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兴三小是北京市大兴区的小学示范校。早在1997年,我校便确立了“以教育改革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支点,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以名师带动名校为手段,全面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办学目标。2001年~2003年,又相继提出“三化三手”、“两全两高”的目标以及“品牌战略、特色战略和科研兴校战略”方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到2007年,学校提出了“办开放性教育,做专家型校长,当研究型教师,育有能力学生”的奋斗目标。秉承“尚创新,重发展”的办学理念,我校于2010年通过“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验收。2012年,我校被确定为大兴区数字化校园实验学校。近年来,我校先后荣获“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信息化先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等荣誉。经十几年的积淀,我校的办学特色逐渐形成,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软硬兼施 实现管理信息化
根据“总体设计,分布实施,逐步到位,继续完善”的原则,我校进行了多次信息化升级改造。如今,学校已拥有可容纳200人的多媒体报告厅并配有校园视频会议系统;所有教室均配有全套多媒体设备以及统一规格的交互式液晶大屏幕电视;建有全自动录课室和教研听课室,实现了课堂网络直播、课后网上点播;为学生和教师开放了电子阅览室;在每个楼层配置了电脑触摸屏,以便学生在课余了解教育信息;在主楼、门厅、操场等位置装配了宣传电子屏。配合大兴区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我校的网络应用环境正重新设计改造,准备利用三年时间,将我校数字校园整体应用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良好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为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夯实了基础。
相对比硬件建设,我校更重视软件的建设,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能,体现学校信息化特色。大兴三小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它方便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及最新动态,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成为教师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大兴三小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学校的办公管理应用中心,它将教师的电脑桌面变成了办公桌,囊括了教师日常教学与办公的所有相关应用,包括文件的交换、历史重大事件的查询、校园通知的发布、区级校级应用的快捷索引等。由于方便易用,教师们已习惯将其作为自己计算机的主页。如今,我校已逐步实现了办公无纸化、管理信息化。
研用结合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研究与应用。我校实现了教学行为的“三化三手”,即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环境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培养教师成为开展教育科研的能手、捕捉现代教育信息的高手、锐意教学改革的巧手。
1.把教师培训成为行家里手
为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新路,我校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出终身学习的要求,自上而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采用多阶段、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技术上,从最初的阳光二代及洪图软件到Flash、网页制作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我们都请专家到校给教师做培训,并组织教师到大连、无锡等地的电化教育先进学校参观考察。为提高教师业务知识水平,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学校还购置了3个T的教学配套资源,引进了近200G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专用资源,并订阅了《中国电脑教育报》等专业刊物。
现在,学校里的每位教师都成了制作教学课件的行家里手,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能手。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习惯,生动的课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深受学生欢迎。在北京市组织的“三优”作品评选中,我校师生屡获佳绩,每次参赛获奖作品都在50人次以上,并多次在大会上发言、交流。
2.以研修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水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我们将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整理、优化,减少重复建设和不同平台间的切换,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效益。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师研修计划,开展每月一推荐、一评优、一表彰等形式多样的公开教学活动,并及时请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加快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步伐。
在日常教学中,我校充分发挥大兴区教师研修网与学校网站的主阵地作用,利用远程交互功能,与进修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们交流互动,实现了共同提高。在此过程中,很多教师成长为大兴区教师研修网协作组的中坚力量。教师还充分利用北京教育资源网的网上资源,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打造出了一节节优质的整合精品课例。
3.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十五”期间,先后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十五”重点项目《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等3个课题,并正式出版了《杏坛花开》一书。“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子课题《基于交互白板的校本研修 促教师专业化成长探究》,推动了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我校“十二五”课题《利用交互白板创设情境 优化教学过程探究》已顺利结题,并立项了国家级重点课题《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子课题。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教学质量得以快速提升。如今,学校伴随课题研究成长起来的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21名,他们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没有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谈不上学校教育信息化。我校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寓教于乐,让网络数字技术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1.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以往的学生管理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广播、电视、橱窗、班队会等多种途径,形成一套队员自主教育的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国家级重点课题《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有效途径的研究》和《班级博客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的深入研究和实施,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途径,体现学校的信息化特色。现在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博客,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创建并管理,他们在博客上发表文章、上传信息,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能,还促进了家校沟通,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为学生搭设创新与展示的舞台
学校在科技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自2005年开始,我校在五年级先后开设了《LOGO语言海龟机器人》、《机器人》、《单片机》等校本课程,并组织学生参加灭火机器人、足球机器人、运矿机器人、FLL和排雷机器人等比赛,连续五年取得佳绩。其中,排雷机器人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中均获得全国第一名。2011年“木梁承重”项目又获得北京市第一名,并荣获最大承重奖。2011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结合我校开展的“悦读天地”校本课程,我们还引领全校师生及家长走进“数字图书馆”,畅游书海,快乐阅读。
合着时代的节拍,我校已走过40余年峥嵘岁月。现代信息技术对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社会与家长的广泛认可。如今,这所正值壮年的学校,将与时俱进,务本求实,朝着“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的目标昂首挺进!
