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正在实现由医疗型为主向保健型为主的历史性跨越。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及工作职能也在不断地拓展和转变。社区公共卫生的大部分工作,如社区保健服务、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社区康复等都是由护士来完成的。通过对本人所处的社区为代表的护士的工作现状进行調研,来发现其目前在进行社区护理工作时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1,人力配置不足 工作负荷过重;2,社会地位低 福利待遇差;3,教育体系不完善 自身能力不足;4,政府资源投入不足 居民健康意识薄弱。文章最后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1,,改变观念加大投入 提高待遇减轻压力;2,健全护理教育体制 加强护理人才培养;3,加强社会宣传力度 提高沟通交流技巧。希望通过这些建议使社区护士能更好的进行护理活动,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更好的为居民服务。
关键词:社区护理;工作现状;建议
正文: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2009年和2011年卫生部两次颁发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社区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妇女、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多采取团队的模式,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共同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的重要力量社区护士的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社区护理(communitynursing)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其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1】。社区护士工作特点是从护理一个患者扩展到护理人群,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社区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尚未系统化,护理的工作发展相对滞后。深入的了解社区护士的工作现状,明确其难点和专业的需求,以便对社区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培养,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
现状:
一,人力配置不足 工作负荷过重: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是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服务。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护理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以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人的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为范围,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的快速发展中尚未得到同步发展。英国护理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8.5%还强调他们十分紧缺护士,而我国执业护士仅占总人口的0.1%。我国目前的护士和医生比基本为1∶1,有的地区甚至出现倒置的情况,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护士和医生2∶1或4∶1的比例,护士人才严重短缺。就拿本中心来说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居民约6万一千多人,同时还存在不少的流动人口。中心共有职工88人(在编62人),其中:医生29人,占33%;护士24人,占27%,工作在一线的护士只有16名,占整个护理队伍的67%的。虽然现在社区卫生中心提供的是“六位一体”服务,医疗只占很少比例,但是本着“大病到医院,小病进社区”医保政策向社区倾斜,有医保的居民到社区签约就能在价格及医保额度上得到实惠,因而形成了医疗方面工作量的急剧增加同绩效考核机制实施所带来的人员紧缩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护理功能不断扩展,社区护士的数量将更加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求,很难保证社区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质量。
二、社会地位低 福利待遇差:
社区护士的主要压力源分别来自: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工作负荷重、社会地位低【2】。主要原因是:受传统因素影响,社会上一直存在着重医轻忽的偏见,使得社区护士地位和重要性被人们所忽视;在医院患者只认同医生,大多数人不了解护士的工作性质,看不到护士的价值;在社区居民不认知护士,为护士在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虽然现在护士地位已逐步提高,但是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关键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去考量某个工作岗位。。部分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领导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专业功能认识不足,导致对社区护士的职责定位不明,出现了工作岗位和职能不符的现象,社区护理人员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虽说现在社区医院已收支两条线进行绩效考核了,但在人员的编制和利益的分配上还是存在着不平等。本中心工作在一线的护士只有16名占护士总人数的67%(在编的只有8人占一线护士总人数50%,这些人中50岁以上3人;40以上4人;30岁以上1人),其余的编外护士8人中只有一名30岁以上的。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编外的8名护士是中心整个护理队伍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待遇的差异造成人员的离职和生育带来的影响就给整个护理队伍的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使护士进一步紧缺,使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三、教育体系不完善 自身能力不足
我国的社区护理起步晚,所以社区护理教育现在也正处在发展阶段。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面临培训体系、师资培训、培训基地及培训质量控制等问题[3].长久以来护理服务一直只重视临床,社区护理服务十分薄弱,缺乏专门的社区护理教育制度。现在社区护士大多是由临床护士转变而来的.多数护士在校时的学习多以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知识为主,而对社会、人文学知识了解的较少。而社区护理服务是一项范围较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与临床护士相比较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角色和职能方面来看社区护士具有:照顾的校色;教育和咨询的角色者;组织与管理者;协调与合作者;观察者和研究者【3】。正如本中心社区护士都是上岗后经过短期培训的临床护士来担当的,在学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主要表现在她们的观念和角色的转变还不够,缺乏全面的社区护理知识和沟通技巧,不能满足社区护理工作对社区护士的素质要求,所以在进行社区护理活动时就缺乏主观能动性,就影响了社区护理的质量。 四、政府资源投入不足 居民健康意识薄弱
中国是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综合国力日益强壮,但人口基数大、底子薄的特殊国情使得政府对于社区卫生工作的财力投入不足,特别是用于社区护理的资源相对缺乏。社区护士工作的場所和范围的在扩大但是相应的设备却跟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人群中的宣传还不到位。另一方面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意识、文化素质的薄弱使得他们对于社区护士的工作价值表示质疑,认为有病就去医院不需要健康教育指导。大家都知道现在由于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以及媒体片面的报导、某些医务人员不正当的行医行为使得医患矛盾日趋激烈,导致有些居民对于上门进行健康服务的社区护士冷眼相对,恶言相向,偏激的认为没安好心,是为了推销药品。在这种氛围中社区护士的工作很难开展。
建议:
一,改变观念加大投入 提高待遇减轻压力
首先要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社区护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情况的评价指标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以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对社区护理的重视,推动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其次要依据社区护士工作的特点运用多方面资料,制定出适宜的质量指标,“以需要定编制,以任务定岗位,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贡献大小为奖惩原则”来制订社区护士业绩考评制度,来维护社区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稳定护理队伍,激发护士积极性,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二,健全护理教育体制 加强护理人才培养
