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抒情性是汪曾祺小说的重要特征,是支撑其写作的基础,也是其独特创作风格的直接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抒情性小说的叙事是为了抒情,围绕抒情而进行。汪曾祺小说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其创作风格和内容两个方面,创作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方面,用语言来构建疏朗的抒情空间,以语言来承载文章的信息和感情,使的抒情性和现实性统一。创作内容体现在中国文化特质与童年回忆对感情的传达,使文章总体呈现出和谐美的感情基调。
关键词:小说;抒情性;语音;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03-01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抒情性是其小说的重要特色,也是支撑其写作的基础。汪曾祺的小说以其独到的笔触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自我感情,环境气氛更是如一幅幅写意画卷,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读汪曾祺小说有欣赏美文的感受,小说语言平淡却不平常,无论是在背景描绘上,还是人物刻画上亦或是故事情节中都洋溢着作者的深深情愫。其小说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创作风格和内容两个方面:
一、语言构建疏朗的抒情空间
汪曾祺小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读来轻松,文字平淡淳朴。用朴素清新的语言构建了疏朗的抒情空间。汪氏的语言负担着传达信息和表达感情的双重任务。也就是说,小说中的语言可以让读者了解作者想要表现的事实和所要传达的情感。汪曾祺的小说如同风俗画,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那些最真实的乡下市井风光,对词语的把握看似信手拈来,但却又那么的精确、地道。在《受戒》一文中,描写到:“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店里挂着成片的猪肉,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①在如此的风俗画中,作者完全尊重那淳朴的乡土民情,读者可以迅速进入情节,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中,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完美的表现出来。所以小和尚和小英子之间当不当方丈、当不当沙弥尾,私定终身的对话也就能被充分理解。平淡语言下也有奇崛的魅力,这种奇崛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且注入情感最多的地方。作者选取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感情,在《大淖记事》中,十一子被打后,喝了尿碱汤醒过来后,巧云问他话的那一段:“他们打你,你只要说不再进我家的门,就不打你了,你就不会吃这样大的苦了。你为什么不说?”“你要我说么?” “我知道你不要。”“你值么?”“我值。”“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欢你!你快点好。”“你亲我一下,我就好得快。”“好,我亲你。”②这段对话,语言传达出的风格是朴实的,但是就是这朴实的语言和当地淳朴的乡风相一致,更与巧云和十一子之间纯粹、坚贞的爱情相吻合。两人的对话简单明了,没有缠绵,没有修饰。但却将两人对爱情的向往和信任以及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憧憬展现出来。
汪氏看到了语言的内容性的作用,高度重视语言的作用。這种平淡语言下有着奇崛的魅力,化奇崛于平淡的语言风格使得汪氏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抒情更加自由,使构建的抒情空间更加明朗,使得故事中的人物也更加真实化,情感贴切,即使是平淡之处也往往饱含作者的良苦用心。
二、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和童年回忆的情节内容蕴含着真实情感
汪氏小说内容多以高邮、昆明等地为背景,以所见识的真实人物为原型或创造点,叙述的多为上世纪四十年代左右的乡村本土故事。与沈从文等相仿,小说情节传递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质,展示下层劳动者的疾苦和生生繁衍的市井现实。而这些内容大都是作者经历过的或者能触手可及的,所以这使得小说有了真实的色彩,融进了作者的真实情感,更加能够打动读者,感动自己。
