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傍晚,日本街头就会出现一群又一群骑着单车的平头少年。他们人人都背着一个大背包,脸上难掩稚嫩,大汗淋漓,彼此打闹嬉笑,浑身散发着无止境挥霍青春的气息。他们正是以甲子园为目标的日本野球少年。
日语“野球”,就是中文的“棒球”。甲子园,则是位于关西兵库县西宫市的阪神甲子园棒球场的简称,该球场是日本职业棒球队阪神虎的主场。不过,对这群野球少年来说,甲子园是他们挥洒热血、追逐梦想的圣地,夏季甲子园(日本全国高中棒球锦标赛的简称)更是他们青春的主场。
野球少年的甲子园
“98%的高中球员在这里被打败,然后变得更强。”
这是阪神地铁甲子园站的看板标语。标语中“98%”这个百分比,可不是随便胡诌来的。
夏季甲子园决赛每年8月于甲子园棒球场开打,赛制采取一府县一名额(东京和北海道因学校众多,各拥有两个名额)。每年参加夏季甲子园预赛的总球队数,最多时能有四千多支,但能进入决赛的只有49支球队。这就意味着一支球队要想踏上甲子园的黑土(日本一般棒球场用的是红土,唯独甲子园棒球场是黑土),得先拿下地区预赛冠军,才具备资格。再者,夏季甲子园采取单场淘汰制,也就是说只要输掉一场比赛,就无缘晋级甲子园。
因此,一支能够打进甲子园决赛的队伍,表示该球队从地区预赛开始,没有输过任何一场球,才能与其他48支球队一较高下。近五十支球队,但冠军只有一个,胜率只有2%,因而“98%的高中球员在这里被打败”。
夏季甲子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该赛事始于朝日新闻社在1915年发起的全国中等学校优胜棒球锦标赛,第一届赛程是在大阪丰中棒球场展开。从此,开启了日本高中棒球联赛的历史。迄今为止,甲子园曾停办过四年,因而今年(2018)正是夏季甲子园值得纪念的第100届。
日本的棒球传统,可上溯至明治维新。目前对于棒球运动进入日本之始,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1871年,由在东京开成学校(今东京大学)预科教授英语的美国教师霍雷斯·威尔森(Horace Wilson)传入,主要是为了让在日本的美国人于闲暇之时,能够有一项休闲运动;另一说则是来自《台湾棒球一百年》一书作者谢仕渊和谢佳芬的考证,他们认为是1876年赴美求学回日本的平冈熙,开启了日本棒球运动的大门。但不论哪一种说法,都足见日本棒球传统始于明治时代。
原本,日本是直接将英语baseball作为外来语使用,但在1895年,中马庚以“野球”取而代之。棒球运动被引进日本后,获得不少人的欢迎与喜爱,比如俳人正冈子规对棒球的热爱是众所皆知的。子规不仅是一名捕手,还翻译出了不少棒球用语,这一贡献也让他在2002年进入日本棒球名人堂。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物质极度匮乏,棒球便成为日本人的精神寄托。在一些昭和时代的老电影,或是以昭和时代为背景的电影中,一家人和邻人围在自家电视机前或是一群人挤在有电视的餐厅或电器行前观看棒球比赛这类的画面,屡屡可见,真可说是昭和一代的共同记忆。
甲子园的“黄金时代”
20世纪70年代,随着水岛新司等漫画家以甲子园为主题的漫画被改编成动画片在电视上播放,以及甲子园比赛的实况转播渐次普及,人们得以通过电视这一媒介,接收到高中棒球运动的热气,这更是将甲子园的人气推到高峰。此后,人们将这个时代视为甲子园的“黄金时代”。
与甲子园“黄金时代”相辅相成、相生相长的,还有日本漫画界的甲子园热。在上述提及的“棒球漫画第一人”水岛新司的《大饭桶》《野球狂之诗》《热血球儿》和《大甲子园》之后,安达充几乎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人的《棒球英豪》在1981年登场。
在《棒球英豪》中,达也、和也这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之间的亲情,和他们与青梅竹马的“邻家女孩”浅仓南之间懵懵懂懂的爱情,在与“棒球”这一信仰的相互调味下,成就出了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热血青春。