要建立完善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在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院设置社区护理学系和社区护理学研究室。教育部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基地以及社区护士培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医院-社区”联合性质的实习基地【4】。同时加强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在发达国家社区护士需接受4年的高等教育培训,或3.5年医院内工作培训加上2年社区护理专职培训【5】。应提倡终身学习,加强培训。通过培训能普及社区护理知识,进一步转换社区护理的观念,充分认识到社区护理是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服务质量的关键,它同临床护理的不同之处。社区护理一方面将护理场所由医疗机构向社区延伸,另一方面将护理范围由病人扩展至高危与健康人群,理清自己所应承担的角色,更好的去完成社区卫生护理服务。
三、加强社会宣传力度 提高沟通交流技巧
社会要通过多方渠道来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以及社区医疗护理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和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作为社区护士必须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角色,树立现代护理观,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及精湛熟练的护理技能,针对社区个人、家庭、群体和组织开展保护、预防和促进工作,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护理目标。这就要求应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同时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廉洁自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沟通交流技巧,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沟通交流技巧来与居民互动,当然这其中还需要社区居委会的大力配合,使广大居民从心里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活动,来保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展开。
结论: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与死亡谱改变、家庭小型化以及医疗费用上涨等问题的出现,探索社区护理新途径,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已成为21世纪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从长远看,社区护理工作是一项投入少,收效大,提高生命质量,造福群众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居民因病致贫的现象,同时又能提高医疗卫生部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进程,满足了广大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多层次需求,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得到了护理人员的帮助,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机遇和挑战同在。社区护士应抓住时机加快自身建设步伐,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的途径,从人力—管理—职能等各方面来促进社区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让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让更多的认得到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秋利。社区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韩佳凤,李晓惠。社区护士工作压力源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7-5(7):45-57。
[3]林菊英。社区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5-16。
[4]何国平,郭佳。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51—54。
[5]包春蕾。参观荷兰社区护理有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B):76-77。
关键词:社区护理;工作现状;建议
正文: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2009年和2011年卫生部两次颁发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社区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妇女、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多采取团队的模式,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共同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的重要力量社区护士的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社区护理(communitynursing)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其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1】。社区护士工作特点是从护理一个患者扩展到护理人群,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社区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尚未系统化,护理的工作发展相对滞后。深入的了解社区护士的工作现状,明确其难点和专业的需求,以便对社区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培养,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
现状:
一,人力配置不足 工作负荷过重: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是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服务。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护理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以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人的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为范围,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的快速发展中尚未得到同步发展。英国护理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8.5%还强调他们十分紧缺护士,而我国执业护士仅占总人口的0.1%。我国目前的护士和医生比基本为1∶1,有的地区甚至出现倒置的情况,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护士和医生2∶1或4∶1的比例,护士人才严重短缺。就拿本中心来说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居民约6万一千多人,同时还存在不少的流动人口。中心共有职工88人(在编62人),其中:医生29人,占33%;护士24人,占27%,工作在一线的护士只有16名,占整个护理队伍的67%的。虽然现在社区卫生中心提供的是“六位一体”服务,医疗只占很少比例,但是本着“大病到医院,小病进社区”医保政策向社区倾斜,有医保的居民到社区签约就能在价格及医保额度上得到实惠,因而形成了医疗方面工作量的急剧增加同绩效考核机制实施所带来的人员紧缩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护理功能不断扩展,社区护士的数量将更加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求,很难保证社区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质量。
二、社会地位低 福利待遇差:
