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的生命反思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l1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说里,生命都被置于特殊的情境当中,《去庆州》和《心脏》选取了救护车这一封闭空间展开作品的叙述,病人、医护人员、家属,构成了一组微妙的关系,面对生命的弥留,小说人物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环山公路》如同公路电影的情境设定,在路途之中将生命逼至绝境,反转又反转;而《镜子彼端的乌托邦世界》则虚拟出另一生存空间,在不同的星球中生命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和存在意义。但不管处于何种境遇,活着或者死去的生命都在一路绝尘向前狂奔,一刻也不曾犹豫驻足,唯有飘起的粉尘被读者细细挑选琢磨,精致得如同咖啡沫子被舔杯。
  晨田《去庆州》,《广西文学》2019年第3期。小说中的“我”小韦是一名男护士,承担了一次跟随救护车送病人回老家的出诊任务,因为病人家属已经放弃治疗,所以“我”只需要保证病人在呼吸机和呼吸囊的帮助下能活着回到老家即可。由于在路上耽误了时间,氧气已经不能支撑病人回到老家,而病人儿子把“我”当成挽救他父亲生命的唯一稻草,“我”只能拼命按着呼吸囊,营造一种病人还活着的假象,甚至男人很愿意相信这种假象,真相被救护车上的人自动屏蔽,对生命的暗示支撑着在场的人不崩溃。到达庆州后经历了一系列的风俗仪式,众人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病人死去的事实,而“我”也结束了挽救生命的表演。生命比任何时候都要缺少权利,它不属于它自己,它属于活着的人,活着的生命可以为死去的生命做出选择和认证,而了解真相的人却无法做出让生命动摇的改变,在小说中病人全程都不曾有机会说一句话,生命被掌控在护士、儿子手中,世界依旧如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死去的人也只能坦然接受命运的宣判,生命早已把无可奈何活成了理所当然。小说把男人描绘成一个胆小懦弱实际虚伪的人,而“我”洞察一切也深谙生命规则,“去庆州”是不可抵达的希望之地,也是生命不绝望的箴言,至此将伴随生命存在的世世代代。
  双雪涛《心脏》,《上海文学》2019年第3期。“我”跟随救护车上的父亲一同前往北京治病,父亲因为心脏问题已经昏迷不醒,在这段路途中“我”回忆起了父亲一生的轨迹,他从年轻时候就一直坚持打拳,教给“我”学习生活的道理,和“我”探讨生死问题,弥留之际还不忘用生命的互相吞噬来宽慰他的儿子,父亲最后轻快地和“我”告别,因为他已经把生活的真谛传授给了“我”,可以心安理得的离开。小说消减了死亡带来的悲哀情绪,反而用诙谐幽默的语句惹人捧笑,生命的传承和消逝不可避免,父辈在人生中早已顿悟的道理,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明白,打了四十年的拳最终被父亲忘记,遗忘是接受的標志。生命的车轮不会为谁而停,就像闭上了眼睛的司机依旧可以用耳朵看路,从来不曾犹豫,唯有活着的时候过好自己的一生,才能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接受另一种形态的存在。父亲一直用他的行动教育、感染着儿子,尽管他不善言辞,仍旧将父辈的信念复刻在儿子身上,带着期盼和美好祝愿,这是一次属于父和子的生命旅行,尽管有的生命一去不回,但活着的生命依旧要狂飙突进,消化掉心脏的阵痛和命运的无常。
  水鬼《环山公路》,《青年作家》2019年第4期。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特别突出生命选择的无常,人物仿佛置身于一场“公路电影”中,环环相扣的紧张故事增加了生命存在的荒诞感。首先出场的摩托车司机抢了货车司机江大海的橘子;随后两个过路的歹人抢了摩托车司机的车,并把他捆在树上;接着赶上来的江大海用一泡尿羞辱了摩托车司机,报了被抢橘子的仇;过路的女人好心解开了摩托车司机,却被他恩将仇报,抢走了自己的车;摩托车司机最终追上两个歹人,并用女人的车撞死他们;江大海在汽车旅馆休息时遭人陷害,两个大汉试图杀死他;最终摩托车司机把江大海的车撞下了悬崖,大汉又把摩托车司机杀死了。小说没有具体的前因后果的设定,只截取了人物互相冲突的一段,更增加了故事叙述的紧张感,生命不知何时驶入设定好的命运漩涡,也不知最终止于谁手,在与他人的搏击中露出丑陋的真容。小说表现出一种暴力美学的快感,死亡与生命本能同步,在原始欲望笼罩下无视社会规则的杀戮和弱肉强食被展现出来,死亡成为捆绑生命的链条,但是各个人物都没有表现出深层的思考或犹豫,完全由本能支配自己的行为选择,即使面对生命的终结,也带着毁灭和报复的畅快,人的生命不再具有理性,反而给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薛濛远《镜子彼端的乌托邦世界》,《上海文学》2019年第4期。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外星球,带有科幻主义色彩,但无法摆脱的还是现实社会的生存规律和法则。小说一共设置了八个不同的故事片段,将生活中一些深谙其道的潜规则表现出来,放大了生命的丑恶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极度排外情绪、职场欺压、不正当判罚、盲目溺爱、科技犯罪、平均主义以及道德绑架等等,各个星球轮番登场,逃不脱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压榨,科技与知识不再提供进步,整体对个体的过度捧杀,责任感的丧失和民主精神的缺乏,人性与镜像的撕扯,都不过是个体生命的选择与表达,任何社会有了人的参与,都不会变得轻松,更何况生命常常以放大和夸张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意义,自我生命的价值被过分抬高和被欺压,会造成生命暗流的蠢蠢欲动,无力感也会变得更为明显,因此无暇顾及命运中的惆怅,而选择继续在镜像中沉沦。个体化的多元状态消解了生命的崇高,在人类社会可能的生存模式和生活方式之中,生命总是自私地向前发展,对于代价或是牺牲缺乏知觉和反思情绪,这种淡漠和决然的表现总是能引起更深的思索。
其他文献
若不是辛老师的电话正好在这个时候打进来,庞丽差一点儿就把另一个号码拨出去了。辛老师说,夏思颖今天没到校,家长知道吗?庞丽的心就沉了一下,立刻想到了夏涛。后来,庞丽在去汽修厂的公交上,有点生自己的气,她居然跟辛老师撒了谎,说女儿原本是委托她向辛老师请假的,但她一忙起来,就把这事给忘了。尽管她赔了很多“不好意思”,可丝毫都没让辛老师挂电话的声音轻上一点。  庞丽一时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跟辛老师撒谎,想掩盖
期刊
村长苏不寻有个口头语,每临黄昏,便着起长袍,擎起酒杯,对着天空一抹又一抹的散云念念有词,仿佛与异界某个神灵在隔空对话。这些散云正由白变粉变红,他脸上便映出似返老还童一样的灵光。若逢有人路过,他便甩着酒杯赶紧凑上去,摇头叹气曰:嗨,我就不信了,多少年了,咱老苏家就出不了个苏轼一样的人物吗?嗨……  知晓他脾气秉性的,不愿招惹他,说怎么没有?谁不知道你才高八斗著述丰厚,这十里八乡可是和苏轼齐名的人啊!
