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m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位置比智力更重要。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是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探究与尝试,下面谈一下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抓好入门教育,培养兴趣
  
  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物理学习存在畏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绪言课时,要把握学生心理,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冷水使热水沸腾”、“三棱镜分解白光”、“惯性演示”、“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簡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同时这些简单有趣的小试验能有效地打消学生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中都离不开物理,体会到物理是一门十分有用的自然科学,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今后的发奋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利用有趣的事例或有趣的实验来设计疑问,可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内驱力,从而活跃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建立一个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教师要全身心地为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维境界。创设问题情境就其形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等。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巧设问题情境,调控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学习。如我在进行“密度测量”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先了解密度的应用不仅可以计算质量,还可以计算体积,从而鉴别物质。这时有学生提出来:“可以鉴别金银手饰吗?”我肯定地给予了回答:“能!”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密度测量”,从而掌握鉴别物质的方法。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了,听课情绪更高了,求知欲望更强了,迅速地掌握了密度测量的方法。而且我允许他们在完成课堂实验后进行自带物品的密度测量和鉴别,并在方法上予以指导,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有了强烈乐趣。因此,我在物理教学中总是充分利用每节课,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和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以及
  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教师语言表达,充满趣味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物理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物理教师的夫人是一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因而其教学效果相当不俗。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特点,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做好演示实验,提高兴趣
  
  实验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教学,有时候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物体浮沉条件”时,我在讲台上放一个盛满水的杯子,一杯食盐,一只鸡蛋,把鸡蛋放进盛满水的杯子中,鸡蛋沉入杯底。此时向学生提问:“谁能使杯子的鸡蛋浮起来?”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讨论并去课文中寻找答案,最后学生发现把盐溶解到水里,鸡蛋可以浮起来。我问:“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是因为盐水对鸡蛋的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在趣味小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一系列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必然扎根于生活,并且广泛应用于生活。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物理知识,再把物理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适时地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其他文献
摘 要: 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在作用过程中,其动量和能量都会发生变化。从动量和能量两个角度,全面分析系统的变化及其规律,是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物体 系统 相互作用 动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物体的动量会发生变化,通常物体的能量也会发生变化。在研究物体相互作用问题时,一方面要明确相互作用物体所构成系统的动量变化及其规律,另一方面同时要分
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加强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种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以上“五种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对电磁场的物质性作了简要的介绍,讲到了电场、磁场都是一种物质,是统一的电磁场的不同表现方向,并可以相互转化。但高中生对这一方面缺乏感性认识,无法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电磁场的物质性略加以深入介绍,学生不但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而且对于很多电磁现象尤其是电磁感应现象会有一个更全面、更简明的了解。  我们知道: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个回路里产生感应电动
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还会影响到今后的高中文理分流的趋向。因此初学物理的第一学期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刚拿到物理课本时都很新奇,学好物理的心情很迫切,但受“物理最难学”说法的影响,对学习物理也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为使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我认为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难情绪上下功夫。    一、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