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增胜艺术小传
陈增胜,笔名润、大胜,号心雨斋主。1941年5月出生于山东招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威海市美协副主席、威海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荣获“2000年中国百杰画家”称号。国画以花鸟见长,尤擅画猫。作品曾先后7次入选国家级美展、书展,3次获奖。多幅作品被收入《花鸟画谱丛书》及其它画集。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周恩来纪念馆、台北国立国父纪念馆收藏有他的作品。3次赴韩办展、讲学,获韩国总统金泳三特别奖。作品还曾在日本、新加坡、加拿大、荷兰等国展出并获奖。出版专著有《怎样画猫》、《百猫谱》、《为狸奴写照》、《画猫技法要谈》、《湿法画虎》等及个人画集3部。先后在北京、南京等地举办个展10余次。入编《世界名人大辞典》、《东方之子》等40余部大典。
猴年将至,北京书画界的朋友送给记者一本以猴为题材的挂历。展开一看,记者立刻被那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群猴图所吸引。这本挂历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花鸟画家陈增胜。走进陈先生位于北京望京地区的寓所,记者惊喜的发现,他的贺岁新作《金猴献寿》图尚墨迹未干,喜庆之气扑面而来。
被启功先生称为“中国实力派书画家”的陈增胜,正处于创作的巅峰期。他的花鸟画题材广泛,技法全面,工写两长。大动物如狮、虎、猴,小动物如鸡、天鹅、松鼠,在他的笔下无不应手成形。他尤喜画猫,其作品最为生动传神、浑朴温润,著名书画评论家孙克称其为当代画猫高手。孙其峰、崔子范、王琦、丁井文等老一辈艺术家对他画的猫均给予很高评价。近年来,陈增胜连续出版了3本画选,一本比一本更精妙。每每有新作问世,都常常如石击水在画坛激起波澜。最近的例子是日前在“盛世国风——2003年中国画年展”中获一等奖的佳作《仙客来矣》,画中仅一窗一月一花一草一只猫,构图何等简洁,可内涵却极为丰富,任你浮想联翩,难怪评奖时好评如潮。
交谈中,得知陈先生曾走过颇为艰辛坎坷的学艺之路。普通山东农家出身的陈增胜从小就喜欢画花,这也许是受祖父爱花的影响,也许是受同乡著名画家王友石、孙其峰事迹的熏陶,总之,他读小学时就开始画花,后来又画小猫小狗。“文革”时迫于形势改画人物。“文革”结束后他又新主攻花鸟画,兼学山水画和书法。谈到动物画,陈先生说他所以选择画动物,特别是画猫,一来是打心眼里喜欢动物,二来也是受客观条件限制。当时家里经济困难,是妻子咬咬牙,从每月全家只有几十元的微薄生活费中拿出8元钱,给他买了一只小花猫当“模特”。于是他平时用心观察猫的生活习性、悉心揣摩猫的心理活动、做画时便可以精心表现猫最本质最可爱的瞬间形态了。当然,陈增胜从艺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竖在他进修的天津美术学院。1986年,他46岁了,已不算年轻,但为了他所钟爱的书画艺术,毅然进入天美师从孙其峰教授进修花鸟画。当时没钱住旅店,他就住在孙先生的工作室内,白天学画,夜晚搭几把椅子铺开被褥便睡。在那段求学的日子里,他生活上省吃俭用,时间上分秒必争,整日临画、作画,一有机会就向师长求教,不肯有半日轻闲。陈增胜这段时间苦学的成果是在书画界引起热烈反响的《百猫图》问世和《怎样画猫》专著的出版热销。后来,他成为威海画院的专职画家,尔后又赴京进入中国画院随崔子范先生进修,几经锤炼,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日臻成熟,艺术成就如日中天。
当今画坛,创新是主旋律。中国花鸟画如何走出古典文人画的窠臼,走出一条与时代同步的新路,是每一个对艺术和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中国花鸟画家都极为关注并积极探索的问题。谈到这点,陈先生感慨地说,艺术家不能完全否定传统,因为传统是根基;艺术家更不能放弃创新,因为创新才有生机。国画艺术巨匠齐白石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石涛也精辟地论证过“笔墨当随时代”的道理。每一时代的优秀艺术品都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当代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而决不应是过去时代艺术品的简单模拟。尽管花鸟画不如山水画、特别是人物画那样较易于与时代同步,但是只要遵循前辈大师所指出的“外师造化,中发心源”的创作规律行事,也照样可以有所作为。
