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门教育边缘学科。它的出现使我们能够换一种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教育,并帮助我们找回教育中长久缺失的东西——关注人的生命。而这种影响最终要体现在教育的“终端”课堂教学上。“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与西方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因此,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富有诗情的和谐的生态评价环境,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诗意追寻。
一、生命化的评价——评价之魂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生活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满怀乐趣和兴趣去参与对智慧的挑战活动,亲自体验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居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在这样的理念的观照下,历来被认为传授知识的课堂面临着重构,即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发展生命的课堂。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理念。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灵魂。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支持学生的创见,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一次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当谈到交通运输业的变化时,老师问:“安溪凤城镇如今有几座车站?”一个学生大声嚷嚷:“老师,车站多如牛毛!” 教室里顿时爆发出阵阵哄笑声,同学们都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他,以为接下来的必定是一场暴风骤雨似的批评。没想到老师温和地说:“你积累的词语挺多的嘛,不过‘多如牛毛’用在这儿就好比小孩穿上了大人的衣服,老师知道你是一时心急,能再想清楚些吗?”这时学生羞涩地低下了头,说:“我知道,凤城现在有龙湖车站、北石车站、茶都车站,还有铁路客运站。”老师笑了笑说:“你的观察挺准确的,希望你说话时也能注意到用词的准确。”对调皮生的故意卖弄竟然也可以作积极的正面肯定评价,那是因为老师把每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正是由于老师对生命的真心关爱,由于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喜悦。
二、生本化的评价——评价之根
课堂教学过程若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就必须认识到“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用这种理念去研究课堂教学,我们就会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传递与接受过程,而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活动过程。教学活动中,知识是在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活动的氛围中传播的,学科教材中的非生命体知识也只有到了教学中的生命体的主体身上,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产生出知识生成的新的生长点。同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
1、关注全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评价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获得帮助,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
①、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其敢读,爱说。差生在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其原因主要缺少参与学习的基础学力,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我班有一名学生不敢当场发言,甚至不敢读课文,于是我就采用同桌互读的形式,该生读完后,我轻声地在他耳边说:“想不到你的声音这么动听,只是声音低了一点,怎样,再来一遍?自己读,声音放高一点,争取让全班同学都听到”。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该生读书的水平不断提高,渐渐地,这位同学也爱读课文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②、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要旨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探索欲,而优秀学生最容易处于这种状态。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激励其创新。在四年6班吴老师执教的《古井》一课上,老师让学生汇报阅读感受,学生说从第二自然段的描写可以体会到人们对古井、对井水的喜爱之情。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既然人们喜爱井水,珍惜井水,为什么路面总是‘湿漉漉的’,从‘湿漉漉’这个词分明可以看到人们不珍惜水,浪费了很多水。”这时,老师笑着说:“你的想法真独特,是啊,人们珍惜水,可路面为什么总是‘湿漉漉’的,作者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了,通过再次深入读书,最后总结出:作者写挑水的时间是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挑水人,难免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可见作者这么写是为了表现古井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需要水,它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甘甜的井水,可见古井的贡献之大,表达对古井的喜爱赞美之情。当然要是能做到路面不“湿漉漉的”,珍惜每一滴水那是最好的。多可贵啊!学生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
2、适时评价——春风化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一次,在二年级易老师执教的口语教学《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公开课上,老师创设了一个捕杀动物严重的村庄的情景,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办法保护小动物?这时,一个学生说:“可以把这个村庄的人都杀掉,从别的地方移一些喜爱小动物的人过来,这样他们就不会捕杀小动物了。”此语一出,四座皆惊:这办法简直是愚蠢至极,甚至是惨无人道的。该生也觉得这样的办法太欠妥当,给老师制造了麻烦,自觉理亏,满脸通红悄然坐下。老师一时也愣住了,这可是事先没有意料到的答案啊。只见老师迟疑了片刻,说:“同学们,你们说这办法好不好,大家讨论讨。”这话引来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后,在总结陈词中学生说道: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更应该保护。关爱生命,珍惜生命,这是文明社会的表现。这些村民捕杀动物的行为固然令人痛心、令人痛恨,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应该通过教育批评或通过经济制裁等法律手段来使他们悔改。在肯定学生的认识之后,易老师说:“大家能够多学这些知识,要感谢谁?”于是,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刚才“犯傻”的孩子……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课堂上的一次意外,在老师的巧妙评价引导下,收获了不曾预约的精采:学生从中受到了人文教育,学到了法律知识,感受到了宽容的美德,真是一箭多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
