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永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叶尔克西的《永生羊》讲述了人与动物相互交流、相互感念的一段生命历程。小羊“萨尔巴斯”能够感念、预知自然,它感知到洪水将要来临,于是用眼神交流传达信息救了小女孩;它感知自己将要面临死亡,于是用意识传递的方式安慰小女孩并淡定从容。大自然的死亡仪式和鲜活生命的死亡仪式让小女孩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小羊淡然生死却珍爱生命的这一精神在小女孩的心中永生。灾难中的死亡仪式让人深刻体会到生命超越时间的永生意义,领悟到生命历程中的死亡仪式中所蕴含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永生羊;死亡仪式;生命意识;灾难;精神
  作者简介:田琳(1994-),女,河北石家庄人,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2
  叶尔克西 ·胡尔曼别克(1961~)。女,哈萨克族。新疆特克斯人,出生于新疆北塔山牧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哈萨克族作家。著有《永生羊》、《草原火母》等。评论家杨扬指出,叶尔克西的作品超越了纯粹的自然风格,“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灵感和感觉先行已经成为写作习惯,她却将少数民族叙事带入文学视野,并使其成为创作中的一部分,从而在作品里形成了宽广的视野和人文内涵,这一点值得称道”。
  《永生羊》具体讲述了哈萨克族小女孩与小羊羔萨尔巴斯经历过山洪和分别时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一、第一次死亡仪式:山洪中众多生命的消逝
  当小羊预感山洪即将来临时,便与小女孩交流眼神,传达自己的意念,让小女孩逃过一难,但劫后余生的小女孩却亲眼见证了草原被洪水袭击毁坏的一幕,见证了草原上无数生灵失去生命的一幕,尤其是老黄牛在洪水中的翻滚似活着时的挣扎,和瘦弱的老鼠战胜了洪灾存活下来时蹦跳的对比,这种看似强壮与渺小的鲜明对比在洪水中竟这么不值得一提,竟这么轻易地使两者易位,产生不同的结局。
  她在洪水袭来的整个过程中一直站在高处的山坡上,以俯视的视角去看其他生命的消失过程,这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告别仪式:一个站在高点的生灵,仪式的主持者,俯视看着眼中生命的循环往复,存活与死亡,点播着图景中生命的各种流程和结局。这种令人痛心的生命仪式,带给小女孩强烈震撼和冲击的仪式感让小女孩明白一件事——生命是一瞬间的事情。即使一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历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索然无味的,但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生命似乎成了一瞬间的存在或者消亡。
  但同时,死亡之时也是诞生、永生。当小女孩和小羊在经历过重大灾难获得重生后,他们感受到了精神的永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就是对已经逝去生命的升华。生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有死必有生,有生必有死,让亡灵安息,让生者活出意义才是永生的真正内涵。小女孩在这场山洪灾难之中不能拯救任何生灵,甚至救不了自己,连自己的生命都是小羊萨尔巴斯给予的,这种无能为力的挫败感是对生命的惋惜,是对命运的服从。人生在世,任何人都会死,这也就印证了小女孩父母说的话:“谁也不会永生,我会死,爸爸也会死,你也会。”所以,这第一次生命仪式是对后来小羊被宰杀的一种情感铺垫和心理准备,也可以说是小羊预见了自己的将来,希望通过这场山洪让小女孩明白死生往复的道理,从而能够坦然面对今后一切的生命变化,感受到生命的循环往复中蕴含着的生命仪式感。
  二、第二次死亡仪式:小羊萨尔巴斯的死亡
  小羊在最后被屠宰的时刻坦然面对生死,小羊对生命的释怀,对灾难的从容精神被小女孩吸收内化,即使小羊的肉体不存在了,但它动物的灵魂内化于人类精神之中的永生——这一精神于萨尔巴斯为刹那,于小女孩为永恒。
  佛家说过:“芥子须弥,刹那永恒”。这一佛家语句体现在这篇小说中,是说小羊萨尔巴斯是如同芥子般渺小的存在,但是它确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一员,它存在于大自然中,并且大自然也不能离开与它一样的生灵,即使在无限长的大自然发展历史过程中他们都是刹那间的事物,但是自然的永恒和永生就是由许多个生命的瞬间构成的。
  朱良志教授也曾在文章《刹那永恒》中说过:“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我们不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綿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感悟生命的跨时空延续,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在大自然的整个仪式进程中,微小与宏大相对并存,刹那与永恒也相互转化,这就构成了我们在仪式感中得以感悟到的万物刹那又永生。
  三、生命仪式的升华
  仪式能够让人们在无数重复之后的无聊乏味中重新拥有新鲜感,拥有对事物感念的敏感度。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仪式,这些仪式感能够让我们继续过枯燥无聊的生活,甚至熬过腐败颓唐的苦难,能够让我们在遇到变故或者彷徨无助的时候给予我们希望。
