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原创性思维方式的启示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拙作《德國思想与文化:反思与创新》虽然篇幅不大,但是从学理上看涉及十分广泛,既包含哲学方面的考证和辨析,也包含历史文化及國际问题方面的新思考,还有对学术术语及译名的独特研究。笔者曾出版哲学专著《超越西方思想——哲学研究核心领域新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08年增订),提出并论证了一个全新的哲学理论体系。《德國思想与文化:反思与创新》是《超越西方思想》观点的延伸和扩展。能出版这两本著作,与笔者受到德國哲学界原创性思维方式的很大启发和影响密不可分。
  笔者自小学三年级开始修习德语,大学、研究生都是继续学习和深造德语及研究德國文学和文化,数次到德國访学研修,因而受到德國原创性思维方式的很大启发和激励。笔者所说的原创性思维方式指:不固守现有的各种理论学说,不迷信任何权威并敢于挑战权威,勇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大胆地进行根本性的理论思考和创新,抓住前人所忽略的某些重要问题或侧面,穷追不舍、寻根究底、一追到底。正是德國学术界这种优秀的学术传统和浓厚的学术探索风气,才使得德國涌现出一大批对世界产生很大影响的思想家、理论家。
  德國思想界普遍流行单一因素决定论
  德國思想学术界在短短二百多年时间内为什么会涌现出那么多原创性的理论学说?其奥秘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德國思想界普遍流行单一因素决定论,即某位思想家把某一种因素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唯一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去进行研究和论证,或者说把大千世界一切的一切都最终归结为某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并由此得出一整套理论学说;而另一位思想家经过思考研究,又得出另一种因素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唯一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去进行论证,从而得出很不相同甚至截然不同的另一套理论学说。所有这些理论学说都具有某种原创性,但往往又被后来的思想家发现其缺陷和不足,并构思出另外一套理论学说去取而代之。
  举例来说,德國第一位世界级思想家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学说就是典型的单一因素决定论。他认为形态和种类各异的世界万事万物最根本的东西是一种“单纯的实体”,他称之为“单子”;不同的“单子”构成不同的等级:处于第一等级的是构成非生物及植物的“单子”,处于第二级的是具有“感性灵魂”的动物界,处于第三级的人类则具有“理性灵魂”或曰心灵或精神,处于第四级即最高等级的单子就是上帝。不论怎样论证,最突出的都是“单子”这种唯一的最终因素,也可以说把它作为世界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他认为这种无所不包的“单子”既有物质属性,又有精神属性。这种观点虽然十分新颖、完整、彻底,具有很大原创性,但是其说服力显然很成问题,因而难以被后人所接受。
  18世纪著名哲学家康德则提出“现象”世界与“物自体”世界作为两种终极因素的学说。他认为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高最完整统一体的“灵魂”与作为一切自然现象最高最完整统一体的“世界”共同统一为作为“绝对总体”的“上帝”,即最为终极的因素依然是唯一的、归于一的,即“上帝”。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哲学体系的一以贯之和完美无缺。
  刻意追求终极的单一因素决定论、同时又力图能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做出终极解释的则是德國最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他认为此前各种学说、尤其是康德等学说在这方面都有其根本性缺陷,因此独出机杼,构造出一套十分庞大且均已“正反合”三段论组成的貌似完善整齐的哲学理论体系,他认为最根本的单一因素是“理性”或曰“世界精神”、“绝对理念”等,其学说的主要特征便是“理性决定论”。他所说的“理性”等同于“规律”,“理性决定论”就是我们今天十分熟悉的“规律决定论”,或者反过来说,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规律决定论”其实主要来源于黑格尔(目前此观点在德國已不再流行)。他认为万事万物、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理性”即“规律”,都是由“理性”即“规律”所决定的,他的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指的就是“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合乎规律的”这个意思。反过来说,就是认为不存在不合乎“理性”即不合乎规律的东西。
  叔本华以及后来的尼采则完全不认同黑格尔这种“理性(即规律)决定论”学说,认为这无法解释大千世界各色各样的现象和问题。他们把论题完全颠倒过来,认为决定万事万物的并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即盲目的、不遵循任何规律的“意志”,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完全不受任何规律的支配,而是受“意志”的支配,而“意志”是完全自由的、随心所欲的,“理性”则是“意志”的奴仆和工具。显而易见,这是完全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单一因素决定论。
  马克思作为德國的思想家,同样受到单一因素决定论的很大影响,认为人类社会最终是受到唯一一种因素所决定的,这就是经济基础即所有制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最终原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发展变化。恩格斯直到晚年才表示这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单一因素决定论本身即是极大的误区
