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失去家校之间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家长课程来引导家长的家庭教育。但由于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家长配合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长课程的作用并不明显,家校协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以致于最终影响了孩子的终身发展。我校将美国“正面管教”这一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植入本校的家长课程体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让我们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望闻问切,充分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的考后家长会或讲座式的家长课程不同,我校开设的正面管教家长课程有明确的针对性,要求解决具体的问题。为此,我们像中医问诊一样在家长课开课之前,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我校不同年段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系统分析,就刚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其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明显的。
1. 教育方式落后,焦虑心态普遍存在。据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校有73%的家长存在打骂孩子的情况,尽管事后后悔,却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造成家长的焦虑,而这种焦虑会传导给孩子。寻求既实用有效又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式,是广大家长面临的共同难题。
2. 忽视家校沟通,青春期教育不当。由于工作繁忙等各种原因,“病要医生看,孩子要老师管”的思想已经深入很多家长的头脑,家校沟通变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再者面临孩子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很多家长不知所措,仍采用管教儿童的那套方法,不能给孩子在身体、心理、情绪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引导。
3. 亲子间沟通障碍,亲子关系不够和谐。调查显示,有40%的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命令式、指挥式的。还有的家长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例如“你看看隔壁的小明那么乖,要多和人家学学,不要每次都让妈妈没面子”等等。这些单向沟通方式,只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导致了孩子的抵触情绪,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4. 包办现象严重,过度干预孩子生活。调查显示,有很多家长存在对孩子的学习和课余生活过度干预的现象,这令孩子十分反感。于是当孩子努力争取独立的时候,家长觉得孩子变得叛逆了;当家长试图管理孩子生活学习的时候,孩子眼中的家长变得独断了。
二、对症下药,建立操作性强、可持续的家长课程体系
基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校七年级家长课程不再采用过去家长会、讲座等“点”式的学习形式,而是引入正面管教理论,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家长课程体系。
1. 对号入座,引导家长明确自身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之初,讲师通过组织家长们“头脑风暴”,指引家长们对自身家庭教育的难题进行汇总,形成自身家庭养育类型表(如表1所示)。
专制型家庭中,父母掌握着大部分权力,往往培养出自信、自律、执行力强的孩子,但也极易培养出懦弱、自卑、被动的孩子;娇纵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过于纵容,孩子極易以自我为中心,性格粗暴、冷漠;而忽略型家庭中,孩子就像隐形人,虽然可能发展出独立、自我等品质,但同时也容易无原则、暴力、随意等;唯有正面管教型家庭富有弹性,家庭的氛围比较平等、民主,培养出的孩子品质偏向自律、自信、有担当。
课程通过学员分享、师生共同分析的方式展开,通过四种养育类型的比较,引导家长认识到科学的养育方式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比如,七年级(1)班的李妈妈分享了她专制型的养育经历:在家里,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所有事情都是她说了算,可是她的孩子十分不自信,胆小,懦弱,不敢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甚至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通过对养育类型的分析,她认真反思了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做法,深深地感到只有建立与孩子之间的平等、民主环境,才能培养出自律、自信、有担当的孩子。
2. 解密青春,引导家长学会如何管理自身和孩子的情绪。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这一问题,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由内而外的管教》里提到了“掌心里的大脑”的概念,他认为,我们的“理性脑”象一个盖子,包裹住“动物脑”,当我们的情绪被点爆,触动开关,“理性脑”打开、“动物脑”暴露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理智地做任何思考,更没有办法很好地解决问题的。人的“理性脑”要到25岁才发育完全,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是没有办法跟成年人一样成熟的。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但要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要引导孩子管理好他们的情绪。因此,面对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偏激行为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冷静下来。
七年级(5)班的张爸爸脾气火爆,经常与孩子在沟通中发生冲突,最严重的就是早晨上学的问题。虽然他每天六点就做好了早饭,但孩子赖床,刷牙洗脸比较拖拉,一紧张又经常忘记文具资料,需要返回家里取,孩子常常迟到,他自己上班也因此迟到。为此,父子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经过学习,张爸爸改变了以往的打骂行为,与孩子充分沟通,了解了孩子晚上作业负担较重睡眠不足的情况。父子俩“头脑风暴”后,整理出一个解决方案:一、早上按时起床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由孩子每天自己设定闹钟提醒;二、打印一张学习用品清单,贴在门上;三、如果孩子不按时起床,就只能不吃早饭,直接上学;四、家里设冷静角,有情绪的时候,分别到各自的冷静角去,等情绪冷静下来再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张爸爸和孩子都学会了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也学会通过头脑风暴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着急上火,争吵打骂。
