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林业产业化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会受到林业产业经营多重目标因素、林业管理体制因素、林业技术因素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林业 产业化 因素
林业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实施林业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必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曲折的过程。当前我们正在纵深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构成了对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这也是发展林业产业化的难点所在。林业产业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正影响,有些是负影响,对影响产业化的因素进行分析,是顺利实施林业产业化的重要一环。
一、林业产业经营多重目标因素
林业产业经营具有多重目标,这一多目标性决定了实施林业产业化必须从多目标的协同出发,根据经营的主要方向采取不同的林业产业化模式。林业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为国家提供木材,尽管我们很早就提出了林业建设应实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但是因国家经济建设对木材的大量需求,生产木材和上缴利润依然是林业企业的主要任务和经营目标。随着可采森林资源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林业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主体作用。林业产业多重经营目标对实施林业产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林业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影响
相对而言,农业等产业经营目标比较单一,其产业化经营可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而林业产业经营目标的多重性,决定了林业产业化不能完全按市场机制运行,况且在目前情况下,生态环境产业是无法在有形市场上运营的。因此,林业产业经营目标的多重性决定着不同产业化形式需要采取有差异的运行机制。
2.对林业产业化具体实现形式的影响
随着我国林业的重新定位,我国林业正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过程中,林业产业经营目标走向多重化是客观必然,由此而带来的营林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也会越来越细,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和以生态环境效益发挥为主要功能的两大营林产业体系也会同时并存。这种影响是客观的和现实的,它决定了林业产业化模式不可能像农业产业化等那样较单一。从实质上说,林业首先是一个生态产业,即使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化也要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的产出。这就决定了实施林业产业化模式不是惟一的,而应根据不同产业的主体目标不同实施不同的产业化模式。
3.对林业产业化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利益的影响
林业产业经营追求的是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整体优化,但是在目前生态效益无法计量与交换的情况下,林业企业只会追求局部的经济效益而使这一目标无法根本实现。如果不能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会影响产业化各组织主体的积极性,从而使林业产业化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多重目标合理协同。同时,在实施林业产业化过程中,以及进行绩效评价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指标,而应看整体效益的好坏。
二、林业管理体制因素
实行林业产业化,要求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间实现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并按市场导向原则在各业之间进行有效地配置;要求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为林业产业经营提供各种信息和流通服务;要求建立各种中介组织,为林业产业化提供社会化服务。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别管理体制,都必须基于林业管理体制理顺的基础上。但是目前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林业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理顺,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林业产业化的实施。
受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不少国有林业企业还都是国家经营,或从一定意义上讲受各级管理部门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不用说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流动,就是在本部门的不同林业企业间流动也是非常困难的。有些生产要素只能停滞在本企业而不能进行有效转移和配置。国有林业企业自登记注册之日起,就在性质上实行一成不变、静态化的“终身制”,而且企业“只生不死”。这种在生产要素上搞封闭式的自我积累,实际上有些要素也没有越积越多,而是流失严重,必然会导致企业僵化,丧失活力,降低生产要素的增值效能,也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绩效,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更无法真正实现林业产业化。
目前,林业管理体制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部门管理的问题和木材生产体制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
林业产业化的实施。
三、林业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是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支撑,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林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化的高级化需要林业高新技术的支撑。但目前我国林业的科学技术整体水平落后,已构成了对林业产业他的严重制约。
1.技术改造步伐迟缓
由于众多原因,林业主要生产领域的科技水平仍停留在传统的常规技术范围内,主要产品的生产技术只相当于林业发达国家20世纪50一60年代的技术水平。主要设备属于国际水平的占2.29%,国内先进的占15%,而属于国内落后的占27.34%。
2.林业产业科技含量低
大多数企业多是生产初级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品较少,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较低,目前我国林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0%,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80%的水平,也低于我国农业42%的水平。
3.科技成果转化缓慢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林业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众多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但真正应用于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很少,目前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5%左右。
4.林业高新技术人才缺乏
由于林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差以及产业效益低等原因,使林业企业引进入才十分不易,现有的人才也常向其他地区和行业流失,造成林业企业人才缺乏。同时现有科技人员中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已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此外,我们要看到林业产业是一个需要大量投入的弱质产业,但目前我国在林业投融资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林业产业化总体规模的发展、基础建设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制约。林业投融资因素主要表现在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率等方面。从投资总量规模上看,尽管投资绝对额趋于增长,但林业投资占国家投资的比重过低,尽管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绝对量上看是趋于增长的,但从林业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额的比重看是很低,这些制约着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林业产业化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正视林业产生化的影响因素,做到趋利避害,就会加强加速林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功良.林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收藏. 林业出版社.2008年5月.