作者在进行小说创作的过程实际是自觉将自身对传统文化进行内化和延伸的过程。这种文化特质也是作者的美学理念和文化理想的追求,最终落到纸上形成带有民族文化气质的创作内容,实际上也是作者内心深处情感的追求和抒发,是其对和谐的精神世界阐述和诠释。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充满着作者对普通人劳动人民的怜悯和关爱,对纯洁爱情的赞美,无法左右人生和现实的小人物也在顽强的活着、挣扎着。努力挖掘人性美,塑造和谐健康的人性。汪曾祺自己曾一再强调“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种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质内隐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内化为其创作的风格和精神支撑,时刻闪烁着本土家乡的情感,从本质上看,这本身就是情感的自然抒发和描绘。这样的笔触下,一草一木,晨光雨露都是有作者感情的,因为它们早已融进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追求里。
汪曾祺的作品大多数是童年的回忆,童年视角的切入使文章的内容客观真实,揭露生活本质,也使感情更加纯粹真挚。汪曾祺曾经说过“一切文学达到极致,都是儿童文学”。汪氏的回忆小说中充满着儿童世界的纯真,除了能表现出理想中的坦率和真诚,作者更想以此为契机唤起大众心中那曾有过的纯真,追求对生活的爱。《受戒》、《大淖记事》是描写童年回忆的代表性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以儿童的天真纯洁眼光看待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展现了一片积极向上,充满童趣的天真世界。如在《受戒》里,全文贯穿着小明子和小英子的观察视角。文章的前半部分,小明子的视角是主要表现对象,在去菩提庵的路上,写了小明子所看到的景象,充满着儿童特有的好奇感;写了小明子和小英子的相遇,是明朗纯粹的;也写了菩提庵中和尚们的世俗生活,是近乎人情的。文章的后半部分又透过小英子的眼睛来看善因寺,还有小明子的受戒过程。儿童眼中的善因寺并没有大人眼中的宗教神秘色彩,在其中对小英子的描写很是到位。小英子在大人不敢大声咳嗽的庙中,随意走动看看;在大人眼中看似很深奥的藏经楼也认为没有什么看头,只是经书。这些描写体现出儿童特有洒脱,没有刻意的约束,没有森严的禁忌。人在此是自由的,所以在这样桃花源似的环境中,人们都是纯真的,都是温暖的,连孩子们懵懂的爱情也是让人感到纯净和快乐的。正是童年的回忆,汪曾祺将现实生活以儿童的眼光呈现,表面只是展示了生活风貌,但是通过阅读,使成年人挖掘背后的真实,更真切的感悟生活。文章处处充满了温情,纯净的意境,让读者忘却了世俗,从中体味出淡淡的幸福。
注解:
①汪曾祺:《汪曾祺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P83
②汪曾祺:《汪曾祺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P108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自选集·自序》漓江出版社
[2]汪曾祺:《晚饭花集·自序》人民文学出版社
[3]汪曾祺:《汪曾祺代表作》 华夏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春晓(1989.01-),女,山东泰安,聊城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小说;抒情性;语音;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03-01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抒情性是其小说的重要特色,也是支撑其写作的基础。汪曾祺的小说以其独到的笔触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自我感情,环境气氛更是如一幅幅写意画卷,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读汪曾祺小说有欣赏美文的感受,小说语言平淡却不平常,无论是在背景描绘上,还是人物刻画上亦或是故事情节中都洋溢着作者的深深情愫。其小说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创作风格和内容两个方面:
一、语言构建疏朗的抒情空间
汪曾祺小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读来轻松,文字平淡淳朴。用朴素清新的语言构建了疏朗的抒情空间。汪氏的语言负担着传达信息和表达感情的双重任务。也就是说,小说中的语言可以让读者了解作者想要表现的事实和所要传达的情感。汪曾祺的小说如同风俗画,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那些最真实的乡下市井风光,对词语的把握看似信手拈来,但却又那么的精确、地道。在《受戒》一文中,描写到:“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店里挂着成片的猪肉,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①在如此的风俗画中,作者完全尊重那淳朴的乡土民情,读者可以迅速进入情节,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中,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完美的表现出来。所以小和尚和小英子之间当不当方丈、当不当沙弥尾,私定终身的对话也就能被充分理解。平淡语言下也有奇崛的魅力,这种奇崛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且注入情感最多的地方。