一、生命化的评价——评价之魂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生活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满怀乐趣和兴趣去参与对智慧的挑战活动,亲自体验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居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在这样的理念的观照下,历来被认为传授知识的课堂面临着重构,即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发展生命的课堂。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理念。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灵魂。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支持学生的创见,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一次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当谈到交通运输业的变化时,老师问:“安溪凤城镇如今有几座车站?”一个学生大声嚷嚷:“老师,车站多如牛毛!” 教室里顿时爆发出阵阵哄笑声,同学们都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他,以为接下来的必定是一场暴风骤雨似的批评。没想到老师温和地说:“你积累的词语挺多的嘛,不过‘多如牛毛’用在这儿就好比小孩穿上了大人的衣服,老师知道你是一时心急,能再想清楚些吗?”这时学生羞涩地低下了头,说:“我知道,凤城现在有龙湖车站、北石车站、茶都车站,还有铁路客运站。”老师笑了笑说:“你的观察挺准确的,希望你说话时也能注意到用词的准确。”对调皮生的故意卖弄竟然也可以作积极的正面肯定评价,那是因为老师把每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正是由于老师对生命的真心关爱,由于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喜悦。
二、生本化的评价——评价之根
课堂教学过程若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就必须认识到“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用这种理念去研究课堂教学,我们就会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传递与接受过程,而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活动过程。教学活动中,知识是在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活动的氛围中传播的,学科教材中的非生命体知识也只有到了教学中的生命体的主体身上,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产生出知识生成的新的生长点。同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
1、关注全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评价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获得帮助,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
①、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其敢读,爱说。差生在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其原因主要缺少参与学习的基础学力,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我班有一名学生不敢当场发言,甚至不敢读课文,于是我就采用同桌互读的形式,该生读完后,我轻声地在他耳边说:“想不到你的声音这么动听,只是声音低了一点,怎样,再来一遍?自己读,声音放高一点,争取让全班同学都听到”。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该生读书的水平不断提高,渐渐地,这位同学也爱读课文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②、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要旨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探索欲,而优秀学生最容易处于这种状态。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激励其创新。在四年6班吴老师执教的《古井》一课上,老师让学生汇报阅读感受,学生说从第二自然段的描写可以体会到人们对古井、对井水的喜爱之情。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既然人们喜爱井水,珍惜井水,为什么路面总是‘湿漉漉的’,从‘湿漉漉’这个词分明可以看到人们不珍惜水,浪费了很多水。”这时,老师笑着说:“你的想法真独特,是啊,人们珍惜水,可路面为什么总是‘湿漉漉’的,作者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了,通过再次深入读书,最后总结出:作者写挑水的时间是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挑水人,难免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可见作者这么写是为了表现古井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需要水,它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甘甜的井水,可见古井的贡献之大,表达对古井的喜爱赞美之情。当然要是能做到路面不“湿漉漉的”,珍惜每一滴水那是最好的。多可贵啊!学生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
2、适时评价——春风化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一次,在二年级易老师执教的口语教学《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公开课上,老师创设了一个捕杀动物严重的村庄的情景,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办法保护小动物?这时,一个学生说:“可以把这个村庄的人都杀掉,从别的地方移一些喜爱小动物的人过来,这样他们就不会捕杀小动物了。”此语一出,四座皆惊:这办法简直是愚蠢至极,甚至是惨无人道的。该生也觉得这样的办法太欠妥当,给老师制造了麻烦,自觉理亏,满脸通红悄然坐下。老师一时也愣住了,这可是事先没有意料到的答案啊。只见老师迟疑了片刻,说:“同学们,你们说这办法好不好,大家讨论讨。”这话引来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后,在总结陈词中学生说道: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更应该保护。关爱生命,珍惜生命,这是文明社会的表现。这些村民捕杀动物的行为固然令人痛心、令人痛恨,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应该通过教育批评或通过经济制裁等法律手段来使他们悔改。在肯定学生的认识之后,易老师说:“大家能够多学这些知识,要感谢谁?”于是,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刚才“犯傻”的孩子……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课堂上的一次意外,在老师的巧妙评价引导下,收获了不曾预约的精采:学生从中受到了人文教育,学到了法律知识,感受到了宽容的美德,真是一箭多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