  德國哲学家之所以努力追求单一因素决定论,是因认为它一以贯之、不会陷于自相矛盾,似乎在逻辑推理上最为严密,因而显得最有说服力、无法被驳倒。不过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或思路本身即是极大的误区,能够一以贯之、不自相矛盾的学说并不一定是单一因素决定论即一元论,或者说单一因素决定论同样存在着不能自圆其说、陷入自相矛盾的问题;而多因素决定论或曰多元论只要能够全面准确,同样可以一以贯之、不自相矛盾。何况各种单一因素决定论各讲其一面之词,尽管都具有某种原创性,但同时也都挂一漏万,各有其严重的片面性,不可能对万事万物的’复杂情况做出完全合理的解释。
  从上面所论很容易得出这样一种推论,即这些单一因素决定论都是片面的,那么把它们综合起来不就成了完善的哲学学说了?问题远非这样简单。正是由于各种单一因素决定论均暴露出严重缺陷,因此20世纪的西方哲学界几乎无人再提出类似的学说。原籍奥地利的英國思想家卡尔?波普尔则另辟蹊径,提出著名的“三个世界”学说即三元存在论,认为构成世界最终要素或最终的分类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世界1”是物理世界即宇宙自然界,“世界2”是“精神状态世界”即人的心理活动及现象,“世界3”则是包括语言、故事、工具、社会机构、艺术作品等在内的“精神产品世界”。这一学说无疑是原创性思维的又一个大胆尝试,不过依然存在一系列不能令人满意之处。
  经过长期反复思考并在深入研读德國哲学的基础上,笔者仿效德國原创性思维的方式,提出一种全新的四元存在论学说,即认为存在着四个基本层次,应当把一切的一切最终区分为四类东西,它们相互之间不能相互还原、不应混为一谈:第一个基本层次是对象世界,包括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心理活动等;第二个 基本层次是人类所发明的符号世界,主要包括两大类符号体系,一是用于定性的语言文字符号体系,二是主要用于定量的数学符号体系;第三个基本层次是定义内容世界,即通常所说语词的“内涵”;第四个基本层次则是想象力世界,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做梦就是无意想象,有意想象的成果就是文学作品以及神话和宗教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并论证了全新的符号论和认识论,认为存在论、符号论和认识论三者共同构成哲学核心领域,并可由此出发去研究包括数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等在内的哲学外围领域。与此同时还提出并运用哲学术语单义化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德國思想与文化》一书便涉及哲学外围领域的一部分即社会科学基础。
  一方面,学术理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必然出现观点迥异、一时难以相互说服或接受彼此观点的情况,另方面这种理论学说多元的情况又说明人类思想界存在着很大混乱,使得大家无所适从、莫衷一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创造无疑永远需要多种多样,因为人的想象力可以无限地加以发挥。而科学学术研究则必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趋同,数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情况都说明了这点。世界各國学者经过几千年的努力,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方面迄今仍未达到这点,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迟早能够达到这种状况。思想混乱的状况不应永远存在。这当然不应通过行政性强制手段做出裁决,而是应当通过学术界自己的充分研究和讨论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达成共识。也就是说,人类的思想和文化是相通的,目前存在很大分歧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研究最终也会达到相同和相通,正如数学和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实证研究领域已经达到相同和相通那样。
  有一种观点认为,近代以来至今的西方在经济、社会、教育、学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都比中國高,因此中國人目前不大可能提出超越于西方学术界的新的理论学说,而是只能先多研究和介绍西方的学术思想,将来才有可能做出重要创新。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科学学术研究的发达程度确实有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的一面,但是也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无关的一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恰恰还是德國:从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德國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当时的英國和法國,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也落后于英法,但是在哲学人文科学研究领域,德國的研究水平却高于英法,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德國思想家巨大的原创精神和魄力。中國学术界应当学习德國学术界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國目前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一世界上不算高,但只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崇洋媚外妄自菲薄,就完全可以使思想文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同时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编辑 谢宁)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有言:“当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此话颇为耐人寻味,作为一名教师,到底可以给予学生什么?是单纯的知识吗?教育是为了求知,但不仅仅是为了求知。伴随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形成的精神、人格、气质、能力、态度、主体意识等沉淀之物,即是教育的本质了。  学生的疑问与难言的回答  这学期开了门全校本科生可任选的通识教育课程,主题是大学制度与文化。课间
