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汽车产业是振兴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相应的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高校开设的汽车专业为汽修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在汽车专业中汽车发动机构造是其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的教学做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发动机构造;教学现状;改革探讨;意义
现代高校中开设的汽车专业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既是《汽车发动机构造》,本课程是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开展专业技术能力培训的一项入门课程,也是该专业学生日后深入学习汽车营销、汽车维修和应用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石。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利用理论传授相关知识与实践锻炼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手法,让学生详细明确的熟知汽车发动机构造的原理、特点、应用和检修维护等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
一、汽车发动机构造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本课程的教学手法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仍然较大,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的理论教育与实践培训脱节,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现阶段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教学手法比较单一。当前高校在本课程的教学知识传授中较多的应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它能够使汽车发动机的相关知识图文并茂,比较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提高学生兴趣,便于认知和掌握相关知识,但由于条件限制,多媒体教学中所展现的汽车结构零部件与真实的零部件在大小上存在差异,零部件的特点也没有完全表现出来,这就造成了学生理论上已经认识实际中见到却又一头雾水的现象。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传统的教学手段下该课程的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培训的重要性,两者没有被很好的结合,因为汽车发动机的构造本身比较复杂,零部件比较多,单纯的理论教学对初涉此课程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理论知识掌握得好现场应用不一定行,最后使得学生学习吃力教师讲课劳累。
(三)教学计划不合理,课程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太强,实训课安排较少。目前使用的《汽车发动机构造》教材,对知识内容的编排过于侧重了对发动机工作原理上的分析,只从大范围上系统的讲解知识。课程多是理论课,课后实训安排的不足,专业学习乏味枯燥。
(四)理论考试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不科学。汽车发动机构造应该是一门知行合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同步进行的课程,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评价中,如果仅仅依靠理论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是不合理的,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理解通透实践应用却很陌生,只有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优秀人才,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五)优秀教师数量缺乏,教材选取不合理。目前很多高校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多是年轻教师,其专业理论知识能力比较强,但是相关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规律掌握的不到位,影响教学质量;部分学校选取教材时随意性强,文体单一选材面窄,对教学不利。
二、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改革探讨
(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汽车专业是实用型技术专业,其教学应该秉承坚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采用先进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专业+职业+岗位三者统一一体化;教学内容要体现为整体人才培养服务的特点,应该采用启发式手段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主导、学生互动,理论讲解时做到主次分明,泛讲和精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养成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能力。
(二)加强课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提供保障。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完善的实训基地能够帮助学生获得零距离上岗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注重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与社会接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要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老师队伍的素质与技能水平,技能水平高、富有奉献精神、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是发挥实训基地作用的保证;同时要注意完善实训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
(三)合理改革安排教学计划。高校相关领导必须充分意识到发动机构造课程作为汽车专业入门基础的重要性,从专业学科发展的角度给予高度重视,可以积极鼓励师生组织参加与发动机技术有关的学术研讨会或交流会,让师生及时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保证专业知识学习的先进性和连续性。若教学时间不充足,则可以适当撤销与之内容存在冲突的课程。
(四)建立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理论知识丰富维修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在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时不能简单化的只看理论成绩,必须全面的综合理论原理和实践操作能力开展考核。可以对各个模块分别进行技能实践测评,让学生现场操作,实践应用技能测评不合格者必须补考,以此提高学生总体能力,又保证了学生成绩考核的客观合理,是职业教育对人才技能水平评价的真实科学反映。
(五)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科学合理选取教材。该课程专业的教师需要同时具备扎实的课程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脱节,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环境氛围,顺利开展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实践应用能力,满足教学工作的要求;课程所选教材应该依据内容新颖丰富、图文讲解并茂、语言流畅规范的原则,选取难度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教材,确保教学知识传授的简明易懂。
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是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课程,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学校必须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创新和改革,采用先进的一体化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理论实践复合型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超群.《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0(06)
[2]梁建玲.一体化教学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
[3]彭宇玲.浅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改革[J].才智,2011(04)
