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进废退”是愉快的长寿之道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xiaofei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90岁了,退休前是威海疗养院主任医师。谁看了都会说我不像90岁。我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敏捷,走路轻盈满口牙也只坏了2颗。每天去公园锻炼,经常骑自行车去老年之家,还喜欢上网。写文章。空下来,还要给孩子们讲课、给机关单位做保健讲座。长寿之外,我的晚年生活充实愉快,总结下来心得是四个字:“用进废退”。
  
  晚年失乐疾病丛生
  我国现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亿人,很多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症,更多的老人感到孤独、晚年不幸福、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很多老人同时被病患所折磨,连累了他们的家人,全家陷于压抑的氛围,不得安宁。
  这么多老人退休后感到不幸,是何道理?好像不好理解。静心想想,又不难理解。这些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兢兢业业工作,辛辛苦苦养家,为理想。为事业、为饭碗、为家人里里外外辛勤奔波每一天的生活目标都很明确,每一天都要努力进取。忽然退休了,绷紧的神经猛然松弛下来,进入了一个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于是,—下子适应不过来,很多人感到失落,每天心里都空荡荡的。单位不需要你出谋献力了,孩子大了也不需要你抚养呵护了,真是无事可干。每天在家觉睡多了睡不着,电视看多了没意思,久而久之,就闹出病来——忧郁症。此病很广泛,颇为闹心,而且可能引发其他的疾病,严重的甚至自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这种状态能改变吗?当然!生命在于运动,中国有句老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更是这样,如果失去目标,失去动力,放空自己,就会百病丛生。退休老年人容易患忧郁症,孤独症就是思想放空,失去目标的结果。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重新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就可让机体重新运转起来。就像久不开动的机器,需要上上油,去去锈,加上一定的负荷,开动起来,就会运转如常。人的身体可以退休,工作可以不做,思想却不可以松懈。
  人体器官有一个重要特征:用进废退。脑子越用越灵,长期不用就生锈,记忆力衰退,精力不能集中,就容易得老年痴呆症。手越用越巧,不用就会笨手笨脚。其他的部件也是如此,腿脚长期不走动,就迈不开步,长期卧床甚至肌肉也会萎缩。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个长寿皇帝,活到89岁,临终前还在写诗、理事。据其御医册记,他养身之道可概括为16个字: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吐纳肺腑就是黎明即起,不睡懒觉,晨时多做深呼吸运动,活动筋骨就是多参加体育锻炼:十常就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运,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就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可见乾隆皇帝是十分懂得用进废退能使人长寿的道理的。
  
  多忙多动愉快长寿
  我们现代人呢,其实更是赶上了好时代,完全可以活得更好,活得更愉快。如果老年人能明白用进废退的道理,放得下,走出来,参加到新的社会生活中来,或去上老年大学,学习新知识,或参加社区活动:或参加有组织的外出旅游,等等,还会感到寂寞空虚吗?平时在家练练书法,读读书,上上网,让身心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还会觉得自己老来无用吗?每一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到处都是阳光、朋友、笑声,还会得忧郁症吗?如果寂寞空虚、抑郁焦虑都跟你不沾边,想不长寿也难。
  长寿其实就这么简单,愉快也这么容易做到。我自编了一个“三句半”生活一向很正常,骑车看报写文章,养生保健一个字——忙!我希望老年朋友们弄懂用进废退的道理,重新振作起来,让自己忙起来,迎接崭新的晚年生活。
  
  说说中西两个保心“径典药”——黑木耳和阿司匹林
  
  刘先生在来函中提出的,是一个非常现实及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民间流行的“黑木耳猪肉汤”、以及常规处方药阿司匹林,到底有多少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只对梗死性疾病有效
  首先有必要指出的是,笼统地说“黑木耳猪肉汤”和阿司匹林是中医、西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经典方,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也不够科学。事实上,黑木耳和阿司匹林只对梗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很好的作用,而对于“出血性卒中”或“脑溢血”非但无效,甚至还是有害的。
  由于某些科普读物的错误宣传,或者读者理解上的误会,目前大家对两者的功效存在不适当的过高期望,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惑。
  
  滥用易致出血
  黑木耳和阿司匹林被专家推荐用于梗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主要是源于两者均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理作用。这种作用弄不好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过强、过持久的作用,有时也会走向反面,那就是容易导致出血。
  有临床报道认为,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出血性风险的增加,其中主要是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眼底出血,少数也有颅内出血。虽然黑木耳导致脑出血的情况至今未见报道,但近年也有学者观察发现,其对于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的病人有诱发出血的副作用。这些均应引起长期应用黑木耳和阿司匹林的医生和患者高度警惕。
  
  本案“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我这样说,并不是肯定刘先生父亲的脑溢血就一定与黑木耳和阿司匹林有关。刘先生父亲出现脑溢血是在停用“黑木耳猪肉汤”几个月之后,黑木耳用量也属于正常用量,从时效,量效关系来分析,脑溢血这个“不良事件”应与黑木耳无关。
  那么,是否与服用18年的阿司匹林有关呢?我认为也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用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的术语来说,属于“无法判断”。因为脑溢血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绝不仅仅是血小板聚集功能一种因素。除了血压的情况外,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血管的损伤程度、有无脑血管的畸形、有无其他凝血机制障碍、气象或气压的变化、社会心理情绪应激甚至大便秘结因素等,均可导致脑溢血的发生。而患者发生脑溢血当时与血小板聚集能力相关的生化检验,及有关凝血机制方面的检查,刘先生来函中也没有提供相应的报告。所以,也就无法判明,该脑溢血“不良事件”与服用阿司匹林是否“肯定有关”。
  