[2]姜泉.农业科技产业化新论.农业出生版社.2007年1月.
【关键词】林业 产业化 因素
林业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实施林业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必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曲折的过程。当前我们正在纵深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构成了对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这也是发展林业产业化的难点所在。林业产业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正影响,有些是负影响,对影响产业化的因素进行分析,是顺利实施林业产业化的重要一环。
一、林业产业经营多重目标因素
林业产业经营具有多重目标,这一多目标性决定了实施林业产业化必须从多目标的协同出发,根据经营的主要方向采取不同的林业产业化模式。林业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为国家提供木材,尽管我们很早就提出了林业建设应实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但是因国家经济建设对木材的大量需求,生产木材和上缴利润依然是林业企业的主要任务和经营目标。随着可采森林资源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林业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主体作用。林业产业多重经营目标对实施林业产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林业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影响
相对而言,农业等产业经营目标比较单一,其产业化经营可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而林业产业经营目标的多重性,决定了林业产业化不能完全按市场机制运行,况且在目前情况下,生态环境产业是无法在有形市场上运营的。因此,林业产业经营目标的多重性决定着不同产业化形式需要采取有差异的运行机制。
2.对林业产业化具体实现形式的影响
随着我国林业的重新定位,我国林业正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过程中,林业产业经营目标走向多重化是客观必然,由此而带来的营林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也会越来越细,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和以生态环境效益发挥为主要功能的两大营林产业体系也会同时并存。这种影响是客观的和现实的,它决定了林业产业化模式不可能像农业产业化等那样较单一。从实质上说,林业首先是一个生态产业,即使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化也要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的产出。这就决定了实施林业产业化模式不是惟一的,而应根据不同产业的主体目标不同实施不同的产业化模式。
3.对林业产业化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利益的影响
林业产业经营追求的是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整体优化,但是在目前生态效益无法计量与交换的情况下,林业企业只会追求局部的经济效益而使这一目标无法根本实现。如果不能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会影响产业化各组织主体的积极性,从而使林业产业化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多重目标合理协同。同时,在实施林业产业化过程中,以及进行绩效评价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指标,而应看整体效益的好坏。
二、林业管理体制因素
实行林业产业化,要求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间实现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并按市场导向原则在各业之间进行有效地配置;要求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为林业产业经营提供各种信息和流通服务;要求建立各种中介组织,为林业产业化提供社会化服务。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别管理体制,都必须基于林业管理体制理顺的基础上。但是目前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林业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理顺,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林业产业化的实施。
受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不少国有林业企业还都是国家经营,或从一定意义上讲受各级管理部门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不用说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流动,就是在本部门的不同林业企业间流动也是非常困难的。有些生产要素只能停滞在本企业而不能进行有效转移和配置。国有林业企业自登记注册之日起,就在性质上实行一成不变、静态化的“终身制”,而且企业“只生不死”。这种在生产要素上搞封闭式的自我积累,实际上有些要素也没有越积越多,而是流失严重,必然会导致企业僵化,丧失活力,降低生产要素的增值效能,也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绩效,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更无法真正实现林业产业化。
目前,林业管理体制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部门管理的问题和木材生产体制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
林业产业化的实施。
三、林业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是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支撑,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林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化的高级化需要林业高新技术的支撑。但目前我国林业的科学技术整体水平落后,已构成了对林业产业他的严重制约。
1.技术改造步伐迟缓
由于众多原因,林业主要生产领域的科技水平仍停留在传统的常规技术范围内,主要产品的生产技术只相当于林业发达国家20世纪50一60年代的技术水平。主要设备属于国际水平的占2.29%,国内先进的占15%,而属于国内落后的占27.34%。
2.林业产业科技含量低
大多数企业多是生产初级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品较少,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较低,目前我国林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0%,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80%的水平,也低于我国农业42%的水平。
3.科技成果转化缓慢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林业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众多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但真正应用于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很少,目前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5%左右。
4.林业高新技术人才缺乏
由于林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差以及产业效益低等原因,使林业企业引进入才十分不易,现有的人才也常向其他地区和行业流失,造成林业企业人才缺乏。同时现有科技人员中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已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此外,我们要看到林业产业是一个需要大量投入的弱质产业,但目前我国在林业投融资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林业产业化总体规模的发展、基础建设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制约。林业投融资因素主要表现在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率等方面。从投资总量规模上看,尽管投资绝对额趋于增长,但林业投资占国家投资的比重过低,尽管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绝对量上看是趋于增长的,但从林业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额的比重看是很低,这些制约着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林业产业化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正视林业产生化的影响因素,做到趋利避害,就会加强加速林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功良.林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收藏. 林业出版社.2008年5月.
[2]姜泉.农业科技产业化新论.农业出生版社.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