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创业者一起成长
段志慧
“五一”的时候我到《科技创业》整整两年了,再过三个月我到上海也整整四个年头了。毕业之初象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到这座向往中的都市来寻求自己的发展。两年前的“五一”还是非典肆虐时期,去漕河径开发区采访企业时城市笼罩在一片紧张、戒备的氛围里,采访企业,我却满怀感慨、激动不已,我知道自己从此进入了一个催人奋进的团队。转眼四年过去了,自己也经历了许多,也时不时的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自己的一些内心冲击,当自己在这繁华都市中偶尔迷失自己、内心浮躁的时候真的很庆幸能与创业者这样一群人在相互关注、相互扶持中一起成长了两年,创业者是这座城市中敬业、塌实肯干、各方面素质都很高的一群人,他们中的每个人的故事听来或催人奋进、或让人泪下,就象璀璨夜景中的繁星点点,照亮着这座城市的夜空,也涤荡着我不再平静的心灵。
成长总要付出代价,在这两年里我遇到过机遇与挑战,也一度有过内心的彷徨和失望。在这种时候我总喜欢翻开杂志细细的研读创业者们的故事与经历,学习他们遇到困难时的坚韧,面对成功时的从容,让自己能够从中得到启迪。
总之,曾经的失去也好,茫然也罢,对我而言在《科技创业》的两年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学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也让自己更从容淡定。借着这个小小的机会,我想我要感谢带给我感动、激励的创业者们,也更感谢伴我走过两年美好时光的可爱的团队。
李开复寄语中国高科技企业
虽然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不一定适合其他企业,但至少是一具可供参考的优秀范例。下面是微软精神中提炼出来的,我个人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建议。
管理方面:积极为公司长远目标投资,悉心地学习研究、开发的机制。理解把握技术的重要性,而不是只注重眼前利益,重复低级劳动。同时也要认识到,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决定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而不是反之。
不做能力以外的工作,不为了“面子”做没有用的研究。切实研究和找到在产业价值链中最有利的位置,以增强自身长远商业实力和股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做专注的公司,不要因急于发展而分散了管理者的注意力。惟有足够大的规模才能达到较高的效率,但规模并不等于无协同性业务的简单合并。中国的软件业公司太多(近万家),需要整合,软件公司的总裁需要放弃“宁为鸡首”的想法,积极合并。
用“SMART”的目标来衡量每个人负责的工作;把这些目标量化并公开出来。定下决策的框架和流程,每个人都要理解自己在一个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要求产品的开发人员直接接触客户,才能真正理解客户的困难和痛苦。用最新的技术进一步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
最高领导层方面:理解领军人物的重要性。中国需要更多虚心的、勇于改变的、对公司充满热情的、彼此信任的、相互支持的领军人物。
有“希望雇佣到比自己强的人才”的胸怀,有“最优秀的人属于公司支持他们离开自己的麾下”的无私作风。
提倡以身作则的管理方式,不让领导拥有“特殊”待遇,不让领导游离于公司的法规和措施之外。
有足够的自觉。如果公司的管理工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要有让贤的胸怀。
要认识到中国软件企业在管理上与跨国公司的巨大差距,要大胆引进海外人材和职业经理人,并积极营造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
人才方面: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去挖掘人才,用长远的眼光培养人才。能够理解:“一流的人雇佣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佣三流的人”。
引入人才管理、评估、培养的制度。追踪、提拔最优秀的人才。积极提高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
引入职业管理人才机制,在公司战略,营销等领域使用受过正规企业管理培训的专业人才。
真正重视技术人才。用“双轨道”机制让技术人才受到重视和提升。
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和培训,让优秀的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利用股票期权等机制将员工与公司的长期利益联系在一起。
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发展良好的文化与价值观,并将其灌输到企业的每一部分,要求员工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来引导各项工作。
以令人振奋的前景目标和巨大挑战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斗志。让每一个员工因为自己的产品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
打倒官僚作风,创立灵活、平等的文化。让公司的信息自由流通,让每一个员工都有主人翁责任感。
公司、领导和员工都自觉追寻卓越的文化;有接受批评的胸怀、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扭转劣势的魄力。
从上到下树立诚信至上的观念,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做到诚实准确。
郎咸平呼吁高科技模式学习麦当劳工序
以“公司治理专家”著称的郎咸平先生,对高科技和高科技公司治理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以下观点摘自他关于"对科教兴国的思考"的报告。
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问题说到底是思维问题。会解题、没创意的高学历人才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困难的最大阻碍。不少国内企业目前已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这种快速增长其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今后倘若再按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很难获得成功。因为没有创意和兼容性的产品不可能被市场接受,何况目前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在测试上投入实在太少,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太多。根据竞争力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技术基础设施排名42位,低于菲律宾的40位;国民教育水平排在45位;知识转化效率为32位;人均研发费用仅8美元,而日本是1170美元。
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一味强调基础扎实,从头做起是不会有创意的。就像制造软件,不少企业还是从头设计到尾。虽然产品最重要,最体现竞争优势的是一个终端产品,但我们不必样样从头做起。国外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有软件工厂和软件仓库的程度。比如说,要做一个专门的信息软件,你可以先从仓库里、工厂里直接拿到软件构件,也就是软件的零配件,在此基础上再做自己特别需要的那部分专业化的软件设计。
郎咸平的建议是,高科技的发展模式应该是麦当劳式的,将整个工程分解成几十个工序,然后各司其职,而不是像中餐馆式的大厨主理模式,哪天大厨一甩手,就干不下去了。郎咸平认为,中国需要的是科学分解工序。就目前国内形势看,他建议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不妨效仿当初的新竹工业园,以来料加工为主,卧薪尝胆,以稳求变。
烂尾游乐园与乐观主义者
昨天,我在前往八达岭的高速路上看到了一处烂尾游乐园。
其实,这是我10年来数次看到它了。这个烂尾游乐园地处昌平南口附近,上风上水,背靠燕山山脉。建好的面对高速路的部分,现在看上去样子还不过时。记得我10年前看到它时还怀着期待的心情,而今天,它已彻底地死去。
昨天的我不知动了那根筋,突然想到:世间做任何事情,不也如同建这个游乐园吗?