  草原的人们在经历过牧场的无数次迁移后似乎对生命已经“漠视”,尽管宰杀小羊时干脆利落,但他们仍然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屠宰小羊萨尔巴斯之前草原人们会念经,“羊生不为罪过,人生不为挨饿。”这是草原人们的一种为了使自己的良心宽慰,使自己的罪过得以拥有合理的解释的超度仪式,通过这种正式的仪式,让生灵的灵魂安息,从而使仪式起到释怀人心、悼念和赎罪的作用,增强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感,并道出草原人对生命真谛的阐释:生与死是相对的两方,两者相互依存。小女孩正是在这郑重的仪式上得以接受和敢于面对小羊萨尔巴斯的死亡,仪式帮助小女孩在恐惧无助时得到希望,得到对生命循环往复的人生感悟。
  两次重大的生命“仪式”让小女孩在面临灾难和死亡时能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追溯,对生命产生敬畏感,对死亡的具有坦然之心。小女孩心中的仪式感表现了她对于某一事物的重视程度,表现了她对于某一事物身处灾难时的宽慰程度,所以,一个人的仪式感越强,对于某一事物的重视程度就越高,对于挫折、苦难、灾难的接受能力会大大增强,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中举办的仪式中,他们的心灵成长速度会更加快速。   十八岁成人礼越隆重,孩子们对成熟的渴望就越大,对责任的担当也就越积极,从而孩子心智成熟的过程就会越快。因为他们在典礼上被这种神圣的氛围所吸引、震撼,拥有了内心的一次洗礼,更加重视了自己人生的担当和价值所在。
  葬礼的过程越繁琐、场面越正式,那么生者对逝者的去世也就越容易释怀,因为这场盛大仪式带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生与死的问题,让他们去解开自己内心关于生死的谜语,让他们在仪式中正视死亡,敢于接受死亡,在这个仪式中,仪式感起到了心理修复的作用,即仪式感是一种治愈方式。这一修复尽管让生者悲观一时,但是却令他们看透了生命历程中的各种变端和崎岖,让他们能够以一个更开阔的心灵去面对自己的生命。
  婚礼举办的越梦幻浪漫,越正式隆重,有越多人的见证与祝福,那么其婚后的相处就会更融洽一些,因为在这一美好的仪式中,他们从他人和仪式本身当中获取了各自对于爱情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感受到了爱情的正式性,更确切的来说,是爱情的仪式感和庄严感,这种感觉增加了他们对这份爱情的重视程度,让他们都各自多了一份爱情责任的担当,理解爱情其实是各自生命的一种升华。
  北京大学哲学、美学教授朱良志在《美学第十五讲:四时之外》中说过:“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这句话很短但却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人的生命历程是一场宴席,即一个仪式,人在生命仪式中能够逐渐感受和培养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包括责任感,尊重感,抱负感,幸福感等。其二人是不能永生的。這一命题似乎与上文中的“永生”命题相矛盾,但是两者指的是不同层面,一个是物质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人的肉体确实是不能永恒存在的,但人类的精神是可以永存的,如:自古罗马时代传承下来的法律精神,自古代中国传承下来的天人合一观念等。小女孩的肉体不可能永存,小羊萨尔巴斯的肉体也终将被人们食用,但敬畏生命的这种草原文化却始终传承,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生命又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每一个生灵都只能参加生命宴席的某一个环节,但是其精神能够得以传承,那么他们将不会缺席未来。
  四、结语
  生命仪式为小女孩主动思考生命提供了动力,为小女孩缩短接受小羊死亡事实的过程,并且阐释了精神永生的意义,加速生命精神内化于心灵的进程。领悟生命仪式中所蕴含的精神之永生和灵魂之升华的内在意义,是民族文学的给我们最大启发之处,我们终将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在生命的仪式中得以永生。
  参考文献:
  [1]张岩.向死而生的生命意识——浅析叶尔克西散文集《永生羊》[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家住新疆·散文:永生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3]夏雨.从《永生羊》看叶儿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死亡叙事[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
其他文献
我去过很多旅游胜地,那里有雄伟的山峰,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尽管景色怡人,可我还是更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坐落在齐齐哈尔市富裕县,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龙腾度假村和少数民族村是我家乡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少数民族村的中央有一尊雄伟的雕像,他是柯尔克孜族的领袖——玛纳斯,在民族村的长廊上,雕刻着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壁画,它讲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为了保卫领地战斗的故事,有一块醒目的石头上画着柯尔克孜族勇士
