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智化,也称为reflective func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心理能力:能够想象出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通过对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观念、意图、动机的心理反映,达到调节情绪和调控行为的目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团体活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的方式探索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心智化的影响,讨论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心智化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心智化能力,更好的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观念、意图、动机,最终达到调节情绪和调控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社团活动;心智化;人际沟通;团体
心智化,也称为reflective func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心理能力:能够想象出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通过对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观念、意图、动机的心理反映,达到调节情绪和调控行为的目的。如果心智化发展顺利,会产生一种能够调控情感和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的主观意义的能力,进而改善情绪管理、情绪忍受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团体活动。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
笔者在艺术院校担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接触的学生有艺术生独特的特点,在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况比较突出。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社会学视野中,具有95后、独生子女、艺术生等多重角色。长时期的艺术学习与实践造就了他们与综合院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情感丰富、情绪外露,成长过程中强调个性的发展,部分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理解事物,因而产生极端的观念。笔者所在的系部有四百余名学生,仅2017年上半年,因心理原因休学的有3人,家长陪读的两人,因宿舍人际矛盾引发的伤人事件1例。均是心智化失败:不能正确觉察和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在痛苦的情绪中无法忍耐;不能想象和理解他人的情绪、观念、意图和动机,以至于在人际交往中激化矛盾。究其原因,有95后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社会状态的影响,同时也有艺术生情感丰富,情绪易波动的特点。而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以兴趣聚集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以共同的兴趣为凝聚力,团员之间通过开展活动,分享经验,个体可以从中得到情感的支持、减少孤单、获得希望、进行人际的学习。同时加强个体的团队协作意识,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通过体验的方式,学习在团队中如何协作与沟通,在团队中获得支持与帮助。
案例:小兴是一位大三的女生,现在的她看起来自信、开朗。小兴出生在河南省的某个农村,当地经济发展落后,成年人大都去邻省务工,村里长期居住的只有老人和小孩。周围的环境重男轻女,并轻视教育。身边极少有人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尤其是女孩子,早早的结婚生孩子。小兴从小喜爱画画,中学老师经常在班级表扬她,并鼓励她从事艺术专业的学习。当有了艺考的机会,可是小兴的父母并不支持,小兴在姑姑提供路费和生活费的情况下,只身一人参加艺考,小兴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大学。尽管考上大学让小兴非常兴奋,然而大学入学后,与同学之间的差别曾一度让她非常自卑。首先作为贫困生,虽然学校提供了助学金和多种资助方式,小兴在生活上还是相对拮据;其次多数同学之前接触艺术教育和艺术知识的途径较多,聊起天来小兴总觉得自己插不上话。好在大一开始不久,学校开始了社团招新,小兴加入了精舞门社团。精舞门有定期的舞蹈学习,也有部门的谈心活动,还有给各个成员过生日的传统。小兴在精舞门社团的活动中找到了同伴,获得了支持和自信,终于度过了那段自卑的时光。现在小兴说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虽然一开始对专业不了解,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有了自己的课程作业,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越来越有信心。在同学朋友的介绍下,长期从事相对稳定的兼职工作,并因此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在学校的社团活动和比赛中表现突出,并获得奖项,这也让她越来越有自信。在2016年的贫困生申请中,小兴表示,如果贫困生的名额不够,她愿意放弃自己的名额,让给更需要的同学,因为她觉得自己现在兼职有些收入已经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
心智化可以细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1、换角度思考的能力;2、关注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的能力;3、对误解理解的能力;4、从外部看自己,从内部看他人的能力;5、关注他人正在做的事情、正在进行的思考、正在体验的感受的能力;6、想象的意愿和能力。根据社团活动对心智化的这六个方面的影响,编制了问卷《高校社团活动对个体心智化的影响》,共15道题目。问卷列出了在社团活动中,或与社团成员沟通时,可能发生的情况,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该句话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选择一个适当的数字:0—不可以、1—略微可以、2—中等、3—可以、4—完全可以。选0计0分,选1计1分,选2计2分,选3计3分,选4计4分。笔者从本院系随机抽取了42名参加过社团的同学参与调查,参加社团的时间均在大一。其中男女生的分布为19.05%和80.95%。参加调查同学所处的年级分布为:大一0%;大二52.38%;大三42.86%;大四4.76%。其中,想象的能力、倾听他人的能力、换角度思考的能力、关注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得分最高,分别为130、120、112、110;對误解理解的能力、从外部看自己的能力、关注自己心里状态的能力、从内部看他人的能力得分最低,分别为68、62、62、60;共情他人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想象的意愿得分居中,分別为96、92、76。参与调查人数为42人,中等得分之和为84,想象的能力、倾听他人的能力、换角度思考的能力、关注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共情他人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这六种能力的得分均大于84分。 