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1.营造和谐氛围,培养批判意识;2.构建批判体系,发展批判思维;3.优化批判形式,提高批判质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 学生 数学课堂 批判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都习惯性地对学生说:“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学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种教育是以学生学懂为目的,内容听懂了,问题解决了,就大功告成,功德圆满,这似乎无可厚非。不然,老师下不来台,收不了场,岂不难堪。但学生懂了就完了吗?未必!而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之中,在对学习的内容、形式、结果进行优劣、是非评判时所表现出来的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意识的思维。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就告诉我们:人在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的监控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体现着一个人思维活动的水平。实践表明,批判性思维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批判性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营造和谐氛围,培养批判意识;构建批判体系,发展批判思维;优化批判形式,提高批判质量。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批判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的影响,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消极、被动与盲从,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大忌,也是教育“创新”之大忌。
教学实践表明,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着力建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敢于作出判断,质疑问难;才能勇于海阔天空地“异想天开”,从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从而拥有一个心理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
(一)师生互动。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中教学过程中教者以言语和非言语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受暗示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反馈给教师,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例:教学“时间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用例子“2:00”进行教学,然而在进行练习巩固时,不少学生却认为几点钟,就点几个点,同时写几个零,将“3点” 写成了“3:000”。面对此种情况,教者没有急躁、发火,而是深入考虑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并给予鼓励和帮助纠正。如此,在肯定、尊重这位同学的回答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次“创新”思考的机会。
(二)生生互动。
在教学之中,我们也可引导学生进行同伴间的角色互动尝试。例:教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教者出示问题:某书店最近购进两种课外读物,其中有文艺书500本,比科技书的2倍还多12本,问:文艺书和科技书一共多少本?解决这一问题之前,针对一生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理解不到位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批判”:生1:“文艺书加科技书,就是两种书的总和”。生2:“你说得不够具体,还应说明科技书怎样求。”生3:科技书的本数等于文艺书的本数减去多出的12本,再除以2;即(500-12)÷2。生4:“如果我来说,我会先……”在本题的教学之中,同学之间互相批判、互相补充、互相尊重,课堂讨论异常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批判体系,发展批判思维
(一)多层次批判。
由于每个学生在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学生存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每个学生批判层次的忽高忽低,批判质量的优劣之分。因此,为了缩小学生批判水平的差异,提高每个学生的批判能力,我们应紧扣多层次批判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例: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围绕“如何割补”的问题,可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评判,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大组评判。通过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发散、集中、再发散的批判过程,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发言批判,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起到了以强带弱的作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批判能力。
(二)多侧面比较。
实践表明,通过“比较”能让学生在批判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肯定、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促进学生提高批判质量。1.与书中结论比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批判结论时,我们可积极引导学生与书中的结论进行比较。例:教学“异号两数相加”时,书中的结论呈现是:“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而有的学生将结论概括为:“符号取大,两数绝对值相减。”此时通过引导学生与书中的结论进行比较,同学们发现自己的概括的比书中结论更为精练,更易识记。2.与同学发言比较。
此外,我们还可要求学生在专心听教师、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进行“比较思维”:“如果我来回答,我是怎样讲呢?”“他的思维批判与我的差异是什么?”“我能批判的是哪一部分,不会的内容他人是如何批判的?”“我还能补充一些什么内容?”“从他人的发言中我学会了。”
三、优化批判形式,提高批判质量
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存有差异,从而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理解的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批判的质量,我们应充分运用、积极优化多种批判形式。同时,面对不同程度学生的批判表现,教师应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评判学生的批判行为,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并充分考虑学生获得成功的能力总是不一样的,适时进行点拨和鼓励。具体做法:1.自我批判与互为批判结合。实践表明,在解题过程中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在自我评价与反思的基础上,能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引起思想观点的交锋和自我反思,从而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深化各自的认识,还可充分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想象、创造的灵感。2.即时批判与延时批判结合。做到了以上几点说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中,教师承担的是“传递授业”的重任,扮演着“解惑”的角色。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思考的空间,课后没有问题的延伸,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和创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创新,意义重大。