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缘何绫本作山水?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bxg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原祁《仿子久山水》作于康熙庚辰(1700年)四月,时年59岁。与王原祁其他传世作品不同,《仿子久山水》为其绫本水墨山水,这在王原祁作品中甚为少见。
  在清初四王中,王原祁是非常讲究绘画笔墨的一位,喜用干墨重笔作皴擦,自称笔端有金刚杵。所谓金刚杵,原本是指古代印度的一种兵器,后来佛教拿它作法器,并且成了佛教密宗的象征。王原祁称其笔端有金刚杵,是借金刚杵的威力对绘画用笔的一种比喻,他主张绘画笔墨在不生不熟之间,即所谓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画家除了手头要有过硬的功夫以外,还要借助媒材比如纸张绢索来呈现,所以王原祁绘画非常讲究纸张绢素的选择。王原祁很少用生纸作画,也不喜用熟纸,他喜欢用别人不常用的半生半熟的镜面笺,这种纸既能吸墨又不会晕及笔触,适合反复皴染,为其得心应手。王原祁于纸张绢素十分敏感,有时得一张好纸他会兴奋。比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王原祁为几翁先生所绘《仿大痴山水图轴》,就是某日他忽得一纸来了兴致,于是以大痴笔法绘成山水,并且自觉“兴会颇合”才“敢以请正”于几翁先生。其实几翁先生为求此画已经“有年”,王原祁迟迟没有命笔就是因为未得佳纸,这其中虽然有推诿的成分(当年他画名大,地位又高,求画者多至让他应接不暇),但是于纸张绢素的讲究是十分明显的。不过有时他也不计较用纸,比如康熙二十六年(1687)某日,他酒后兴起,在簏中拾一废纸,经揉薄后同样以大痴笔法作山水一轴。却因为。纸涩拒笔”,所画不尽如意。“纸涩拒笔”是因为纸经搓揉后产生滞笔从而导致墨韵不畅,由此可知那是一张生纸。王原祁体察细微,并且善于将细微的体会以形象的比喻和脍炙人口的文句记于画上,那句“未得大痴脚汗气”的著名谑语即于此幅所题。这幅作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而在绢上作画有类熟纸,板绫则有类半生半熟的宣纸。但是板绫与宣纸毕竟有所不同,最重要的不同是所用原料和工艺的不同从而导致两者肌理不一样,所以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般来说,纸宜皴擦。绫宜渲染,王原祁喜用干墨重笔作皴擦,自然半生半熟的宣纸更适宜于他,这大概是他不常用绫本作画、尤其不见他早年用绫本作画的原因。其实并不只王原祁,在他那个时代文人画家们普遍都不在绫本或者绢本上作画。在绫本E作书画盛行于明术的万历崇祯年间,当年董其昌就是一位擅长以砑光后的白绫作书画的大家,王铎、傅山等更是藉绫本留下了大量传吐世书法精品。但是到了清代书画家们普遍都是在纸本上作书画了。王原祁以板绫为“瑶老年道翁”作山水,一方面表达了他对“瑶老年道翁”的敬意,毕竟板绫比宣纸价格要贵,另一方面在板绫上作山水同样让他笔端的“金刚杵”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显示了他的笔墨功夫。我们不妨仍以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那幅《仿大痴山水图轴》作比较,两幅作品作于同一年,前后相隔仪数月,所不同者上博本为纸本,而画面呈现除构图的差异外,两幅作品笔法气息完全一致,但是墨韵有所不同。上博本皴擦以干墨重笔,气象浑沦,此幅绫本则显得湿润,呈“华滋”之象。简言之,是涩与润之间的差别。这是物理使然,冈材质不同而不同。