就此,安达充画笔下的小南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国民女神,而达也对小南说的那句“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爱你”,更成了动漫中的经典,甚至“达也”这个名字,也被许多家长拿来给孩子取名,从此日本出现了许多的“达也”。也因为《棒球英豪》的成功,安達充在之后的《H2好逑双物语》《幸运四叶草》中,持续着“热血、爱情和甲子园”这一创作模式。
除了安达充的棒球青春物语,满田拓也在《棒球大联盟》中,完整刻画了从日本少棒联盟到美国大联盟的棒球世界;森田真法则在《Rookies》中,描写一群热爱棒球的不良少年重拾初心,踏上甲子园之路的励志故事;樋口朝则另辟蹊径,在《王牌投手,振臂高挥》中以体育心理学为中心,试图勾勒出高中棒球队队员们在成长之路上的心理活动和心路历程;寺嶋裕二的《钻石王牌》则再现了日本高中棒球竞争的现实。
这些深受大众欢迎的甲子园漫画,很多都被改编成连续剧或电影,这不仅双双创造出惊人的销售量和票房,也让甲子园维持着一定的热度,让一度因足球运动兴起而出现的“野球危机”不至于影响甲子园的发展。
直到21世纪10年代,从甲子园的观战人数来看,并未受到其他运动兴起或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依然持续平稳上升,足见人们对甲子园的关心,并不亚于“黄金时代”。同时,根据日本高中棒球协会的统计,高中棒球社(硬式)的社员总数年年增长,在2014年更创下17万人以上的历史新高。这些数字,都赋予了甲子园特殊的意涵和地位。
追寻梦想的野球少年
对日本人来说,夏季甲子园除了是棒球运动,是精神寄托之外,一府县一名额这一赛制,还让其具有“维护家乡荣耀”的意义。当一支球队闯进夏季甲子园,该球队不仅能够获得学校和当地乡亲的支持,更唤醒了在外打拼、落地生根的异乡游子们的爱乡情怀。他们打开电视,收看转播,让甲子园赛事有极高的收视率外,更有不少人不远千里亲赴甲子园棒球场,替这群捍卫家乡荣耀的野球少年加油。 而对于这群身兼重任的野球少年来说,甲子园对他们又具有何种意义呢?
首先,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英雄”这一桂冠加身,球迷和家乡的乡亲父老将他们视为维护家乡荣耀的英雄。有的冠军球队回乡之后,像拿下奥运金牌的选手一样,搭乘大巴在街上游行,接受乡亲们热烈的欢呼,也有球队的宿舍被热情的球迷挤得水泄不通,更有球迷挤爆庆功会场,需要出动警察维持秩序等等。
但对于这群野球少年,这个桂冠其实不是最为重要的。在他们心中,夏季甲子园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是检视他们三年努力的最终试练场,是终极梦想的圣地,是他们最辉煌闪亮的青春,是他们最热血沸腾的夏天。
日本的毕业季是每年三月。由于比赛球队都是以即将毕业的高三生为主体,因此对他们而言,夏季甲子园就是他们最后一次挥洒汗水的机会,再加上一场定输赢的赛制,夏季甲子园更是他们“无法重来的夏天”。
对于金足农的落败,全日本没有人嘲笑他们以卵击石,反而对他们全力以赴的拼劲竖起大拇指。网上充满了“感谢你们,秋田县!请抬起头,挺起胸膛,回到秋田吧!”“我永远不会忘了这个夏天,你们所带来的感动!”“你们是秋田人的骄傲!”这类的感谢与嘉许。
对于热爱棒球的日本人来说,甲子园就是这么纯粹,这么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可能性和未来性的地方。这也就是甲子园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借用漫画《名侦探柯南》中的名言来说:“这是全日本最不服输的人集中的地方!”而这群最不服输的人要的就是这种热火朝天、梦想极度燃烧,眼泪又甜又咸的夏天!