3. 和善而坚定,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正面管教理论要求沟通要和善而坚定。所谓和善,就是对孩子的尊重;所谓坚定,就是家长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成长,才能发展出自律、责任感、合作等品质,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学会必要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从而终身受益。要提高亲子沟通的有效性,家长既要放下身段,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沟通,又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七年级(3)班的林妈妈是一位溺爱型家长,总是想办法去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但是自从孩子上了七年级后,她变得十分焦虑——孩子爱上了电子产品,一放学就要玩手机、看电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过去的和声细语不再奏效,她茫然失措。通过家长课程的学习,林妈妈改变了过去一味满足的态度,而是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她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表,敦促孩子安排好每天的学习生活,将表格贴在学习桌上。当然,孩子也有不遵守约定的时候,林妈妈并没有大声斥责,而是将过去那种命令式口吻转变为启发式提问,得到孩子的认可。例如,将“写作业时间到了!马上去写作业!”改为“儿子,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呢?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妈妈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慢慢地减少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亲子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4. 带着爱放手,引导家长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青春期孩子渴望自由,渴望尊重,渴望权力。我们在正面管教家长课程中,指导家长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也要参与到家庭问题的处理中;同时,把孩子的问题也通过召开家庭会议来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家长明白,适时放下自己的权威,赋予孩子相应的权力,能有效避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冲突,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例如,张爸爸与孩子因早晨上学而产生冲突,若要解决问题,召开家庭会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家庭会议,孩子了解到爸爸的苦恼,爸爸也体会了孩子的痛苦。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提出的解決方案,很好地化解了父子间的矛盾。
三、创新形式,便于家长接受,颇受家长欢迎
传统的家长会式、讲座式的家长课程,其作用时效是非常有限的。听课时深有感触,平时具体操作中却容易忘记,无法真正运用。而系统性的正面管教家长课程不仅要求家长去思考和理解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邀请家长参与互动体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让家长们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和领悟,实现家长的自我成长,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家长内在的能力。
1. 体验式、互动式学习,保证了学习的效果。“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动用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其中,小组讨论、实作演练、立即应用等方式,学习的吸收率为50%—90%。我校正面管教家长课程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动式、体验式学习,通过头脑风暴、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例如七年级(5)班的张爸爸面临的教育难题,通过家长自愿参与体验,再现亲子冲突场面,探讨不同的解决方案,让家长谈感受和体会,内化家长学习的内容,从而可以持久运用。
2. 线下学习和线上交流相结合,让家长及时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每周的集中培训结束后,要求家长在接下来的每一天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实践“打卡”任务,分享实践心得。讲师通过适时点评指导,不断引领家长互助、进步。
3. 科学考核,推动家长“持证上岗”。本次正面管教家长课程共分为四个主题式课程,共计36学时,家长自主报名,须完成相应学时的课程和考核,学校才为家长分发家长课程“结业证书”。很多家长拿到合格家长证书后感叹万分:“绝大多数职业都有考核,且要求持证上岗,唯独家长是‘无证上岗’,却又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通过学习,对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不再那么困惑和迷茫了。”
四、美中不足,正面管教家长课程仍存在某些问题
1. 高年级学生家长的实践效果不佳。在正面管教家长课程的开发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年级学生家长的课程在实践中并不理想。大多数高中生家长愿意听课却不愿意改变,无法做到父母带动孩子改变。例如:同样是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同样的处理方法,初中生家长使用效果颇佳,但是高中生由于长期习惯,难以短时间内矫正。所以不论是启发式交流还是制定计划表,都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如何保持家长的持久热情,需要进行长期的线下跟踪。本次家长课程通过线上学习、线下交流,在短期内受到欢迎且效果显著。但形成持久的学习氛围,则需要家长和学校投入大量的精力,这在现实中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也通过举办家长“线上读书会”等,共同阅读相关理论著作《正面管教》,来将所学的知识继续内化。但是,参与线上活动的只有一半家长,仍有半数家长不愿意继续投入。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但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互相协调,互相补充,才能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开发出针对性强、便于实践操作的不同形式的家长课程,仍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本文系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B类课题“正面管教在家长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DY201729B]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哲理中学)
