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而“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如何实施“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课标人文素质;情感教育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而“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如何实施“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从情感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现代社会下,良好的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有尊严的生活。因而,我们深深感到语文这门学科对承载人文素质教育任务的意义是很大的。再从学生角度看,前一些年来,由于“人文性”的忽视,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实在令人忧心忡忡,许多学生在作文心声中表现为是非善恶观念,发生了偏差或扭曲,在平时的人员交往中也常常发生些痛心的事。教学中我们固然提出学生写真情实感,但我们更要培养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真情实感”,那么情感教育无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和必要的环节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呢?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1 语文教师是“情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语文教师要实施好“情感教育”,首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在人格上应具备真诚这一素质特征,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教育。自己未感动,却要“动情”地打动学生,岂不是一种虚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普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其次,教师理应在备课时,主动地、真切地去感悟文章所体现的情感,把准文章的情脉,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准确实施“情感教育”。再就是在教学中,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同学生一起与作品共鸣。
2 语文课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阵地
“情感教育”虽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毕竟不是全部或唯一,它的实施必然与语文教学中的个性紧密联系起来,它是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的过程中的。
2.1 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深入文章情感世界,与作者心相通,心相印、情相融。首先把学生引入文本中“情境”,让其“设身处地”,仿佛言出自己口,情出自己心,真切感受后,学生再由感染而后形成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那么“情感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其次,在阅读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经验,让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情感,去补充和丰富文本的情感。
这样“情感教育”也就可能达到深入和升华的程度。再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语言美,形式美,从中受到熏陶。
2.2 写作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
新课标特别强调正确引导学生写作,强调要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富有创新的表达,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因为有个性就有真情。
文章是作者感情的載体,情感充沛的文章,必然会匠心凸现,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在写作初始设定目标时,就要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重点放在学生培养兴趣和自信上, 让学生“真心”想写。其次,在写作教学中,呼唤个性,展示个性。自由灵活的写作,学生就少了许多“造假”的机会,而自主的写作,也会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另外,除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外,“情感教育”也渗透在我们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中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中。
3 课外阅读活动是“情感教育”的有效实践 有计划、有步聚、有条理地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及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它是对课堂教育的一个补充,是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自我实践和反思。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比如古诗句、童话故事、科幻小说等,对学生来说读后会受益无穷。
总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尝试着通过结合教学实际的“情感教育”,意在完成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目标要求,从长远看,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真正意义上理解“以人为体”的深刻内涵。
收稿日期:2010-05-31
【关键词】新课标人文素质;情感教育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而“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如何实施“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从情感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现代社会下,良好的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有尊严的生活。因而,我们深深感到语文这门学科对承载人文素质教育任务的意义是很大的。再从学生角度看,前一些年来,由于“人文性”的忽视,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实在令人忧心忡忡,许多学生在作文心声中表现为是非善恶观念,发生了偏差或扭曲,在平时的人员交往中也常常发生些痛心的事。教学中我们固然提出学生写真情实感,但我们更要培养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真情实感”,那么情感教育无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和必要的环节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呢?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1 语文教师是“情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语文教师要实施好“情感教育”,首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在人格上应具备真诚这一素质特征,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教育。自己未感动,却要“动情”地打动学生,岂不是一种虚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普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其次,教师理应在备课时,主动地、真切地去感悟文章所体现的情感,把准文章的情脉,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准确实施“情感教育”。再就是在教学中,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同学生一起与作品共鸣。
2 语文课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阵地
“情感教育”虽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毕竟不是全部或唯一,它的实施必然与语文教学中的个性紧密联系起来,它是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的过程中的。
2.1 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深入文章情感世界,与作者心相通,心相印、情相融。首先把学生引入文本中“情境”,让其“设身处地”,仿佛言出自己口,情出自己心,真切感受后,学生再由感染而后形成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那么“情感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其次,在阅读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经验,让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情感,去补充和丰富文本的情感。
这样“情感教育”也就可能达到深入和升华的程度。再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语言美,形式美,从中受到熏陶。
2.2 写作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
新课标特别强调正确引导学生写作,强调要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富有创新的表达,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因为有个性就有真情。
文章是作者感情的載体,情感充沛的文章,必然会匠心凸现,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在写作初始设定目标时,就要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重点放在学生培养兴趣和自信上, 让学生“真心”想写。其次,在写作教学中,呼唤个性,展示个性。自由灵活的写作,学生就少了许多“造假”的机会,而自主的写作,也会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另外,除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外,“情感教育”也渗透在我们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中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中。
3 课外阅读活动是“情感教育”的有效实践 有计划、有步聚、有条理地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及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它是对课堂教育的一个补充,是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自我实践和反思。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比如古诗句、童话故事、科幻小说等,对学生来说读后会受益无穷。
总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尝试着通过结合教学实际的“情感教育”,意在完成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目标要求,从长远看,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真正意义上理解“以人为体”的深刻内涵。
收稿日期:201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