喜欢做大事的人,人们喜欢用“雄才大略”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他们真的智商很高,我相信盖这个烂尾游乐园的人也很聪明。他们习惯的做事方式是:一下子规划一个大盘子,用很长时间、很多资源去填满它,获得一个大大的成功。他们富有冒险精神,在资金和市场前景不足的时候也会高奏凯歌,鼓舞士气——因为他们是乐观主义者。还有一类人,不是不喜欢做大事,但他们是悲观主义者。他们很低调,在事情开始之前就要把风险估计个足。他们做事的方式是“试探”:先规划一个小盘子,用现有的资源、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一个小小的目标,并在此过程中积累经验。接着,他再进一步,又获得一个小成功,再获得一些know how。假如发生了出乎意料的灾祸或者内部问题,他们就冷静而果断地立即终止项目。
很多时候,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更爱面子。他们不敢直面自己的失败,即使发现了灾祸的苗头,也会硬撑着做下去,这最终将导致无法挽回的巨大失败。
世上成功的人,有乐观主义者,也有悲观主义者。我相信,笑到最后的多半是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短暂拥有的成功多少存在侥幸的成分,而不知其中的know how;且他们往往好大喜功。这两点最终会葬送了聪明人的前途。
段志慧
“五一”的时候我到《科技创业》整整两年了,再过三个月我到上海也整整四个年头了。毕业之初象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到这座向往中的都市来寻求自己的发展。两年前的“五一”还是非典肆虐时期,去漕河径开发区采访企业时城市笼罩在一片紧张、戒备的氛围里,采访企业,我却满怀感慨、激动不已,我知道自己从此进入了一个催人奋进的团队。转眼四年过去了,自己也经历了许多,也时不时的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自己的一些内心冲击,当自己在这繁华都市中偶尔迷失自己、内心浮躁的时候真的很庆幸能与创业者这样一群人在相互关注、相互扶持中一起成长了两年,创业者是这座城市中敬业、塌实肯干、各方面素质都很高的一群人,他们中的每个人的故事听来或催人奋进、或让人泪下,就象璀璨夜景中的繁星点点,照亮着这座城市的夜空,也涤荡着我不再平静的心灵。
成长总要付出代价,在这两年里我遇到过机遇与挑战,也一度有过内心的彷徨和失望。在这种时候我总喜欢翻开杂志细细的研读创业者们的故事与经历,学习他们遇到困难时的坚韧,面对成功时的从容,让自己能够从中得到启迪。
总之,曾经的失去也好,茫然也罢,对我而言在《科技创业》的两年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学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也让自己更从容淡定。借着这个小小的机会,我想我要感谢带给我感动、激励的创业者们,也更感谢伴我走过两年美好时光的可爱的团队。
李开复寄语中国高科技企业
虽然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不一定适合其他企业,但至少是一具可供参考的优秀范例。下面是微软精神中提炼出来的,我个人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建议。
管理方面:积极为公司长远目标投资,悉心地学习研究、开发的机制。理解把握技术的重要性,而不是只注重眼前利益,重复低级劳动。同时也要认识到,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决定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而不是反之。
不做能力以外的工作,不为了“面子”做没有用的研究。切实研究和找到在产业价值链中最有利的位置,以增强自身长远商业实力和股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做专注的公司,不要因急于发展而分散了管理者的注意力。惟有足够大的规模才能达到较高的效率,但规模并不等于无协同性业务的简单合并。中国的软件业公司太多(近万家),需要整合,软件公司的总裁需要放弃“宁为鸡首”的想法,积极合并。
用“SMART”的目标来衡量每个人负责的工作;把这些目标量化并公开出来。定下决策的框架和流程,每个人都要理解自己在一个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要求产品的开发人员直接接触客户,才能真正理解客户的困难和痛苦。用最新的技术进一步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
最高领导层方面:理解领军人物的重要性。中国需要更多虚心的、勇于改变的、对公司充满热情的、彼此信任的、相互支持的领军人物。
有“希望雇佣到比自己强的人才”的胸怀,有“最优秀的人属于公司支持他们离开自己的麾下”的无私作风。
提倡以身作则的管理方式,不让领导拥有“特殊”待遇,不让领导游离于公司的法规和措施之外。
有足够的自觉。如果公司的管理工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要有让贤的胸怀。
要认识到中国软件企业在管理上与跨国公司的巨大差距,要大胆引进海外人材和职业经理人,并积极营造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
人才方面: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去挖掘人才,用长远的眼光培养人才。能够理解:“一流的人雇佣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佣三流的人”。
引入人才管理、评估、培养的制度。追踪、提拔最优秀的人才。积极提高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
