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我先后从资本、市场、产业、文化等多重角度研究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经济问题,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发现整个粤商群体低调、务实、谨慎并充满一种神秘感,这种现象是优点?还是缺陷?或者兼而有之?但不管如何,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和品牌推广角度看,我感觉不少粤商低调务实得有点过头,进而使企业缺少一种激情和精神,有点令人遗憾。
然而,近几年来,广百似乎在以另外一种方式颠覆着我的这种“粤商”印象,因为她以近乎狂飚的激情,在省外开拓疆土,在华南商界中纵横驰骋,在现代商贸流通领域不断挑战,刮起一阵阵令人耳目一新的广百旋风,以至于我们这些顾问或专家在一次次研讨会、论证会、发布会、开业盛典中,都被吹拂得心潮激荡,感受着这种激情带来的冲击。
我在想,这是否意味着,以广百为代表的粤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似乎在实践着一场全新的企业革命,即是否开始从传统的实体经营转向以品牌运作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企业经营?从原来的固守本土策略转向“走出去”策略?从原来的“沉默寡言”式的低调转为有理性地“对外宣传推广?
或许,这种变革没有我想像中的“猛烈”,然而,不管怎样,广百的扩张和“狂飚”却让我关注、思考和解析着这种变化,同时也让我产生了探寻“广百式激情”的来源和模式的兴趣。
广百“狂飚”:华南虎发威珠三角
我与广百的接触始于1995年调入广东商学院。当时刚搬家,所有的家用电器都购自北京路的广百总店。当时选择去广百购买,源于我的“百货情绪”,即我自1991年刚刚下海时参与策划湖南长沙中山商业大厦“购物在中山,满意在中山”的商业品牌推广活动后,无论到哪个城市,都尽量去到当地的百货大楼或主要百货转转,试图吸取点不同的经验和智慧。无疑,当时在广百的购买经历是愉快的,送货、安装、售后服务各方面都让我们满意。这也是成就了我们一家作为广百忠实顾客的起源。
真正对广百进行研究式观察、了解和调查,则是2003年以后的事。其时,我出任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对广州商界几乎完全陌生的我,在举办活动时对广百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心存着感激,并试图以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她。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我开始持续地关注和研究广百的发育、成长、经营和个性。
可以说,一直到2007年,我对广百的企业关注一直是基于日常的观察和表面的接触。在我当时的印象中,广百似乎是一个默默奉献着的家庭主妇,不声张,不夸张,不扩张,充满温情,平平淡淡,平平凡凡,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是一个典型的主流粤商形象。因为在2002-2005年期间,在上海百联集团为代表的流通企业大重组浪潮中,在全国零售业上市公司大并购浪潮中,在后WTO时代的零售跨区域扩张中,我都没有发现广百的影子和动向。
或许,这时的广百是另外的一种风格,也是一种“内秀美”,人们一样地喜欢她、爱她。然而,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缺乏一种冒险精神,从而失去自身对外扩张的大好机遇。为此,我在2007年底召开的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年会即“广东流通企业对外扩张问题”研讨会上,就明确针对这种“只低头耕田,不抬头看路”现象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我担心,在中国工业化中后期,如果粤商不尽快走出岭南,与广大浙商、鲁商、苏商、京商等不同的商帮决逐中华大地,我们将失去一次进军全国商业市场的最好机遇。为此,可以说,我前后一二年时间里,我先数十次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呼吁,希望广大粤商不仅要在珠三角发起开店选址“保卫战”,还要掀起一股北上全国的浪潮。
2006年下半年,广百开始海珠区新一城选址的可行性研究,让我有机会开始了解广百的战略转型趋势,看到了“新广百”的新动向,随后,天河中怡店开业、进军广州大道北、南海物流基地开业、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的动工,至2009年底的成都、武汉等省外店的成功选定,及至2010年初流花展馆中标,广百集团不仅在三年的时间里,广泛进军百货、物流、专业市场、会展、购物中心等领域,而且实际经营面积扩张了四五倍,可预期的各类业态经营面积将在二百万平方米以上。
