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之我见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已经走向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及高中教育普及化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重新定位高中教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综观我国的高中教育,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或技校,在定位与价值追求上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目前我国的普通高中教育大多是在走“大学预科教育”的路线,只关注了为每一个高中生成功的大学生活和终身学习做准备,却忽视了普通高中应承担的为高中生成功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公民生活做准备的功能;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在“片面强调职业技能、忽视基础文化教育”的畸形模式中前行,淡化了为大学生活和终身学习的准备教育。由此看来,我国的高中教育需要重新建构,让高中教育走向综合化也就成为必然。
  二、综合高中教育的应然
  综合高中教育应该具有基础性。我国的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和最后阶段,作为高中教育的一种新类型,综合高中教育首先应体现其“基础性”之价值,即达成“三个准备”:为每一个高中生成功的社会公民生活做准备;为每一个高中生成功的大學生活和终身学习做准备;为每一个高中生成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其次,综合高中还应为每一个高中生的个性发展和每一个高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基。
  综合高中教育应该具有综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价值观的综合性,即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普通性”(或“通识性”)与“职业性”(或“专业性”)的融合。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在整个高中教育阶段,应该确保学习者在普通与职业两个分轨之间自由运动”。其二,知识观的综合性,即在理论性知识、学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应用性知识间建立内在联系。其三,方法论的综合性,即将“服务学习”“应用学习”等理念纳入课程与教学体系之中。综合高中是普通教育,但又是对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具有高适应性的教育,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报告书《学会生存》的话来说,就是“普通教育的概念必须显著地加以扩大,使它明确地包括社会经济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综合高中教育应该具有大众性。萨尔伯格在谈及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中等教育时指出:“在过去,中等教育主要是作为面向高等教育的转折阶段而服务于精英阶层的,今天则相反,绝大多数学生进入作为终身学习的中等教育则是成功的就业和生活的条件,中等水平的教育是最后面向所有人的教育阶段。”这意味着高中教育在性质上是确信无疑的大众教育。综合高中教育是大众教育,但决不是提供平庸化的教育机会,仅从数量上追求“教育平等”、仅满足于提高大学的升学率,而是要彻底撇弃“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保证每一个高中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与特长。大众教育,即民主教育、个性教育、优质教育。
  高中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大众性不仅日益凸显,而且已然成为教育决策的价值基础。
  三、深圳创建综合高中的必要性
  综合国内外关于综合性高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大综合性高中的探索实践,并以此作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尤为必要,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进一步加大综合性高中的探索实践,符合国际国内高中教育改革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以《决定》的形式明文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也证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现行办学体制机制与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大综合性高中的探索实践,则是“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的实践路径之一。
  作为未来一个时期指导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基于此,进一步加大综合性高中的探索实践,不仅符合十八大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也符合《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综合性高中的探索实践,不仅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也是贯彻《纲要》的有力举措。
  第二,探索实践综合性高中,是深圳争创国家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有力举措。
  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对深圳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具有方向性意义的重要文件——《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提出要“积极进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有效机制。”
  探索实践综合性高中,正是深圳争创国家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有力举措。开设综合性高中,不仅不会影响到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还会有效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公信力与社会贡献能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从单纯的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
  通过开设综合性高中,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综合性高中与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与自主就业之间均能形成有效衔接,这将对探索各级各类教育建立沟通衔接的有效机制、争创国家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探索实践综合性高中,是全面深化深圳高中阶段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
