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高职人才衔接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本文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见优化教育结构,形成合理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中高职教育衔接势在必行。
  一、甘肃省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
  (一)“对口升学”模式。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分别按其学制年限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中职学校学生通常情况下完成三年的中职学习,再通过对口招生考试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即“对口升学”模式。
  (二)“五年一贯制”模式。
  “一贯制”模式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教育衔接模式,也称为“3 2”模式。通常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2至3年,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继续进入更高一级的高职学院再接受高职教育2至3年。
  二、甘肃省中高职衔接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作为同一类型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互补性,教育的层次不明晰。对中职学生而言,高职教育不仅要获得更高的学历证书,更要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以后的就业质量充满期待。但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不清晰,甚至在职业技能培训实践方面不及中职学校。学生并没有学到预期知识和技能,就业质量未得到显著改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较大,失望情绪蔓延,因此,在高职学习阶段学生流失现象年年出现。没有清晰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受益,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也不会得到预期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脱节。
  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没有对应关系,文化基础课程的教材重复现象严重,而专业课程设置又不匹配、专业技能课程倒置;长期从事传统教育教学的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的教师之间基本不存在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很差,但为了保证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基本要求,中职学校在两三年的学习中不得不放弃或减少技能实践培训而加大文化课的课时,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流失学生增多。
  (三)高职招考政策不够完善。
  目前,在中高职生源的严重萎缩情况下,高职院校开始尝试自主招生,但近两年甘肃省高职教学内容和要求不一样,高职院校依然采用以前学科教育的教学方式和考评办法,对专业技能考核并不重视,导致在招考时试题中文化基础课的比例大、难度大,而对技能考核犹如蜻蜓点水,这种考核方式不能体现职教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中职学生的报考积极性。
  (四)在高职院校中,入口不宽,出口相对较窄。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更不是终结性教育的”。然而,我省高职教育“接口”是有限的。在衔接对象上,衔接局限于只招收中职应届毕业生,而不吸纳往届生的学生;在衔接内容上,只限于中等与高等学历的衔接,没有重视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体现不出中职与高职的差别;另外,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3 2”模式没有构建,导致高职学生“出口”仍然较窄。
  三、思考
  首先,教育应满足受教育者的愿望和需求,适合自己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其次,职业教育并不是平民教育,而是一类人成长成才的教育,让家长和学生看到未来和希望,尊重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特长和喜好做出的选择;再次,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定要建立科学的机制,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这不仅打破中职招生的困境,而且提供中高职稳定的生源,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建议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要有它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中高职教育基础上建立应用型本科及以上技术技能培训渠道。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以应用为导向的本科与中、高职院校均能采用3 2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真正建立上下贯通的人才成长及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尊重学生及其家长选择学生的专业或转专业的要求,尊重学生的第二、第三次的选择。特别是对思维活跃、专业技能强但基础知识薄弱、文化素养不高的中职学生,高职院校应设置独特的教学设计,满足他们就业的需求和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力争中高职专业名称统一、课程标准合理和教学内容适宜。
  通过以上努力,真正实现高质量的中高职人才衔接培养,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使更多的中职生在高职教育中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得到全面发展,最终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2]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其他文献
郑重承诺:对推广的技术、产品的有效性负责!一、太极无影神针:一根银针,起死回生。针法诡异,力拔千均!骨病、疼痛当场见效!打破传统,不记穴位经络、不需基础,教你找到人体开
在高中生物计算中,数学逻辑推理是有必要运用的方法。生物学科属于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任何生物理论都与实践有关,生物计算是对生物理论的支撑。为了让学生对生物计算充分掌握,需要学生具备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物问题。为了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需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予以引导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之后有效地将生物解题方案制订出来,由此提高学生生物计算题的解题速度。  一
期刊
课堂教学语言是个广泛的概念,除了指声音表达的口头语言外,还包括肢体、表情等表达的体态语言。然而,无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何发达,在当下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接受、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教师讲解,即通过教师声音所表达的语言,所以我论述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指狭义的声音语言。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极为精辟地道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 新时代的发展,翻译越来越重要。本文从翻译的发展历史入手,讨论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各自的优缺点,着重探究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有效互补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各自的优势,进而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追求翻译的人性化标准化,同时降低语言服务的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性服务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 机器翻译 人工翻译 翻译策略  一、互联网 新时代背景  语言是文化交流
摘 要: 新课改迄今为止已经实施了有些年份,生物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农村生物课堂还存在诸如实验设施陈旧、实验课跟不上新课改要求、新课程改革没有指导方法等问题。本文简要讨论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生物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初中生物课堂 现状 对策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农村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农村教育依然是
在外语学习中,阅读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既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和学习外语的重要途径,又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还是学习者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期刊
一、勇于改变,坚持创新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常常是机械性地接受知识,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无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完全没有办法跟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浸润下更生动、高效。  现代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搞清它的
期刊
摘 要: 为探讨医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沟通技能的现状,以及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沟通技能二者的关系,从而为医学教育的发展与医患关系的改善提出建议,本文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西省某医学院校479名医学生,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沟通技能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医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沟通技能总体水平较高,沟通技能总分及各因子与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及各因子成正相关,验证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由此可见
摘 要: 新教育理念和新教学方法不断普及,使教育不断得到革新,有助于发展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前提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初中生物教学更多地倾向于教学质量提高和学习效果增强,使趣味实验教学与自主能力有机结合。尤其是生物课堂教学,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学习更加自主,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自主能力 实验课堂 策略探析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生本理念得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