这种令人震惊的扩张速度和效率,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战略突进式的“狂飚”,它不仅向全国商界展示了“华南虎”的新形象,而且以整个华南商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一扫广州商界一度沉闷、保守、压抑的风格,激活了整个广州商界的扩张激情。可以说,广百近三年来的战略扩张,是华南商界里程牌式的事件之一,它对改变华南商界在全国商业竞争中的“退守”格局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竭尽全力的广百人:一支充满激情的团队
企业如人,它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企业,往往缺少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也很难进行战略性扩张和持续不断地创新。企业经营固然需要理性、冷静,也需要务实、低调,但这都并不排斥企业需要激情。感性与理性的适度匹配,形成相应的企业精神和个性,才是企业美学的魅力所在。
我不反对企业“知足常乐”,那也是一种生存哲学。然而,我喜欢激情型企业,也欣赏那些在市场大潮中激情四溢的企业家。为此,我2001年还专门写了一本专著《激情型企业》,尽管一直处于未定稿状态,但书中我自己提出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在这些年的研究和传播中我一直在采用。我在研究中发现,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企业的激情成正比,一方面,越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就越自信,就越有激情;另一方面,企业越有激情,就越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因此,也有利于企业的品牌推广、市场传播和工作效率提升。
正如一个人,如果缺少激情,他的生活和事业就有可能失去动力。仔细想想,有激情总是好的,哪怕因此办点蠢事傻事也是有趣的。如今,我正忙于挽救激情,唱着“激情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但愿,歌声不会很快黯哑下去。所以,当我曾在自己的QQ个性签名中写着“激情创造人生,专注成就未来”时,不少人告诉我,他们看了也跟着热血沸腾。因为我发现,如果处于缺少激情的状态,半天都写不出几个字,研究和思考也弄不出半点火花来。
当然,企业不同于个人。企业太有激情也不行,企业的过度浪漫,会加速企业的泡沫化和死亡过程。我自己下海的那几年,曾经创办并经营过企业,因为激情过度,早早地就被“海水淹死了”。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果企业缺少激情,那将很难适应时代变化。那些成功的企业,很少不是激情型企业。这也就是我为什么研究“激情型企业”的原因。可以想像,当一个人的员工有着“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的气魄,那该是多少令人振奋的事!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常常处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状态,那该多没劲!
企业激情,是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体现出来的,它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市场开拓、管理创新以及对社会所担负的责任等各个方面,它往往反映为企业领袖、中坚和员工在管理与经营活动中一种“斗志昂扬,竭尽全力,超 越自我,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状态,可以说,这种精神正是企业激情存在的奥妙所在。
我并不了解广百的“五色文化”起源于何处。最初是听副总经理潘建国博士以一种自豪、自信的口气在一个小型会议上宣讲着广百的“五色文化”也是听听而已。后来,虽然潘总还送了我一本《广百的金子》这本系统介绍“五色文化”的书,但说实在的,惭愧得很,我对此一直没太往心里去,也没有深入细读,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当我了解到广百投标流花展馆的过程,以及从投资部以及各相关部门那种“竭尽全力”的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中,我才认真思考“五色文化”的表象与实质的关系。原来,广百“五色文化”的核心是“红色文化”,即“竭尽全力的企业精神”,实质上就是在给企业注入一种激情的东西。我这时才明白,原来广百这些年已经将企业激情融入企业的生命里,成为一种动力、一种内在的文化。
在我的印象中,近几年来,常常在夜深人静或节假日时,接到来自广百集团总部不同部门的“请教”或邀请之类的工作电话,于是在看完来电显示后的第一句说,往往就是情不自禁地问:“你还没有休息?”或者“你们今天还上班啊?”呵呵,有人形容我本人就是一个“拼命三郎”。未想到,有一批比我还拼命的人,而且他们是一个群体。久而久之,多年下来,也就不感到惊奇了。但这种事给我的印象却十分地深刻。因为在广东工作和生活近二十来,我的印象中,粤商是很会享受的一大商帮,周末、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大多活跃在高尔夫球场、各种各类的聚会或娱乐场所挥洒着激情,至少很少在办公室“冲锋陷阵”的。由于广百的“战将”团队是一个例外,所以感觉非常地“特别”,以至于让我不时思考和关注它到底特别在何处?