  从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出发,探索实践综合性高中,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机制改革,逐渐推行高中阶段分类办学、特色办学、衔接办学,是深圳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命题。   按照深圳现有的高中阶段办学水平,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不同需求,深圳高中阶段教育的各学校可结合自身的办学水平,按照学术性高中、特色高中、综合性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四个类别明确各自的办学定位,并与高等教育领域即将到来的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效衔接。这其中:学术性高中应定位于为国内外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输送学术拔尖人才;特色高中应定位于为国内外一流的应用型大学输送专业拔尖人才;综合性高中应定位于为国内外普通的应用型大学输送专业骨干人才,或为高职院校输送高级技能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应定位于为高职院校输送高级技能人才,或直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这种办学定位不仅与各级各类高校形成了有效对接,也符合社会人力资源的分布结构。一般地,一个成熟、且富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结构,一定是“纺锤型”的结构分布,即:顶尖级的高端人才和最普通的操作者都位于“纺锤”的两端,在数量上只占少数;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力资源则位于“纺锤”的中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四,进一步加大综合性高中的探索实践,符合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教育的个性化选择与多样化需求。
  在传统的高中阶段办学体制机制下,中考是学生一生最重要的分水岭,考试分数决定了学生只能在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中做出抉择。这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也违背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规律。通过中考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未必人人能考上大学,高考落榜生如果直接就业,除了学科知识,没有任何专业技能,这在竞争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上是非常被动的;反之,通过中考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乏有学业成绩优异的,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在中考中取得一个与其学业能力相匹配的分数,但进入中职学校后,上大学继续深造的梦想就基本破灭了。即便是进入高中阶段后,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或中职生,在心智逐渐成熟的人生重要阶段也可能对未来的人生重新做出选择。但在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两个相互隔绝的教育类别中,学生已经失去了重新选择的机会。而综合性高中较好地弥补了现行高中阶段教育体制机制的弊端,赋予了学生重新选择的机会,开辟了“上普通高校、读高职院校、就业”的人生通道。
  基于此,进一步加大综合性高中的探索实践,是教育的人文情怀和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服务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四、深圳应该创建怎样的综合高中
  综观国内外关于综合性高中的办学实践,其办学模式主要分为两类:‖型(双轨制平行式),即把普高班与职高班组合在一所学校内,两种办班形式呈平行状态,相互之间无直接联系,这种办学模式并没有体现出两种办班模式的深度融合,本質上还是“两张皮”;X型(双轨制交叉型),这是把普高班与职高班组合在一所学校内,两种办班形式呈交互状态,学生可在两种办班体制下自由流动,这种模式适合于学生规模小、师资充裕、体制机制灵活的国家或地方学校,在我国,目前很多条件都不具备,难以推行,深圳也不例外。
  在深圳,可以探索的是 型(一体化分流型),就是一所学校内,把高中学业分成两个阶段,学制设计为“2”或“2+1”,即前两年采用普高与职高深度融合的模式,每个学生除共同接受大学准备及社会公民生活准备教育外,同时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选择一门专业技术,接受职业准备的教育;第三年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个性发展需要再次选择新的学业发展目标。
  学生进入综合高中后,有多种选择的发展路径,首先是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分别对学术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社会公民生活课程的选择教育;其次,是在高二结束时,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高职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及大学准备教育,即部分学生在高二结束时可以提前参加本市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录取者即直接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后三年的高等职业教育,落选者留在本校接受职业准备教育,高三结束时还可再次参加本市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或广东省高职类高考或直接就业;有志于就读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则选择在高三接受大学准备教育为主的培养,毕业时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步入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深造,或就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图1)所示:
  这种模式的综合高中,有着“一体化、双学历、三通道” 的显著特征:
  ——一体化:通过将普通高中的学术性课程与职业高中的职业技术课程深度融合,实现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有效融通的一体化办学模式。这种新型办学模式的最大特征是:基于人本教育思想,从尊重生源实际状况出发,为高中阶段在校生的个性化选择与多样化发展创设了多种可能。
  ——双学历:通过采用“普高+职高”一体化办学模式,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获取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能力,完成综合性高中规定学业的,可同时获取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和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并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学历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体现了高中教育的综合性与全面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尊重了学生对于学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权利。
  ——三通道:在现行的高中阶段办学体制机制作用下,对于学生而言,初中毕业亦即意味着一生的抉择,上普高就保留着上大学的希望,上职校就是选择了就业。这种把人生定格在15岁的教育体制机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非理性选择。综合性高中的出现,使高中生有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自主发展通道(上普通高校、读高职院校、就业)。
