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是大众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外来人口的融合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管理的重点内容。本文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人口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重点从文化制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外来人口;融合问题;文化制度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西部地区的人口也开始向着沿海等地聚集。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看,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不仅会导致城市资源上的紧张,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对于外来人口而言,自身的文化素质、思维方式同当地人民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容易发生冲突。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文化制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融合措施。
一、外来人口的融合问题
(一)政治层面
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这是导致人口融合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传统化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发展,导致地区之间发展非常的不平衡,各种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也阻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和社会的开放程度在上升,土地资源对于当下的社会组织和服务体制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经济层面
在人口融合问题中,外来人口的水平低、就业率低,而且收入水平不高,这实际上也是人口融入最基础的障碍。再者,流动人口获得劳动报酬同他们的工作量不成正比,尤其是同当地的居民相比,经济基础显得更为薄弱,这严重削弱了他们的融合能力。当生活质量变差、子女得不到良好教育的时候,会被边缘化看待。
(三)文化层面
从相关调查中表明:外来人口对于本地城市的文化认同感不强,社会教育过于单一化,有时候甚至会受到文化排斥,在无法得到认可的时候,无法融入到这个城市中。此外,外来人口往往具备更为强烈的发展需求,他们渴望得到认可,于是尝试着去接受本地的文化,努力地改变自己,但是在严格的户籍制度、严重的社会歧视下,会让他们产生更为强烈的失望感。
二、文化制度下外来人口的融合策略
(一)尊重外来人口的多元文化,促进相互认同
每一个民族、群体和组织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于是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从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来看,那些越是尊重多元文化的国家,越能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当外来人口和当地居民在社会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开始趋于相同的时候,彼此的隔阂就会减少,融入的程度开始提高。要尊重和认同多元文化的存在,首先就应该改变当地人们的传统观念,文化也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演化而成的,全新的文化价值对于完善人们的心理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社会组织应该加强相应的宣传,改变对外来人口的认知,引导他们接受外界的一些新生事物。当地的媒体也应该充分发挥出舆论的导向作用,真实且准确地塑造外来人口的优秀形象,公正、客观地去进行报道,这样能够减少居民的偏见,为外来人员的融合构建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重视外来人口的融合教育,增强人文关怀
外来人员在自我保护、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为了增强他们对于城市的归属感,社区在其中就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积极开展一些教育活动。让本地的市民可以认识到,外来人口在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等方面和这个城市存在着一些差异性,所以要帮助他们树立一个开放、积极的现代化意识,利用更为宽容的心态去帮助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还要增强一些融合教育,提高外来人口的文化素养,将一些外在的政策和内在的素质结合在一起,实现精神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要想让外来人口融入到主流的社会中,不仅需要做一些政策方面的工作,还应该在思维观念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减少本地人民对于这类群体的负面认知。
(三)健全信用体系,提高外来人口服务功能工作水平
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开始将经济效益放置在主要的位置上,于是拜金思想也愈加严重,人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带有更多的利益色彩。所以,健全信用体系,实际上也是培养各个群体信任感的一种方法。社会信任作为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情感体验,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信任水平的提高可以看作是一种积极、正面的情绪,让外来人口更愿意理解对方,从而增强他们对于城市的归属感。除了构建相应的信用体系以外,还要不断整合各项资源,为外来人口提供一些医疗、信息和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在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的引导下,不仅能够满足外来人口的文化需求,也能加强他们和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快地融入进来。
综上所述,外来人口融入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尤其是在文化制度方面。要知道,落后的思想观念会阻碍人口融合,只有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去正视这一问题,才能解决它。另外,当地政府也应该从制度层面出發,加强相应的教学建设,鼓励社会公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消除外来人口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赵方方.外来人口社区融合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7(10):186-187.
[2]李梅香,王永乐.外来人口社会融合中文化与制度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4):56-61.
[3]亢晓梅,麦清.社会文化视角下外来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合[J].青少年学刊,2011(6):21-23.
