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y17866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我们这具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对教育者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方法的创新。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永远也不会有奇迹发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尤其是对于有特长的学生,绝不能“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即使使其“与常马等”也不足取,一般的教育者,他培养的只能是一般的人才;高明的教育者,他培养的是英才、是天才,因为他有创新的教育方法。二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创新。如果教师教的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储存器,那他只完成了教育任务的一少半,教育学生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够大胆思考,存同求异,发展创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我们当代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创新打开大门 。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为主旨与学生接触交流,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良好的协作意识,出现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达到探索问题的最佳情景,让学生主动接受汲取,形成敢疑、敢问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上要有其一定的艺术性,上课有节奏感,赋有激情,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教师应善于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诱发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召唤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接受知识的熏陶。
  二、改进方法 把创新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 ,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 发散思维 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節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的环境,创造性的激情,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创造,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才能发展,才能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主动学习。创新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學问题是教学目标的转换,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也是教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一种基本方法。但这并不是说要满堂问,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有效的问题应该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牵一发而动全身,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纵览
期刊
1. Introduction  As we know,the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All the teachers do is to make efforts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Now I am teaching Class 1,Grade 3.After one year,I found that
期刊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美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重视。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荀子指出:文艺具有“美政”“美人”“美俗”的重大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般来说,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通过美的教育,可以培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心灵,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更能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增强记忆,训练思维,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期刊
词是语言的基本存在单位和运用单位,语文是学习语言的学科,所以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往往是深度理解文本的抓手,撬动情感的支点,更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突破口。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词语教学的多重功能,深入挖掘词语的教学价值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挖掘词语的核心内涵,走进文本深处  人们在认识一个新词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会把它与自己已掌握的词语联结在一起,看他们之间
期刊
一、引言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科学地,有效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有关的数学知识呢?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地去解决的一个问题。有的数学知识是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的。例如:一些概念性方面的知识教学(如:数轴、科学记数法、轴对称等)。而有的数学知识是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讨论等的师生互动的过程获取的。例如:概率的有关知识、不等式应用题的解答和几何的证明等等的有关知识。而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教
期刊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教育以及农村教育问题,作为教师我深感欣慰,同时也很忧虑,目前农村的教育教学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现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第一,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从业二十年来,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教参、一只粉笔,除了这些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除了课本就是几张简陋的课桌,有些学校这些桌椅还是城
期刊
西部地区的高职学生是我国西部地区未来最有力的建设者和西部建设的主力军,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现代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并且能更好地吸收外界先进的知识和学习外界先进的技术,以用来建设我国西部,信息素养则成为了他们必备的素养之一。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征,通过探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基于信息技术课程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内容如下。  一、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虽然对于
期刊
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头戏,如何应对当今教育改革的热潮,也成为我们研究的新问题。我们认为,面对素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教师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沟通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从沟通的角度来看教育的效能,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整体感觉是“喜欢”或“不喜欢”,然后再决定对教
期刊
社会和文化都赋予了语文很多的功能,“听说读写样样好”才能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要重视被冷落的“读”。阅读不仅是我们学习阶段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以我心品写者意和情的途径,还是我们提高学生创造力、学习兴趣的关键切入点,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考试中阅读理解的重要基础。  鉴于上述中阅读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我结合具体实践来阐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一、阅读与综合技能提升  本着
期刊
我在彝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已经10年整,发现其学生的写作很多时候题材都是大相近庭,内容很单一、贫乏,缺乏真情实感。学生写作水平差、语病多、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作文缺乏创新精神。如果学生写不出像样点的文章,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本文针对教学中遇到难题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首先阐述了彝族地区小学生写作水平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彝族地区小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