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如何采取正确的引导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是当下所有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2019年的春天,我和我的课题组团队,开始了“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的一个课题研究。其指导过程大致如下。
一、把书读薄
所谓的“把书读薄”,应该是一节以教师引导为主的“导读课”。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要预先做好充分的功课,自己先读懂、读透文本。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对这本书及其作者浓厚的兴趣。
下面笔者以《西游记》为例,推荐几种较好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
1.写札记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以《西游记》为例,可以摘录孙悟空与各妖怪打斗的场面描写或师徒四人翻山越岭所见景色的描写。通过摘录,我们会发现,这些初读往往忽略的“小字部分”却写得各不相同,别有韵味。也可以概述一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或将一路西行中的四十一个主要故事加以概况为提纲。当然如能选择一段写写批注或心得,那就更上一层楼了。
2.说故事
课前用三分钟时间安排学生按照章回顺序说故事,以《西游记》五个章回为一部分,学生自主报名,仿照说书的形式来说故事。学生首先要细读文本,概括故事,然后还得模仿评书艺人说得绘声绘色,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
我又穿插了几种形式来吸引听的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调动了全班学生去读文本。
(1)“你说我评”:听完别人的“评书”,说说他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2)“大家来找碴”:每个说故事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都故意留几个破绽或错误,让听的学生找出来并纠正。(3)“有奖竞猜”:每段故事讲完后,可以留一个问题让听的学生回答,猜中者可給予小小奖励。
3.画导图
指导学生画“西行路线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这种思维导图的绘画建立在认真阅读全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S”形绘制“八十一难”,注明师徒四人遇上了哪个妖怪,最后如何解决。这样所有主要情节都一目了然,做到“纸上有图,心中有故事”。
二、把书读厚
所谓的“把书读厚”,应当是一节以学生感悟为主的“推进课”。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应该已经对文本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故事情节了然于胸,对人物形象有了基本认识,对中心思想有了自己的看法。
1.评人物
《西游记》的精妙不仅仅在于充满想象的情节,更在于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其中不单单是师徒四人,可评可说的人物有很多。所以可以布置学生以“我最________的《西游记》人物”为题来对一个人物来进行评说。
这样的评论必须在熟读文本、通读文本的前提下,对于学生来说,是阅读的总结,也是一个展现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机会。
2.赏诗词
读《西游记》,人们大多还停留在关注情节上,其实小说的魅力不止如此。张五芳老师曾经从诗词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西游记》的欣赏,指导学生将《西游记》中的诗词分类,归纳为山水诗、人物诗、打斗诗等几个门类,让学生阅读,看师徒一路西行,历经千山万水和八十一难,遇上众多神仙妖怪。比较每次写山水的诗文有哪些异同,写人物的诗文有什么特点,写打斗如何精彩。关注了学生原来没有关注的内容,让阅读变得有“厚度”。
三、把书读新
所谓的“把书读新”,应当是一节师生平等交流自己读书体会、分享读书成果的“展示课”。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一个人都可以合理且个性化地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对故事的理解,对作家观点的赞同或反对。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可以展示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也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解。具体指导策略如下。
1.立新传
好的小说总会有一些留白供读者进一步探讨思考。从《大圣归来》到《哪吒》,对《西游记》中人物立传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将小说人物故事与当下的价值观、世界观相结合,也是一个可行的策略。八戒、沙僧、小白龙的前世今生究竟如何,除了小说所给信息,能否查找更多资料及发挥自己的想象,写成小短文,既能激发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2.报告会
张中法老师的“西游文化”报告会,指导学生先选题,如“谈《西游记》中的佛教因果报应说”“从《西游记》看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等,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阅读文本、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最后用“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展示,都是很实用的指导策略。
3.课本剧
《西游记》曾多次被搬上银幕,经典的故事加入了导演、演员的理解,别有一番滋味。学生对扮演《西游记》中的人物兴趣也非常浓厚,《西游记》中很多故事可以尝试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将这些小故事改写成剧本,加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再组织学生排练、表演,既能激发阅读兴趣,又能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
(作者单位:常州市金坛区第三中学)