从上述案例和问卷调查中得知,社团活动对个体的心智化有着积极的影响,发挥作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困扰的普同性:许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认为自己是唯一的不幸者,实际上所有的个体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扰。当了解到问题的普同性之后,问题对个体的困扰程度也将大大降低。在社团中,個体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时,会获得其他拥有类似经历和感受的团员的回应。社团谈心活动中,大一的团员表达了刚进入大学的迷茫,自卑,大二的团员讲了自己的经历,当时的各方面的不适应,人际的,环境的,学业的,那种每日惶惶却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深深地感受到无力,但后来调整了情绪,进入了学习状态,重新制定了学习和生活的目标。这样的交流不只是简单的反馈,而是一种深深的共鸣。二、社团成员之间的教导式指導。社团中的成员来自于各个年级和专业,低年级的团员遇到的问题可在高年级的团员哪里获得指导。这种指导是高年级团员在经历过低年级团员的这些问题之后,被验证过的经验和指导,具有教练的作用。如在校园生活中,附近的交通,购物,餐饮,娱乐等信息;在专业的学习中,如何安排时间,去何处购买材料,哪些资料有帮助等资讯。这种教导式的指导,从现实层面解决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个体获得被支持的感觉。三、社团为个体提供归属感。大学生离开原来生活的地方,去陌生的地方求学,内心有深深的孤独感。在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中,大学期间的个体处于成年早期(18~40岁),这个阶段的心理课题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社团以共同的兴趣将个体聚集起来,团员对于社团容易产生归属感。很多的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将给团员过生日当成了传统项目。古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事实上每逢生日更孤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容易想到自己的家人,而社团成员一起过生日,这种形式团员代替了家人,消除了孤独感。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给个体提供团体,个体在团体中被接纳,宣泄情绪,表达感受,获得支持,收到建议。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发生互动,不仅是技能上,更是人际上的学习。高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加强人际沟通,提高个体的心智化。当个体的心智化提高,各种心理问题亦将随之锐减,个体能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高校亦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在高等教育中,重发展胜过重防范,重群体优于重个体,以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带动大学生心智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艾伦等著,王倩,高隽主译.心智化临床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4.
[2]李勃.浅析高校艺术生的特殊个性[J].艺术教育,2009,11:136.
[3]徐玲.高校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及管理方式探索[J].艺术教育,2009,07:139.
[4]孙峰.高校艺术生管理方式探析[J].艺术教育,2009,12:138.
[5]温永慧.高校艺术生的管理[J].艺术教育,2013,07:193.
[6]谢菊兰,马红宇,张晓翔,贾留战,周宗奎. 高校学生社团会员心理契约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9:21-43.
[7]李震.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
[8] 吴九君,郑日昌,田宝伟.大学生元认知团体辅导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9(09):1362-1364.
[9] 江琴. 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证研究[ J]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03) : 245-249.
作者简介:张玮(1984—),女,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籍贯:湖南、助教、心理咨询。
【关键词】:社团活动;心智化;人际沟通;团体
心智化,也称为reflective func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心理能力:能够想象出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通过对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观念、意图、动机的心理反映,达到调节情绪和调控行为的目的。如果心智化发展顺利,会产生一种能够调控情感和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的主观意义的能力,进而改善情绪管理、情绪忍受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团体活动。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
笔者在艺术院校担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接触的学生有艺术生独特的特点,在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况比较突出。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社会学视野中,具有95后、独生子女、艺术生等多重角色。长时期的艺术学习与实践造就了他们与综合院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情感丰富、情绪外露,成长过程中强调个性的发展,部分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理解事物,因而产生极端的观念。笔者所在的系部有四百余名学生,仅2017年上半年,因心理原因休学的有3人,家长陪读的两人,因宿舍人际矛盾引发的伤人事件1例。均是心智化失败:不能正确觉察和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在痛苦的情绪中无法忍耐;不能想象和理解他人的情绪、观念、意图和动机,以至于在人际交往中激化矛盾。究其原因,有95后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社会状态的影响,同时也有艺术生情感丰富,情绪易波动的特点。而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以兴趣聚集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以共同的兴趣为凝聚力,团员之间通过开展活动,分享经验,个体可以从中得到情感的支持、减少孤单、获得希望、进行人际的学习。同时加强个体的团队协作意识,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通过体验的方式,学习在团队中如何协作与沟通,在团队中获得支持与帮助。
