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收藏当代钧瓷作品:“天、地、人”系列之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这也是当代瓷器受到的最高礼遇,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欣然题词——“祥瑞、乾坤、华夏皆钧瓷之魂”。
窑变天成
“神在窑变万彩,奇在意境釉画,妙在奥秘纹路,绝在天人合一,名在名窑名匠,贵在钧龄钧神”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早期的钧窑广泛分布于古豫州颍川郡扒村(今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一带,因宋钧官窑位于夏启大事诸侯、均封天下的“钧台”附近而得名。自唐、宋以后的历代帝王都把钧瓷列为御用贡品,每年只准生产36件进贡朝廷,民间不得私藏,被诰封为“神钧宝瓷”。
古时天子为国君,因“君”与“钧”谐音,故历代帝王立令“钧不随葬”;世界各大博物馆藏品也为数寥寥,故世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不可夸富”之说。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窑口林立,品种繁多。唐以前,中国瓷器基本以青、白为主,有“南青北白”之说。随着大宋王朝的繁荣,造就了“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卓然立世。在烧制过程中,钧瓷的釉色由于独特釉矿材中丰富的元素气化成独特的艺术效果,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至此结束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如果说钧瓷没有出现之前,陶瓷世界是一幕无声的黑白电影,钧瓷出现后,中国的陶瓷世界从此进入到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彩色电影时代。
钧瓷“窑变”是在烧制中同施一种釉,但一经烧成即呈五光十色。故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幻无穷的神奇,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有“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称。钧瓷的开片又称“进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就在釉裂开片中出现了人力不可为的奇迹:珍珠点、鱼子纹、蟹爪痕、兔丝缕、蛛丝张网、蚯蚓走泥,即成瑰宝珍品,极具传世收藏价值。钧瓷以出现景观为绝妙,形品在窑变中出现: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星辰满天、仙山琼阁、杏雨江南等,呈现景观画幅的钧瓷,列为空前绝后的极品。
正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2005年3月26日的大宋官窑国礼开窑仪式上所说:“选择钧瓷这样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國领导人,我们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不仅因为它是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瑰丽丰富的窑变神韵,从某种意义上表达了中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多极化国际环境中所坚持的中国文化的浑厚质朴和与时俱进的积极应变态度。这一切,与博鳌亚洲论坛所要向世界传达的信息不谋而合。”
去凡求珍
“人无魂不能立于世,无德不能传久远,瓷无魂不能出精品,无精不能传后世”
大宋宫窑坚持奉行砸掉残次品只售精晶的做法,专门设立了砸掉残次品的池子“钧魂”和严格的出品选验制度。
大宋官窑每一件珍品的出现,正是来自于那堆碎片——经过无数次的烧制、挑选、舍弃、砸碎的反复中,珍品才会成为真正的珍品。在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国礼钧瓷“祥瑞瓶”成品最终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也得到了与会各国政要的赞赏,但在这背后,为了确保“祥瑞瓶”的品质,大宋官窑钧窑累计共生产毛坯33560件,烧制成品999件;2004年国礼“乾坤瓶”累计生产毛坯26806件,烧制成品999件。
与此同时,大宋官窑多年来非常重视与大师们的合作,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也培养了一批公司自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94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让大宋官窑找到了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定位——“把中国文化中最美好的东西糅合在一起,把民俗的、传统的、经典的吉祥图案结合在一起,还要和今天时代发展的主题结合起来,中国钧窑瓷器要以中华民族最经典的文化使者身份向世界开口讲话”。
中国钧瓷要让沉淀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在世界面前——盛世治圣钧,厚德以载物,器重华自发,以钧为媒,治器铸诚,把烈火淬炼出的千年传世艺术经典奉献给后世,把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播给全世界,是大宋官窑的追求和使命。
“大宋官窑”作为一个中国陶艺术的新锐领跑品牌,目前已在北京、广州、郑州等城市设立了7家自营展示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