林原是个城市拍客,经常拿着相机穿梭于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天,他在这座城市最繁华的步行街上发现了一间小小的店铺。这间小店夹在华丽的商厦之间,显得寒酸、土气,却又有几分说不出的别致。因为它竟然是一间修钢笔的铺子!  这年头,连钢笔都不大有人用了,竟然还有专修钢笔的铺子。更何况是在这寸土寸金的步行街上!林原不由得大感兴趣。于是走进去一探究竟。  店面很小。里面摆满了一盒盒的废旧钢笔和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提供商edX推出了一系列围绕特定职业生涯而制定的专业证书课程。edX平台宣布推出15个职业认证项目,以帮助全球各地的学习者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快速成长。职业认证项目由一系列在就业市场有高度需求的课程组成,旨在帮助学习者构建或提升相關领域的重要技能。  Edx的这一计划更多地侧重于技能、工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而不是局限于一门特定硕士课程的知识上。这一系列职业认证课程由全球顶尖大学与行业
基金项目:本文为李士金教授指导的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2014届毕业生徐竞之同学学士学位论文,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02  一、学术研究的本质目的:从研究朱子学思想境界说起  研究朱子
摘 要:从《小山回家》开始,到“故乡三部曲”、《三峡好人》,再到《世界》、《天注定》,最后到《山河故人》,他把镜头对准底层社会,倾心关照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现出世纪转型时期的中国一方及世界一隅。30年的时间,从汾阳到上海,最后到澳大利亚,山河已变,故人也已不在。  关键词:空间;符号;记忆  作者简介:张臻年(1992.1-),男,甘肃武威人,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摘 要:《心灵史》是张承志小说的封笔之作,自称为“我文学的最高峰”,《心灵史》在文体上有其特殊性,内容上又具多义性。《心灵史》与诗歌的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因此借用诗性的阐释,从文本(包括形式、内容)和作家两个层面来浅谈关于《心灵史》的看法。  关键词:《心灵史》;诗性;形式;抒情;诗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2 
摘 要:《无声告白》是著名女性作家伍绮诗的代表作品,该书一经出版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并且获得了一片好评。《无声告白》中所描述的人物角色特点十分鲜明,有冲突、隐忍、妥协和死亡,每个人物都拥有独特的结局。其中莉迪亚和玛丽琳作为《无声告白》中的代表性人物,人物角色特点十分鲜明。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探究人物背后所隐藏的痛苦,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  关键词:《无声告白》;莉迪亚;玛丽琳;矛盾
摘 要:网络流行用语是社会现象和文化生活的折射,其自身造词上就有规律可循,比如赋予旧词新的意义、缩略词、谐音造词等等。在向外翻译的过程中,常有直译发、音译法、意译法和音意兼顾的翻译法,但由于网络用语的可译界限存在,在英译中对翻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流行用语;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2  一、
摘 要:《史记》多是悲情人物的悲剧之美,荆轲亦是其中之一。面对强秦的掠夺,太子丹的怀疑,秦武阳的外强中干,荆轲只能以一人之力,负一国之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荆轲为我们谱写了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之歌。  关键词:荆轲形象;悲壮美;抗暴英雄  作者简介:刘渊,就教于江西省余干二中多年,执教期间深受学生的喜爱,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林家铺子》通过叙述江南水乡小镇上的一处普通的日用品杂货铺,由艰难挣扎求生到最后困顿失败破产的全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1930年代广大百姓生活的悲惨境况。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林老板的经典形象,自从小说发表之后,学术界对林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多见的形象分析是侧重于把他归为小资产阶级,从阶级分析出发,剖析他身上的弱点和缺陷,我对此有不同看法,为此,对于这一人物形象,我做了一点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