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二:成长轨迹
国家在成长,人民在成长,而将入“弱冠之年”的考生更是在日新月异地成长。成长需要教育,需要得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尤其是国家步入小康、人民生活水平较前大幅提升的环境下,劳动教育更是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
今年的全国卷Ⅰ作文题便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写一则主题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这里的“劳动”应该指“体力劳动”,因为当今中国每位学生“脑力劳动”的辛苦程度可以说是世界领先的。而学生厌倦体力劳动,原因有二:一是观念上的偏差,不少人认为体力劳动多为低位者所为,故而许多家长、学生会将脱离体力劳动当作人生的奋斗目标,体力劳动自然也就难以受人青睐:二是繁重的学业和竞争的压力使学生远离了体力劳动。在学生和家长的天平上,劳动是远远不能与考分等量齐观的。纵然我们的学生都明白“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都懂得“勤劳是财富的翅膀,懒惰是贫穷的温床”,但要他在读书求学阶段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是很难的。一纸演讲稿,多是纸上谈兵。
除了劳动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也应成为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题中的应有之义。
关于情感教育和感恩教育这方面的内容,高考作文一直少有涉及。今年全国卷Ⅲ作文题终于有了突破,出了一道漫画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作文。这道作文题与全国卷Ⅰ在命题上可谓遥相呼应,都是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漫画构图比较简单,寓意也并不复杂,却洋溢着一股温情——一位已经不再年轻的老师在孩子们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上留下这样两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并不繁复的画面、极其质朴的话语,一定会让考场上许许多多的孩子看得双眼潮湿。这就是老师!这就是师爱!尽管我们的老师桃李满天下,学子遍天涯,毕业的学生一茬接一茬,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他耗尽心血倾心栽培的花朵,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进步都消耗了他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当这些孩子一个个长大、离开,老师所拥有的绝不仅仅是农人丰收时的那种喜悦,还有亲人之间离别的伤感,甚至有父亲嫁女般的切肤之痛……
从这幅漫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教育绝不是冷冰冰的机械作业,而是掺杂着亲情与温度的交流:绝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注,而是心的交流、灵魂的滋养;绝不是我授你受,而是师生情感与心智的共同成长……所以,一句“我再看看你们”,所包含的又何啻万语千言!相信每一位曾饱受过无限师恩滋润的学子都一定会读懂,会参透,会为之感动。至于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写小说、散文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为情造文即可。
一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将为谁而活?我们是心中装着他人,在别人的导引下活成别人需要的样子,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活出自己的节奏?这是成长中的问题,甚至是伴随我们一生的问题。今年的浙江卷便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考生: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而作品就是我们自己。因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所以我们必须顾及他人的感受,倾听“读者”的呼声,在别人理解与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争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和人身自由:又因为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活在他人的期许里,所以我们又应当拒绝为迎合别人而苟活,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这就像一位作家,完全惟读者之命是从,违背自己的人生宗旨,或完全不顾社会影响不倾听读者呼声,都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三:人文精神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的集中体现就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让各种文化能够健康、和谐地相处、相融、发展。今年的江苏卷作文题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它的文化味与蕴藉感,所供材料也一如既往地具有诗意和哲理,含义隽永: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物各有性,体现了社会的多元与复杂。在多元的世界里,一个人如果只是固守一隅,与他人老死不相往来,偏食挑食,抱残守缺,未免孤家寡人,与外界疏离,难以得到真正的成长。个人如此,国家亦然。一个国家,倘若一味地闭关锁国甚至以邻为壑,只能陷自己于孤立,限制自身的发展。所以,人必须有一顆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心,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播自己之长以造福他人;一个国家必须以开放的心胸面对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沟通,使国家拥有充沛活力,健康发展。诚如是,地球村里才会异彩纷呈,和谐共生,世界百花园才会五彩缤纷:地球村里的每个村民才能和谐相处,各显其能!
考生可以从文化、经济、政治、教育等多角度入手,以宏观的视角阐述“共融”和“融合”的重要性;亦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个人成长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多元文化中自然生长,以“和而不同”为原则,赢得精彩人生。
能生活在一个缤纷多元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能拥有各具特色的友邦和对手,是我们国家的幸运——因为我们能从多元的文化中汲取更为丰富的营养,能从自己的朋友和对手身上获得促使自身强大的动力,以充实自己,壮大自己,使我们更加健康,更加完美!
