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我国现在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条例,可现实的状况是各类问题、隐患频出,小者影响着的工程质量,大者直接影响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作者根据在长期的工作中的实践与观察对工程管理中出现相关问题的分析,并给出解决的对策,希望能给更多同仁以参考。
关键词:工程管理;问题产生;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单位方面的问题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经常采取一些不合理或非法的手段,来设法拿到工程。施工中有的偷工减料以获取暴利。综合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施工企业没有经营许可证或者本身不具备承包资质而出现越级承包、不合法挂靠,或者转包以及不合法分包;采取的竞争手段不够光明正大,为了达到目的,不计后果,采用压价行贿等违反法律的手段承包工程;为获得更高的利润,不顾后果,将成本压低,私下和设计人员串通,或者企业自己乱改设计,所用的材料都是劣质品,更有甚者直接偷工减料;对于职工不按技术规范操作听之任之,以至于工程粗制滥造,出现“豆腐渣”工程;在工程竣工验收中弄虚作假,将工程质量缺陷掩盖;提供的保证资料不具备真实性;私找乱雇,工程队伍素质低下,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按照规范施工。
1.2设计单位行为不规范
建筑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大多都认为是在施工方面出现了问题,殊不知一些问题的发生是因为设计的不到位导致的。现在工程的设计基本上都是实行“包干”制,谁的活谁干,承包工程者也负责工程设计,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使其他相关专业熟练的设计人员无法融入到设计任务中,这样就导致单位的设计优势无法体现,也不能实现专业的互补。另外,负责设计监督的部门也不是进行实时监控,只是每年进行抽检,因此,就会有很多漏检项目,为以后由设计而产生的事故留下隐患。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部分建设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设计变更过于频繁,导致建设成本不断增加,严重的甚至影响工程的预期效果。
1.3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在有些情况下,建设单位并非完全的法人,而是归属于其上级部门,因此,在使用建设资金、选择施工单位和建设标准的时候,经常会受到其上级部门的影响,没有办法独立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另外,一些建设单位的责任机制不完善,只顾实现所谓的高标准、低造价和工期短,这些都是影响建设工程管理的因素。
1.4工程质量监督、监理系统不完善
在我国,建委质量监督站是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监站工作体制逐渐有一些问题出现,大概有下面三个方面:
(1)随着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大量增加,而质量监督部门人员有限,致使监管力度大幅下降。
(2)建筑工程监理部门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这种的工作性质很容易导致官僚主义滋生和腐败的产生。
(3)现在某些质监部门政企不分,搞实体以达到其赚钱的目的,他们有的搞监理公司,有的弄实验室,强制试块检验一定得在他们办的实体公司进行,这样质监部门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的同时,又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质监部门的公平、公正性就不能保证了,同时也影响了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1.5劳动力市场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在我国工作的6500万建筑人员中,农民工大约4800万,也就说明在我国施工企业最前端的工作人员中,大部分是没进行过技术培训就上岗工作的农民工。对他们的技能、质量、安全意识培训缺乏,虽然他们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但因为没有专业技术指导,经常因为违规操作而产生很多的次品,这样就导致工程事故增多,工程质量会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技术工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又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有些低技能和经验不足的人趁机滥竽充数,混入技术或管理人员的队伍中,错误的指导和施工,导致工程施工和管理出现问题。
2实施建设工程管理的解决对策
2.1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
加大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质量及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并将动态管理进行落实,使得进入建筑工程领域的施工企业都具备工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资质,其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能够符合不同工程规模和技术管理等级的要求,这是判断企业综合水平是否达标的主要依据。无论何时都要重视工程管理过程的控制,对于按考评标准被淘汰的企业或者通过考评而降级的企业以及需要停业整顿的企业,要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全员培训上岗制度。
2.2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
根据相关人员对有关工程事故的调查分析,发现大约40%的工程质量事故都是因为设计发生的。由此可见,对设计单位及设计者的资格加强审查十分重要。同时,对设计方案的审核也要加强,保证设计方案满足防火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严格实行设计质量内部审查制、专业之间会审和会签制度,彻底改变现在审核设计走过场,工种之间相互撞车及设计的粗略过于简单等状况。实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责任制,特别是指定的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的质量由设计单位负全责。禁止出让图章和不合法设计,对业余的设计有效限制,强化到现场设计的服务制度。还要建议设计质量的监督部门,对设计质量的监督工作加大力度,将质量隐患在设计阶段就消除掉。项目的设计概算,由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审计机关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社会中介机构组织评审。根据设计方案,以核定的工程量为基础,依据国家适时发布的取费标准,参考本地的市场价格,编制工程预算。
