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节和语境解完形填空

来源 :中国高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完形填空”题,要求考生通过掌握文章大意,运用所学知识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使文章的意思通顺、结构完整、逻辑合理的最佳选项。“完形填空”不仅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具体语境的把握能力,更是对学生整体语篇意义理解的连贯性和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考查。它属于有一定难度的障碍性阅读理解题,是考生感到最难把握的题型之一。
  “完形填空”以考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实词一般占80%以上,其中又以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为主。
  高考“完形填空”题的特点是突出语篇,以文章的语境理解为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所以,准确把握短文的大意是正确答题的基础。近几年的“完形填空”以单纯考查语法或词义为目的的题在设题时很少出现,词语辨析题的比例有所增加。选项中的三个干扰项不一定是错误的,而是不符合所在语篇的特定语言环境,这更加突出了考查的语境化和整体性。学生只有通过文章所给出的语境,善于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词汇的能力,才能准确作出判断。
  
  一、“完形填空”常考文体:记叙文(占一半以上)、说明文和议论文
  
  1.记叙文:一般都有较为完整的情节,为了便于理解,首句不挖空,所以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基本可以较容易找到。
  2.说明文:直白性较强,写作脉络清晰,没有太多感情因素的掺入,没有过多的情感词汇,在理解上不会有钻不出的“迷宫”。说明文的层次清晰,整体性强,所以,递进性词汇和名词的设题往往出现得较多。
  3.议论文:议论文就是对人、事、行为等进行的评论或表达的看法。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有时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做题时,既要看事实,又要感悟作者的态度与情感。
  
  二、“完形填空”解题步骤
  
  1. 通读全文,统揽全局,理清文章脉络,分清人物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找出滞后提示作好认知上的铺垫。
   2. 逐句读,上下一致,确定选项。逻辑思维要合乎情理,这是选择词汇最起码的要求。选词如同下棋,不仅要看当前一步,还要看两步、三步,甚至全局。只有意思通顺的、没有前后矛盾的句子,才是正确的句子。
  3. 读全文,既总揽全局又不失细节,统筹兼顾,使短文恢复原貌。此时的选择最为正确。
  
  三、“完形填空”常考的选词类型
  
  1.词语搭配类:平时要多记词组,注意词语间的搭配。特别是动词短语和介词结构。
  2.词义辨析类:在“完形填空”题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往往存在大量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等等(也有没有任何关系的词汇掺在其中),这就要我们予以严格区分和细心比较,看其搭配、惯用法、词义的差异,找出一个合乎情理的答案。
  3.逻辑判断类:根据语境分析,进行推理判断,是考生做“完形填空”题必备的素质。因为完形填空中的任何一句话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靠上下文作依托。更何况有些选项可以与原文的句子构成搭配,但结合语境意义可能就不一样了。切忌只分析个别句子和段落,那样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时还要根据生活常识及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确定最佳选项。但这类题在完形填空题中所占比例并不大。
  4.主旨大意类:同阅读理解题一样,“完形填空”也有对主旨大意的考查,只是考查得更为隐蔽、更为灵活而已。如果能破解这类题目(同一篇里不会有太多这样的设置),对于理清文章思路,统领全篇和把握作者的态度,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否则可能导致若干个空格的选填失误。因此,快速浏览全文,掌握短文大意和作者用词习惯是选择这类题答案的诀窍。只要掌握该类题的设题思路,就较容易拿分。
  下面点拨2009年高考(山东卷)完形填空的答题思路。(保留原题号)
  Even though it was only October, my students were already whispering about Christmas plans. With each passing day everyone became more___36___ , waiting for the final school bell. Upon its___37___ everyone would run for their coats and go home, everyone except David.
  David was a small boy in ragged clothes. I had often ___38___ what kind of home life David had, and what kind of mother could send her son to school dressed so ___39___ for the cold winter months, without a coat, boots, or gloves. But something made David___40___. I can still remember he was always___41___a smile and willing to help. He always___42___ after school to straighten chairs and mop the floor. We never talked much.He___43___just simply smile and ask what else he could do , then thank me for letting him stay and slowly___ 44 ___home.
  Weeks passed and the___45___over the coming Christmas grew into restlessness until the last day of 46before the holiday break. I smiled in___47___as the last of them hurried out the door. Turning around I saw David___48___standing by my desk.
  “I have something for you,” he said and ___49___from behind his back a small box. ___50___it to me, he said anxiously, “Open it.” I took the box from him, thanked him and slowly unwrapped it. I lifted the lid and to my___51___saw nothing.I looked at David’s smiling face and back into the box and said, “The box is nice, David, but it’ s___ 52___ .”
  “Oh no it isn’t,”said David.“It’s full of love. My mum told me before she died that love was something you couldn’t see or touch unless you know it’s there.”
  Tears filled my eyes ___53 ___I Iooked at the proud dirty face that I had rarely given___54___to. After that Christmas, David and I became good friends and I never forgot the meaning ___55___the little empty box set on my desk.
  36. A. anxious_______B. courageousC. serious D. cautious
  37. A. warningB. ringing C. callingD. yelling
  38. A. scolded B. wondered C. realized D. learned
  39. A. modestlyB. naturally C. inaccurately D. inappropriately
  40. A. popular B. upsetC. special D. funny
  41. A. expressingB. delivering C. wearingD. sharing
  42. A. practisedB. wandered C. studied D.stayed
  43. A. wouldB. shouldC. might D. could
  44. A. aim atB. turn to C. put offD. head for
  45. A. argument B. excitement  C. movementD. judgment
  46. A. schoolB. yearC. educationD. program
  47. A. reliefB. return  C. vain D. control
  48. A. weaklyB. sadlyC. quietlyD. helplessly
  49. A. searchedB. found C. raised D. pulled
  50. A. Holding B. Handing C. SendingD. Leaving
  51. A. delightB. expectation C. appreciation D. surprise
  52. A. cheap B. empty C. uselessD. improper
  53. A. asB. until  C. becauseD. though
  54. A. adviceB. supportC. attention D. command
  55. A. fromB. behind C. overD. towards
  