引入职业管理人才机制,在公司战略,营销等领域使用受过正规企业管理培训的专业人才。
真正重视技术人才。用“双轨道”机制让技术人才受到重视和提升。
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和培训,让优秀的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利用股票期权等机制将员工与公司的长期利益联系在一起。
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发展良好的文化与价值观,并将其灌输到企业的每一部分,要求员工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来引导各项工作。
以令人振奋的前景目标和巨大挑战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斗志。让每一个员工因为自己的产品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
打倒官僚作风,创立灵活、平等的文化。让公司的信息自由流通,让每一个员工都有主人翁责任感。
公司、领导和员工都自觉追寻卓越的文化;有接受批评的胸怀、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扭转劣势的魄力。
从上到下树立诚信至上的观念,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做到诚实准确。
郎咸平呼吁高科技模式学习麦当劳工序
以“公司治理专家”著称的郎咸平先生,对高科技和高科技公司治理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以下观点摘自他关于"对科教兴国的思考"的报告。
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问题说到底是思维问题。会解题、没创意的高学历人才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困难的最大阻碍。不少国内企业目前已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这种快速增长其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今后倘若再按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很难获得成功。因为没有创意和兼容性的产品不可能被市场接受,何况目前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在测试上投入实在太少,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太多。根据竞争力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技术基础设施排名42位,低于菲律宾的40位;国民教育水平排在45位;知识转化效率为32位;人均研发费用仅8美元,而日本是1170美元。
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一味强调基础扎实,从头做起是不会有创意的。就像制造软件,不少企业还是从头设计到尾。虽然产品最重要,最体现竞争优势的是一个终端产品,但我们不必样样从头做起。国外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有软件工厂和软件仓库的程度。比如说,要做一个专门的信息软件,你可以先从仓库里、工厂里直接拿到软件构件,也就是软件的零配件,在此基础上再做自己特别需要的那部分专业化的软件设计。
郎咸平的建议是,高科技的发展模式应该是麦当劳式的,将整个工程分解成几十个工序,然后各司其职,而不是像中餐馆式的大厨主理模式,哪天大厨一甩手,就干不下去了。郎咸平认为,中国需要的是科学分解工序。就目前国内形势看,他建议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不妨效仿当初的新竹工业园,以来料加工为主,卧薪尝胆,以稳求变。
烂尾游乐园与乐观主义者
昨天,我在前往八达岭的高速路上看到了一处烂尾游乐园。
其实,这是我10年来数次看到它了。这个烂尾游乐园地处昌平南口附近,上风上水,背靠燕山山脉。建好的面对高速路的部分,现在看上去样子还不过时。记得我10年前看到它时还怀着期待的心情,而今天,它已彻底地死去。
昨天的我不知动了那根筋,突然想到:世间做任何事情,不也如同建这个游乐园吗?
喜欢做大事的人,人们喜欢用“雄才大略”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他们真的智商很高,我相信盖这个烂尾游乐园的人也很聪明。他们习惯的做事方式是:一下子规划一个大盘子,用很长时间、很多资源去填满它,获得一个大大的成功。他们富有冒险精神,在资金和市场前景不足的时候也会高奏凯歌,鼓舞士气——因为他们是乐观主义者。还有一类人,不是不喜欢做大事,但他们是悲观主义者。他们很低调,在事情开始之前就要把风险估计个足。他们做事的方式是“试探”:先规划一个小盘子,用现有的资源、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一个小小的目标,并在此过程中积累经验。接着,他再进一步,又获得一个小成功,再获得一些know how。假如发生了出乎意料的灾祸或者内部问题,他们就冷静而果断地立即终止项目。
很多时候,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更爱面子。他们不敢直面自己的失败,即使发现了灾祸的苗头,也会硬撑着做下去,这最终将导致无法挽回的巨大失败。
世上成功的人,有乐观主义者,也有悲观主义者。我相信,笑到最后的多半是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短暂拥有的成功多少存在侥幸的成分,而不知其中的know how;且他们往往好大喜功。这两点最终会葬送了聪明人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