然而,正因为这份不服输和纯粹,野球少年更需要大人们的守护。(作者为清华大学在读博士)
日语“野球”,就是中文的“棒球”。甲子园,则是位于关西兵库县西宫市的阪神甲子园棒球场的简称,该球场是日本职业棒球队阪神虎的主场。不过,对这群野球少年来说,甲子园是他们挥洒热血、追逐梦想的圣地,夏季甲子园(日本全国高中棒球锦标赛的简称)更是他们青春的主场。
野球少年的甲子园
“98%的高中球员在这里被打败,然后变得更强。”
这是阪神地铁甲子园站的看板标语。标语中“98%”这个百分比,可不是随便胡诌来的。
夏季甲子园决赛每年8月于甲子园棒球场开打,赛制采取一府县一名额(东京和北海道因学校众多,各拥有两个名额)。每年参加夏季甲子园预赛的总球队数,最多时能有四千多支,但能进入决赛的只有49支球队。这就意味着一支球队要想踏上甲子园的黑土(日本一般棒球场用的是红土,唯独甲子园棒球场是黑土),得先拿下地区预赛冠军,才具备资格。再者,夏季甲子园采取单场淘汰制,也就是说只要输掉一场比赛,就无缘晋级甲子园。
因此,一支能够打进甲子园决赛的队伍,表示该球队从地区预赛开始,没有输过任何一场球,才能与其他48支球队一较高下。近五十支球队,但冠军只有一个,胜率只有2%,因而“98%的高中球员在这里被打败”。
夏季甲子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该赛事始于朝日新闻社在1915年发起的全国中等学校优胜棒球锦标赛,第一届赛程是在大阪丰中棒球场展开。从此,开启了日本高中棒球联赛的历史。迄今为止,甲子园曾停办过四年,因而今年(2018)正是夏季甲子园值得纪念的第100届。
日本的棒球传统,可上溯至明治维新。目前对于棒球运动进入日本之始,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1871年,由在东京开成学校(今东京大学)预科教授英语的美国教师霍雷斯·威尔森(Horace Wilson)传入,主要是为了让在日本的美国人于闲暇之时,能够有一项休闲运动;另一说则是来自《台湾棒球一百年》一书作者谢仕渊和谢佳芬的考证,他们认为是1876年赴美求学回日本的平冈熙,开启了日本棒球运动的大门。但不论哪一种说法,都足见日本棒球传统始于明治时代。
原本,日本是直接将英语baseball作为外来语使用,但在1895年,中马庚以“野球”取而代之。棒球运动被引进日本后,获得不少人的欢迎与喜爱,比如俳人正冈子规对棒球的热爱是众所皆知的。子规不仅是一名捕手,还翻译出了不少棒球用语,这一贡献也让他在2002年进入日本棒球名人堂。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物质极度匮乏,棒球便成为日本人的精神寄托。在一些昭和时代的老电影,或是以昭和时代为背景的电影中,一家人和邻人围在自家电视机前或是一群人挤在有电视的餐厅或电器行前观看棒球比赛这类的画面,屡屡可见,真可说是昭和一代的共同记忆。
甲子园的“黄金时代”
20世纪70年代,随着水岛新司等漫画家以甲子园为主题的漫画被改编成动画片在电视上播放,以及甲子园比赛的实况转播渐次普及,人们得以通过电视这一媒介,接收到高中棒球运动的热气,这更是将甲子园的人气推到高峰。此后,人们将这个时代视为甲子园的“黄金时代”。
与甲子园“黄金时代”相辅相成、相生相长的,还有日本漫画界的甲子园热。在上述提及的“棒球漫画第一人”水岛新司的《大饭桶》《野球狂之诗》《热血球儿》和《大甲子园》之后,安达充几乎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人的《棒球英豪》在1981年登场。
在《棒球英豪》中,达也、和也这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之间的亲情,和他们与青梅竹马的“邻家女孩”浅仓南之间懵懵懂懂的爱情,在与“棒球”这一信仰的相互调味下,成就出了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热血青春。