任何企业的精神都是通过她的领袖、中坚骨干组成的核心团队来传达的。近五年来,人们不难发现,在华南商界,荀振英、黄永志、关治强、潘建国、黄荣新、高艺林、严盛华……一连串的名字,如同群星闪烁般,活跃在广州商界的重大场合,时不时地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商贸流通论坛上,闪耀在华南商界的风云人物榜上。他们不仅能在商战中激情澎湃,而且在大学或学界的讲坛上慷慨激昂。当这么多人,以一种近乎百分百投入的激情汇集在一起或一长排整齐威风地站在一起时,产生出的那种战斗力,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不能不为之震撼。
在这个团队中,董事长苟振英无疑是一个点燃团队激情,并不断给这个团队源源不断注入激情的灵魂性人物。这一点,业界和媒体对他的评价已经够多了,无须我这里多述。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荀董的特别之处,并不是他个人多么具有战斗精神和充满激情,而在于他能把这种精神和激情传递给他团队的每一个人,进而使得下面的干将和员工,几乎都如同《亮剑》里的士兵那样冲锋陷阵。
或许,广百激情所带来的持久的震撼和所唤起出的魅力,很难用常用的管理学方法和经济学分析去解释,很难用一般的企业文化分析去梳理出一种思绪,需要用社会、文化、心理等多重角度去总结它的个性和特征。但无论怎么样,广百的团队激情在燃烧,它凝结在每个管理者的心里,反映在每个人的脸上,表现在每个人的言行上。
愿广百的激情火花照亮华南商界
如果说制造类企业,需要严格的程序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来增强企业的理性的话,那么,商贸流通类的服务型企业,则更需要更多的人性化、情感化、多样化等增强企业的感性色彩。无疑,百货零售业企业更需要一种激情,去感染身边的顾客、经销商和合作者,去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一个繁华的都市型商圈,往往就是几家充满激情的大型商家支撑起来的。企业不成功的最大的因素之一可能是企业领导人缺乏斗志和激情。
广百的激情管理已经产生了马太效应,不仅开始正在改变着员工的工作精神状态,而且对与之打交道的政府部门、供应商、经营户、消费者以及周边的其他商家都在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影响。尤其是,他为粤商群体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和方向,它的理性张扬和表达,在给一种冲击力和耳目一新的感觉的同时,并没有放弃粤商传统的务实低调的美德,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的表现,是一种集体品牌意识的觉醒,是一种理性的提升,是一种新粤商价值观的升华。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每一种感情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有人将之称为“心理摆规律”,即如此刻你感到兴奋无比,那相反的心理状态极有可能在另一时刻不可避免地出现。如何克服这种“心理摇摆效应”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就是心理学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将心理学分析引入到企业中来,其实,企业的激情管理也必须关注“心理摆规律”问题,如何使企业的激情经营与常规经营保持一种和谐的持久关系,在平淡与激情中维系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例如,如果企业的拓展选址或促销人员,面对他的客户或一项市场开发任务,如果他缺少激情,那么,他就难以迎接这种挑战,难以有创意和创新精神,从而就难以打动用户或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因此,就难以成功。但如果一个团队或企业处于持久的激情亢奋状态,则可能出现激情疲惫现象,就可能出现另一种极端的情形。
