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应重视写作前的准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4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哪门学科,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预习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作文来说,我认为也不例外,甚至更加重要。我布置学生作文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准备的。
  一、作文布置
  作文布置应至少在写作前一周进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观察也同样是作文最重要的能源。而作文早布置,就是提供给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机会。虽然我们教师在平时总会强调学生要观察积累,但对大多数同学而言,这种观察的目的都是不强的。据心理学家分析,无意注意总不如有意注意印象深刻,而且他们往往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教师突然提出要学生写这方面的作文时,学生往往感到空洞,也就必然写不出什么好文章。因此,要给一个广大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观察空间,就需要教师把作文题目尽早的布置下去,并在布置时适当加以指导。比如,在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作文教学计划中,我要学生写一篇文章《我迷上了 》,在前一次作文讲评之后(两周前)就做了如下布置:同学们,我们下次作文的题目是《我迷上了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可补充为“看书”、“下棋”、“做家务”等,但不管你写哪个题目,你都要首先亲自去体验、参与,去体味其中的乐趣。比如“做家务”,你是喜欢做家务的过程让你学到的知识、懂得的道理,是喜欢做完之后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成功的喜悦,还是喜欢给妈妈减轻了负担之后的那种欣慰的心情……这些都要同学们去多观察、思考,并记录积累。作文早布置,除了能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观察思考外,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查阅资料的空间。
  二、作文酝酿
  这是距离“成文”最近的一个步骤,我把它放在课堂上完成。刘勰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作文布置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积累了许多材料,但这些材料往往都是零散的。要使这些材料“成篇”,就必须进而考虑语言的表达。孔子说“言之无文,引而不远。”就是说,表达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准确、鲜明、生动的文辞和恰当的表达方式,讲究意新语工,文情并茂。经过前段时间的观察,学生的真情实感是有了,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如何表达。这时,教师就可以安排一节课,要求学生把自己准备的材料拿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酝酿如何把这些材料组合成文。首先,要指导学生考虑表达方式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你选择怎样的表达方式(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其中又对哪个方面花较多的笔墨,做细致的描写;文章在什么时候需要议论、点题。其次还要考虑文章在结构方面的安排,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些问题都考虑成熟之后,再给作文起草。以下是我在《我迷上了 》一文作文指导课上教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实录。
  师: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工作,你们对今天作文的材料准备得怎么样了?
  生:我准备的作文题目是《我迷上了下棋》。
  师:那么下棋究竟有什么让你着迷的呢?
  生:下棋能锻炼一个人的思维,我喜欢下棋时人凝神思考的样子,下棋还能培养一个人果断的习惯,因为下棋是不能悔棋的。我还喜欢赢棋时那种真正属于自己的胜利,对局双方面红耳赤的争论……
  师:以上你准备细致地写哪一个或几个方面?写什么?
  生:我准备细致地写双方思考“作战方式及作战步骤”时那种认真的样子——神态描写;人物在落棋时那举棋不定的样子——动作、神态描写。
  师:那你怎么安排这些材料,写好这篇文章呢?
  生:议论开头,用一个排比句概括我喜欢下棋的原因,中间具体写我们下棋的过程,然后议论结尾,写下完棋后我轻松愉快的心情。
  师:其他同学听完这位同学的发言后有没有什么补充或疑问?
  ……
  以上教学环节都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等到学生对自己的材料已整理成了一个完整的文章模型时,这節课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写作前的准备,是学生积累、组织、优化材料的过程,有了这一过程,学生就充实了写作之源,趁热打铁,学生一定能写出材料丰富、表达生动、情真意切的文章来,若能长期加以训练,必能使我们的学生从作文的苦海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肖瑜春,江西于都三中教师。
其他文献
李筱懿的新书《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是一支经过岁月积淀之后盛开的花朵,它告诉我们:虽说月有阴晴圆缺,但月圆则亏,月亏则圆。凡事如果做得太满,总会有缺憾;相反,凡事如果都留有余地,可能最终会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比如:她在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把天聊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里谈到——聊天不要急着表现自己的才华,而要多倾听,要让对方说爽了,才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同时讲到她年轻的时候喜欢争论,“在争论中表达自己打
期刊
漫天的阴霾笼罩着整所学校,昏暗的走廊里,每个人都低头匆匆行走,四周很安静,仿佛随时都可以听见中考那沉闷的逐渐逼近的脚步声。教室里,纷纷扬扬的粉尘犹如一个个艺术家在舞
那一年,男孩初三。个子高,篮球打得好,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男孩有一个羞涩的梦想,关于隔壁班级那个可爱的女同学。他希望有一天,当他夺得篮球场上的桂冠,女同学能够走到他身
美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陶冶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美育,是指人们通过情感体验,在自然、社会等领域做出评价、判断,从而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小学语文阅读课,学生阅读的教材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备,给人美的感受与心灵的净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审美因素处处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一、导语要有引人入胜之美  精彩的导
期刊
他弯着腰,骨骼分明的手灵活地拍打着篮球,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教师阅读教学方法单一老旧、学生缺少阅读学习积极性等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也违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解决这些教学问题,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综合水平。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
期刊
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辩论会.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在中国,英语早已被列入学生必修
一、诵读文本,走进作家  冯骥才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也就是说散文创作来源甚广。然而,正因为来源于生活,散文成为作家阅历的体现,经验的集合,冷静的思考和智慧的沉淀。读他们的散文,就能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踏入他们的知识领域,感悟他们的灵性与智慧。  作为文学中的精品,散文浓缩了文化大师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语言和精深的思想。学习散文之时,如果我们只做无声的语言来接受的话,那真是一
期刊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题材选取、说理技法、结构安排及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富有特色,值得赏析、借鉴和应用。  一、题材选取之美。如何让齐王接受广开言路的进谏,进而使齐国走向强盛,邹忌可谓用心良苦。他首先从自身生活体验选取题材,以家庭成员中妻、妾、客对自己的蒙蔽说起,进而由家及国,类比说明齐王也面临同样的窘境。以现实生活体验说理,易于引起齐王兴趣,便于展开;以家事类比国事,易于引起齐王深思,并自觉接受邹忌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说,说明、论述类文本在日常生活中比文学类文本的应用空间更为广阔。学习化社会的到来,面对新问题的解决,不能不搜集、整合相关信息,说明、论述类文本恰好提供这样的空间,学习这类文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而且论述类文本阅读是近年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但是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也只有一个单元的此类文章供学生接触,另外,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