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尊华:在低迷中超越!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时刻关注成本和业绩的比例
  
  


  优秀的CEO都是驾驭危机的高手,面对外部挑战,他们总能发挥自身的领导能力化“危”为“机”,带领企业在经济谷底期逆风飞扬。
  全球最大的信息安全软件提供商—赛门铁克公司的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及日本区总裁郭尊华正是这样一位领导者。2008年下半年至今,他领导下的赛门铁克亚太区各项业务非但没有因金融危机影响而下降,反而获得了更加良性的增长。
  在加盟赛门铁克之前,郭尊华先后在阿尔卡特、北电、3COM、EMC、富士通等全球知名企业担任高层领导职务。目前,他是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中职位最高的华人领导者之一。
  危机时代,CEO们如何应对领导力大考,带领企业在跌宕起伏的经营情势下拨云见日?如何有效决策,最大限度降低低迷的外部经营环境对企业的影响?针对这些话题,《经理人》在北京对郭尊华进行了采访。
  
  贴近客户,与客户共赢
  
  《经理人》:经济低迷期也是考验CEO领导能力的关键时刻,这个时期企业应该如何应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甚至将危机转变为机遇?您在赛门铁克具体是怎么做的?
  郭尊华: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CEO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怎样最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各项成本。赛门铁克内部有个说法叫做成本业绩比例,通过这个比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做100块钱的生意,所需花费的成本是多少。而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如果100块的生意没有了,或者说变成97块或是95块了,若成本还是那么高的话,这个比例就不够健康。所以,要时刻关注成本和业绩的比例,这是首要的。
  其次,要实施更加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时要尽量减少与业务无关的活动,例如内部会议尽量使用电话,减少差旅的成本,等等。第三,必须时刻掌握当前大环境带来的变化,用各种方法应对这个变化。例如,过去总监就能签一个5万块的订单,而现在由于管理更加严格,预算不断缩减,可能副总裁的级别才能签,而以前副总裁负责的范畴,高级副总裁或者CEO才有权处理。同时,对客户的兼顾度也应当随之拓展,以前把客户方总监级别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现在可能同时需要做好副总裁级的工作。总之,各种策略必须要实时地改变。第四,了解并更加关注企业自身的核心价值,比如核心产品、核心客户。经济形势不佳时,我们需要更加贴近客户,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这也要求我们的销售队伍更加了解公司的产品,了解这些产品能够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另外,不景气时期,客户更加强调如何用最少的资源做到最大的产出,赛门铁克就努力提供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这一需求,帮助客户实现易于管理、全面保护和自动控制。
  《经理人》:您认为这种时期什么样的企业最终会脱颖而出?
  郭尊华:我相信胜利一定属于那些信心满满的企业,属于那些在战略上藐视危机,战术上重视危机的企业。那些非常贴近客户、了解客户,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能够持续巩固,并实现共赢的企业将成为胜者。具体地说,我们要看这家企业有没有一些产品、技术、解决方案能够真正满足客户对于以更少资源做更多事情的需求,有没有技术和产品以及服务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客户的要求。另外,有没有健康的财务状况,以及对成本和财务方面的控制能力。企业本身的执行力,包括对员工的培训、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以及资源的调动等等,也非常关键。
  不管在什么时期,我们都应该更多地了解客户的情况,继续扩展公司的业务。我曾跟团队讲过,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越要加倍努力,加快我们的执行能力和执行力度,这是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备条件。此外,切实地帮助客户节省他们的成本,也能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为了应对当前形势,赛门铁克在中国和亚太做了种种努力。譬如通过各种途径节省成本;继续整合公司的资源,让中层管理者的职能再集中一些,以更好地加大执行力度,实现成本控制。我们还加大了市场研究的力度,分析哪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加大投入的,哪些部分是无论投入多少都与产出不成比例的,进而制定出合适的策略,并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赛门铁克还十分重视对员工的投入,越是在不景气时期,越是积极地推动员工的培训,打造高度互信的环境。我认为,这样我们的执行速度就会转变为竞争力。
  《经理人》:在这个时期,企业的节奏要比平常更快一些?
  郭尊华:要更快,更贴近客户。具体到赛门铁克,我们除继续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以及加强成本控制之外,还不断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具体说来,我们在三个地方着眼:怎样帮助客户更容易管理他们的基础架构,更全面保护他们的基础架构,更自动化地控制他们的基础架构;如何帮助客户切实地实现降低成本目标;怎样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保障信息安全。
  