显然,这需要企业迈向更高一层的境界,在理性和感性的平衡上完成企业文化的再造,要将激情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企业哲学,将企业视为一种生命体。要有激情,但不等于失去理性。这种激情是建立对过程的充满理解、目标的充分把握、充分的自信心的基础上。正如一场战争,指挥员和士兵都充分激情,并通过各种精神的力量去调动这种激情,但每一场战争并非盲目,而是在充分的调研和制订有效的战略基础上进行的。激情型企业,更主要的是描述一种过程状态和行动模式。
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就难以在变化万迁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没有激情,就难以感动上帝——用户或消费者。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用户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宽,选择对象越来越多,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不能给他深刻印象,就无法唤起他的注意,从而也就无法激起他的购买动机和行为。没有激情,就无法在竞争中使对方认同你,就无法在同等条件下选择你。没有激情,就会使经营活动缺少生命力,缺少可爱之处,从而缺少美。
因此,无论是从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进化角度看,还是从企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和人气指数看,企业如果失去激情,就会平淡,就有可能死水一潭,就会无法引起用户或消费者的关注或兴趣……最终,也就会在消费者的淡忘和冷漠中,失去市场甚至退出市场。尤其是零售业的终端服务人员,必须考虑到要合理地注入激情、合理地表达激情,并最终融入消费者的激情。
激情就象春天里的一把火,当它燃烧起来的时候,身处其中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激情就如一阵风,当它吹过的时候,总会使你有一种被吹拂的感觉,无论是冷是凉,但毕竟引起你的注意,使你感到它的存在。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对民众振臂高呼:“I havea dream.”千千万万的人为之觉起和振奋。我们同样要说:我们有梦想,我们有信仰,我们有能力,我们有韧性,我们竭尽全力,这是我们的激情!关于广百的激情管理话题,显然讲得很多很远,尤其是广百是否已经是一个“激情型企业”?是否已经成为广百的一种管理模式?激情的动力机制如何进一步打造并持久化?企业管理层的激情如何转化全员的激情?企业激情如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激情有着什么样的内涵?激发企业激情有哪些障碍?有哪些影响因素?激情型企业与非激情型企业有哪些差异?等等,还是留睿智的广百人继续探索和实践吧。
只是,我作为一个热爱珠三角这片热土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深切地希望广百的激情火花能持久地光芒四射,照亮整个华南商界,从而推动新粤商群体的转型,以一种新的形象展现在全国商界。
然而,近几年来,广百似乎在以另外一种方式颠覆着我的这种“粤商”印象,因为她以近乎狂飚的激情,在省外开拓疆土,在华南商界中纵横驰骋,在现代商贸流通领域不断挑战,刮起一阵阵令人耳目一新的广百旋风,以至于我们这些顾问或专家在一次次研讨会、论证会、发布会、开业盛典中,都被吹拂得心潮激荡,感受着这种激情带来的冲击。
我在想,这是否意味着,以广百为代表的粤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似乎在实践着一场全新的企业革命,即是否开始从传统的实体经营转向以品牌运作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企业经营?从原来的固守本土策略转向“走出去”策略?从原来的“沉默寡言”式的低调转为有理性地“对外宣传推广?