  一位画家在不同质地的媒材一上作画,体现了画家对媒材适应的能力。而画家本身对于媒材的使用有其阶段性,很少有画家一辈子用纸不起变化的,这有助于我们对一幅作品进行鉴赏考察。当然《仿子久山水》不存在创作年代的判断问题,款上已经署明,它是王原祁59岁时的作品。59岁时的王原祁刚刚渊人詹事府任右舂坊中允,不久他奉命鉴定内府书画。他的绘画正是那个时候进入了全盛时期。与之对应的是他在绘画媒材上的变化,王原祁有一部分作品是绘在明朝的宣德纸上,当年杨仁恺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推断他的宣德纸得自清宫内府,这不无道理。其实王原祁存世的绢本、绫本作品也多作于他人宫以后,得此优越同样与他受到康熙的重视。在仕途上的通达不无关系。这是此幅《仿子久山水》作于绫本上的原因,也是在鉴赏王原祁作品时不可不察的。
  顺便再谈谈这幅作品的装裱。《仿子久山水》右下角钤有三方收藏印,分别为蔺陵、清群籍鉴赏,郁蔺堂珍赏,但是我们没有查到三方收藏印的出处。这幅画后来的收藏者是兰州大学历史系著名学者赵俪生教授,赵教授教学之余酷爱书画收藏,所藏既富且精。然而一场“文革”他的大多数藏品被抄,如今一些藏品已经成为博物馆的重要收藏。2007年西泠秋拍那本金农、罗聘的《动物花卉合册》即出自赵俪生所藏。赵俪生珍爱书画,一般不对所藏书画重作装裱,而是尽量保持本来面貌;也不对所藏书画钤印题跋,他知画、惜画,但是低调。这与那些并不懂画,却动辄大字作跋的人违然有别。于是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画上钤印的查不到出处,没有留名的却让人给记住了,个中道理朴素,但是耐人寻味。此画裱工考究,民国手织耿绢挖裱,连史纸复背既薄又挺,圈档平匀无绉,垂地自然。并以上好织锦镶牙条,牙条上宽下窄,合乎规矩。天杆签条上写有“戊午四月购于津门”——据赵俪生后人介绍,这是赵俪生上世纪五十年代购藏此画时已有旧签,由此我们知道签条是赵俪生之前的某位收藏家所题。而从此画为民国手织耿绢挖裱这一特征来推测,题签的“戊午四月”应该是1918年。《仿子久山水》问世已300多年,品相却如此完好,是因为那些留名和不留名的收藏者对这幅作品的呵护与珍惜,这是值得欣喜的。山水无言,艺术当传之永远!
其他文献
清代官窑瓷器拍场全线飘红,而我们却来关注明代官窑瓷器的拍卖走向,多少有点不合时宜。  中国市场瓷器拍卖长期以明清瓷器为主体,虽习惯上统称明清瓷器,但明、清两代主流瓷器釉彩品种毕竟不同,价值、价格评判也各有偏重,因此还是颇有必要就其行情发展的不同作一区分,更有利于看清不同时期各个品种的市场供需情况。  1997年以后清代瓷器主导拍场(不论上拍数量比,还是成交价格比,明代瓷器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明代
期刊
龚心钊(1871~1949),字怀希,亦用怀西,号仲勉,斋名瞻麓斋,安徽台肥人。其先祖为清初才子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与钱谦益,吴梅村合称为。江左三大家”。龚氏三代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其父龚照瑷(1836~1897),字仰蘧,出身监生。历任金陵机器局、江苏苏松太道(通称上海道台)与四川布政使等职。光绪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893~1897)间出使英、法、比、义等国,
期刊
古书中有一种本子的文字是用两色,三色、四色或更多颜色印刷的,版本学上管这叫朱墨本、三色本、四色本或五色本。这些本子又通称套印本。套印本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雕版印刷术的一大进步。  具体地说,套版是将一页书的版面做成同样大小的几块板,每板印一种颜色,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就成为印着几种颜色的书。最常见的是朱墨印,即两色印。每印一页书,先要刻同样大小的两块板,一块板刻黑字部分,一块板
期刊
彩绘瓷烧制尽管早至唐代长沙窑,但是因工序多、成本高,唐、宋、元时期不受重视,直到明代成化斗彩兴起后,釉上彩绘瓷才成为流行,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的烧制达到顶峰,对明清两代彩绘瓷的发展影响深远。  明早期盛行青花瓷,青花釉里红、五彩瓷器虽在宣德时期已出现,但是与釉下青花瓷相比,釉上彩绘瓷需要先将白瓷烧成,出窑后绘画纹饰,入窑二次烧成,不仅多了绘画的工序,也多了道入窑烧制的工序,制作成本远高于青花。还有