[4]单俊威.“新莞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关键词】外来人口;融合问题;文化制度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西部地区的人口也开始向着沿海等地聚集。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看,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不仅会导致城市资源上的紧张,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对于外来人口而言,自身的文化素质、思维方式同当地人民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容易发生冲突。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文化制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融合措施。
一、外来人口的融合问题
(一)政治层面
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这是导致人口融合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传统化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发展,导致地区之间发展非常的不平衡,各种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也阻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和社会的开放程度在上升,土地资源对于当下的社会组织和服务体制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经济层面
在人口融合问题中,外来人口的水平低、就业率低,而且收入水平不高,这实际上也是人口融入最基础的障碍。再者,流动人口获得劳动报酬同他们的工作量不成正比,尤其是同当地的居民相比,经济基础显得更为薄弱,这严重削弱了他们的融合能力。当生活质量变差、子女得不到良好教育的时候,会被边缘化看待。
(三)文化层面
从相关调查中表明:外来人口对于本地城市的文化认同感不强,社会教育过于单一化,有时候甚至会受到文化排斥,在无法得到认可的时候,无法融入到这个城市中。此外,外来人口往往具备更为强烈的发展需求,他们渴望得到认可,于是尝试着去接受本地的文化,努力地改变自己,但是在严格的户籍制度、严重的社会歧视下,会让他们产生更为强烈的失望感。
二、文化制度下外来人口的融合策略
(一)尊重外来人口的多元文化,促进相互认同
每一个民族、群体和组织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于是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从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来看,那些越是尊重多元文化的国家,越能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当外来人口和当地居民在社会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开始趋于相同的时候,彼此的隔阂就会减少,融入的程度开始提高。要尊重和认同多元文化的存在,首先就应该改变当地人们的传统观念,文化也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演化而成的,全新的文化价值对于完善人们的心理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社会组织应该加强相应的宣传,改变对外来人口的认知,引导他们接受外界的一些新生事物。当地的媒体也应该充分发挥出舆论的导向作用,真实且准确地塑造外来人口的优秀形象,公正、客观地去进行报道,这样能够减少居民的偏见,为外来人员的融合构建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重视外来人口的融合教育,增强人文关怀
外来人员在自我保护、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为了增强他们对于城市的归属感,社区在其中就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积极开展一些教育活动。让本地的市民可以认识到,外来人口在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等方面和这个城市存在着一些差异性,所以要帮助他们树立一个开放、积极的现代化意识,利用更为宽容的心态去帮助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还要增强一些融合教育,提高外来人口的文化素养,将一些外在的政策和内在的素质结合在一起,实现精神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要想让外来人口融入到主流的社会中,不仅需要做一些政策方面的工作,还应该在思维观念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减少本地人民对于这类群体的负面认知。
(三)健全信用体系,提高外来人口服务功能工作水平
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开始将经济效益放置在主要的位置上,于是拜金思想也愈加严重,人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带有更多的利益色彩。所以,健全信用体系,实际上也是培养各个群体信任感的一种方法。社会信任作为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情感体验,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信任水平的提高可以看作是一种积极、正面的情绪,让外来人口更愿意理解对方,从而增强他们对于城市的归属感。除了构建相应的信用体系以外,还要不断整合各项资源,为外来人口提供一些医疗、信息和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在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的引导下,不仅能够满足外来人口的文化需求,也能加强他们和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快地融入进来。
综上所述,外来人口融入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尤其是在文化制度方面。要知道,落后的思想观念会阻碍人口融合,只有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去正视这一问题,才能解决它。另外,当地政府也应该从制度层面出發,加强相应的教学建设,鼓励社会公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消除外来人口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赵方方.外来人口社区融合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7(10):186-187.
[2]李梅香,王永乐.外来人口社会融合中文化与制度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4):56-61.
[3]亢晓梅,麦清.社会文化视角下外来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合[J].青少年学刊,2011(6):21-23.
[4]单俊威.“新莞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