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因经济困顿而出现的一个特殊人群,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等院校的社会责任。本文分析讨论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旨在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就动机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因经济困顿而出现的一个特殊人群,国际上将其称之为“低收入大学生”,我国则称之为“贫困大学生”。近几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已有调查和研究显示出贫困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成就动机等,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终目的并非简单地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据此,我们设计了该项研究,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中抽取300名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作为贫困组;再从未在该校为贫困大学生建立的贫困大学生档案里的学生中抽取300名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作为非贫困组,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8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581份,有效率98.8%。
本研究贫困大学生的界定标准:具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条件的学生。
1.2 方法。以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作为实测工具采用团体施测方法。调查数据经整理后输入SPSS11.0处理。
2.结果分析
2.1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症状比较: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症状12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的焦虑、偏执、性心理障碍和精神病性4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说明贫困大学生焦虑、偏执、性心理障碍、精神病性心理症状水平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这一结论与国内同类研究相一致,显示贫困大学生比非贫困大学生具有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
2.2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结果: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生的成就动机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回避失败的动机低于非贫困大学生,但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总分)则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这说明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都会将贫困的家境作为自己奋斗的动力,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会表现出更高的成就动机。
2.3对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和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以成就动机的2个维度及成就动机(总分)和心理症状的12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总分)与心理症状各个维度负相关,除躯体化、依赖外,与其他10个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贫困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心理症状躯体化维度正相关,与其他项目均负相关,其中与焦虑、抑郁、退缩、偏执、强迫、冲动和性心理障碍显著负相关;贫困大学生回避失败的动机与心理症状各个维度正相关,除依赖维度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11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表明成就动机各个因素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紧密相关,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较高的成就动机(总分)、较强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和积极地面对失败更利于心理健康。
3.对策建议
3.1 根据贫困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完善贫困大学生贫困档案,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一新生一入校,我们就应尽快对全体新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了解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和贫困大学生档案,并完善二、三、四年级的贫困大学生档案,关注特殊情况学生,对那些有自卑、敏感、焦虑、抑郁、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和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同学进行个别交流,予以特别关注。
3.2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学校应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文化活动,支持贫困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组织各种活动,参加各类社团。学校还应积极鼓励、大力扶持贫困大学生自己组建学生社团,使贫困大学生能够自己帮助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3.3 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一方面应帮助贫困大学生正确面对家境不好的现状,要自立自强,靠自身的勤奋努力和对自己的高标准、高要求,摆脱贫困,变被动为主动。相对来说,贫困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越强烈,心理症状越少,心理越健康,但是也存在一个适度的问题,如果争取成功的动机过强,就可能造成更大的压力,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如果不能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能勇敢地、理智地迎接挑战,则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社会态度,让其选择坚强,不能一味地避免失败。
参考文献:
[1]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5,05.
[2]柯荔宁.大学贫困生问题的调查研究.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李从松.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
[4]卢愿清,杨韶刚.西方关于成就动机研究的一些新进展.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就动机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因经济困顿而出现的一个特殊人群,国际上将其称之为“低收入大学生”,我国则称之为“贫困大学生”。近几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已有调查和研究显示出贫困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成就动机等,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终目的并非简单地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据此,我们设计了该项研究,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中抽取300名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作为贫困组;再从未在该校为贫困大学生建立的贫困大学生档案里的学生中抽取300名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作为非贫困组,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8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581份,有效率98.8%。
本研究贫困大学生的界定标准:具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条件的学生。
1.2 方法。以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作为实测工具采用团体施测方法。调查数据经整理后输入SPSS11.0处理。
2.结果分析
2.1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症状比较: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症状12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的焦虑、偏执、性心理障碍和精神病性4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说明贫困大学生焦虑、偏执、性心理障碍、精神病性心理症状水平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这一结论与国内同类研究相一致,显示贫困大学生比非贫困大学生具有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
2.2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结果: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生的成就动机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回避失败的动机低于非贫困大学生,但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总分)则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这说明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都会将贫困的家境作为自己奋斗的动力,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会表现出更高的成就动机。
2.3对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和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以成就动机的2个维度及成就动机(总分)和心理症状的12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总分)与心理症状各个维度负相关,除躯体化、依赖外,与其他10个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贫困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心理症状躯体化维度正相关,与其他项目均负相关,其中与焦虑、抑郁、退缩、偏执、强迫、冲动和性心理障碍显著负相关;贫困大学生回避失败的动机与心理症状各个维度正相关,除依赖维度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11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表明成就动机各个因素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紧密相关,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较高的成就动机(总分)、较强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和积极地面对失败更利于心理健康。
3.对策建议
3.1 根据贫困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完善贫困大学生贫困档案,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一新生一入校,我们就应尽快对全体新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了解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和贫困大学生档案,并完善二、三、四年级的贫困大学生档案,关注特殊情况学生,对那些有自卑、敏感、焦虑、抑郁、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和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同学进行个别交流,予以特别关注。
3.2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学校应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文化活动,支持贫困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组织各种活动,参加各类社团。学校还应积极鼓励、大力扶持贫困大学生自己组建学生社团,使贫困大学生能够自己帮助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3.3 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一方面应帮助贫困大学生正确面对家境不好的现状,要自立自强,靠自身的勤奋努力和对自己的高标准、高要求,摆脱贫困,变被动为主动。相对来说,贫困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越强烈,心理症状越少,心理越健康,但是也存在一个适度的问题,如果争取成功的动机过强,就可能造成更大的压力,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如果不能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能勇敢地、理智地迎接挑战,则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社会态度,让其选择坚强,不能一味地避免失败。
参考文献:
[1]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5,05.
[2]柯荔宁.大学贫困生问题的调查研究.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李从松.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
[4]卢愿清,杨韶刚.西方关于成就动机研究的一些新进展.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