期刊
只要沈芸在场,我要么低头,要么走开;我不想再和她有任何瓜葛,我们早就完了。  钢厂狼多肉少,像我这种来自农村的穷书生狼,在钢厂连块癞蛤蟆肉都无福享受;进厂三年,饥饿难耐,八小时外苦苦寻觅于钢厂附近的村庄。同事沈大婶——如今她退休已有十二三年了——好心把同村的姑娘沈芸介绍给我。沈芸年方二十有四,青春逼人;而我饥不择食,饿狼扑羊,旋即与她订婚。这年年底,钢厂招聘土地征用工,沈芸名列其中;但厂里有规定,
期刊
我对我妻子说我爱你的时候,我的目光正穿过妻子的身体,看向她后面的那个穿着红色上衣的女孩。我知道她叫沈丹红,今年二十五岁。她是我心目中接近女神级别的人物。我对妻子说我爱你,似乎仿佛是对沈丹红说的。我说我爱你。我妻子感动得热泪都流出来了。她呜咽着,泪水糊住了眼睛。她没有看出我目光的焦点没在她这里。她以为我正深情地凝视着她呢!这可能是三点成一线的效果,属于物理现象吧。  而实际上这真的可以当做我对沈丹红
期刊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中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时与现在非常相像,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现代而又最蛮荒的世界。人生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这个时代充满了疼痛,而文学的存在就是为了揭穿这种伤痛,引起疗救的注意。那些关于时代的、人性的、宿命的东西总能触动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且让我们到文学里窥探浮世人生。  曹军庆的《煤球往事》收录于《滇池》20
期刊
寻常岁序皆盛筵  张 敏 张丽军  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在当下我们绝少去歌颂爱的动人,作家的笔触开掘着爱的另一副模样:在生活中爱被物化、被不断衡量,亲人、爱人之间日日讨价还价,遮蔽了亲情、爱情的本来面目。在《湖畔》(王天丽《滇池》,2016年第7期)中,主人公苏安因为“拖到这个年纪,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男友”而被母亲安排着去相亲。母亲与“没出息”的画家父亲离异后与一个退休的部队首长结婚,期间对我不闻
期刊
很多时候,我在读小说,心里总在想着“小说有什么存在于人世间的特殊的或者典型的意义呢”,写小说的这些人都是什么样的灵魂在诉说,他(她)们笔下的故事总是能让我找到生活的影子,却又在心间荡起不能言说的滋味,那或许是小说的滋味,并不能代表真实的生活,但,它却是和生活相伴相生的香客,就像纳兰容若所说的“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想必写小说的人也有这样的惆怅,他们在经历真实生活的时候写下了小说,又在写
期刊
时代日新月异,生活飞速前进,快节奏的脚步下,坚守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在人性的探索上,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作品里凸显出的坚守的主题,总能给我满满的心灵力量,在文学世界里,坚守可以是一种理解,一种责任,也可以是一种信念。  娜仁高娃《神的水槽》,《民族文学》2019年第3期。 蒙古族作家娜仁高娃的这篇小说掺杂着浓厚的少数民族特有的神秘气息,六天以来,每到午后一刻,有一朵像巨大骷髅
期刊
1  私搭乱建。从四楼望出去,满眼尽是小窝棚、小房子。小菜园、小花园更多。奇形怪状的围栏。牵牛花、紫藤乱长。白天,电钻声此起彼伏,不是这家砸墙,就是那家垒墙。声音扣人心弦,用不了多久,整栋楼也会被震倒。我经常深夜写稿,睡得迟,早晨八点即被施工声吵醒。睡眼惺忪,经常哈欠连连。我就下楼走走。不得不说到一楼住户的便利,小区地广,每栋楼往南,有五米的草坪,往北,又是四米的草坪。于是,一楼住户纷纷外扩。简单
期刊
纵观近年来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作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对日常生活的书写。对于作家们来说,直面“此在”的现实生活,不仅是对时代变迁的认识需要,也是寻找自我、展现“小我”的一个重要途径。作家们将他们对于时代、人生的理解,通过庸常的日常生活呈现出来,使读者在文学审美体验中体会生命的沉重与轻盈。  曹海英《多多的春天》,《民族文学》2019年第3期。“70后”回族女作家曹海英是一位扎根现实的作家,她的作品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