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一,对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农村小学生汉字书写状况,写错别字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带来极大的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对应策略,以期给大家提供教学参考,帮助农村小学生提高识字写字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大,因此应该重视农村小学生的汉字教育。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写的文字之一,小学生初学汉字有一定的难度,写错别字的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有多方面。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汉字本身的原因
从两千多个常用汉字来看,平均每个汉字的笔画都有十笔以上,这增加了小学生书写的难度,除此之外,以下特点容易使小学生产生书写错误。
1.差别细小的形似字繁多,容易出错。
汉字有些形似字,因增、减一个笔画,或笔画的曲直长短发生变化就会成为另外一个字。比如:末—耒,土—士,见—贝等。小学生在书写时很难注意到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异,导致错别字的出现。
2.音同或者音近,容易书写错误。
汉字有很多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它们字形、字义有的相差甚远有的极为相似,学生在学习当中理解模糊,就会出现互相替代的情况。比如:保—葆,抢—枪,颖—颍,功夫—工夫,己—已等等。
3.笔画多,结构复杂,不常用,容易出错。
笔画多结构复杂,这最容易使初识字的小学生在书写时产生增、减笔画的错误。比如:晴—睛,鸟—乌,微—徽等等。再加上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使用的次数少,缺少复习巩固,记忆的不深刻,就特别容易出错。比如:篡改,编纂,攥着,等等。
4.对汉字的本义及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容易出错。
汉字的字形与字义有紧密的联系,现在使用的字、词、成语等等很多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相关知识的匮乏或理解不到位则容易出现错别字。
(二)学校内部的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强调汉字的重要性,并且与其他几种能力同处于并列位置。但实际的情况却并不令人满意。
1.学校管理方面。
学校对写字课不重视,管理混乱。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写字课,有的学校虽然按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设了写字课,但是对写字教学从不过问。或写字课被其他课占用,并没有切实的开展教学活动。
农村学校师资人员等各方面的限制,学校都是大班教学,人数众多,老师在具体识字写字、纠正错别字的工作中做不到兼顾每个学生,往往由学生课下自学,课堂上只是一点而过,结果导致学生旧的错字没有改正过来,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错字。这就为学生写错别字埋下了隐患。
2.教师方面。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因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书写要求不高,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错误书写,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示范。有些语文教师把写字课变成罚抄课,重复、机械的训练手段,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导致错别字的增加。除此之外,教师不能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融入基础教学中,单纯让小学生仿写,对汉字构形缺乏分析,学生对字音、字义、字形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出现误用、错用的情形。
3.教材方面。
教材的编写体制对小学生识字效果影响很大,教材中出现的频率高的字词不容易出错,而反之则越容易出错。虽说现在教材内容都是由专家精心筛选编排的,但是入选成为教材的文章大都是依据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比如小学四年级上册:《观潮》《雅鲁藏布江》《鸟的天堂》《火烧云》这几篇的主题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这种教材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小学生语文教材的学习,但是没有充分认识识字内容的重要性,不能及时地对生字进行巩固复习。
(三)学校外部教育环境方面的原因
1.家庭环境因素。
小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模仿,父母或其他亲人经常写错别字,那就可能会受影响。有些农村家长受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写字水平低下,无法给予学生写字上及时的指导。或者认为写字是教师和学生的事家长不需要监督和指导,但是单靠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的自觉性,结果显然不太尽人意。
2.社会环境因素。
现在媒体的语言用字越来越不规范,出现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比如:广告牌、电视字幕、网络用语等等,为了方便宣传或者为恶搞,使用错字别字也不加双引号,使小学生耳濡目染错字、别字,从小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形成不规范的写字、用字习惯。比如:网吧广告:一“网”情深,失物广告:失物“启事”,山地车广
告:“骑”乐无穷等等。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小学生作为识字写字的主体,正处在感知发展的过渡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识记汉字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泛化阶段—初步分化阶段—精确分化阶段。”小学生错别字的形成跟这个心理发展阶段有很大的联系。
1.超前识字。
许多农村家长为了能空出时间外出打工赚钱,过早的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学习,幼儿园为了让家长看到“成绩”,让小孩子拿笔写字,小孩子对汉字笔画的细微不同、书写顺序、间架结构理解不够,形成不良的书写习惯,为以后的识字、写字造成不良的影响。