2.3规范业主的行为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就是说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但是,事实上,我们发现当工程真的出现质量问题时,哪一个部门都不会主动承担责任,而是相互推脱,造成了共同负责建筑,共同不负责任的现状。所以,现在有必要建立一个由建设单位为主要责任人的负责制,用来承担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责任。
2.4加快推行建设监理制的步伐,完善配套措施
监理制的推出有利于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公正客观的监督,对质量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需要对监理制加快推行,使建设工程监理地位得到提高。还要完善与其相配套的措施,要用法制对监理的考核加强约束,实行质量追究赔偿制度。项目如果由质量监理人员签了字,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并记入其本人档案,作为考评其工作的依据。同时,对监理人员资质要加强审查,对那些徇私舞弊、利用职权受贿和严重失职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取消其作为监理的资格并追究其责任。
2.5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管
政府应通过立法、建制等方式构造适合建设工程市场运行的规则,并对工程项目实施具体的质量监督。随着建筑工程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工程质量的监督实现了有法可依和依法执监。尤其是在建设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应根据监督部门职能和角色的变化,发掘新思路,深化改革,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2.6推进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2.6.1建立建筑劳务培训教育基地教育培训分两方面进行,一是对建筑工程基础知识、质量和安全的基本要求进行强制性培训;二是进行技术工人等级培训的自愿性培训。
2.6.2建立劳务交易中心,进行有序管理
政府需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劳务队伍实施优质优价、高级高价。对社会信誉好、质量业绩高的劳务队伍、技术等级高的技术工人给予高价格、高工资;规范劳务承包行为,杜绝无合同上岗。
3.结论
为了减少建设工程管理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要严把质量关,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逐步完善建设工程管理机
制,使得施工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按照QMS、EMS、OHSMS标准,建立質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并保证持续有效地运行,才能保证安全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佘远逢,丁硙.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9.
[2]俞宗卫.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控制手册[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关键词:工程管理;问题产生;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单位方面的问题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经常采取一些不合理或非法的手段,来设法拿到工程。施工中有的偷工减料以获取暴利。综合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施工企业没有经营许可证或者本身不具备承包资质而出现越级承包、不合法挂靠,或者转包以及不合法分包;采取的竞争手段不够光明正大,为了达到目的,不计后果,采用压价行贿等违反法律的手段承包工程;为获得更高的利润,不顾后果,将成本压低,私下和设计人员串通,或者企业自己乱改设计,所用的材料都是劣质品,更有甚者直接偷工减料;对于职工不按技术规范操作听之任之,以至于工程粗制滥造,出现“豆腐渣”工程;在工程竣工验收中弄虚作假,将工程质量缺陷掩盖;提供的保证资料不具备真实性;私找乱雇,工程队伍素质低下,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按照规范施工。
1.2设计单位行为不规范
建筑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大多都认为是在施工方面出现了问题,殊不知一些问题的发生是因为设计的不到位导致的。现在工程的设计基本上都是实行“包干”制,谁的活谁干,承包工程者也负责工程设计,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使其他相关专业熟练的设计人员无法融入到设计任务中,这样就导致单位的设计优势无法体现,也不能实现专业的互补。另外,负责设计监督的部门也不是进行实时监控,只是每年进行抽检,因此,就会有很多漏检项目,为以后由设计而产生的事故留下隐患。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部分建设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设计变更过于频繁,导致建设成本不断增加,严重的甚至影响工程的预期效果。
1.3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在有些情况下,建设单位并非完全的法人,而是归属于其上级部门,因此,在使用建设资金、选择施工单位和建设标准的时候,经常会受到其上级部门的影响,没有办法独立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另外,一些建设单位的责任机制不完善,只顾实现所谓的高标准、低造价和工期短,这些都是影响建设工程管理的因素。
1.4工程质量监督、监理系统不完善
在我国,建委质量监督站是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监站工作体制逐渐有一些问题出现,大概有下面三个方面:
(1)随着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大量增加,而质量监督部门人员有限,致使监管力度大幅下降。
(2)建筑工程监理部门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这种的工作性质很容易导致官僚主义滋生和腐败的产生。