就此,安达充画笔下的小南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国民女神,而达也对小南说的那句“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爱你”,更成了动漫中的经典,甚至“达也”这个名字,也被许多家长拿来给孩子取名,从此日本出现了许多的“达也”。也因为《棒球英豪》的成功,安達充在之后的《H2好逑双物语》《幸运四叶草》中,持续着“热血、爱情和甲子园”这一创作模式。
除了安达充的棒球青春物语,满田拓也在《棒球大联盟》中,完整刻画了从日本少棒联盟到美国大联盟的棒球世界;森田真法则在《Rookies》中,描写一群热爱棒球的不良少年重拾初心,踏上甲子园之路的励志故事;樋口朝则另辟蹊径,在《王牌投手,振臂高挥》中以体育心理学为中心,试图勾勒出高中棒球队队员们在成长之路上的心理活动和心路历程;寺嶋裕二的《钻石王牌》则再现了日本高中棒球竞争的现实。
这些深受大众欢迎的甲子园漫画,很多都被改编成连续剧或电影,这不仅双双创造出惊人的销售量和票房,也让甲子园维持着一定的热度,让一度因足球运动兴起而出现的“野球危机”不至于影响甲子园的发展。
直到21世纪10年代,从甲子园的观战人数来看,并未受到其他运动兴起或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依然持续平稳上升,足见人们对甲子园的关心,并不亚于“黄金时代”。同时,根据日本高中棒球协会的统计,高中棒球社(硬式)的社员总数年年增长,在2014年更创下17万人以上的历史新高。这些数字,都赋予了甲子园特殊的意涵和地位。
追寻梦想的野球少年
对日本人来说,夏季甲子园除了是棒球运动,是精神寄托之外,一府县一名额这一赛制,还让其具有“维护家乡荣耀”的意义。当一支球队闯进夏季甲子园,该球队不仅能够获得学校和当地乡亲的支持,更唤醒了在外打拼、落地生根的异乡游子们的爱乡情怀。他们打开电视,收看转播,让甲子园赛事有极高的收视率外,更有不少人不远千里亲赴甲子园棒球场,替这群捍卫家乡荣耀的野球少年加油。 而对于这群身兼重任的野球少年来说,甲子园对他们又具有何种意义呢?
首先,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英雄”这一桂冠加身,球迷和家乡的乡亲父老将他们视为维护家乡荣耀的英雄。有的冠军球队回乡之后,像拿下奥运金牌的选手一样,搭乘大巴在街上游行,接受乡亲们热烈的欢呼,也有球队的宿舍被热情的球迷挤得水泄不通,更有球迷挤爆庆功会场,需要出动警察维持秩序等等。
但对于这群野球少年,这个桂冠其实不是最为重要的。在他们心中,夏季甲子园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是检视他们三年努力的最终试练场,是终极梦想的圣地,是他们最辉煌闪亮的青春,是他们最热血沸腾的夏天。
日本的毕业季是每年三月。由于比赛球队都是以即将毕业的高三生为主体,因此对他们而言,夏季甲子园就是他们最后一次挥洒汗水的机会,再加上一场定输赢的赛制,夏季甲子园更是他们“无法重来的夏天”。
对于金足农的落败,全日本没有人嘲笑他们以卵击石,反而对他们全力以赴的拼劲竖起大拇指。网上充满了“感谢你们,秋田县!请抬起头,挺起胸膛,回到秋田吧!”“我永远不会忘了这个夏天,你们所带来的感动!”“你们是秋田人的骄傲!”这类的感谢与嘉许。
对于热爱棒球的日本人来说,甲子园就是这么纯粹,这么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可能性和未来性的地方。这也就是甲子园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借用漫画《名侦探柯南》中的名言来说:“这是全日本最不服输的人集中的地方!”而这群最不服输的人要的就是这种热火朝天、梦想极度燃烧,眼泪又甜又咸的夏天!
然而,正因为这份不服输和纯粹,野球少年更需要大人们的守护。(作者为清华大学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