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坚持有序地利用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和训练,才能更好地为其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 学生 数学课堂 批判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都习惯性地对学生说:“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学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种教育是以学生学懂为目的,内容听懂了,问题解决了,就大功告成,功德圆满,这似乎无可厚非。不然,老师下不来台,收不了场,岂不难堪。但学生懂了就完了吗?未必!而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之中,在对学习的内容、形式、结果进行优劣、是非评判时所表现出来的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意识的思维。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就告诉我们:人在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的监控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体现着一个人思维活动的水平。实践表明,批判性思维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批判性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营造和谐氛围,培养批判意识;构建批判体系,发展批判思维;优化批判形式,提高批判质量。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批判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的影响,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消极、被动与盲从,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大忌,也是教育“创新”之大忌。
教学实践表明,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着力建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敢于作出判断,质疑问难;才能勇于海阔天空地“异想天开”,从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从而拥有一个心理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
(一)师生互动。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中教学过程中教者以言语和非言语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受暗示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反馈给教师,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例:教学“时间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用例子“2:00”进行教学,然而在进行练习巩固时,不少学生却认为几点钟,就点几个点,同时写几个零,将“3点” 写成了“3:000”。面对此种情况,教者没有急躁、发火,而是深入考虑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并给予鼓励和帮助纠正。如此,在肯定、尊重这位同学的回答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次“创新”思考的机会。
(二)生生互动。
在教学之中,我们也可引导学生进行同伴间的角色互动尝试。例:教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教者出示问题:某书店最近购进两种课外读物,其中有文艺书500本,比科技书的2倍还多12本,问:文艺书和科技书一共多少本?解决这一问题之前,针对一生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理解不到位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批判”:生1:“文艺书加科技书,就是两种书的总和”。生2:“你说得不够具体,还应说明科技书怎样求。”生3:科技书的本数等于文艺书的本数减去多出的12本,再除以2;即(500-12)÷2。生4:“如果我来说,我会先……”在本题的教学之中,同学之间互相批判、互相补充、互相尊重,课堂讨论异常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批判体系,发展批判思维
(一)多层次批判。
由于每个学生在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学生存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每个学生批判层次的忽高忽低,批判质量的优劣之分。因此,为了缩小学生批判水平的差异,提高每个学生的批判能力,我们应紧扣多层次批判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例: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围绕“如何割补”的问题,可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评判,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大组评判。通过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发散、集中、再发散的批判过程,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发言批判,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起到了以强带弱的作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批判能力。
(二)多侧面比较。
实践表明,通过“比较”能让学生在批判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肯定、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促进学生提高批判质量。1.与书中结论比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批判结论时,我们可积极引导学生与书中的结论进行比较。例:教学“异号两数相加”时,书中的结论呈现是:“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而有的学生将结论概括为:“符号取大,两数绝对值相减。”此时通过引导学生与书中的结论进行比较,同学们发现自己的概括的比书中结论更为精练,更易识记。2.与同学发言比较。
此外,我们还可要求学生在专心听教师、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进行“比较思维”:“如果我来回答,我是怎样讲呢?”“他的思维批判与我的差异是什么?”“我能批判的是哪一部分,不会的内容他人是如何批判的?”“我还能补充一些什么内容?”“从他人的发言中我学会了。”
三、优化批判形式,提高批判质量
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存有差异,从而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理解的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批判的质量,我们应充分运用、积极优化多种批判形式。同时,面对不同程度学生的批判表现,教师应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评判学生的批判行为,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并充分考虑学生获得成功的能力总是不一样的,适时进行点拨和鼓励。具体做法:1.自我批判与互为批判结合。实践表明,在解题过程中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在自我评价与反思的基础上,能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引起思想观点的交锋和自我反思,从而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深化各自的认识,还可充分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想象、创造的灵感。2.即时批判与延时批判结合。做到了以上几点说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中,教师承担的是“传递授业”的重任,扮演着“解惑”的角色。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思考的空间,课后没有问题的延伸,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和创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创新,意义重大。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坚持有序地利用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和训练,才能更好地为其数学学习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