次原因还是党的自身建设出了问题,领导人更换频繁、内部矛盾重重,尤其是党在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方面严重不足,影响了党的战斗力。二是一些国家共产党希冀通过强化传统特色或转型,获得新发展。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发布了新的行动纲领,针对现政府政策提出了替代方案,包括国有化、支持军工业和军队、大幅提高工资、采取累进税、节制官员贪欲等内容,争取中下阶层的支持。塞尔维亚共产党正式成立,定义为合乎时代要求的左翼,赞成加入欧盟和结束塞尔维亚的私有化,关注民生和人的尊严。白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则向欧洲流行的“左翼党”转型,谋求更好地争取社会支持。三是一些政党组织或政党机制积极探索未能从金融危机中获益的原因。欧洲社会党开会指出,社会党在欧洲最近的一系列选举失利,在于未能对全球化做出正确回应和有效改革,强调继续坚持传统的社会福利国家思想,同时探索适应全球化挑战以及促进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第11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认为,金融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处于危机之中,但部分共产党理论滞后、对时代和形势的特征判断不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多于寻找替代方案,强调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应抓住时机,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实现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