  让团队对你有信心
  
  《经理人》:在当前的这种经济环境中,CEO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领导风格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整更有利于工作?
  郭尊华:面对大环境的挑战,首先不要惊慌,实事求是,以积极正面的角度看问题,用平常心来对待挑战,继续脚踏实地地做事。此时,管理者不仅要顾及自己内心的感受,更要让整个团队对管理者充满信心。因此,加强与整个团队的沟通是很必要的,要以十分诚恳、镇定、正面、投入的态度去做事,去待人,在该果断的时候就要当机立断,而不是采用强势的领导风格。
  事实上,这个时候不仅是对自己领导能力的锤炼,也是对整个团队的锤炼。具体到我个人,我要比平常时期更多地在各国来来往往。有人说你这样飞来飞去,生产力高吗?我说非常不高,但我关注的生产力不是我个人的生产力,我是希望整体生产力继续提高。所以我必须要到每一个地方去跟不同的同事见面和沟通。
  CEO要带领团队安然渡过危机,下属的信任、老板的认可都至关重要,这取决于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要看你的业绩,看你的个人表现,看你是不是具备激发整个团队共同努力,取得优秀业绩的能力。
  


  《经理人》:您在好几个国家的企业中工作过,现在仍在管理公司多个国家的业务,给外界的感觉是您在各种文化中都能游刃有余,您是如何做到的?
  郭尊华: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激情、善沟通,这是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能力,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想法很好地与他人分享、探讨,从而也易于他们掌握执行的角度,进一步将想法和远见付诸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没什么秘诀—要求所有同事必须要对自己的业绩负责,做得好就能及时给予肯定,做得不好也要承担责任;另外,要懂得如何激励员工,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地把事情做得更好。创建互信的机制也至关重要,而不是依赖权威。在赛门铁克,很多同事愿意听我的意见,并不是因为我是他们的上级,而是他们真的了解到我所做的一切是都是以公司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没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
  要时时提醒自己保持谦虚的态度。例如在澳大利亚,他们非常实事求是,并不会因为你是领导者,就不敢直言自己的意见。员工好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如果意见相左,也要通过沟通让对方了解你真正的出发点。对领导者而言,谦虚并不代表软弱,理性的沟通是为了兼顾对方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想法,同时清楚地讲解公司的要求与定位。
  在我看来,要成为一名成功的CEO,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的产出必须要时刻超过老板的预期。而且要有团队精神,不要介意将你的功劳跟人家分享,愿意帮助别人。坦白说,你不管多能干,都要依靠团队来做事,想让人家服你,你的诚信、涵养、修为、做人都很关键。
  《经理人》:很多跨国公司中国区的CEO,往往做的时间都不长。您在这个位子上非但没有遇到天花板,反而游刃有余,节节高升,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郭尊华:最主要的是业绩,用数字来说明问题。无论在何种情势下,企业的业绩有增长,员工和老板都会对你越有信心。其实领导者可以有很多种领导风格,有的独裁,有的民主,有的亲民,所有的领导风格都有用,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取得业绩。所以领导者的眼光不要盯着公司政治,不要盯着各种可能发生的矛盾,而是要盯着业绩。我比较幸运,业绩一直都比较好。
  