(作者单位:北京大兴区第三小学)
软硬兼施 实现管理信息化
根据“总体设计,分布实施,逐步到位,继续完善”的原则,我校进行了多次信息化升级改造。如今,学校已拥有可容纳200人的多媒体报告厅并配有校园视频会议系统;所有教室均配有全套多媒体设备以及统一规格的交互式液晶大屏幕电视;建有全自动录课室和教研听课室,实现了课堂网络直播、课后网上点播;为学生和教师开放了电子阅览室;在每个楼层配置了电脑触摸屏,以便学生在课余了解教育信息;在主楼、门厅、操场等位置装配了宣传电子屏。配合大兴区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我校的网络应用环境正重新设计改造,准备利用三年时间,将我校数字校园整体应用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良好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为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夯实了基础。
相对比硬件建设,我校更重视软件的建设,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能,体现学校信息化特色。大兴三小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它方便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及最新动态,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成为教师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大兴三小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学校的办公管理应用中心,它将教师的电脑桌面变成了办公桌,囊括了教师日常教学与办公的所有相关应用,包括文件的交换、历史重大事件的查询、校园通知的发布、区级校级应用的快捷索引等。由于方便易用,教师们已习惯将其作为自己计算机的主页。如今,我校已逐步实现了办公无纸化、管理信息化。
研用结合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研究与应用。我校实现了教学行为的“三化三手”,即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环境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培养教师成为开展教育科研的能手、捕捉现代教育信息的高手、锐意教学改革的巧手。
1.把教师培训成为行家里手
为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新路,我校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出终身学习的要求,自上而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采用多阶段、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技术上,从最初的阳光二代及洪图软件到Flash、网页制作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我们都请专家到校给教师做培训,并组织教师到大连、无锡等地的电化教育先进学校参观考察。为提高教师业务知识水平,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学校还购置了3个T的教学配套资源,引进了近200G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专用资源,并订阅了《中国电脑教育报》等专业刊物。
现在,学校里的每位教师都成了制作教学课件的行家里手,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能手。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习惯,生动的课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深受学生欢迎。在北京市组织的“三优”作品评选中,我校师生屡获佳绩,每次参赛获奖作品都在50人次以上,并多次在大会上发言、交流。
2.以研修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水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我们将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整理、优化,减少重复建设和不同平台间的切换,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效益。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师研修计划,开展每月一推荐、一评优、一表彰等形式多样的公开教学活动,并及时请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加快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步伐。
在日常教学中,我校充分发挥大兴区教师研修网与学校网站的主阵地作用,利用远程交互功能,与进修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们交流互动,实现了共同提高。在此过程中,很多教师成长为大兴区教师研修网协作组的中坚力量。教师还充分利用北京教育资源网的网上资源,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打造出了一节节优质的整合精品课例。
3.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十五”期间,先后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十五”重点项目《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等3个课题,并正式出版了《杏坛花开》一书。“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子课题《基于交互白板的校本研修 促教师专业化成长探究》,推动了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我校“十二五”课题《利用交互白板创设情境 优化教学过程探究》已顺利结题,并立项了国家级重点课题《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子课题。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教学质量得以快速提升。如今,学校伴随课题研究成长起来的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21名,他们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没有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谈不上学校教育信息化。我校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寓教于乐,让网络数字技术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1.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以往的学生管理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广播、电视、橱窗、班队会等多种途径,形成一套队员自主教育的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国家级重点课题《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有效途径的研究》和《班级博客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的深入研究和实施,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途径,体现学校的信息化特色。现在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博客,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创建并管理,他们在博客上发表文章、上传信息,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能,还促进了家校沟通,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为学生搭设创新与展示的舞台
学校在科技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自2005年开始,我校在五年级先后开设了《LOGO语言海龟机器人》、《机器人》、《单片机》等校本课程,并组织学生参加灭火机器人、足球机器人、运矿机器人、FLL和排雷机器人等比赛,连续五年取得佳绩。其中,排雷机器人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中均获得全国第一名。2011年“木梁承重”项目又获得北京市第一名,并荣获最大承重奖。2011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结合我校开展的“悦读天地”校本课程,我们还引领全校师生及家长走进“数字图书馆”,畅游书海,快乐阅读。
合着时代的节拍,我校已走过40余年峥嵘岁月。现代信息技术对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社会与家长的广泛认可。如今,这所正值壮年的学校,将与时俱进,务本求实,朝着“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的目标昂首挺进!
(作者单位:北京大兴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