或许,这种变革没有我想像中的“猛烈”,然而,不管怎样,广百的扩张和“狂飚”却让我关注、思考和解析着这种变化,同时也让我产生了探寻“广百式激情”的来源和模式的兴趣。
广百“狂飚”:华南虎发威珠三角
我与广百的接触始于1995年调入广东商学院。当时刚搬家,所有的家用电器都购自北京路的广百总店。当时选择去广百购买,源于我的“百货情绪”,即我自1991年刚刚下海时参与策划湖南长沙中山商业大厦“购物在中山,满意在中山”的商业品牌推广活动后,无论到哪个城市,都尽量去到当地的百货大楼或主要百货转转,试图吸取点不同的经验和智慧。无疑,当时在广百的购买经历是愉快的,送货、安装、售后服务各方面都让我们满意。这也是成就了我们一家作为广百忠实顾客的起源。
真正对广百进行研究式观察、了解和调查,则是2003年以后的事。其时,我出任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对广州商界几乎完全陌生的我,在举办活动时对广百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心存着感激,并试图以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她。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我开始持续地关注和研究广百的发育、成长、经营和个性。
可以说,一直到2007年,我对广百的企业关注一直是基于日常的观察和表面的接触。在我当时的印象中,广百似乎是一个默默奉献着的家庭主妇,不声张,不夸张,不扩张,充满温情,平平淡淡,平平凡凡,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是一个典型的主流粤商形象。因为在2002-2005年期间,在上海百联集团为代表的流通企业大重组浪潮中,在全国零售业上市公司大并购浪潮中,在后WTO时代的零售跨区域扩张中,我都没有发现广百的影子和动向。
或许,这时的广百是另外的一种风格,也是一种“内秀美”,人们一样地喜欢她、爱她。然而,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缺乏一种冒险精神,从而失去自身对外扩张的大好机遇。为此,我在2007年底召开的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年会即“广东流通企业对外扩张问题”研讨会上,就明确针对这种“只低头耕田,不抬头看路”现象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我担心,在中国工业化中后期,如果粤商不尽快走出岭南,与广大浙商、鲁商、苏商、京商等不同的商帮决逐中华大地,我们将失去一次进军全国商业市场的最好机遇。为此,可以说,我前后一二年时间里,我先数十次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呼吁,希望广大粤商不仅要在珠三角发起开店选址“保卫战”,还要掀起一股北上全国的浪潮。
2006年下半年,广百开始海珠区新一城选址的可行性研究,让我有机会开始了解广百的战略转型趋势,看到了“新广百”的新动向,随后,天河中怡店开业、进军广州大道北、南海物流基地开业、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的动工,至2009年底的成都、武汉等省外店的成功选定,及至2010年初流花展馆中标,广百集团不仅在三年的时间里,广泛进军百货、物流、专业市场、会展、购物中心等领域,而且实际经营面积扩张了四五倍,可预期的各类业态经营面积将在二百万平方米以上。
这种令人震惊的扩张速度和效率,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战略突进式的“狂飚”,它不仅向全国商界展示了“华南虎”的新形象,而且以整个华南商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一扫广州商界一度沉闷、保守、压抑的风格,激活了整个广州商界的扩张激情。可以说,广百近三年来的战略扩张,是华南商界里程牌式的事件之一,它对改变华南商界在全国商业竞争中的“退守”格局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竭尽全力的广百人:一支充满激情的团队
企业如人,它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企业,往往缺少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也很难进行战略性扩张和持续不断地创新。企业经营固然需要理性、冷静,也需要务实、低调,但这都并不排斥企业需要激情。感性与理性的适度匹配,形成相应的企业精神和个性,才是企业美学的魅力所在。
我不反对企业“知足常乐”,那也是一种生存哲学。然而,我喜欢激情型企业,也欣赏那些在市场大潮中激情四溢的企业家。为此,我2001年还专门写了一本专著《激情型企业》,尽管一直处于未定稿状态,但书中我自己提出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在这些年的研究和传播中我一直在采用。我在研究中发现,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企业的激情成正比,一方面,越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就越自信,就越有激情;另一方面,企业越有激情,就越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因此,也有利于企业的品牌推广、市场传播和工作效率提升。
正如一个人,如果缺少激情,他的生活和事业就有可能失去动力。仔细想想,有激情总是好的,哪怕因此办点蠢事傻事也是有趣的。如今,我正忙于挽救激情,唱着“激情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但愿,歌声不会很快黯哑下去。所以,当我曾在自己的QQ个性签名中写着“激情创造人生,专注成就未来”时,不少人告诉我,他们看了也跟着热血沸腾。因为我发现,如果处于缺少激情的状态,半天都写不出几个字,研究和思考也弄不出半点火花来。
当然,企业不同于个人。企业太有激情也不行,企业的过度浪漫,会加速企业的泡沫化和死亡过程。我自己下海的那几年,曾经创办并经营过企业,因为激情过度,早早地就被“海水淹死了”。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果企业缺少激情,那将很难适应时代变化。那些成功的企业,很少不是激情型企业。这也就是我为什么研究“激情型企业”的原因。可以想像,当一个人的员工有着“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的气魄,那该是多少令人振奋的事!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常常处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状态,那该多没劲!