  答案及解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情节简单,寓意深刻。20个题中考查18个实词(动词8个、名词5个、形容词3个、副词2个)和2个虚词(连词1个、介词1个)。情节和语境,是记叙文完形填空的重要依据,这在2009年山东卷完形填空的答题中尤为突出。
  36. A。考查学生对语境的理解和对词义的辨析,形容词anxious意思是“焦急的;急切的”,描绘孩子们盼望节日的心情,符合语境。
  37. B。按情节,本题中its指的是school bell,所以只能和ring搭配。
  38. B。在语境中辨析动词词义。后边一句是what kind of home life David had...说明我一直不明白戴维来自于何种家庭,他的妈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那么寒冷的冬天给孩子穿的衣服是这么不合时宜。故选用wondered。
  39. D。在语境中辨析副词词义。inappropriately 意思是“不适当地”, 根据下文中的without a coat, boots, or gloves可知戴维穿得不合季节。题中所给的四个副词都是加前缀或后缀变来的,且平日练习时的呈现频率都较低,故词义生疏,增加了选择的难度。
  40. C。考查形容词的词义辨析,special意思是“特殊的;特别的”,上文情节说到戴维穿得不好,下文说到作者能记得的是戴维脸上一直挂着微笑,总是乐于助人。上下文的对比描写,说明他与众不同。
  41. C。在语境中辨析动词意义,wear常见的意思是“穿着,戴着”,可在这里意思是“呈现,显现”, 描绘戴维脸上经常挂着灿烂的笑容。
  42. D。考查动词,对比放学后同学们涌出教室,戴维却在放学后待在学校,干一些整理凳子、拖地等义务劳动,故选D。
  43. A。考查情态动词。would在这里的意思是“老是,总是”。
  44. D。考查动词词组意义的区别。head for意思是“朝……进发,前进”。按情节,这里是说戴维打扫完教室后往家走,head for在这里与go同义。
  45. B。考查名词辨析。argument意为“争论”,excitement意为“激动”,movement意为“运动”,judgment意为“判断”。按语境,应选 excitement,指学生期待已久的圣诞到来时的兴奋之情。
  46. A。在语境中确定名词。该题前后都在渲染孩子们盼望节日来临的急切心情,又提到“before the holiday break”,显然是指在校的放假前最后一天。
  47. A。在语境中确定名词。该空的前边是介词in,与所给的四个选项都可以构成搭配,in relief意为“由于宽慰”,in return意为“作为报答”,in vain意为“徒劳地”,in control意为“在控制过程中”。从前面几个名词如excitement ,restlessness所描绘的语境可以看出,面临节日,放假前的孩子们已经心猿意马。放假后看到最后一个孩子离校,老师宽慰地露出笑容。故选A。
  48. C。考查副词。这里B项(sadly伤心地)和D项(helplessly无助地)是强干扰项。考生会由于考虑到戴维看到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回家过节了,误解为此时他会因自己不幸的家境而伤心,感到无助。其实这种想法不符合上文情节所描写的戴维的开朗性格。其实这里只是空间的变换描写:老师抬头目送学生们远去,转身低头看到戴维还静静地站在讲桌旁。
  49. D。在语境中确定动词。searched意为“搜找”,found意为“发现”,raised意为“举起”,pulled意为“拉出”。按情节,此处戴维的动作应是从身后把那个盒子拉出来。故选D。
  50. B。考查动词的搭配。戴维从背后拿出盒子,紧接下一个动作就是把盒子递给老师。hand sth to sb 意为“把……交给某人”。
  51. D。在语境中确定名词。既然是送给老师的礼物,按一般常识,盒子里应该有东西,而老师打开后看到盒子是空的,所以感到惊奇,故选D。
  52. B。考查形容词。由上文中的saw nothing可知盒子是空的,故选B。
  53. A。考查连词的用法。这一句的意思是:戴维脏兮兮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我看着这张平时很少关注的脸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里需要as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54. C。考查名词。由上文情节提到,作者和戴维说话很少(“We never talked much.”)可知,作者平日并没给予他太多的注意,故选attention。
  55. B。介词的意义辨析。该句的意思是:我从未忘记至今还放在我桌子上的那只小空盒子背后所赋予的深意。由语境可知,这儿是指“空盒子背后”的意义。
  
