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在阐明当前高职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文章就过程方法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承载方法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高职生知、情、行、意和谐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86-02
知识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是实现其他目标的载体,过程方法是学习的核心,是以知识技能为载体的学习体验和内化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的归宿,借以培养学生个人良好的品德与素养,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1]。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总会涉及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情感态度的体验和真、善、美等价值的追求,这一过程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隐性知识,隐含于知识技能和学习活动的具体过程方法中,无法像格式化的书本知识、标准化的岗位技能那样可以通过“说教”来传授,无论教师具备多么良好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旦“说教”出来,对学生来说是都外在的,苍白无力,而必须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感悟、内化等过程,才能形成他们自己所信奉的内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知识技能的内容和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方法中积极探索并灵活运用能够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使学生有机会得到美好的体验、感悟并自主建构、内化处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他们在知、情、行、意方面和谐发展。
1 高职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旅途即将步入社会求生存、谋发展的转折点,要想将来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独立工作者、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技能水平,更需要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对他们来说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以及个人处于何种环境都可受用终生。不同的情感态度素养与价值取向可能会导致人生道路迥异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应结合高职生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企业和社会现状对他们的实际要求来预设其培养目标,除了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困难挫折中具有热情自信、勤奋努力、团结合作、坚强不屈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的一般素养和品质外,更应围绕他们现在和以后将会面对的岗位技能、就业选择、薪资待遇、个人发展和社会地位等具体问题,整合个人实情、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社会现实等内容使其具备优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认识,对自己将要从事行业的现状、趋势、优势和弊端有清醒的认识,不以个人暂时的好恶作为职业选择的标准,并能综合自己的实情找准目标,挖掘潜力,在兴趣爱好、个人发展、薪资待遇、社会地方面找到合适的交集;其次,培养出良好的职业品格、职业素养,不以“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对待学习和工作,具有更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能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竞争,知道苦尽甘来,能在职业能力、个人发展和社会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另外,拥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甄别能力,在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通过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体验能主动摒弃无异于自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不断调节、内化形成符合社会主流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适应企业要求、社会发展。总之,只有培养出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使其从内心深处欣赏、喜欢自己的职业,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式解决在自身学习、生活和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 过程方法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方法
“过程方法”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和认知思维的操作与体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是一个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承载的启发、渗透、感染和内化过程,要实现过程方法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承载,唯有牢固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课内外诸多教学活动中探索能有机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契合点,给学生提供孕育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环境。
2.1 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理念
要使教学程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理念,掌握其培养规律,深入到学生内在的情感世界,把握课内外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次活动中,并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结合通俗易懂的事例给以熏陶和感染。在当前以就业为指导的高职教育理念下,知识技能都来自行业、企业实际岗位中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这很好的承载了职业认知、职业素养、职业品格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并已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知识技能传授过程中得到实施,但其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的诸如热情自信、勤奋努力、团结合作、坚强不屈等一般素养和品质承载不够,加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引导、教师观念陈旧或惧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隐性、难评价等特点都没能在过程方法中正确预设培养目标,仅把其培养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无心深层次探索能真正实现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理念的教学过程和方法[2]。因此,教师除了研习知识技能外,还要牢固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理念,不断总结教训、改进方法、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架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向教学实践的桥梁。
2.2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按情意发展规律设计教学过程方法
学生是教学过程方法实施各环节中的主体对象,应充分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知识储备水平、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心的学习、工作、社会等方面热点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过程方法因材施教。另外,教学过程方法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认知和传授活动,更是师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互交流、感染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注意、认同和接受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根据克拉斯沃尔对情意发展规律的划分,学生的情意发展首先是从单纯的接受和反应开始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并通过内心体验发生态度的变化,再经过自觉的组织、构建最终升华为健康积极价值观的一个过程。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就是要创设一定的机会或开展多项活动来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变化,使其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情感上的体验,同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活动中具有的丰富情感因素和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来选择恰当的易被学生接受的切入点烘托情感氛围,从而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产生想学的需要,并认同和接受。 2.3 清晰明了地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于知识技能内容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要贯穿于教学过程方法中,就必须将其有机地渗透到具体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中去,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的有机融合。高职教育中知识技能来源于生产实际,服务于社会生活,涉及面宽,可以在教学过程方法中结合学生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应密切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所在,以社会现实、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以三维目标为指导,认真制定课程标准,仔细分析、研究知识技能的具体内容,需要在教学中大力挖掘知识技能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素材。合理预设一些清晰明了、有实际意义,并切实可行容易达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内化出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自然而然地达到教学目标[3]。
2.4 创设情境体验式教学过程,营造和谐平等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只有教学过程方法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显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在的生命力。当前高职教育倡导实施的以项目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体验式教学[4]正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最好的承载方法之一,在情景体验中激发兴趣,掌握技能,在小组成员合作中养成团结协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互评中学会倾听、交流和辨析,在参与中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各种体验,在情境参与中形成对不同事物或问题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体验自己所表现出的爱与憎、满意与讨厌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把握学习内容的深刻内涵与幽远意境,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人格的养成,实现对自己认识,对社会理解的提升,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还要努力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被信任,体会到友谊,使他们充满力量和自信地去认识自己、职业和社会,思考需要他们真正解决的问题。