案例:小兴是一位大三的女生,现在的她看起来自信、开朗。小兴出生在河南省的某个农村,当地经济发展落后,成年人大都去邻省务工,村里长期居住的只有老人和小孩。周围的环境重男轻女,并轻视教育。身边极少有人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尤其是女孩子,早早的结婚生孩子。小兴从小喜爱画画,中学老师经常在班级表扬她,并鼓励她从事艺术专业的学习。当有了艺考的机会,可是小兴的父母并不支持,小兴在姑姑提供路费和生活费的情况下,只身一人参加艺考,小兴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大学。尽管考上大学让小兴非常兴奋,然而大学入学后,与同学之间的差别曾一度让她非常自卑。首先作为贫困生,虽然学校提供了助学金和多种资助方式,小兴在生活上还是相对拮据;其次多数同学之前接触艺术教育和艺术知识的途径较多,聊起天来小兴总觉得自己插不上话。好在大一开始不久,学校开始了社团招新,小兴加入了精舞门社团。精舞门有定期的舞蹈学习,也有部门的谈心活动,还有给各个成员过生日的传统。小兴在精舞门社团的活动中找到了同伴,获得了支持和自信,终于度过了那段自卑的时光。现在小兴说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虽然一开始对专业不了解,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有了自己的课程作业,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越来越有信心。在同学朋友的介绍下,长期从事相对稳定的兼职工作,并因此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在学校的社团活动和比赛中表现突出,并获得奖项,这也让她越来越有自信。在2016年的贫困生申请中,小兴表示,如果贫困生的名额不够,她愿意放弃自己的名额,让给更需要的同学,因为她觉得自己现在兼职有些收入已经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
心智化可以细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1、换角度思考的能力;2、关注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的能力;3、对误解理解的能力;4、从外部看自己,从内部看他人的能力;5、关注他人正在做的事情、正在进行的思考、正在体验的感受的能力;6、想象的意愿和能力。根据社团活动对心智化的这六个方面的影响,编制了问卷《高校社团活动对个体心智化的影响》,共15道题目。问卷列出了在社团活动中,或与社团成员沟通时,可能发生的情况,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该句话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选择一个适当的数字:0—不可以、1—略微可以、2—中等、3—可以、4—完全可以。选0计0分,选1计1分,选2计2分,选3计3分,选4计4分。笔者从本院系随机抽取了42名参加过社团的同学参与调查,参加社团的时间均在大一。其中男女生的分布为19.05%和80.95%。参加调查同学所处的年级分布为:大一0%;大二52.38%;大三42.86%;大四4.76%。其中,想象的能力、倾听他人的能力、换角度思考的能力、关注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得分最高,分别为130、120、112、110;對误解理解的能力、从外部看自己的能力、关注自己心里状态的能力、从内部看他人的能力得分最低,分别为68、62、62、60;共情他人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想象的意愿得分居中,分別为96、92、76。参与调查人数为42人,中等得分之和为84,想象的能力、倾听他人的能力、换角度思考的能力、关注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共情他人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这六种能力的得分均大于84分。 从上述案例和问卷调查中得知,社团活动对个体的心智化有着积极的影响,发挥作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困扰的普同性:许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认为自己是唯一的不幸者,实际上所有的个体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扰。当了解到问题的普同性之后,问题对个体的困扰程度也将大大降低。在社团中,個体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时,会获得其他拥有类似经历和感受的团员的回应。社团谈心活动中,大一的团员表达了刚进入大学的迷茫,自卑,大二的团员讲了自己的经历,当时的各方面的不适应,人际的,环境的,学业的,那种每日惶惶却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深深地感受到无力,但后来调整了情绪,进入了学习状态,重新制定了学习和生活的目标。这样的交流不只是简单的反馈,而是一种深深的共鸣。二、社团成员之间的教导式指導。社团中的成员来自于各个年级和专业,低年级的团员遇到的问题可在高年级的团员哪里获得指导。这种指导是高年级团员在经历过低年级团员的这些问题之后,被验证过的经验和指导,具有教练的作用。如在校园生活中,附近的交通,购物,餐饮,娱乐等信息;在专业的学习中,如何安排时间,去何处购买材料,哪些资料有帮助等资讯。这种教导式的指导,从现实层面解决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个体获得被支持的感觉。三、社团为个体提供归属感。大学生离开原来生活的地方,去陌生的地方求学,内心有深深的孤独感。在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中,大学期间的个体处于成年早期(18~40岁),这个阶段的心理课题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社团以共同的兴趣将个体聚集起来,团员对于社团容易产生归属感。很多的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将给团员过生日当成了传统项目。古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事实上每逢生日更孤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容易想到自己的家人,而社团成员一起过生日,这种形式团员代替了家人,消除了孤独感。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给个体提供团体,个体在团体中被接纳,宣泄情绪,表达感受,获得支持,收到建议。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发生互动,不仅是技能上,更是人际上的学习。高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加强人际沟通,提高个体的心智化。当个体的心智化提高,各种心理问题亦将随之锐减,个体能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高校亦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在高等教育中,重发展胜过重防范,重群体优于重个体,以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带动大学生心智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艾伦等著,王倩,高隽主译.心智化临床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4.
[2]李勃.浅析高校艺术生的特殊个性[J].艺术教育,2009,11:136.
[3]徐玲.高校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及管理方式探索[J].艺术教育,2009,07:139.
[4]孙峰.高校艺术生管理方式探析[J].艺术教育,2009,12:138.
[5]温永慧.高校艺术生的管理[J].艺术教育,2013,07:193.
[6]谢菊兰,马红宇,张晓翔,贾留战,周宗奎. 高校学生社团会员心理契约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9:21-43.
[7]李震.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
[8] 吴九君,郑日昌,田宝伟.大学生元认知团体辅导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9(09):1362-1364.
[9] 江琴. 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证研究[ J]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03) : 245-249.
作者简介:张玮(1984—),女,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籍贯:湖南、助教、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