如何采取正确的引导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是当下所有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2019年的春天,我和我的课题组团队,开始了“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的一个课题研究。其指导过程大致如下。
一、把书读薄
所谓的“把书读薄”,应该是一节以教师引导为主的“导读课”。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要预先做好充分的功课,自己先读懂、读透文本。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对这本书及其作者浓厚的兴趣。
下面笔者以《西游记》为例,推荐几种较好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
1.写札记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以《西游记》为例,可以摘录孙悟空与各妖怪打斗的场面描写或师徒四人翻山越岭所见景色的描写。通过摘录,我们会发现,这些初读往往忽略的“小字部分”却写得各不相同,别有韵味。也可以概述一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或将一路西行中的四十一个主要故事加以概况为提纲。当然如能选择一段写写批注或心得,那就更上一层楼了。
2.说故事
课前用三分钟时间安排学生按照章回顺序说故事,以《西游记》五个章回为一部分,学生自主报名,仿照说书的形式来说故事。学生首先要细读文本,概括故事,然后还得模仿评书艺人说得绘声绘色,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
我又穿插了几种形式来吸引听的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调动了全班学生去读文本。
(1)“你说我评”:听完别人的“评书”,说说他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2)“大家来找碴”:每个说故事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都故意留几个破绽或错误,让听的学生找出来并纠正。(3)“有奖竞猜”:每段故事讲完后,可以留一个问题让听的学生回答,猜中者可給予小小奖励。
3.画导图
指导学生画“西行路线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这种思维导图的绘画建立在认真阅读全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S”形绘制“八十一难”,注明师徒四人遇上了哪个妖怪,最后如何解决。这样所有主要情节都一目了然,做到“纸上有图,心中有故事”。
二、把书读厚
所谓的“把书读厚”,应当是一节以学生感悟为主的“推进课”。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应该已经对文本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故事情节了然于胸,对人物形象有了基本认识,对中心思想有了自己的看法。
1.评人物
《西游记》的精妙不仅仅在于充满想象的情节,更在于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其中不单单是师徒四人,可评可说的人物有很多。所以可以布置学生以“我最________的《西游记》人物”为题来对一个人物来进行评说。
这样的评论必须在熟读文本、通读文本的前提下,对于学生来说,是阅读的总结,也是一个展现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机会。
2.赏诗词
读《西游记》,人们大多还停留在关注情节上,其实小说的魅力不止如此。张五芳老师曾经从诗词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西游记》的欣赏,指导学生将《西游记》中的诗词分类,归纳为山水诗、人物诗、打斗诗等几个门类,让学生阅读,看师徒一路西行,历经千山万水和八十一难,遇上众多神仙妖怪。比较每次写山水的诗文有哪些异同,写人物的诗文有什么特点,写打斗如何精彩。关注了学生原来没有关注的内容,让阅读变得有“厚度”。
三、把书读新
所谓的“把书读新”,应当是一节师生平等交流自己读书体会、分享读书成果的“展示课”。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一个人都可以合理且个性化地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对故事的理解,对作家观点的赞同或反对。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可以展示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也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解。具体指导策略如下。
1.立新传
好的小说总会有一些留白供读者进一步探讨思考。从《大圣归来》到《哪吒》,对《西游记》中人物立传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将小说人物故事与当下的价值观、世界观相结合,也是一个可行的策略。八戒、沙僧、小白龙的前世今生究竟如何,除了小说所给信息,能否查找更多资料及发挥自己的想象,写成小短文,既能激发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2.报告会
张中法老师的“西游文化”报告会,指导学生先选题,如“谈《西游记》中的佛教因果报应说”“从《西游记》看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等,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阅读文本、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最后用“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展示,都是很实用的指导策略。
3.课本剧
《西游记》曾多次被搬上银幕,经典的故事加入了导演、演员的理解,别有一番滋味。学生对扮演《西游记》中的人物兴趣也非常浓厚,《西游记》中很多故事可以尝试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将这些小故事改写成剧本,加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再组织学生排练、表演,既能激发阅读兴趣,又能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
(作者单位:常州市金坛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