作者选取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感情,在《大淖记事》中,十一子被打后,喝了尿碱汤醒过来后,巧云问他话的那一段:“他们打你,你只要说不再进我家的门,就不打你了,你就不会吃这样大的苦了。你为什么不说?”“你要我说么?” “我知道你不要。”“你值么?”“我值。”“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欢你!你快点好。”“你亲我一下,我就好得快。”“好,我亲你。”②这段对话,语言传达出的风格是朴实的,但是就是这朴实的语言和当地淳朴的乡风相一致,更与巧云和十一子之间纯粹、坚贞的爱情相吻合。两人的对话简单明了,没有缠绵,没有修饰。但却将两人对爱情的向往和信任以及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憧憬展现出来。
汪氏看到了语言的内容性的作用,高度重视语言的作用。這种平淡语言下有着奇崛的魅力,化奇崛于平淡的语言风格使得汪氏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抒情更加自由,使构建的抒情空间更加明朗,使得故事中的人物也更加真实化,情感贴切,即使是平淡之处也往往饱含作者的良苦用心。
二、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和童年回忆的情节内容蕴含着真实情感
汪氏小说内容多以高邮、昆明等地为背景,以所见识的真实人物为原型或创造点,叙述的多为上世纪四十年代左右的乡村本土故事。与沈从文等相仿,小说情节传递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质,展示下层劳动者的疾苦和生生繁衍的市井现实。而这些内容大都是作者经历过的或者能触手可及的,所以这使得小说有了真实的色彩,融进了作者的真实情感,更加能够打动读者,感动自己。
作者在进行小说创作的过程实际是自觉将自身对传统文化进行内化和延伸的过程。这种文化特质也是作者的美学理念和文化理想的追求,最终落到纸上形成带有民族文化气质的创作内容,实际上也是作者内心深处情感的追求和抒发,是其对和谐的精神世界阐述和诠释。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充满着作者对普通人劳动人民的怜悯和关爱,对纯洁爱情的赞美,无法左右人生和现实的小人物也在顽强的活着、挣扎着。努力挖掘人性美,塑造和谐健康的人性。汪曾祺自己曾一再强调“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种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质内隐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内化为其创作的风格和精神支撑,时刻闪烁着本土家乡的情感,从本质上看,这本身就是情感的自然抒发和描绘。这样的笔触下,一草一木,晨光雨露都是有作者感情的,因为它们早已融进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追求里。
汪曾祺的作品大多数是童年的回忆,童年视角的切入使文章的内容客观真实,揭露生活本质,也使感情更加纯粹真挚。汪曾祺曾经说过“一切文学达到极致,都是儿童文学”。汪氏的回忆小说中充满着儿童世界的纯真,除了能表现出理想中的坦率和真诚,作者更想以此为契机唤起大众心中那曾有过的纯真,追求对生活的爱。《受戒》、《大淖记事》是描写童年回忆的代表性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以儿童的天真纯洁眼光看待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展现了一片积极向上,充满童趣的天真世界。如在《受戒》里,全文贯穿着小明子和小英子的观察视角。文章的前半部分,小明子的视角是主要表现对象,在去菩提庵的路上,写了小明子所看到的景象,充满着儿童特有的好奇感;写了小明子和小英子的相遇,是明朗纯粹的;也写了菩提庵中和尚们的世俗生活,是近乎人情的。文章的后半部分又透过小英子的眼睛来看善因寺,还有小明子的受戒过程。儿童眼中的善因寺并没有大人眼中的宗教神秘色彩,在其中对小英子的描写很是到位。小英子在大人不敢大声咳嗽的庙中,随意走动看看;在大人眼中看似很深奥的藏经楼也认为没有什么看头,只是经书。这些描写体现出儿童特有洒脱,没有刻意的约束,没有森严的禁忌。人在此是自由的,所以在这样桃花源似的环境中,人们都是纯真的,都是温暖的,连孩子们懵懂的爱情也是让人感到纯净和快乐的。正是童年的回忆,汪曾祺将现实生活以儿童的眼光呈现,表面只是展示了生活风貌,但是通过阅读,使成年人挖掘背后的真实,更真切的感悟生活。文章处处充满了温情,纯净的意境,让读者忘却了世俗,从中体味出淡淡的幸福。
注解:
①汪曾祺:《汪曾祺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P83
②汪曾祺:《汪曾祺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P108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自选集·自序》漓江出版社
[2]汪曾祺:《晚饭花集·自序》人民文学出版社
[3]汪曾祺:《汪曾祺代表作》 华夏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春晓(1989.01-),女,山东泰安,聊城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