期刊
《明君良臣肖像册》绘帝王像5帧,大臣像28帧,应当说是首次发现的珍贵的明代君臣影像。  在本册中为何只选了5位皇帝来画?《大明集礼》规定“品官祭祀”要有高、曾、祖、祢四代祖先,这说明洪武朝是祭祀前四代祖先,这与朱元璋迫封他的四代高祖是吻合的。但到了嘉靖朝发生“大礼议”,带来皇室宗庙制度的改革,在四祖的基础上,变为“五祖”。礼部尚书夏言上疏建议皇帝在官民祭祖方面也加以“推恩”,增加始祖、先祖,再加上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葡萄酒的诞生之日应该从第一颗葡萄落地之时算起。因为,葡萄变成酒,理论上是不需要人为参与的,一串葡萄落地开裂后,果汁中的酵母和空气发生反应,酿酒便开始了。  提起葡萄酒,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以浪漫著称的美丽国家——法国。公元前1600年,希腊将葡萄种植技术以及葡萄酒的酿制工艺传到了法国,法国南部建立了以生产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为主业的马赛城,从此之后,葡萄酒制造工艺便在这里繁荣发展起来,法
期刊
自清宫造办处玻璃厂建立(康熙三十五年,1696)至乾隆一朝,在近一个世纪(1736~1795)里,料胎珐琅彩是清三代玻璃艺术制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伟大创造,也是中西方艺术交汇融合,影响深远的又一实例。现存北京故宫20件左右的料胎画珐琅器均为乾隆朝御制,除2件花鸟纹小赏瓶外,其余均是鼻烟壶。  珐琅彩是康、雍、乾三朝专门为宫廷帝后设计烧制的皇家御用艺术品,仅属清官宝藏。在浩瀚的中国文物遗存中,不遗余力、
期刊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所谓“青花”,一般指在坯胎上用钴料绘彩.施透明釉后经高温烧制,花纹变成蓝色的瓷器。青花属釉下彩瓷,它的烧制成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打破了以往青瓷、白瓷等靠釉面装饰,或在坯胎上刻,划、印、剔花的装饰局限,以其雅洁深沉的蓝色,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来描绘图案,青白相映,幽靓苍翠,与我国传统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恬静舒适、赏心悦目的感
期刊
享有“江南第一槌”之美誉的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将于7月3日至5日在杭州世贸君澜大饭店举槌今年春季拍卖会。本届西泠春拍共设16个专场,为藏家呈现一系列来自海内外的艺术珍品。不仅规模空前、精品迭出,立意上更是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的同时,传递一种集收藏、投资,审美、实用于一体的生活方式理念。  中国书画分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两大系列,其中古代作品专场突出明清时期的大师及名家精品,包括如祝允
期刊
北京翰海2010春拍将推出“明心见性陈国恩先生私人珍藏重要明代佛像专场”,此场是翰海首次推出的私人珍藏佛教艺术专场拍卖,拍品均来自台湾著名收藏家陈国恩先生十数年来私人珍藏,包括明代木雕漆金韦驮菩萨立像,明成化铜鎏金观音菩萨,明代铜鎏金观音菩萨、明代青铜漆金自在观音等19件佛教艺术精品。  这件明代木雕漆金韦驮菩萨立像,具备明代宫廷御用脏制作暨髹金色漆工艺特征,允称明代宫廷造像中的木雕翘楚名品。立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