(3)现在某些质监部门政企不分,搞实体以达到其赚钱的目的,他们有的搞监理公司,有的弄实验室,强制试块检验一定得在他们办的实体公司进行,这样质监部门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的同时,又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质监部门的公平、公正性就不能保证了,同时也影响了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1.5劳动力市场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在我国工作的6500万建筑人员中,农民工大约4800万,也就说明在我国施工企业最前端的工作人员中,大部分是没进行过技术培训就上岗工作的农民工。对他们的技能、质量、安全意识培训缺乏,虽然他们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但因为没有专业技术指导,经常因为违规操作而产生很多的次品,这样就导致工程事故增多,工程质量会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技术工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又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有些低技能和经验不足的人趁机滥竽充数,混入技术或管理人员的队伍中,错误的指导和施工,导致工程施工和管理出现问题。
2实施建设工程管理的解决对策
2.1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
加大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质量及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并将动态管理进行落实,使得进入建筑工程领域的施工企业都具备工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资质,其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能够符合不同工程规模和技术管理等级的要求,这是判断企业综合水平是否达标的主要依据。无论何时都要重视工程管理过程的控制,对于按考评标准被淘汰的企业或者通过考评而降级的企业以及需要停业整顿的企业,要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全员培训上岗制度。
2.2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
根据相关人员对有关工程事故的调查分析,发现大约40%的工程质量事故都是因为设计发生的。由此可见,对设计单位及设计者的资格加强审查十分重要。同时,对设计方案的审核也要加强,保证设计方案满足防火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严格实行设计质量内部审查制、专业之间会审和会签制度,彻底改变现在审核设计走过场,工种之间相互撞车及设计的粗略过于简单等状况。实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责任制,特别是指定的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的质量由设计单位负全责。禁止出让图章和不合法设计,对业余的设计有效限制,强化到现场设计的服务制度。还要建议设计质量的监督部门,对设计质量的监督工作加大力度,将质量隐患在设计阶段就消除掉。项目的设计概算,由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审计机关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社会中介机构组织评审。根据设计方案,以核定的工程量为基础,依据国家适时发布的取费标准,参考本地的市场价格,编制工程预算。
2.3规范业主的行为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就是说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但是,事实上,我们发现当工程真的出现质量问题时,哪一个部门都不会主动承担责任,而是相互推脱,造成了共同负责建筑,共同不负责任的现状。所以,现在有必要建立一个由建设单位为主要责任人的负责制,用来承担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责任。
2.4加快推行建设监理制的步伐,完善配套措施
监理制的推出有利于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公正客观的监督,对质量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需要对监理制加快推行,使建设工程监理地位得到提高。还要完善与其相配套的措施,要用法制对监理的考核加强约束,实行质量追究赔偿制度。项目如果由质量监理人员签了字,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并记入其本人档案,作为考评其工作的依据。同时,对监理人员资质要加强审查,对那些徇私舞弊、利用职权受贿和严重失职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取消其作为监理的资格并追究其责任。
2.5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管
政府应通过立法、建制等方式构造适合建设工程市场运行的规则,并对工程项目实施具体的质量监督。随着建筑工程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工程质量的监督实现了有法可依和依法执监。尤其是在建设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应根据监督部门职能和角色的变化,发掘新思路,深化改革,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2.6推进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2.6.1建立建筑劳务培训教育基地教育培训分两方面进行,一是对建筑工程基础知识、质量和安全的基本要求进行强制性培训;二是进行技术工人等级培训的自愿性培训。
2.6.2建立劳务交易中心,进行有序管理
政府需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劳务队伍实施优质优价、高级高价。对社会信誉好、质量业绩高的劳务队伍、技术等级高的技术工人给予高价格、高工资;规范劳务承包行为,杜绝无合同上岗。
3.结论
为了减少建设工程管理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要严把质量关,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逐步完善建设工程管理机
制,使得施工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按照QMS、EMS、OHSMS标准,建立質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并保证持续有效地运行,才能保证安全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佘远逢,丁硙.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9.
[2]俞宗卫.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控制手册[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