一、望闻问切,充分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的考后家长会或讲座式的家长课程不同,我校开设的正面管教家长课程有明确的针对性,要求解决具体的问题。为此,我们像中医问诊一样在家长课开课之前,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我校不同年段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系统分析,就刚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其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明显的。
1. 教育方式落后,焦虑心态普遍存在。据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校有73%的家长存在打骂孩子的情况,尽管事后后悔,却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造成家长的焦虑,而这种焦虑会传导给孩子。寻求既实用有效又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式,是广大家长面临的共同难题。
2. 忽视家校沟通,青春期教育不当。由于工作繁忙等各种原因,“病要医生看,孩子要老师管”的思想已经深入很多家长的头脑,家校沟通变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再者面临孩子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很多家长不知所措,仍采用管教儿童的那套方法,不能给孩子在身体、心理、情绪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引导。
3. 亲子间沟通障碍,亲子关系不够和谐。调查显示,有40%的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命令式、指挥式的。还有的家长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例如“你看看隔壁的小明那么乖,要多和人家学学,不要每次都让妈妈没面子”等等。这些单向沟通方式,只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导致了孩子的抵触情绪,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4. 包办现象严重,过度干预孩子生活。调查显示,有很多家长存在对孩子的学习和课余生活过度干预的现象,这令孩子十分反感。于是当孩子努力争取独立的时候,家长觉得孩子变得叛逆了;当家长试图管理孩子生活学习的时候,孩子眼中的家长变得独断了。
二、对症下药,建立操作性强、可持续的家长课程体系
基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校七年级家长课程不再采用过去家长会、讲座等“点”式的学习形式,而是引入正面管教理论,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家长课程体系。
1. 对号入座,引导家长明确自身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之初,讲师通过组织家长们“头脑风暴”,指引家长们对自身家庭教育的难题进行汇总,形成自身家庭养育类型表(如表1所示)。
专制型家庭中,父母掌握着大部分权力,往往培养出自信、自律、执行力强的孩子,但也极易培养出懦弱、自卑、被动的孩子;娇纵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过于纵容,孩子極易以自我为中心,性格粗暴、冷漠;而忽略型家庭中,孩子就像隐形人,虽然可能发展出独立、自我等品质,但同时也容易无原则、暴力、随意等;唯有正面管教型家庭富有弹性,家庭的氛围比较平等、民主,培养出的孩子品质偏向自律、自信、有担当。
课程通过学员分享、师生共同分析的方式展开,通过四种养育类型的比较,引导家长认识到科学的养育方式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比如,七年级(1)班的李妈妈分享了她专制型的养育经历:在家里,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所有事情都是她说了算,可是她的孩子十分不自信,胆小,懦弱,不敢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甚至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通过对养育类型的分析,她认真反思了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做法,深深地感到只有建立与孩子之间的平等、民主环境,才能培养出自律、自信、有担当的孩子。
2. 解密青春,引导家长学会如何管理自身和孩子的情绪。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这一问题,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由内而外的管教》里提到了“掌心里的大脑”的概念,他认为,我们的“理性脑”象一个盖子,包裹住“动物脑”,当我们的情绪被点爆,触动开关,“理性脑”打开、“动物脑”暴露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理智地做任何思考,更没有办法很好地解决问题的。人的“理性脑”要到25岁才发育完全,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是没有办法跟成年人一样成熟的。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但要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要引导孩子管理好他们的情绪。因此,面对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偏激行为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冷静下来。
七年级(5)班的张爸爸脾气火爆,经常与孩子在沟通中发生冲突,最严重的就是早晨上学的问题。虽然他每天六点就做好了早饭,但孩子赖床,刷牙洗脸比较拖拉,一紧张又经常忘记文具资料,需要返回家里取,孩子常常迟到,他自己上班也因此迟到。为此,父子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经过学习,张爸爸改变了以往的打骂行为,与孩子充分沟通,了解了孩子晚上作业负担较重睡眠不足的情况。父子俩“头脑风暴”后,整理出一个解决方案:一、早上按时起床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由孩子每天自己设定闹钟提醒;二、打印一张学习用品清单,贴在门上;三、如果孩子不按时起床,就只能不吃早饭,直接上学;四、家里设冷静角,有情绪的时候,分别到各自的冷静角去,等情绪冷静下来再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张爸爸和孩子都学会了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也学会通过头脑风暴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着急上火,争吵打骂。
