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来形成的“剪纸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极好教育资源,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剪纸是成人的艺术活动,但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但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继续发掘民间艺术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 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剪纸的特点是单纯、朴实、线条简练、粗健,线条块面高度结合,富有装饰性,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学生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剪纸作品有很强的情感接受性,而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正是具有这些品质,它们造型呈现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使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表现出好奇和赞叹。让学生欣赏教师的剪纸作品,零距离接触剪纸艺术,并当场剪纸给学生看,他们看到我像变戏法一样剪出各种小动物,兴趣就更高了。在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我和同学精心制作的剪纸作品,有栩栩如生的12生肖,精美的人物脸谱,教室的玻璃上也贴满了神态各异的小动物、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作品引来了孩子们关注的目光,原来用纸能剪出这么多漂亮的东西啊! 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里,直接感受到美的存在,触摸真实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情趣。
(二) 提高手脑协作能力,在游戏中学习剪纸的方法
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使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才能剪出物体形象。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得到了发展。学生画画可以边画边想,而剪纸必须事先想好。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学生统筹安排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勇敢果断、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感知过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表现实物或想象创造新的事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内容的选择上,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我通过多种方法让孩子发现折叠剪纸的奥秘,孩子们在我不断地将纸折叠一次或多次,剪出相连的植物、人物、花边时,学习情绪高涨,也学着叠叠、折折、剪剪。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学会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剪纸作品。利用对折的方法,先剪个水果、桃心,或一个熊猫、一只蝴蝶,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锯齿纹、月牙纹等。当学生打开自己的作品时,一种喜悦与成功的感觉油然而生,展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奇画面,这种惊奇的感觉激发了学生再去实践。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实践与再创作的同时适当增加难度。例如,在熊猫图形上添加些较难的图案与花纹,增加作品的美感。学生多数对鱼、蝴蝶、小兔等小动物是最感兴趣的,于是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各种动态的民间剪纸动物,让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同时,让学生们欣赏不同年级学生的剪纸作品。在小朋友惊讶羡慕时顺势引导:“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剪纸的基本表现语言,如月牙纹、锯齿纹,我们就引导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创作一些作品,让他们体验成功,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会主动思考了,并自觉采取行动。小学生剪纸构图自由,形象任意组合可看可玩,趣味巧合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剪纸创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三) 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剪纸课堂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他们明白做事必须按顺序进行。每次剪纸活动前孩子们知道,先要把桌布铺好,以防画笔弄脏桌子,然后桌上放上装废纸、放剪刀的盒子,剪时知道不将剪刀对着别人,剪好后会把剪刀放回原处,活动结束后地上不会有一点废纸,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如此。
(四)在剪纸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剪纸活动不仅仅只是剪纸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审美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学生在作品制作中,不再是单一的模仿,而会有自己的思考,如装饰小动物的衣服时,剪出的花纹各式各样……这是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使创造有了保证,这是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促进。剪纸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在于它具有的可塑性,具有魔术般的变化。这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玩纸”的感觉。儿童的天性使”玩纸”受教于其中,美育于其中,也乐在其中。剪纸使学生在津津乐道和制作剪纸的纸趣中,得到滋长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灵与情操。
剪纸作为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不仅需要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进行濒危资料、文献、作品实物的搜集、记录、保存,更需要教育者将它作为一种常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该在小学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要让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
剪纸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所拘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学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所以也决定了儿童剪纸所特有的稚拙、质朴、活泼、奇特的原始审美品格。我喜欢儿童剪纸,也希望更多人都来关心儿童剪纸。剪纸艺术走进课堂,使更多学生喜欢、传承并创新这一古老的中国艺术,让我们的中华瑰宝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开花结果。
(一) 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剪纸的特点是单纯、朴实、线条简练、粗健,线条块面高度结合,富有装饰性,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学生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剪纸作品有很强的情感接受性,而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正是具有这些品质,它们造型呈现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使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表现出好奇和赞叹。让学生欣赏教师的剪纸作品,零距离接触剪纸艺术,并当场剪纸给学生看,他们看到我像变戏法一样剪出各种小动物,兴趣就更高了。在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我和同学精心制作的剪纸作品,有栩栩如生的12生肖,精美的人物脸谱,教室的玻璃上也贴满了神态各异的小动物、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作品引来了孩子们关注的目光,原来用纸能剪出这么多漂亮的东西啊! 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里,直接感受到美的存在,触摸真实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情趣。
(二) 提高手脑协作能力,在游戏中学习剪纸的方法
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使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才能剪出物体形象。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得到了发展。学生画画可以边画边想,而剪纸必须事先想好。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学生统筹安排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勇敢果断、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感知过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表现实物或想象创造新的事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内容的选择上,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我通过多种方法让孩子发现折叠剪纸的奥秘,孩子们在我不断地将纸折叠一次或多次,剪出相连的植物、人物、花边时,学习情绪高涨,也学着叠叠、折折、剪剪。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学会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剪纸作品。利用对折的方法,先剪个水果、桃心,或一个熊猫、一只蝴蝶,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锯齿纹、月牙纹等。当学生打开自己的作品时,一种喜悦与成功的感觉油然而生,展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奇画面,这种惊奇的感觉激发了学生再去实践。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实践与再创作的同时适当增加难度。例如,在熊猫图形上添加些较难的图案与花纹,增加作品的美感。学生多数对鱼、蝴蝶、小兔等小动物是最感兴趣的,于是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各种动态的民间剪纸动物,让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同时,让学生们欣赏不同年级学生的剪纸作品。在小朋友惊讶羡慕时顺势引导:“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剪纸的基本表现语言,如月牙纹、锯齿纹,我们就引导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创作一些作品,让他们体验成功,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会主动思考了,并自觉采取行动。小学生剪纸构图自由,形象任意组合可看可玩,趣味巧合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剪纸创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三) 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剪纸课堂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他们明白做事必须按顺序进行。每次剪纸活动前孩子们知道,先要把桌布铺好,以防画笔弄脏桌子,然后桌上放上装废纸、放剪刀的盒子,剪时知道不将剪刀对着别人,剪好后会把剪刀放回原处,活动结束后地上不会有一点废纸,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如此。
(四)在剪纸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剪纸活动不仅仅只是剪纸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审美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学生在作品制作中,不再是单一的模仿,而会有自己的思考,如装饰小动物的衣服时,剪出的花纹各式各样……这是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使创造有了保证,这是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促进。剪纸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在于它具有的可塑性,具有魔术般的变化。这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玩纸”的感觉。儿童的天性使”玩纸”受教于其中,美育于其中,也乐在其中。剪纸使学生在津津乐道和制作剪纸的纸趣中,得到滋长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灵与情操。
剪纸作为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不仅需要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进行濒危资料、文献、作品实物的搜集、记录、保存,更需要教育者将它作为一种常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该在小学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要让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
剪纸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所拘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学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所以也决定了儿童剪纸所特有的稚拙、质朴、活泼、奇特的原始审美品格。我喜欢儿童剪纸,也希望更多人都来关心儿童剪纸。剪纸艺术走进课堂,使更多学生喜欢、传承并创新这一古老的中国艺术,让我们的中华瑰宝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