  这种模式的综合高中,有其独到的创新之处:第一,融通性。既较好地实现了普高与职高的联动、转换与融合,又加强了高中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就业等的有效衔接;第二,选择性。学生不仅对学业与未来发展有了多次选择的机会,也对课程有了更多的选择种类: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等;第三,开放性。首先是学制的开放,可以是2或“2+1”的弹性学制。其次是学籍的开放,可以是普高与职高“双学籍”或实施学籍流转平台。再次是毕业文凭的开放,可以获得普高和职高的“双文凭”,外加一门或几门职业技能证书。最后是发展路径的开放,即学生有升入普通高校、就读高职院校和就业的三个发展通道;第四,客观性。既抨击了因中考一次性选拔考试而将学生的人生定格在15岁的畸形教育的体制机制问题,又克服了普高生技能匮乏及中职生文化素养不高的弊端,符合教育规律与原则,也符合人的可持续发展规律;第五,公正性。这种普高职高“双轨合一”的综合高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对学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动选择,这便是最合适的教育,也是最好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最能体现均衡发展的教育。
  五、深圳创建综合高中的使命
  深圳创建综合高中,就是要实现高中教育的价值追求。高中教育既要实现其工具价值,即为每一个高中生成功的大学生活和终身学习做准备、为职业生涯做准备、为社会公民生活做准备,又要实现其内在价值,即以每一个高中生的个性发展和每一个高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综合高中的创建,意在实现其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辨证统一。
  深圳创建综合高中,就是要探索高中教育新的体制机制。我们试图打破“通过中考一次考试而将学生定格在15岁的畸形教育体制”的束缚,我们力求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给15岁孩子更多的选择和发展路径,在学制、招生、课程、毕业、高考等诸多方面向现有的不合理体制机制发起强有力的挑战。
  深圳创建综合高中,路在脚下。
其他文献
我在彝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已经10年整,发现其学生的写作很多时候题材都是大相近庭,内容很单一、贫乏,缺乏真情实感。学生写作水平差、语病多、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作文缺乏创新精神。如果学生写不出像样点的文章,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本文针对教学中遇到难题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首先阐述了彝族地区小学生写作水平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彝族地区小学生的
期刊
创新教育是我们这具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对教育者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方法的创新。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永远也不会有奇迹发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尤其是对于有特长的学生,绝不能“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即使使其“与常马等”也不足取,一般的教育者,他培养的只能是一般的人才;高明的教育者,他培养的是英才、是天才,因为他有创新的教育方法。二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创新。如果教师教的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储存
期刊
作为老师,当你看到学生匆匆走进教室,带着求知的欲望,你难道不快乐吗?当你走在路上,有学生不断地给你问好,你难道不快乐吗?当你的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后,回来看你,你难道不快乐吗?当你看到学生非常有创意的作文,你难道不快乐吗?我常常感叹道:其实每个学生就像一个金矿一样,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方法,你一定会为他们的天真、懂事、聪明而惊叹不已。  我在教学中常常为自己教的那些可爱的孩子而幸福着,快乐着!我的
期刊
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情境运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境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創设游戏情境,让孩子快乐学习   学生喜欢做游戏,这也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地理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日益关
期刊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学校体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体育在素质教育中举足轻重,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重要。那么,学校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有何重要作用呢?本文在此作一浅述,以提高人们对学校体育工件的认识和重视,端正教育思想,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一、学校体育是强健青少年体魄,使其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奠定基础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
期刊
新一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真正提高孩子的语文,需要切实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储备于平时。“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
期刊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这个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除了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之外,还必须关注是否乐写。现实是,不少学生怕写作文,拿到题目后,既不知道写什么,也不清楚如何写。确实,要将三年级的孩子领过作文的门槛,并非易事,一方面,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引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教师还得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克服畏难情绪,唯有如此,方能见效。结合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这一要求,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思想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本身与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曾经在小学
期刊
语文,对于各科来讲,是各科的基础。只有学好了语文,打好了基础,才能使各科学起来不费力。既然语文如此重要,那怎么才能学好语文呢?首先,你必须把心放在语文上。若一个人的心都不在了,要着肉体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心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学好一样东西的重要因素。  这学年我任五年级的语文科老师兼班主任。在此之前,学校曾安排我帮一位教师分担任务,看管他们每周一节的自习课,所以了解到这个班学生的纪律散慢,课堂秩序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