3. 和善而坚定,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正面管教理论要求沟通要和善而坚定。所谓和善,就是对孩子的尊重;所谓坚定,就是家长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成长,才能发展出自律、责任感、合作等品质,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学会必要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从而终身受益。要提高亲子沟通的有效性,家长既要放下身段,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沟通,又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七年级(3)班的林妈妈是一位溺爱型家长,总是想办法去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但是自从孩子上了七年级后,她变得十分焦虑——孩子爱上了电子产品,一放学就要玩手机、看电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过去的和声细语不再奏效,她茫然失措。通过家长课程的学习,林妈妈改变了过去一味满足的态度,而是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她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表,敦促孩子安排好每天的学习生活,将表格贴在学习桌上。当然,孩子也有不遵守约定的时候,林妈妈并没有大声斥责,而是将过去那种命令式口吻转变为启发式提问,得到孩子的认可。例如,将“写作业时间到了!马上去写作业!”改为“儿子,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呢?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妈妈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慢慢地减少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亲子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4. 带着爱放手,引导家长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青春期孩子渴望自由,渴望尊重,渴望权力。我们在正面管教家长课程中,指导家长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也要参与到家庭问题的处理中;同时,把孩子的问题也通过召开家庭会议来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家长明白,适时放下自己的权威,赋予孩子相应的权力,能有效避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冲突,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例如,张爸爸与孩子因早晨上学而产生冲突,若要解决问题,召开家庭会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家庭会议,孩子了解到爸爸的苦恼,爸爸也体会了孩子的痛苦。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提出的解決方案,很好地化解了父子间的矛盾。
三、创新形式,便于家长接受,颇受家长欢迎
传统的家长会式、讲座式的家长课程,其作用时效是非常有限的。听课时深有感触,平时具体操作中却容易忘记,无法真正运用。而系统性的正面管教家长课程不仅要求家长去思考和理解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邀请家长参与互动体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让家长们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和领悟,实现家长的自我成长,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家长内在的能力。
1. 体验式、互动式学习,保证了学习的效果。“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动用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其中,小组讨论、实作演练、立即应用等方式,学习的吸收率为50%—90%。我校正面管教家长课程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动式、体验式学习,通过头脑风暴、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例如七年级(5)班的张爸爸面临的教育难题,通过家长自愿参与体验,再现亲子冲突场面,探讨不同的解决方案,让家长谈感受和体会,内化家长学习的内容,从而可以持久运用。
2. 线下学习和线上交流相结合,让家长及时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每周的集中培训结束后,要求家长在接下来的每一天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实践“打卡”任务,分享实践心得。讲师通过适时点评指导,不断引领家长互助、进步。
3. 科学考核,推动家长“持证上岗”。本次正面管教家长课程共分为四个主题式课程,共计36学时,家长自主报名,须完成相应学时的课程和考核,学校才为家长分发家长课程“结业证书”。很多家长拿到合格家长证书后感叹万分:“绝大多数职业都有考核,且要求持证上岗,唯独家长是‘无证上岗’,却又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通过学习,对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不再那么困惑和迷茫了。”
四、美中不足,正面管教家长课程仍存在某些问题
1. 高年级学生家长的实践效果不佳。在正面管教家长课程的开发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年级学生家长的课程在实践中并不理想。大多数高中生家长愿意听课却不愿意改变,无法做到父母带动孩子改变。例如:同样是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同样的处理方法,初中生家长使用效果颇佳,但是高中生由于长期习惯,难以短时间内矫正。所以不论是启发式交流还是制定计划表,都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如何保持家长的持久热情,需要进行长期的线下跟踪。本次家长课程通过线上学习、线下交流,在短期内受到欢迎且效果显著。但形成持久的学习氛围,则需要家长和学校投入大量的精力,这在现实中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也通过举办家长“线上读书会”等,共同阅读相关理论著作《正面管教》,来将所学的知识继续内化。但是,参与线上活动的只有一半家长,仍有半数家长不愿意继续投入。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但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互相协调,互相补充,才能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开发出针对性强、便于实践操作的不同形式的家长课程,仍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本文系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B类课题“正面管教在家长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DY201729B]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哲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