环境出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心出了问题    问:作为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的创办人,你认为当今的环境已经恶化到了怎样的程度?关于环境的恶化程度,有没有科学的评估方法?  廖晓义:环境恶化非常严重,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北京地球村(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自1996年成立至今已近15年,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的传播与实践。我们的工作重心不像环境科学工作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测定和报告环境恶化的状况,而我们的
在经济、资讯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人虽然意识到“创意”“创新”“变革”“崭新理念”等重要性,但有些人却不知道为何要创新,更不知道如何创新。其实,人类的所有进步都是人类自身创新的结果,而所有创新都是基于人性的需求而发生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是人的本性,否则人类不可能进化和发展。  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最有引领意义的要属“颠覆性的创新”。这种创新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颠覆传统思想的理念与行
近来翻阅几本关于中国画论的书,由其中关于山水画论的部分想到了一个问题: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文人精神追求的某种关联,尤其是与隐逸文化的联系。  传统中国文人相当讲究某种高雅情趣的追求,与琴、棋、书、画向有不解之缘。而在这“四雅”中,同样具备观赏性的书、画,更是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宋朝以后,文人在习书之余,莫不爱画上几笔山水云石,或者兰竹墨梅,并且常常自称以作书的笔法作画——这既体现了书法和绘
2014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赵永春、赵丽合著的《横扫千军如卷席——女真灭辽的故事》一书。该书以通俗的语言、详实的史事,叙写了女真人灭亡辽朝的历史事件和错综复杂的辽宋金三国关系,对于了解女真人的历史具有较高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念的认同  从秦朝统一到清朝结束的两千多年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其他各少数民族
他沉静执着地行进于文学的道路,孤独寂寞,但从未想过放弃。迄今,他的全部著作加起来已达1300余万字,包括18部长篇、11部中篇、130多个短篇和300多万字的散文文论以及两本诗集。《古船》被海外誉为“五四以来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被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亚洲周刊),被评为“金石堂选票最受欢迎的长篇小说”,还被法国教育部和科学中心确定为高等考试教材。世界最大的出版机构哈柏·柯林公司向全球推
中学生的课堂,不能静若止水,而需要波澜起伏,需要激荡人心。而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更具形象性和情感性,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美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在秦砖汉瓦中找寻中华文化的轨迹,在唐诗宋词中汲取古典文化精髓,在元曲明清小说中领会历史人物的传奇,从而在美的享受中接受知识,接受教育。可以这样说——“没有艺术境界的语文教学,是枯燥无味的,是苍白无力的,是远离本真的!”在语文课堂上,无论是描述、抒情还是
安振常,山东泰安人,1969年从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调入西花厅工作,担任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厨师。  周秉宜,周恩来侄女。为了多角度全面了解周恩来生前的饮食习惯,并把它作为历史资料保留下来,她专程采访了安振常。  周秉宜:您到西花厅工作后,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安振常:一个是总理工作实在太忙了,另一个是他吃饭始终没有规律。那个时候,毛主席习惯通宵工作,总理也跟着通宵整宿地工作。他起床晚,起床后吃早饭就常
中国花鸟画自唐代开派,工致体经五代至宋已达辉煌,元代以后至明、清逐渐走向式微。画鹰一路在晋、唐、五代以前偶有文献记载,但无作品真迹传世;此后有宋代赵佶、李迪,元代张舜咨、雪界翁,明代边景昭为代表,只有存世极少的几幅画,清代为空白(仅郎世宁结合油画法有几幅白鹰图),推至近现代于非闇、陈之佛画有二三幅白鹰,工笔“院体”画鹰几近失传。中国画当代名家黄妙德抓住这一时代契机,承接与发展了这一正脉,充实、深化
人生在世,时势的力量常常会比人的意志强。所谓时来运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撇开其中循环的历史观,仅就其所强调的人的意志拗不过客观的“势”而言,说的倒是有道理的。这一点,我觉得明显可以从近年来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的讨论中得到印证。  大约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思想界的这个“势”发生了重要变化。如果说此前的80年代是新启蒙的时代,强调打破封闭的国门、向世界看齐,那么90年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