北京卷一直保留的“微写作”,虽说篇幅不长,赋分不高,却是诸多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化味”最浓的版块。这种“文化味”,不仅表现在内容上重视青少年阅读,更是体现在形式上,尤其体现在倡导诗歌写作方面,是当今诸多语文试卷异口同声限令“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语境下的一股清流,令人钦佩。三道“微写作”的内容都与读书有关,涉及书目皆为“中学生必读书”,所以这道题基本上仍属于“基础等级”的测试,但对于推进中学生阅读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更值得称道的是其中诗歌写作的选项,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用——在中国这样一个“诗的国度”,每个人都有义务不让诗歌这一最古老、最抒情、最精粹的文学体裁在我们这个时代式微。
纵观2019年的高考试卷,特点非常醒目——贴紧现实,关注时代风云;眼界博大,兼顾历史文化。这样的考题,有助于促进广大的在校中学生热爱祖国,以史为鉴,关注社会,发奋读书,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眼界、有知识、有能力、有爱心的新一代建设者,而这正是一份高考试卷的潜在功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在这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
【王淦生/供稿】
国家在成长,人民在成长,而将入“弱冠之年”的考生更是在日新月异地成长。成长需要教育,需要得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尤其是国家步入小康、人民生活水平较前大幅提升的环境下,劳动教育更是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
今年的全国卷Ⅰ作文题便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写一则主题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这里的“劳动”应该指“体力劳动”,因为当今中国每位学生“脑力劳动”的辛苦程度可以说是世界领先的。而学生厌倦体力劳动,原因有二:一是观念上的偏差,不少人认为体力劳动多为低位者所为,故而许多家长、学生会将脱离体力劳动当作人生的奋斗目标,体力劳动自然也就难以受人青睐:二是繁重的学业和竞争的压力使学生远离了体力劳动。在学生和家长的天平上,劳动是远远不能与考分等量齐观的。纵然我们的学生都明白“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都懂得“勤劳是财富的翅膀,懒惰是贫穷的温床”,但要他在读书求学阶段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是很难的。一纸演讲稿,多是纸上谈兵。
除了劳动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也应成为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题中的应有之义。
关于情感教育和感恩教育这方面的内容,高考作文一直少有涉及。今年全国卷Ⅲ作文题终于有了突破,出了一道漫画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作文。这道作文题与全国卷Ⅰ在命题上可谓遥相呼应,都是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漫画构图比较简单,寓意也并不复杂,却洋溢着一股温情——一位已经不再年轻的老师在孩子们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上留下这样两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并不繁复的画面、极其质朴的话语,一定会让考场上许许多多的孩子看得双眼潮湿。这就是老师!这就是师爱!尽管我们的老师桃李满天下,学子遍天涯,毕业的学生一茬接一茬,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他耗尽心血倾心栽培的花朵,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进步都消耗了他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当这些孩子一个个长大、离开,老师所拥有的绝不仅仅是农人丰收时的那种喜悦,还有亲人之间离别的伤感,甚至有父亲嫁女般的切肤之痛……
从这幅漫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教育绝不是冷冰冰的机械作业,而是掺杂着亲情与温度的交流:绝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注,而是心的交流、灵魂的滋养;绝不是我授你受,而是师生情感与心智的共同成长……所以,一句“我再看看你们”,所包含的又何啻万语千言!相信每一位曾饱受过无限师恩滋润的学子都一定会读懂,会参透,会为之感动。至于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写小说、散文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为情造文即可。
一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将为谁而活?我们是心中装着他人,在别人的导引下活成别人需要的样子,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活出自己的节奏?这是成长中的问题,甚至是伴随我们一生的问题。今年的浙江卷便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考生: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而作品就是我们自己。因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所以我们必须顾及他人的感受,倾听“读者”的呼声,在别人理解与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争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和人身自由:又因为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活在他人的期许里,所以我们又应当拒绝为迎合别人而苟活,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这就像一位作家,完全惟读者之命是从,违背自己的人生宗旨,或完全不顾社会影响不倾听读者呼声,都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三:人文精神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的集中体现就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让各种文化能够健康、和谐地相处、相融、发展。今年的江苏卷作文题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它的文化味与蕴藉感,所供材料也一如既往地具有诗意和哲理,含义隽永: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物各有性,体现了社会的多元与复杂。在多元的世界里,一个人如果只是固守一隅,与他人老死不相往来,偏食挑食,抱残守缺,未免孤家寡人,与外界疏离,难以得到真正的成长。个人如此,国家亦然。一个国家,倘若一味地闭关锁国甚至以邻为壑,只能陷自己于孤立,限制自身的发展。所以,人必须有一顆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心,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播自己之长以造福他人;一个国家必须以开放的心胸面对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沟通,使国家拥有充沛活力,健康发展。诚如是,地球村里才会异彩纷呈,和谐共生,世界百花园才会五彩缤纷:地球村里的每个村民才能和谐相处,各显其能!
考生可以从文化、经济、政治、教育等多角度入手,以宏观的视角阐述“共融”和“融合”的重要性;亦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个人成长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多元文化中自然生长,以“和而不同”为原则,赢得精彩人生。
能生活在一个缤纷多元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能拥有各具特色的友邦和对手,是我们国家的幸运——因为我们能从多元的文化中汲取更为丰富的营养,能从自己的朋友和对手身上获得促使自身强大的动力,以充实自己,壮大自己,使我们更加健康,更加完美!
北京卷一直保留的“微写作”,虽说篇幅不长,赋分不高,却是诸多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化味”最浓的版块。这种“文化味”,不仅表现在内容上重视青少年阅读,更是体现在形式上,尤其体现在倡导诗歌写作方面,是当今诸多语文试卷异口同声限令“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语境下的一股清流,令人钦佩。三道“微写作”的内容都与读书有关,涉及书目皆为“中学生必读书”,所以这道题基本上仍属于“基础等级”的测试,但对于推进中学生阅读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更值得称道的是其中诗歌写作的选项,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用——在中国这样一个“诗的国度”,每个人都有义务不让诗歌这一最古老、最抒情、最精粹的文学体裁在我们这个时代式微。
纵观2019年的高考试卷,特点非常醒目——贴紧现实,关注时代风云;眼界博大,兼顾历史文化。这样的考题,有助于促进广大的在校中学生热爱祖国,以史为鉴,关注社会,发奋读书,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眼界、有知识、有能力、有爱心的新一代建设者,而这正是一份高考试卷的潜在功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在这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
【王淦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