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4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5例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24例、发热22例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 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 肺炎 ; 肺炎支原体; 肺外并发症 ; 儿童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 MP肺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常有肺外合并症。本文对2006年12月至2010年5月我院明确诊断并治愈的45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4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根据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和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提出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的规定”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查与诊断。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1岁6例,~3岁14例,~6岁11例,~13岁14例。
1.2 临床特点 。
45例患儿血清MPIgM均阳性。 ~1岁者占13.3%~3岁者占31.1%,~6岁者占24.4%,~13岁者占31.1。表现为持续性中等度发热26例(57.8%),咳嗽呈刺激性干咳、痉咳43例(95.6%),X线胸片:一侧或双侧大片云絮状或点斑状阴影41例,占91.1%,肺部听诊闻及干罗音32例(71.1%),湿罗音13例(28.9%),肺外损伤12例(26.7%)。
1.3 方法。
采用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MPIgM抗体测定,滴度≤1:40为正常,测定以抗体滴度≥1:80为阳性。45例患儿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痰细菌培养、胸片、血沉、心电图、心肌酶谱、B超等检查。
2 结果
住院治疗5d~14d,依据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但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中1项未完全恢复;好转: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 d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治愈25例,显效16例,好转13例。后改序贯疗法,出院口服阿奇霉素,总疗程3~4 周,随诊均治愈,且无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可造成小范围流行。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咳嗽的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国内其发病率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国外文献报道为5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MPP在儿童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本组病例中6~14岁学龄儿童居多(47.6%),提示MPP的易患者为学龄儿童。
MP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持续性咳嗽,有时可表现为百日咳样咳嗽,肺部体征较少,多数病例仅表现为呼吸音粗低,少数可闻及湿啰音。MPP的胸部X线表现主要为肺泡炎症、间质炎症、混合性病变,可呈游走性,应注意X线动态变化。
MP感染可伴喘息发作。本组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有喘息者15例。MP感染可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增加呼吸道反应性,引起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影响呼吸道黏液分泌,参与神经递质及其相关受体和酶的改变,引起呼吸道狭窄和炎症。因此,在喘息患儿中要重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及早期治疗。
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心、肺、肝、脑、肾、平滑肌等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道外的其他靶器官受损。本组病例显示肺外器官受累为33例。主要损害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各系统损害表现为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故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要考虑多器官损害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尤其是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除考虑常见的病因外,应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及早做血清MP-IgM检测以确诊。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的非典型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因此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可达到满意的疗效。大环内酯类药物抗炎作用也与抑制氧化爆发和细胞因子有关。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可直接抑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活性氧可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也可抑制IL-6和IL-8产生,故使用该类药物既可杀菌又可抑制肺部炎症反应。本文结果显示,84例患儿均经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且无其他并发症。
综上所述,MPP好发于学龄儿童,症状以高热、持续性咳嗽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喘息与MP感染关系密切。有肺外表现者可累及各个系统。血清学检测为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MP-IgM尤为重要。治疗应选择具有影响肺炎支原体蛋白质合成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及阿奇霉素静脉及口服序贯治疗。如果对所有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常规MP-IgM检测,可早期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典型病例,尤其是伴肺外表现者及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从而避免漏诊、误诊。
关键词: 肺炎 ; 肺炎支原体; 肺外并发症 ; 儿童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 MP肺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常有肺外合并症。本文对2006年12月至2010年5月我院明确诊断并治愈的45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4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根据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和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提出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的规定”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查与诊断。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1岁6例,~3岁14例,~6岁11例,~13岁14例。
1.2 临床特点 。
45例患儿血清MPIgM均阳性。 ~1岁者占13.3%~3岁者占31.1%,~6岁者占24.4%,~13岁者占31.1。表现为持续性中等度发热26例(57.8%),咳嗽呈刺激性干咳、痉咳43例(95.6%),X线胸片:一侧或双侧大片云絮状或点斑状阴影41例,占91.1%,肺部听诊闻及干罗音32例(71.1%),湿罗音13例(28.9%),肺外损伤12例(26.7%)。
1.3 方法。
采用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MPIgM抗体测定,滴度≤1:40为正常,测定以抗体滴度≥1:80为阳性。45例患儿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痰细菌培养、胸片、血沉、心电图、心肌酶谱、B超等检查。
2 结果
住院治疗5d~14d,依据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但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中1项未完全恢复;好转: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 d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治愈25例,显效16例,好转13例。后改序贯疗法,出院口服阿奇霉素,总疗程3~4 周,随诊均治愈,且无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可造成小范围流行。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咳嗽的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国内其发病率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国外文献报道为5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MPP在儿童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本组病例中6~14岁学龄儿童居多(47.6%),提示MPP的易患者为学龄儿童。
MP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持续性咳嗽,有时可表现为百日咳样咳嗽,肺部体征较少,多数病例仅表现为呼吸音粗低,少数可闻及湿啰音。MPP的胸部X线表现主要为肺泡炎症、间质炎症、混合性病变,可呈游走性,应注意X线动态变化。
MP感染可伴喘息发作。本组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有喘息者15例。MP感染可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增加呼吸道反应性,引起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影响呼吸道黏液分泌,参与神经递质及其相关受体和酶的改变,引起呼吸道狭窄和炎症。因此,在喘息患儿中要重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及早期治疗。
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心、肺、肝、脑、肾、平滑肌等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道外的其他靶器官受损。本组病例显示肺外器官受累为33例。主要损害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各系统损害表现为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故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要考虑多器官损害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尤其是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除考虑常见的病因外,应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及早做血清MP-IgM检测以确诊。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的非典型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因此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可达到满意的疗效。大环内酯类药物抗炎作用也与抑制氧化爆发和细胞因子有关。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可直接抑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活性氧可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也可抑制IL-6和IL-8产生,故使用该类药物既可杀菌又可抑制肺部炎症反应。本文结果显示,84例患儿均经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且无其他并发症。
综上所述,MPP好发于学龄儿童,症状以高热、持续性咳嗽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喘息与MP感染关系密切。有肺外表现者可累及各个系统。血清学检测为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MP-IgM尤为重要。治疗应选择具有影响肺炎支原体蛋白质合成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及阿奇霉素静脉及口服序贯治疗。如果对所有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常规MP-IgM检测,可早期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典型病例,尤其是伴肺外表现者及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从而避免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