2.感知粗略,缺乏辨析力,记忆不准确,学习负迁移。 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观察事物比较笼统,缺乏精细的辨析能力。加上记忆力不成熟,单纯的机械记忆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最后导致对字的书写似是而非。另外受所学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写错别字,例如:“今天”习惯上受“今”下面没有一点的影响,容易把“冷”右边写成“今”。
3.词汇量储备不足,知识水平有限。
不同学龄的学生错别字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接触的词汇量比低年级的多一些,错别字的概率要比低年级稍微低一些。但是总体来看由于知识水平不高,词汇的储备量不足,对字词的认识、书写掌握得不够熟练,容易在书写的时候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
4.思想上不重视,粗心大意,缺乏兴趣。
小学生的思想上不重视错别字的危害,在作业中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一个字在作业的前半部分时候书写正确,到后来再出现时候就书写出错了,或者是一个字这次作业写错,被教师指正出来,下次依然继续错。另外由于注意力有限,长时间的书写训练容易让他们感觉乏味,而粗心大意写错别字。
二、矫正策略
农村小学生错别字书写现象已相当严重,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提高书写的正确率已刻不容缓。
(一)关于学校方面
1.学校领导要认识到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将写字教学落实
到位。
学校对在职教师应建立写字考核制度,引起教师思想上的重视,以促使教师书写质量的提高。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学生身上,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农村小学在职教师大部分年龄偏大,书写水平偏低,学校应该提供培训、继续教育的机会适当提高师资水平。最终师生协力提高书写水平,消灭错别字。
2.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文字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强化学生对汉字的结构意识。王宁先生对于汉字的基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做出了理论的阐述。她的《汉字构形学讲座》将汉字构形理论与汉字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在识字教学中能够用得和比较好用的构形学理论凝和起来,尽量将理论简化、平易化。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自身的写字质量,给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适当地采用多种识字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让小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汉字的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快乐,长此以往这样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联想识字、猜字谜、口诀法、部首归类法、自主检查法、纠错积累法,开展比赛等等。
再次,教师还应当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组织教学。那种一个生字机械地抄十遍、二十遍的做法并不可取。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有效教学中,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三至四次就足够了,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百分之一以下的最低限度。在此基础上多次复习巩固,达到牢记的效果。
最后,有条件的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合理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发直观的教具,并与语文学科以外的各学科老师齐心协力,帮助学生书写正确的汉字。
3.教材方面。
时代在变,常用字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教材的编排就要不断地更新来反映这种变化。另外,教材编写要注意所用的选文材料应该是儿童熟悉、易被儿童所接受的语言素材,符合学生识字规律,从而使学生更多地掌握常用字的书写规律,从而减少书写错别字的情况。
(二)关于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也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在学生错别字的态度上有足够的重视。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不只是学校教师的义务,这方面需要家长和学校及时联系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家长要督促学生及时的完成作业,并自己检查作业,遇到不确定的字词要帮助其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三)关于社会方面
导致小学生错别字的社会因素有许多,例如:电视、广告、网络等等,学校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整个社会用字环境的净化,来杜绝错别字现象。
(四)学生方面
学生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不会的字要养成勤于动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要勤于思考、自主学习,也要善于向他人请教。在写作业或者课内外读书时,如果遇到不认识或者记忆不清楚的字词,就要立刻重视,查阅字典或其他工具书弄明白。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在减少和纠正错别字。
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而严重的现象,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上述各方面的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做出相应举措,希望得到重视并有效的遏制,切实减少、消灭错别字,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书写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晓斌.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王静.汉字规律与识字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5]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6]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下)[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作者简介:徐芳芳,女,1988年生,河南省禹州市人,硕士研究生,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大,因此应该重视农村小学生的汉字教育。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写的文字之一,小学生初学汉字有一定的难度,写错别字的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有多方面。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汉字本身的原因