  帮客户少投入多产出
  
  《经理人》:在金融海啸中,企业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与挑战。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讲,您觉得目前企业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郭尊华: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信息安全问题则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因为企业都开始压缩成本,削减费用,包括削减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一个市政府为了节省成本把警察局的预算砍掉了。但恰恰是在这种情况下,有更多人会做一些平常他们不会做的事情,因此更需要警察局来维持社会的秩序。所以,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企业级用户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过去信息安全的主要隐患是来自外部的黑客入侵,他们会窃取你的重要数据,而现在内部员工合法或非法的泄漏公司机密文件成为主要因素。例如,一些银行或政府机构的员工,他们用USB将重要文件拷贝到自己的家用电脑方便回家继续工作,然而却不知自己的电脑已经中了木马等等,于是这些文件就泄露出去了。还有些员工下载公司的机密文件来威胁公司,或是卖给竞争对手。如何防止数据泄露是当前信息安全的热门话题。其二,中国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2009年7月1日即将正式执行中国的萨班斯法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其中将包括如何管理公司的整体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实现IT化和自动化后,如何监控业务流程是否符合相关的法规;或是对公司高层领导和董事的要求等。因此企业必须实现全面的安全性,确保系统、程序、流程都符合国际一流标准。赛门铁克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安全软件提供商,此时正是我们发挥更大作用和价值的时期。
  《经理人》:您如何评价中国区在赛门铁克的地位?赛门铁克未来在中国市场有哪些规划?
  郭尊华:对赛门铁克来说,中国是一个又有潜力又有高增长的国家,2009年我们将会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现在,赛门铁克大中国区的业绩表现非常好,在不同行业、不同市场里都有增长,员工士气也很高,都是在想怎么把更好的解决方案提供给用户,如何帮助用户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更多的产出。
其他文献
我们多年来奉行的商学院教育出了问题    经济不景气导致不少企业大幅裁员甚至破产,为什么有些企业的高管依然心安理得地拿着巨额薪金?  美国商学院教育培养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精英,这些精英为何成了金融危机的引爆者?  为什么很多经理人无法预测到金融危机,在危机前束手无策?如何把职业培养和训练,与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结合起来?  相信这些问题不止困扰着一位商学院的领导者,当然,也困扰着中山大学岭南学
期刊
在全球经济变局下,各种商业论坛上谈得最多的是六个字—“信心、使命、责任”,但是有没有想过作为最基础的“信心”究竟如何产生?经济学家永远给不了真正的解决方案,企业家只能靠自己去找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和过去一样,我对于主流商业理论不感兴趣,它们大多来自课堂,研究这些理论的人很少有办过企业的经验,再加上形式包装后,更无法去指挥企业。我的这种认识不是因为有大量国际企业破产、倒闭而产生,是因为我带领的娃
期刊
地产V型反弹不现实  诞生在金融危机中的房地产“小阳春”注定是个“伪高潮”。不管房地产广告再怎么宣传,实际上能成交多少面积,有多大的资金入账,或许只有房地产公司自己才知道。  之所以成交量会如此井喷释放而出,无非有三个原因:一是自2008年来压抑许久的自住性需求的集中释放,二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政府出台了各种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诱导消费者来购房,三是开发商自保,主动在降价,吸引了部分观望者。
期刊
用3年成为太阳能行业响当当的企业    2008年,销售额比2007年增长了8倍;公司成立不到3年,产品已得到全球11个国家20多家知名大客户的认可。3年前在太阳能行业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一跃成为太阳能行业响当当的企业。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中,太阳能行业的诸多知名企业都风雨飘摇、如履薄冰,这家公司却受到PE青睐,募资5000万美金。  这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在强者如林的太阳能产业里,它如何崛起?它的超
期刊
在金融风暴中成功趟出内销之路    2008年,呼啸而至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的外向型制造企业伤亡惨重,由于海外市场萎缩,珠三角遍地的出口代工企业深受煎熬,许多因为订单枯竭而不得不倒闭。原本是其中毫不起眼一员的中山菲儿服装有限公司,却在风暴时期成功趟出内销之路,并打造起一个新兴的时尚女性内衣品牌—GAINREEL,秘诀何在?  菲儿服装有限公司的掌舵人、GAINREEL的创始人—张翔对《经理人》说:“在
期刊
艰难时世中,方太凭借什么“点金”?    这是一个艰难的年度。  中国企业如果不能在剩下的秋冬季拿出更好的措施来营救业绩,那么这轮救赎就注定要延续到2010年。  第一次进入全球经济周期的中国企业,现在最迫切需要的不是资金,而是一种驱动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动力,这包括了创新、成本控制、管理文化等主要能力的升级。那么,企业发展的能动力又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立?浙江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期刊
金融危机下开拓市场3大怪招 !    Altium是一家非常特别的公司。尽管2004年5月它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关村盗版光盘小贩们的手中,就流转着该公司在电路板设计中声名赫赫的Protel软件的身影。  Altium在澳大利亚同等规模公司对中国的投入中排在首位,而市场给它的回应是:尽管金融危机来袭,在止于2008年6月的财年里,大中国区的销售额增长了75%,到2008年1
期刊
在推出简约产品的同时,为客户设计简约服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西班牙西蒙(SIMON)电气(中国)区总经理朱建国,最近发现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好苗头,因为他认为自己所处的开关行业是一个能测探出经济形势的关键,“开关行业与房地产的振兴休戚相关,我看目前房地产的‘暖春’不会是临时性的,因为它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季度,而西蒙电气紧随其后,正在扩大产能。” 朱建国认为,源于第二季度房地产的
期刊
独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很难被效仿和超越!    从21年前的街边肉包子铺,发展成今天拥有10家全资子公司、员工近3000人的大型餐饮集团,净雅食品集团独创的“净雅管理模式”和“感动服务模式”,正在被业内同行竞相效仿。    净雅食品集团的主要市场在北京和山东,经营高端餐饮,有“京城美食头等舱”的雅号。然而,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高端餐饮行业遭受了巨大冲击,据中国烹饪协会的调查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期刊
先将软实力做到极致    “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相辅相成。硬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与软实力相匹配。软实力就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和习惯。”软实力权威专家邓正红接受采访时说,“从纵向看,企业软实力包括趋势预见力、环境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价值创新力,其中价值创新是核心软实力;从横向看,企业软实力包括履行社会责任和诚信经营,它们属于基本软实力。”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