2.5 融入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
高职教育倡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技能时走进工厂,走进实训基地,以体验行业现状、企业文化、岗位技能和社会现实[5],这也是高职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手段。虽然课堂教学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要渠道,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让学生领略到跟校园迥异的社会和企业氛围,通过接触企业和社会人、事物的体验和熏陶,使其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内化出与社会和企业要求更接近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与风格。这种双向互动、内在感化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可以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学校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进而使学生对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认知升华到情感的认同。
2.6 积极、灵活运用赏识教育、激励评价
评价不是甄别、选拔和淘汰,更不是划定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在经历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言行上的赞同、反对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倾向性,但是这些赞同或反对还仅仅是一种受情感或情绪影响的表面倾向,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而改变。此时,需要教师有效找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6],抓住时机,如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随意的夸奖来给学生提供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使学生成为成功者、积极参与者和自我反思者,并把这种评价内化成为他们固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民主平等意识、宽容态度、求实精神和人文素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要教师树立这种评价观念和意识,坚持灵活、积极、有效的评价,就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能很好地在过程方法中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3 结语
当前高职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结果,一定程度上疏忽了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对自己、生活和社会的真正理解,在社会行为上表现出孤独、冷漠、厌学、责任心不强、狭隘和自我等问题,达不到大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具备的自我认知水平、自我约束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在今后的高职教育中应强化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深入探索知识技、过程方法能够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手段和方法,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完善,促使学生在学习体验过程中内化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形成对自己、对行业、对社会清醒而正确的认识,不仅拥有过硬的知识技能水平,更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懂得“做事”又会“做人”,这对他们来说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以及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受用终生,进而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独立工作者、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梅.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 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 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5):14-19.
[3] 李擎.初中科学课程中“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 宋一栋.论高职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8(8):96-97.
[5] 谢碧蓉,文锋.浅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4):50-52,65.
[6] 蔡敏.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4(3):54-58.
[7] 徐仁飞.高职院校双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76-79.
[8] 刘雅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4):137-138.
[9] 罗晓珍.论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情感教育[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4-68.
关键词: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86-02
知识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是实现其他目标的载体,过程方法是学习的核心,是以知识技能为载体的学习体验和内化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的归宿,借以培养学生个人良好的品德与素养,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1]。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总会涉及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情感态度的体验和真、善、美等价值的追求,这一过程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隐性知识,隐含于知识技能和学习活动的具体过程方法中,无法像格式化的书本知识、标准化的岗位技能那样可以通过“说教”来传授,无论教师具备多么良好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旦“说教”出来,对学生来说是都外在的,苍白无力,而必须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感悟、内化等过程,才能形成他们自己所信奉的内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知识技能的内容和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方法中积极探索并灵活运用能够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使学生有机会得到美好的体验、感悟并自主建构、内化处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他们在知、情、行、意方面和谐发展。
1 高职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旅途即将步入社会求生存、谋发展的转折点,要想将来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独立工作者、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技能水平,更需要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对他们来说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以及个人处于何种环境都可受用终生。不同的情感态度素养与价值取向可能会导致人生道路迥异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应结合高职生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企业和社会现状对他们的实际要求来预设其培养目标,除了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困难挫折中具有热情自信、勤奋努力、团结合作、坚强不屈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的一般素养和品质外,更应围绕他们现在和以后将会面对的岗位技能、就业选择、薪资待遇、个人发展和社会地位等具体问题,整合个人实情、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社会现实等内容使其具备优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认识,对自己将要从事行业的现状、趋势、优势和弊端有清醒的认识,不以个人暂时的好恶作为职业选择的标准,并能综合自己的实情找准目标,挖掘潜力,在兴趣爱好、个人发展、薪资待遇、社会地方面找到合适的交集;其次,培养出良好的职业品格、职业素养,不以“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对待学习和工作,具有更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能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竞争,知道苦尽甘来,能在职业能力、个人发展和社会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另外,拥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甄别能力,在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通过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体验能主动摒弃无异于自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不断调节、内化形成符合社会主流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适应企业要求、社会发展。总之,只有培养出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使其从内心深处欣赏、喜欢自己的职业,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式解决在自身学习、生活和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 过程方法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方法
“过程方法”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和认知思维的操作与体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是一个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承载的启发、渗透、感染和内化过程,要实现过程方法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承载,唯有牢固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课内外诸多教学活动中探索能有机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契合点,给学生提供孕育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环境。
2.1 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理念