纵观陈增胜几十年的创作实践活动,品味他历年创作的那些为圈内外人士所称道的佳作,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所走过的探索创新轨迹,是那样的扎扎实实和成就斐然。书画评论界的专家们评说,陈增胜的花鸟画作具有如下特色。一是注重写实,具备娴熟的造型功力;二是注重传统,能够学贯百家,集众长而自运;三是赋色淡雅,格调清新,注重写意性与装饰性的巧妙结合;四是注重诗情与画境结合,意象与哲理同化,作品充满生命激情和美学内涵。书画界前辈大师崔子范赞扬陈增胜的作品“既有生活美,又有情趣感”。他的老师孙其峰先生则评价他的绘画理念为“师造化,重创新”。专家们的评论是客观而精到的。翻开陈增胜的画选,那众多令人赏心悦目的花鸟画力作,就是这些评价的最好注脚。譬如,他的丈二匹巨幅新作《绵绵草坪锁白云》,画面上62只白猫,或腾跃奔逐,或嬉戏小憩,形态各异,只只传神,犹如一首交响乐般的动人心弦;《水上芭蕾》描绘的是荷塘里的一群昂首齐鸣的白鹅,本来极为普通而常见的乡村小景,经陈增胜妙笔生花,却被赋予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文化底蕴;《月圆西厢》刻画的是两只芭蕉树下、庭阁之间旁若无人、相依相偎、卿卿我我的猫咪,面对此情此景,观众的想象空间便自然会拓展开来,或许会联想到古典爱情悲剧《西厢记》的故事,或许还会由此思考诸如恋爱、婚姻、家庭之类的伦常之理;《主人不在家》画的是一只贪馋地窥视鱼缸中游鱼的小花猫,作品人性化的表现手法和它所传达的浓郁的生活情趣令人拍案叫绝。总之,陈增胜的花鸟画已经超越了传统花鸟画苍白寡淡、荒寥肃疏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以小写意的手法营造了全新的水墨语境,把笔下的动物置于鲜活、清新的现代环境之中,洋溢着时代风采和生活情趣,从而形成了他清新怡人的艺术风范。
谈到自己的艺术追求,陈增胜说:我历来重视表现作品的时代感和亲和力,因为你的画是给现代人看的,是应该让现代人喜欢看和能看懂的。只有以此为标准选取创作题材和选择表现手法,其作品才能与时代合拍,引起观众共鸣。比如,过去国画界推崇文人画,但旧的文人画大都是文人之间的酬酢唱和之作,因为有着共同的生活背景和文学修养,题材可以高古空灵,表现手法也可以不必那么具像,即可相互间心领神会。而如今时代不同了,中国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走进市场,走进寻常百姓人家,如果你还是循着文人画的创作思路,作品与时代风貌与大众生活不沾边,怎么可能得到大众的认同和喜爱。即便你也要画了给文人看,可现代文人与旧文人已不可同日而语,当今文人已很少有飘然若仙、吟风弄月的雅士、居士,而更多的是游走于市场、商场和科研战场间的现代经济型、科研型文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他们对艺术品的鉴赏标准总是打着现代的烙印。因此,画家只有具备强烈的现代意识、大众意识,深入观察生活,匠心独运地表现生活,才能打开取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创作出为社会所认同、为大众所欢迎的佳作。
对于陈增胜的这番感悟,记者深信不疑,在这条曲折而艰难的探索创新途程上,他已经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不是用笔墨在作画,他是用心血在作画。但是他无怨无悔,正在满怀豪情的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因为,把更好更多的作品奉献给大众,奉献给这个繁花似锦、气象万千的新时代,是陈增胜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