社区护士的主要压力源分别来自: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工作负荷重、社会地位低【2】。主要原因是:受传统因素影响,社会上一直存在着重医轻忽的偏见,使得社区护士地位和重要性被人们所忽视;在医院患者只认同医生,大多数人不了解护士的工作性质,看不到护士的价值;在社区居民不认知护士,为护士在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虽然现在护士地位已逐步提高,但是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关键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去考量某个工作岗位。。部分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领导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专业功能认识不足,导致对社区护士的职责定位不明,出现了工作岗位和职能不符的现象,社区护理人员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虽说现在社区医院已收支两条线进行绩效考核了,但在人员的编制和利益的分配上还是存在着不平等。本中心工作在一线的护士只有16名占护士总人数的67%(在编的只有8人占一线护士总人数50%,这些人中50岁以上3人;40以上4人;30岁以上1人),其余的编外护士8人中只有一名30岁以上的。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编外的8名护士是中心整个护理队伍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待遇的差异造成人员的离职和生育带来的影响就给整个护理队伍的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使护士进一步紧缺,使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三、教育体系不完善 自身能力不足
我国的社区护理起步晚,所以社区护理教育现在也正处在发展阶段。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面临培训体系、师资培训、培训基地及培训质量控制等问题[3].长久以来护理服务一直只重视临床,社区护理服务十分薄弱,缺乏专门的社区护理教育制度。现在社区护士大多是由临床护士转变而来的.多数护士在校时的学习多以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知识为主,而对社会、人文学知识了解的较少。而社区护理服务是一项范围较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与临床护士相比较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角色和职能方面来看社区护士具有:照顾的校色;教育和咨询的角色者;组织与管理者;协调与合作者;观察者和研究者【3】。正如本中心社区护士都是上岗后经过短期培训的临床护士来担当的,在学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主要表现在她们的观念和角色的转变还不够,缺乏全面的社区护理知识和沟通技巧,不能满足社区护理工作对社区护士的素质要求,所以在进行社区护理活动时就缺乏主观能动性,就影响了社区护理的质量。 四、政府资源投入不足 居民健康意识薄弱
中国是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综合国力日益强壮,但人口基数大、底子薄的特殊国情使得政府对于社区卫生工作的财力投入不足,特别是用于社区护理的资源相对缺乏。社区护士工作的場所和范围的在扩大但是相应的设备却跟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人群中的宣传还不到位。另一方面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意识、文化素质的薄弱使得他们对于社区护士的工作价值表示质疑,认为有病就去医院不需要健康教育指导。大家都知道现在由于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以及媒体片面的报导、某些医务人员不正当的行医行为使得医患矛盾日趋激烈,导致有些居民对于上门进行健康服务的社区护士冷眼相对,恶言相向,偏激的认为没安好心,是为了推销药品。在这种氛围中社区护士的工作很难开展。
建议:
一,改变观念加大投入 提高待遇减轻压力
首先要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社区护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情况的评价指标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以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对社区护理的重视,推动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其次要依据社区护士工作的特点运用多方面资料,制定出适宜的质量指标,“以需要定编制,以任务定岗位,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贡献大小为奖惩原则”来制订社区护士业绩考评制度,来维护社区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稳定护理队伍,激发护士积极性,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二,健全护理教育体制 加强护理人才培养
要建立完善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在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院设置社区护理学系和社区护理学研究室。教育部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基地以及社区护士培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医院-社区”联合性质的实习基地【4】。同时加强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在发达国家社区护士需接受4年的高等教育培训,或3.5年医院内工作培训加上2年社区护理专职培训【5】。应提倡终身学习,加强培训。通过培训能普及社区护理知识,进一步转换社区护理的观念,充分认识到社区护理是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服务质量的关键,它同临床护理的不同之处。社区护理一方面将护理场所由医疗机构向社区延伸,另一方面将护理范围由病人扩展至高危与健康人群,理清自己所应承担的角色,更好的去完成社区卫生护理服务。
三、加强社会宣传力度 提高沟通交流技巧
社会要通过多方渠道来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以及社区医疗护理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和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作为社区护士必须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角色,树立现代护理观,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及精湛熟练的护理技能,针对社区个人、家庭、群体和组织开展保护、预防和促进工作,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护理目标。这就要求应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同时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廉洁自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沟通交流技巧,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沟通交流技巧来与居民互动,当然这其中还需要社区居委会的大力配合,使广大居民从心里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活动,来保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展开。
结论: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与死亡谱改变、家庭小型化以及医疗费用上涨等问题的出现,探索社区护理新途径,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已成为21世纪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从长远看,社区护理工作是一项投入少,收效大,提高生命质量,造福群众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居民因病致贫的现象,同时又能提高医疗卫生部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进程,满足了广大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多层次需求,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得到了护理人员的帮助,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机遇和挑战同在。社区护士应抓住时机加快自身建设步伐,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的途径,从人力—管理—职能等各方面来促进社区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让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让更多的认得到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秋利。社区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韩佳凤,李晓惠。社区护士工作压力源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7-5(7):45-57。
[3]林菊英。社区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5-16。
[4]何国平,郭佳。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51—54。
[5]包春蕾。参观荷兰社区护理有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B):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