  短文大意:
  这是一位老师所经历的感人故事。
  在学生中戴维是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但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他很乐于帮助别人。每天放学以后,戴维都自动留下来整理教室。
  在圣诞节假期的前一天, 随着放学铃声的响起,激动的孩子们潮水一般涌出了门。我转过身,发现戴维静静地站在讲桌旁。
  “我有东西送给你”,戴维说着从身后拿出一个小盒子。我打开后,吃惊地说:“戴维,盒子怎么是空的啊?”
   “哦,不,”戴维说:“它里面盛满了爱。妈妈离世之前跟我说,爱这东西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除非你感觉到它的存在。”戴维脏兮兮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我看着这张平时很少关注的脸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那年圣诞节过后,我和戴维成了好朋友。我也从未忘记至今还放在我桌子上的那只小空盒子背后所赋予的深意。
  (责任编辑 黄 晓 周侯辰)
其他文献
解析几何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轨迹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多动点的轨迹问题,它的踪影在历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现分类探求多动点轨迹问题的求解策略.
期刊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带我飞向远方。隐形的翅膀,它给我力量,给我支持,它带我飞向那片属于我自己的广阔天空。  穿越时空,我看到一个挺拔的身影,吟唱着“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徘徊在汨罗江畔。看透这世事的污浊,他毅然决然地投入了江中。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的那双翅膀,承载着他的满腔热血和爱国热情,飞了起来。肉体虽然毁灭了,但灵魂却因此得到永生。  我又来到了莲花池边,看到
期刊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
期刊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
期刊
“80后”的飓风吹过,“90后”的狂风正在登陆。这是一个青春的舞台,这是一个热力四射的舞台,这是属于我们——“90后”的一个年代。  “90后”的我们,个性是我们独创的品牌,张扬是我们独有的风采。穿的衣服跟别人一样,俗!想的东西跟别人一样,没想法!“90后”的我们,积极创新,塑造自我。摆脱老一辈学生唯唯诺诺的形象,跟老师在课堂上谈古论今,进行学术交流;在球场上,一个三分球赢得在场人的欢呼,骄傲地抬
期刊
小时候曾经流行过养蚕。在校门口拐角的角落处,几个小贩提着一笼子幼虫和嫩叶,兜售着一个个破蛹成蝶的理想。我缠着母亲买了十来只,搁在家里养着。我是多么想看到它们破蛹的双翼,可惜顽皮的我怎么懂得养蚕的艰辛。不久,它们都死了。母亲说:“你们这些孩子,也只是闹着玩儿。”那一晚,我失眠了,想着那破蛹的双翼。  长大后,我喜欢把自己,把同龄人比作幼蚕。我们这群90后,哪一个不是怀揣着破蛹而飞的秘密,哪一个没有梦
期刊
紧继两场硝烟滚滚、炮声轰轰的世界大战,我诞生于这个战乱纷争的世纪末的10年,在嗷嗷待哺之年迷糊地度过日新月异的10年,在懵懂之时睁着惺忪睡眼听着新世纪的钟声……这便是我们,社会口中的“90后”。  我们因时代而开放与不羁。不裹足、不留长辫、不用背“之乎者也”上考场,我们打破愚昧的条条框框自在地生活着,这是时代赐予的洒脱;我们掌握各种语言,接受各国文化的冲击,可以坐在家中尽知天下事,这是时代赐予的视
期刊
◆试卷基本评价    200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理)试卷的总体设计符合考纲要求,注重了知识的综合,对运算能力要求较高,突出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与200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理)试卷比较,题目在稳中求新,稳步推进.题型以常规题型为主,不但没有偏题、怪题,并且有叙述简洁的特点.纵观试题,小题起步较低,难度缓步上升,除两道解析几何的小题有较大难度之外,其他题目难度都比较平和.解答题中第
期刊
2009年高考数学湖北卷理科第16题:  一个盒子里装有4张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卡片,分别标有数2,3,4,5;另一个盒子也装有4张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卡片,分别标有数3,4,5,6.现从一个盒子中任取一张卡片,其上面的数记为x;再从另一个盒子里任取一张卡片,其上面的数记为y,记随机变量η=x+y,求η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本小题主要考查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等基础知识,考查基本运算能力.
期刊
诗人在字里行间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画家将自己的心绪一览无余地泼洒在纸上;书法家在纵横驰骋的笔锋中挥洒新鲜的墨痕,于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史繁荣空前,每一次的发展与改变都为其写上独特的一笔。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形成了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的板桥体。我想如果他只是一味仿古,那中国书法史上如何留下这一个竹瘦我瘦的郑燮啊!而同样如果没有非常的眼光来捕捉欣赏,如何留得下这非常的艺术瑰宝啊!  但遗憾的是,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