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阅读,语文教学的一朵奇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di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性阅读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它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积极开展拓展性阅读具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开展拓展性阅读时,有些老师却对拓展教学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和异化的情况,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误以为只有进行了拓展才能够体现课程理念。于是乎,打着“拓展”的旗号,以文本的某一内容为由头,将语文课“切换”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时事分析课、影视音乐欣赏课等,出现了“非语文”、“泛语文”、“游离文本”等不良倾向。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拓展性阅读,让其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一朵奇葩?笔者认为只有立足于文本,拓展性阅读,才能有效地服务语文教学,方可散发出其芬芳来。
  一、立足教材,巧捕内外联结点——镜里采花
  拓展性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略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语言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学生对于“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就应将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及鲁迅和革命志士遭反动派迫害的阅读材料发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解鲁迅先生的言外之意,而且对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立足教材,巧用教学时间段——锦上添花
  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为此,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课中、课后阅读三个时段合理地进行拓展性阅读。
  1.储备能量,感知大意——课前阅读
  课前拓展性阅读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他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在教学新课之前,老师可提醒学生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阅读。如:教学《墨梅》这首诗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诗人王冕的生平资料和他写的其他诗。上课时,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诗人,然后让他们声情并茂地把王冕的其他诗诵读出来。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了能量,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
  2.整合信息,加深理解——课中阅读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教师如果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学生理解“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这句话较为困难。于是,在教学中可以出示杏林子的简介,通过作者自己的事迹,既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减缓了坡度,又架起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的桥梁。
  3.提升能力,拓宽视野——课后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因此,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都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如:教《草船借箭》,便把学生带向三国;教《猴王出世》,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威尼斯的小艇》和《金钱的魔力》时,带学生走进世界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在学完《普罗米修斯》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在学完古诗《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之后,让学生课后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这样,不但开发了课程资源,促进了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三、立足教材,提倡多元阅读法——遍地开花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各种新颖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出现。阅读开展过程中同样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资料的拓展、网络资料的拓展,通过“屏幕阅读”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其体验感悟能力。
  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的特定情境成为一个难题。因此,课前我播放了“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看,从中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加,对开国大典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就很想去探知。此时再进入文章阅读,其阅读的“胃口”便会大开。
  为了充分发挥拓展阅读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师不能只把教材当例子,人为地局限教学范围,而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内容的拓展与开发,把课堂教学的有利阅读因素进行时空上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更深远的学习环境中阅读。这样,拓展性阅读在语文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壤上一定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其他文献
学困生时刻牵挂着每一个任课老师的心,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探索其原因,针对成因对症下药,是教师必须探索和研究的话题。  一、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导致学生缺乏上进心  社会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网吧、游戏厅、手机、电脑、拜金思想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着诱惑,影响着学生纯洁的心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放纵享受,不求上进,厌学情绪严重等。  2.学校教育的原因  
期刊
摘 要: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符号化语言是不分国家的,它是数学世界里通用的语言。由此可见,数学符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适时把握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使用符号的能力,促进学生符号化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符号化 能力 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
期刊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与技巧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
期刊
一谈到上课,老师感觉“累”,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无奈”,特别是讲解“化学的基本理论课”。人们常说课堂一定要“严肃认真”,能否让学生们“活泼开朗”,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呢?  情景剧一:  讲台前站着三个学生,一个学生说:“我是质子,我带正电荷。”紧挨着质子的另个一学生说:“我是中子,我不带电荷。”“我们一起构成了原子核。”第三个学生围绕着两个学生在不停地一圈
期刊
学生常说作文难,作文的语言更难,写出的作文总是语言干瘪无味,或写出的作文总是叙述多描写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知叙述,不懂描写,更不知写细节。学生出现这种状况,固然与平时的观察、对生活的积累、读书看报有关,但更与老师缺乏指导有关。因此,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描写等方面的指导训练,对提高作文语言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通过描写提高作文语言质量  叙述与描写是文章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从教学实践看
期刊
摘 要:教学语言是教学最主要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诸多因素最终都要通过教学语言这一媒介发挥作用。 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巧用语言艺术,收获“魅力”课堂。  关键词:语言艺术 思想政治性 魅力课堂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
期刊
摘 要:“学案导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学案导学中,学生的练习要优化设计,减少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活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达到辅助、超越的目的。  关键词:学案导学 课堂练习 分层设计  引言:传统的教案教学,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教学是单向的,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重点难点突
期刊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课题研究,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几年来我也进行了摸索研究:除了每周的说话课、实践活动课训练之外,根据新课程的作文教学要求,让学生写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实实在在说真话、写真人、抒真情。其实,要让学生乐写会写,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外,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一直坚持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小练笔,
期刊
近期笔者在观摩了不少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之后,深感在很多课堂教学设计与具体操作中仍存在着对探究理解的“误区”,阻碍了该模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与同行们略作一些探讨。  误区之一:频繁提问即是探究  有的教师在课堂中频繁提问,问题之间既没有清晰的教学思路,也无内在的逻辑关系,却贴着探究教学的标签。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问题探究”,即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
期刊
放学了,天下着雨。平时中午很少回爸妈家的我,因有急事,匆匆从宿舍里穿着雨衣,推着摩托车准备回家。我的一位学生迎着我走来,向我借我穿的雨衣。他的不礼貌行为,使我大为不快,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她。  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雨尽管不大,这位学生冒雨回家身上肯定会湿的。我是不是不尽情理,有失为人师表?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我会这样吗?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难道能这样计较一位学生不礼貌的行为吗?  反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