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首要任务。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数学教师应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迈出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关键词 数学 培养 兴趣 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其学习数学十分重要,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没有兴趣的学习,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让学生顺利的进入数学学习的大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观
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引起学生对书本、学习的厌恶,既没有学习兴趣,也没有任何教学效率而言。然而,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去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掌握基本方法。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观。
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观
价值观,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意见和行为,如果人们认为某种事情无价值,就不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动去探求、索取,也就是说会缺乏追求这一事物的兴趣。同样不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观,就不可能激发和长久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造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应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例如讲授面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时,提问:为什么教室的门无论开多大的角总是与地面保持垂直?这样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立即激起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其原因,在直观观察中发现真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打造出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在轻松的环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价值观。
三、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改革观
改革才能前进,改革才能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陈旧一成不变,那种老声常谈的滥调,绝不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探索活动才能有效,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探索,反复求证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的奥妙所在。例如讲授三角函数中“倍角、半角公式”时,让学生尝试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推导,让学生自己得出公式。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施展才能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经验、理解进行思维,畅所欲言,学生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独特见解,教师从中采摘“亮点”,打造出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之路,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互相学习,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由于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去发现规律,探究新的知识,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巩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益。
四、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关
在培养学生主体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严格的保证教学的质量,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同时,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也是促使学生学习成功的敲门砖。成功会使人产生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进入一个节节攀升的良性循环。而这样一个良好状态的开始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水平出发,妥善安排学习内容,精心选题,拓宽视野,增大知识面。例如已知不等式:kx2-6kx+k+8≥0的解集为R,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在完成这道题后可以把它写成下列变式:
变式1:已知函数 y=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变式2:若不等式kx2-6kx+k+8≥0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变式3:若集合{x|kx2-6kx+k+8≥0}=R,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变式4:若函数f(x)=kx2-6kx+k+8的图象全在x轴或其上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通过此题的形式变更,引导学生从不同形式去发现和挖掘相同的特征,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某种解题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知,学有所得。
好奇心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强烈的好奇心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以增强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情景,例如讲极限时,教师可以解析庄子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观点来提升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极限的兴趣;学习等差数列时,可以讲述数学王子高斯十岁从“1+2+3+4+…+100=”的故事;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讲述古代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这样以故事索引,当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时,书归正传,把学生欣然带进“数学王国”。
(二)教法新颖—培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猜、探索。例如: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3,BC=4,CC1=5,一只小虫由A处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C1,这时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的长度是多少?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已准备好的长方体,从A—C1如何走法路程最短,让学生通过量、剪、折、画来探索,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启发式引导:小虫经过哪两个面,在这两个面内又如何走,把学生带进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环境中。让学生体会到:原来不知所措的问题,一下变成求两点之间的距离。此时感到很有趣,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能力、开发了智力,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成功喜悦—巩固兴趣。
人人都有成功的渴望,即使是一次小小的成功,对学生也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动。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基础差别,从实际出发,制订可行的教学方法:让优生吃的饱,中等生吃的好,差生吃的了。例如讲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首先让基础较差学生说说两直线平行的判定,这个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其次让成绩一般学生说说直线与平面如何平行,最后让成绩较好学生总结概括。让每个学生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垫脚石,也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但是,要保证数学学科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设法让学生在学习前处于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的心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这样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同学孜孜不倦地学习、探讨中,会使他们不知不觉的爱上学习数学,最终达到老师、同学的双丰收。
关键词 数学 培养 兴趣 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其学习数学十分重要,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没有兴趣的学习,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让学生顺利的进入数学学习的大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观
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引起学生对书本、学习的厌恶,既没有学习兴趣,也没有任何教学效率而言。然而,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去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掌握基本方法。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观。
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观
价值观,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意见和行为,如果人们认为某种事情无价值,就不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动去探求、索取,也就是说会缺乏追求这一事物的兴趣。同样不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观,就不可能激发和长久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造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应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例如讲授面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时,提问:为什么教室的门无论开多大的角总是与地面保持垂直?这样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立即激起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其原因,在直观观察中发现真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打造出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在轻松的环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价值观。
三、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改革观
改革才能前进,改革才能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陈旧一成不变,那种老声常谈的滥调,绝不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探索活动才能有效,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探索,反复求证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的奥妙所在。例如讲授三角函数中“倍角、半角公式”时,让学生尝试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推导,让学生自己得出公式。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施展才能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经验、理解进行思维,畅所欲言,学生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独特见解,教师从中采摘“亮点”,打造出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之路,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互相学习,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由于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去发现规律,探究新的知识,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巩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益。
四、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关
在培养学生主体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严格的保证教学的质量,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同时,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也是促使学生学习成功的敲门砖。成功会使人产生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进入一个节节攀升的良性循环。而这样一个良好状态的开始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水平出发,妥善安排学习内容,精心选题,拓宽视野,增大知识面。例如已知不等式:kx2-6kx+k+8≥0的解集为R,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在完成这道题后可以把它写成下列变式:
变式1:已知函数 y= 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变式2:若不等式kx2-6kx+k+8≥0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变式3:若集合{x|kx2-6kx+k+8≥0}=R,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变式4:若函数f(x)=kx2-6kx+k+8的图象全在x轴或其上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通过此题的形式变更,引导学生从不同形式去发现和挖掘相同的特征,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某种解题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知,学有所得。
好奇心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强烈的好奇心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以增强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情景,例如讲极限时,教师可以解析庄子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观点来提升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极限的兴趣;学习等差数列时,可以讲述数学王子高斯十岁从“1+2+3+4+…+100=”的故事;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讲述古代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这样以故事索引,当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时,书归正传,把学生欣然带进“数学王国”。
(二)教法新颖—培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猜、探索。例如: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3,BC=4,CC1=5,一只小虫由A处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C1,这时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的长度是多少?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已准备好的长方体,从A—C1如何走法路程最短,让学生通过量、剪、折、画来探索,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启发式引导:小虫经过哪两个面,在这两个面内又如何走,把学生带进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环境中。让学生体会到:原来不知所措的问题,一下变成求两点之间的距离。此时感到很有趣,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能力、开发了智力,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成功喜悦—巩固兴趣。
人人都有成功的渴望,即使是一次小小的成功,对学生也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动。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基础差别,从实际出发,制订可行的教学方法:让优生吃的饱,中等生吃的好,差生吃的了。例如讲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首先让基础较差学生说说两直线平行的判定,这个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其次让成绩一般学生说说直线与平面如何平行,最后让成绩较好学生总结概括。让每个学生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垫脚石,也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但是,要保证数学学科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设法让学生在学习前处于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的心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这样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同学孜孜不倦地学习、探讨中,会使他们不知不觉的爱上学习数学,最终达到老师、同学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