从两千多个常用汉字来看,平均每个汉字的笔画都有十笔以上,这增加了小学生书写的难度,除此之外,以下特点容易使小学生产生书写错误。
1.差别细小的形似字繁多,容易出错。
汉字有些形似字,因增、减一个笔画,或笔画的曲直长短发生变化就会成为另外一个字。比如:末—耒,土—士,见—贝等。小学生在书写时很难注意到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异,导致错别字的出现。
2.音同或者音近,容易书写错误。
汉字有很多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它们字形、字义有的相差甚远有的极为相似,学生在学习当中理解模糊,就会出现互相替代的情况。比如:保—葆,抢—枪,颖—颍,功夫—工夫,己—已等等。
3.笔画多,结构复杂,不常用,容易出错。
笔画多结构复杂,这最容易使初识字的小学生在书写时产生增、减笔画的错误。比如:晴—睛,鸟—乌,微—徽等等。再加上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使用的次数少,缺少复习巩固,记忆的不深刻,就特别容易出错。比如:篡改,编纂,攥着,等等。
4.对汉字的本义及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容易出错。
汉字的字形与字义有紧密的联系,现在使用的字、词、成语等等很多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相关知识的匮乏或理解不到位则容易出现错别字。
(二)学校内部的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强调汉字的重要性,并且与其他几种能力同处于并列位置。但实际的情况却并不令人满意。
1.学校管理方面。
学校对写字课不重视,管理混乱。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写字课,有的学校虽然按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设了写字课,但是对写字教学从不过问。或写字课被其他课占用,并没有切实的开展教学活动。
农村学校师资人员等各方面的限制,学校都是大班教学,人数众多,老师在具体识字写字、纠正错别字的工作中做不到兼顾每个学生,往往由学生课下自学,课堂上只是一点而过,结果导致学生旧的错字没有改正过来,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错字。这就为学生写错别字埋下了隐患。
2.教师方面。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因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书写要求不高,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错误书写,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示范。有些语文教师把写字课变成罚抄课,重复、机械的训练手段,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导致错别字的增加。除此之外,教师不能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融入基础教学中,单纯让小学生仿写,对汉字构形缺乏分析,学生对字音、字义、字形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出现误用、错用的情形。
3.教材方面。
教材的编写体制对小学生识字效果影响很大,教材中出现的频率高的字词不容易出错,而反之则越容易出错。虽说现在教材内容都是由专家精心筛选编排的,但是入选成为教材的文章大都是依据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比如小学四年级上册:《观潮》《雅鲁藏布江》《鸟的天堂》《火烧云》这几篇的主题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这种教材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小学生语文教材的学习,但是没有充分认识识字内容的重要性,不能及时地对生字进行巩固复习。
(三)学校外部教育环境方面的原因
1.家庭环境因素。
小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模仿,父母或其他亲人经常写错别字,那就可能会受影响。有些农村家长受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写字水平低下,无法给予学生写字上及时的指导。或者认为写字是教师和学生的事家长不需要监督和指导,但是单靠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的自觉性,结果显然不太尽人意。
2.社会环境因素。
现在媒体的语言用字越来越不规范,出现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比如:广告牌、电视字幕、网络用语等等,为了方便宣传或者为恶搞,使用错字别字也不加双引号,使小学生耳濡目染错字、别字,从小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形成不规范的写字、用字习惯。比如:网吧广告:一“网”情深,失物广告:失物“启事”,山地车广
告:“骑”乐无穷等等。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小学生作为识字写字的主体,正处在感知发展的过渡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识记汉字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泛化阶段—初步分化阶段—精确分化阶段。”小学生错别字的形成跟这个心理发展阶段有很大的联系。
1.超前识字。
许多农村家长为了能空出时间外出打工赚钱,过早的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学习,幼儿园为了让家长看到“成绩”,让小孩子拿笔写字,小孩子对汉字笔画的细微不同、书写顺序、间架结构理解不够,形成不良的书写习惯,为以后的识字、写字造成不良的影响。
2.感知粗略,缺乏辨析力,记忆不准确,学习负迁移。 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观察事物比较笼统,缺乏精细的辨析能力。加上记忆力不成熟,单纯的机械记忆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最后导致对字的书写似是而非。另外受所学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写错别字,例如:“今天”习惯上受“今”下面没有一点的影响,容易把“冷”右边写成“今”。