企业激情,是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体现出来的,它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市场开拓、管理创新以及对社会所担负的责任等各个方面,它往往反映为企业领袖、中坚和员工在管理与经营活动中一种“斗志昂扬,竭尽全力,超 越自我,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状态,可以说,这种精神正是企业激情存在的奥妙所在。
我并不了解广百的“五色文化”起源于何处。最初是听副总经理潘建国博士以一种自豪、自信的口气在一个小型会议上宣讲着广百的“五色文化”也是听听而已。后来,虽然潘总还送了我一本《广百的金子》这本系统介绍“五色文化”的书,但说实在的,惭愧得很,我对此一直没太往心里去,也没有深入细读,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当我了解到广百投标流花展馆的过程,以及从投资部以及各相关部门那种“竭尽全力”的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中,我才认真思考“五色文化”的表象与实质的关系。原来,广百“五色文化”的核心是“红色文化”,即“竭尽全力的企业精神”,实质上就是在给企业注入一种激情的东西。我这时才明白,原来广百这些年已经将企业激情融入企业的生命里,成为一种动力、一种内在的文化。
在我的印象中,近几年来,常常在夜深人静或节假日时,接到来自广百集团总部不同部门的“请教”或邀请之类的工作电话,于是在看完来电显示后的第一句说,往往就是情不自禁地问:“你还没有休息?”或者“你们今天还上班啊?”呵呵,有人形容我本人就是一个“拼命三郎”。未想到,有一批比我还拼命的人,而且他们是一个群体。久而久之,多年下来,也就不感到惊奇了。但这种事给我的印象却十分地深刻。因为在广东工作和生活近二十来,我的印象中,粤商是很会享受的一大商帮,周末、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大多活跃在高尔夫球场、各种各类的聚会或娱乐场所挥洒着激情,至少很少在办公室“冲锋陷阵”的。由于广百的“战将”团队是一个例外,所以感觉非常地“特别”,以至于让我不时思考和关注它到底特别在何处?
任何企业的精神都是通过她的领袖、中坚骨干组成的核心团队来传达的。近五年来,人们不难发现,在华南商界,荀振英、黄永志、关治强、潘建国、黄荣新、高艺林、严盛华……一连串的名字,如同群星闪烁般,活跃在广州商界的重大场合,时不时地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商贸流通论坛上,闪耀在华南商界的风云人物榜上。他们不仅能在商战中激情澎湃,而且在大学或学界的讲坛上慷慨激昂。当这么多人,以一种近乎百分百投入的激情汇集在一起或一长排整齐威风地站在一起时,产生出的那种战斗力,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不能不为之震撼。
在这个团队中,董事长苟振英无疑是一个点燃团队激情,并不断给这个团队源源不断注入激情的灵魂性人物。这一点,业界和媒体对他的评价已经够多了,无须我这里多述。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荀董的特别之处,并不是他个人多么具有战斗精神和充满激情,而在于他能把这种精神和激情传递给他团队的每一个人,进而使得下面的干将和员工,几乎都如同《亮剑》里的士兵那样冲锋陷阵。
或许,广百激情所带来的持久的震撼和所唤起出的魅力,很难用常用的管理学方法和经济学分析去解释,很难用一般的企业文化分析去梳理出一种思绪,需要用社会、文化、心理等多重角度去总结它的个性和特征。但无论怎么样,广百的团队激情在燃烧,它凝结在每个管理者的心里,反映在每个人的脸上,表现在每个人的言行上。
愿广百的激情火花照亮华南商界
如果说制造类企业,需要严格的程序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来增强企业的理性的话,那么,商贸流通类的服务型企业,则更需要更多的人性化、情感化、多样化等增强企业的感性色彩。无疑,百货零售业企业更需要一种激情,去感染身边的顾客、经销商和合作者,去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一个繁华的都市型商圈,往往就是几家充满激情的大型商家支撑起来的。企业不成功的最大的因素之一可能是企业领导人缺乏斗志和激情。