[4]何亚虹.浅谈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中培养现代技能人才[J].职业,2013(02)
[5]巫尚荣.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0
【关键词】发动机构造;教学现状;改革探讨;意义
现代高校中开设的汽车专业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既是《汽车发动机构造》,本课程是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开展专业技术能力培训的一项入门课程,也是该专业学生日后深入学习汽车营销、汽车维修和应用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石。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利用理论传授相关知识与实践锻炼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手法,让学生详细明确的熟知汽车发动机构造的原理、特点、应用和检修维护等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
一、汽车发动机构造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本课程的教学手法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仍然较大,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的理论教育与实践培训脱节,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现阶段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教学手法比较单一。当前高校在本课程的教学知识传授中较多的应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它能够使汽车发动机的相关知识图文并茂,比较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提高学生兴趣,便于认知和掌握相关知识,但由于条件限制,多媒体教学中所展现的汽车结构零部件与真实的零部件在大小上存在差异,零部件的特点也没有完全表现出来,这就造成了学生理论上已经认识实际中见到却又一头雾水的现象。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传统的教学手段下该课程的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培训的重要性,两者没有被很好的结合,因为汽车发动机的构造本身比较复杂,零部件比较多,单纯的理论教学对初涉此课程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理论知识掌握得好现场应用不一定行,最后使得学生学习吃力教师讲课劳累。
(三)教学计划不合理,课程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太强,实训课安排较少。目前使用的《汽车发动机构造》教材,对知识内容的编排过于侧重了对发动机工作原理上的分析,只从大范围上系统的讲解知识。课程多是理论课,课后实训安排的不足,专业学习乏味枯燥。
(四)理论考试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不科学。汽车发动机构造应该是一门知行合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同步进行的课程,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评价中,如果仅仅依靠理论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是不合理的,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理解通透实践应用却很陌生,只有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优秀人才,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五)优秀教师数量缺乏,教材选取不合理。目前很多高校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多是年轻教师,其专业理论知识能力比较强,但是相关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规律掌握的不到位,影响教学质量;部分学校选取教材时随意性强,文体单一选材面窄,对教学不利。
二、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改革探讨
(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汽车专业是实用型技术专业,其教学应该秉承坚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采用先进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专业+职业+岗位三者统一一体化;教学内容要体现为整体人才培养服务的特点,应该采用启发式手段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主导、学生互动,理论讲解时做到主次分明,泛讲和精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养成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能力。
(二)加强课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提供保障。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完善的实训基地能够帮助学生获得零距离上岗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注重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与社会接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要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老师队伍的素质与技能水平,技能水平高、富有奉献精神、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是发挥实训基地作用的保证;同时要注意完善实训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
(三)合理改革安排教学计划。高校相关领导必须充分意识到发动机构造课程作为汽车专业入门基础的重要性,从专业学科发展的角度给予高度重视,可以积极鼓励师生组织参加与发动机技术有关的学术研讨会或交流会,让师生及时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保证专业知识学习的先进性和连续性。若教学时间不充足,则可以适当撤销与之内容存在冲突的课程。
(四)建立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理论知识丰富维修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在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时不能简单化的只看理论成绩,必须全面的综合理论原理和实践操作能力开展考核。可以对各个模块分别进行技能实践测评,让学生现场操作,实践应用技能测评不合格者必须补考,以此提高学生总体能力,又保证了学生成绩考核的客观合理,是职业教育对人才技能水平评价的真实科学反映。
(五)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科学合理选取教材。该课程专业的教师需要同时具备扎实的课程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脱节,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环境氛围,顺利开展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实践应用能力,满足教学工作的要求;课程所选教材应该依据内容新颖丰富、图文讲解并茂、语言流畅规范的原则,选取难度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教材,确保教学知识传授的简明易懂。
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是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课程,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学校必须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创新和改革,采用先进的一体化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理论实践复合型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超群.《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0(06)
[2]梁建玲.一体化教学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
[3]彭宇玲.浅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改革[J].才智,2011(04)
[4]何亚虹.浅谈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中培养现代技能人才[J].职业,2013(02)
[5]巫尚荣.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