3.词汇量储备不足,知识水平有限。
不同学龄的学生错别字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接触的词汇量比低年级的多一些,错别字的概率要比低年级稍微低一些。但是总体来看由于知识水平不高,词汇的储备量不足,对字词的认识、书写掌握得不够熟练,容易在书写的时候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
4.思想上不重视,粗心大意,缺乏兴趣。
小学生的思想上不重视错别字的危害,在作业中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一个字在作业的前半部分时候书写正确,到后来再出现时候就书写出错了,或者是一个字这次作业写错,被教师指正出来,下次依然继续错。另外由于注意力有限,长时间的书写训练容易让他们感觉乏味,而粗心大意写错别字。
二、矫正策略
农村小学生错别字书写现象已相当严重,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提高书写的正确率已刻不容缓。
(一)关于学校方面
1.学校领导要认识到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将写字教学落实
到位。
学校对在职教师应建立写字考核制度,引起教师思想上的重视,以促使教师书写质量的提高。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学生身上,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农村小学在职教师大部分年龄偏大,书写水平偏低,学校应该提供培训、继续教育的机会适当提高师资水平。最终师生协力提高书写水平,消灭错别字。
2.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文字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强化学生对汉字的结构意识。王宁先生对于汉字的基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做出了理论的阐述。她的《汉字构形学讲座》将汉字构形理论与汉字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在识字教学中能够用得和比较好用的构形学理论凝和起来,尽量将理论简化、平易化。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自身的写字质量,给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适当地采用多种识字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让小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汉字的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快乐,长此以往这样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联想识字、猜字谜、口诀法、部首归类法、自主检查法、纠错积累法,开展比赛等等。
再次,教师还应当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组织教学。那种一个生字机械地抄十遍、二十遍的做法并不可取。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有效教学中,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三至四次就足够了,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百分之一以下的最低限度。在此基础上多次复习巩固,达到牢记的效果。
最后,有条件的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合理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发直观的教具,并与语文学科以外的各学科老师齐心协力,帮助学生书写正确的汉字。
3.教材方面。
时代在变,常用字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教材的编排就要不断地更新来反映这种变化。另外,教材编写要注意所用的选文材料应该是儿童熟悉、易被儿童所接受的语言素材,符合学生识字规律,从而使学生更多地掌握常用字的书写规律,从而减少书写错别字的情况。
(二)关于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也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在学生错别字的态度上有足够的重视。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不只是学校教师的义务,这方面需要家长和学校及时联系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家长要督促学生及时的完成作业,并自己检查作业,遇到不确定的字词要帮助其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三)关于社会方面
导致小学生错别字的社会因素有许多,例如:电视、广告、网络等等,学校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整个社会用字环境的净化,来杜绝错别字现象。
(四)学生方面
学生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不会的字要养成勤于动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要勤于思考、自主学习,也要善于向他人请教。在写作业或者课内外读书时,如果遇到不认识或者记忆不清楚的字词,就要立刻重视,查阅字典或其他工具书弄明白。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在减少和纠正错别字。
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而严重的现象,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上述各方面的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做出相应举措,希望得到重视并有效的遏制,切实减少、消灭错别字,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书写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晓斌.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王静.汉字规律与识字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5]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6]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下)[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作者简介:徐芳芳,女,1988年生,河南省禹州市人,硕士研究生,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