广百的激情管理已经产生了马太效应,不仅开始正在改变着员工的工作精神状态,而且对与之打交道的政府部门、供应商、经营户、消费者以及周边的其他商家都在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影响。尤其是,他为粤商群体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和方向,它的理性张扬和表达,在给一种冲击力和耳目一新的感觉的同时,并没有放弃粤商传统的务实低调的美德,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的表现,是一种集体品牌意识的觉醒,是一种理性的提升,是一种新粤商价值观的升华。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每一种感情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有人将之称为“心理摆规律”,即如此刻你感到兴奋无比,那相反的心理状态极有可能在另一时刻不可避免地出现。如何克服这种“心理摇摆效应”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就是心理学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将心理学分析引入到企业中来,其实,企业的激情管理也必须关注“心理摆规律”问题,如何使企业的激情经营与常规经营保持一种和谐的持久关系,在平淡与激情中维系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例如,如果企业的拓展选址或促销人员,面对他的客户或一项市场开发任务,如果他缺少激情,那么,他就难以迎接这种挑战,难以有创意和创新精神,从而就难以打动用户或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因此,就难以成功。但如果一个团队或企业处于持久的激情亢奋状态,则可能出现激情疲惫现象,就可能出现另一种极端的情形。
显然,这需要企业迈向更高一层的境界,在理性和感性的平衡上完成企业文化的再造,要将激情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企业哲学,将企业视为一种生命体。要有激情,但不等于失去理性。这种激情是建立对过程的充满理解、目标的充分把握、充分的自信心的基础上。正如一场战争,指挥员和士兵都充分激情,并通过各种精神的力量去调动这种激情,但每一场战争并非盲目,而是在充分的调研和制订有效的战略基础上进行的。激情型企业,更主要的是描述一种过程状态和行动模式。
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就难以在变化万迁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没有激情,就难以感动上帝——用户或消费者。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用户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宽,选择对象越来越多,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不能给他深刻印象,就无法唤起他的注意,从而也就无法激起他的购买动机和行为。没有激情,就无法在竞争中使对方认同你,就无法在同等条件下选择你。没有激情,就会使经营活动缺少生命力,缺少可爱之处,从而缺少美。
因此,无论是从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进化角度看,还是从企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和人气指数看,企业如果失去激情,就会平淡,就有可能死水一潭,就会无法引起用户或消费者的关注或兴趣……最终,也就会在消费者的淡忘和冷漠中,失去市场甚至退出市场。尤其是零售业的终端服务人员,必须考虑到要合理地注入激情、合理地表达激情,并最终融入消费者的激情。
激情就象春天里的一把火,当它燃烧起来的时候,身处其中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激情就如一阵风,当它吹过的时候,总会使你有一种被吹拂的感觉,无论是冷是凉,但毕竟引起你的注意,使你感到它的存在。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对民众振臂高呼:“I havea dream.”千千万万的人为之觉起和振奋。我们同样要说:我们有梦想,我们有信仰,我们有能力,我们有韧性,我们竭尽全力,这是我们的激情!关于广百的激情管理话题,显然讲得很多很远,尤其是广百是否已经是一个“激情型企业”?是否已经成为广百的一种管理模式?激情的动力机制如何进一步打造并持久化?企业管理层的激情如何转化全员的激情?企业激情如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激情有着什么样的内涵?激发企业激情有哪些障碍?有哪些影响因素?激情型企业与非激情型企业有哪些差异?等等,还是留睿智的广百人继续探索和实践吧。
只是,我作为一个热爱珠三角这片热土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深切地希望广百的激情火花能持久地光芒四射,照亮整个华南商界,从而推动新粤商群体的转型,以一种新的形象展现在全国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