要使教学程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理念,掌握其培养规律,深入到学生内在的情感世界,把握课内外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次活动中,并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结合通俗易懂的事例给以熏陶和感染。在当前以就业为指导的高职教育理念下,知识技能都来自行业、企业实际岗位中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这很好的承载了职业认知、职业素养、职业品格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并已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知识技能传授过程中得到实施,但其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的诸如热情自信、勤奋努力、团结合作、坚强不屈等一般素养和品质承载不够,加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引导、教师观念陈旧或惧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隐性、难评价等特点都没能在过程方法中正确预设培养目标,仅把其培养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无心深层次探索能真正实现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理念的教学过程和方法[2]。因此,教师除了研习知识技能外,还要牢固树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理念,不断总结教训、改进方法、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架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向教学实践的桥梁。
2.2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按情意发展规律设计教学过程方法
学生是教学过程方法实施各环节中的主体对象,应充分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知识储备水平、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心的学习、工作、社会等方面热点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过程方法因材施教。另外,教学过程方法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认知和传授活动,更是师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互交流、感染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注意、认同和接受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根据克拉斯沃尔对情意发展规律的划分,学生的情意发展首先是从单纯的接受和反应开始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并通过内心体验发生态度的变化,再经过自觉的组织、构建最终升华为健康积极价值观的一个过程。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就是要创设一定的机会或开展多项活动来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变化,使其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情感上的体验,同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活动中具有的丰富情感因素和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来选择恰当的易被学生接受的切入点烘托情感氛围,从而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产生想学的需要,并认同和接受。 2.3 清晰明了地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于知识技能内容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要贯穿于教学过程方法中,就必须将其有机地渗透到具体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中去,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的有机融合。高职教育中知识技能来源于生产实际,服务于社会生活,涉及面宽,可以在教学过程方法中结合学生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应密切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所在,以社会现实、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以三维目标为指导,认真制定课程标准,仔细分析、研究知识技能的具体内容,需要在教学中大力挖掘知识技能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素材。合理预设一些清晰明了、有实际意义,并切实可行容易达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内化出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自然而然地达到教学目标[3]。
2.4 创设情境体验式教学过程,营造和谐平等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只有教学过程方法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显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在的生命力。当前高职教育倡导实施的以项目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体验式教学[4]正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最好的承载方法之一,在情景体验中激发兴趣,掌握技能,在小组成员合作中养成团结协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互评中学会倾听、交流和辨析,在参与中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各种体验,在情境参与中形成对不同事物或问题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体验自己所表现出的爱与憎、满意与讨厌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把握学习内容的深刻内涵与幽远意境,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人格的养成,实现对自己认识,对社会理解的提升,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还要努力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被信任,体会到友谊,使他们充满力量和自信地去认识自己、职业和社会,思考需要他们真正解决的问题。
2.5 融入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
高职教育倡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技能时走进工厂,走进实训基地,以体验行业现状、企业文化、岗位技能和社会现实[5],这也是高职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手段。虽然课堂教学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要渠道,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让学生领略到跟校园迥异的社会和企业氛围,通过接触企业和社会人、事物的体验和熏陶,使其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内化出与社会和企业要求更接近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与风格。这种双向互动、内在感化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可以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学校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进而使学生对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认知升华到情感的认同。
2.6 积极、灵活运用赏识教育、激励评价
评价不是甄别、选拔和淘汰,更不是划定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在经历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等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言行上的赞同、反对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倾向性,但是这些赞同或反对还仅仅是一种受情感或情绪影响的表面倾向,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而改变。此时,需要教师有效找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6],抓住时机,如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随意的夸奖来给学生提供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使学生成为成功者、积极参与者和自我反思者,并把这种评价内化成为他们固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民主平等意识、宽容态度、求实精神和人文素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要教师树立这种评价观念和意识,坚持灵活、积极、有效的评价,就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能很好地在过程方法中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3 结语
当前高职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结果,一定程度上疏忽了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对自己、生活和社会的真正理解,在社会行为上表现出孤独、冷漠、厌学、责任心不强、狭隘和自我等问题,达不到大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具备的自我认知水平、自我约束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在今后的高职教育中应强化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深入探索知识技、过程方法能够承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手段和方法,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完善,促使学生在学习体验过程中内化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形成对自己、对行业、对社会清醒而正确的认识,不仅拥有过硬的知识技能水平,更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懂得“做事”又会“做人”,这对他们来说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以及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受用终生,进而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独立工作者、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梅.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 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 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5):14-19.
[3] 李擎.初中科学课程中“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 宋一栋.论高职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8(8):96-97.
[5] 谢碧蓉,文锋.浅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4):50-52,65.
[6] 蔡敏.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4(3):54-58.
[7] 徐仁飞.高职院校双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76-79.
[8] 刘雅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4):137-138.
[9] 罗晓珍.论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情感教育[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