  “食物中的阿司匹林”尚无确切证据
  迄今为止,全球大约有100多项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均一致认为,阿司匹林对于梗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长期、小剂量(每日75~150毫克)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1/3,脑梗死降低1/4。
  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如果每人每天服用10~15克黑木耳,其具有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就相当于通常临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功效。故黑木耳又有“食物中的阿司匹林”之美誉。但黑木耳对梗死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疗效,多见于个案报道和临床医生的经验介绍,并没有像阿司匹林那样大规模的循证医学的确切资料。
  
  黑木耳与阿司匹林的优势互补
  不过,近年来不少学者对黑木耳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发现黑木耳除了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外,尚有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肠道脂 肪食物的排泄,减少脂肪的吸收,从而防止高脂血症和肥胖,黑木耳多糖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并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还有研究发现,黑木耳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作用,能阻止血液中的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而且还对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消退的作用。
  这些功效是阿司匹林所没有的,而且也是对防治梗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十分有益的。黑木耳与阿司匹林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优势互补,珠联璧合的配伍。如刘先生的父亲那样长期应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间断使用黑木耳,本身并没有错。如果有患者因为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胃肠道反应,无法继续应用时,还可以将黑木耳作为替代治疗。
  本案的启示:
  一、经典方值得推荐但不能神化
  阿司匹林和黑木耳,作为梗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手段,虽然有良好的疗效并获得很多学术团体及许多专家的推荐,但其功效也不应该被神化。事实上有部分患者在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后,仍然反复发作心脑血管事件。
  这是因为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存在差异,致使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据报道有8%~45%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治疗前比较并没有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
  目前也还没有证据证明,对阿司匹林无效的患者,用黑木耳是否有效。所以即使是“验方”或“经典方”也绝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都有效。阿司匹林是如此,黑木耳也是如此,两者在预防梗死性心脑血管疾病中所出现的治疗失败的事件,与所有药物治疗中的治疗失败一样是不足为怪的。大家对此要有理性的认识,而不应该盲目地迷信。
  二、积极预防不良反应
  有没有办法来避免使用黑木耳与阿司匹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血、脑溢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呢?依我看,有部分患者还是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可以防微杜渐的。最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在长期的治疗中要做仔细的自我观察,及时发现那些细微的出血倾向,如刷牙时的口腔出血、牙龈出血,无原因的鼻出血,大便出血及黑便,或皮下出血点及瘀斑等现象时,应及时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及黑木耳等抗血小板治疗。
  二是在治疗过程中至少每隔3个月就应去医院随访,让医生作全面的评估,对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和能否继续用药作出判断,医生会根据受益/风险比的原则,对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作出指导或调整。这些都是应该需要重视的。
  可不可以预测“阿司匹林抵抗”
  有读者也许会问:那么,可不可以先做检测,看是否有“阿司匹林抵抗”,如果没有,再用黑木耳与阿司匹林,岂不安全高效?
  这在理论上是合理的,而实际上还不可行。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还缺乏标准化的诊断指标和简便有效的识别方法。现阶段并不可能通过实验室检测有无阿司匹株抵抗来确定治疗策略,而只能根据循证医学研究的证据来选择适应证。
  我国每年大约有4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卒中的发病率为217/10万,全国估计有600万左右,其中脑梗死占50%~65%,至少也有300万人之众。如果按预期的疗效1/3或1/4估算,阿司匹林每年至少分别能减少100万左右的患者死亡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使用阿司匹林(或加黑木耳)对有心脑血管风险的人群实施预防,即使会有部分患者治疗失败或遇到出血的风险,但对于这一群体总体来说,还是获益大于风险,功大于过的。
  “投资健康、投资未来”——第二届上海国际健康服务展暨高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论坛于2009年11月10~1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为期2天的活动以高端健康服务机构展示和专业主题论坛的形式举办。这是国际国内知名医疗服务品牌首次聚集中国,也是国际国内医疗界各学科领军人物和成功人士的一次聚会。展会为上海的高端消费群体提供一个选择国际化水准的健康医疗服务的机会,也为高端健康机构提供一个业内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在全世界,每隔3 5分钟就有1名有健康问题的婴儿出生,新生儿筛查已被证实是最快速的儿童预防护理项目之一。前不久,处于领先地位的筛查技术供应商珀金埃尔默公司宣布了收购上海新波生物技术公司,其中包括协助中国卫生部在全国拓展新生儿筛查项目,以预防遗传性疾病。
  全世界约有25%的婴儿接受过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其中约70%使用珀金埃尔默公司的遗传筛查技术产品,金埃尔默遗传筛查技术只需分析单一血液样本就能检测出40多种疾病标志物。目前,珀金埃尔默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以及浙江省儿童医院设有新生儿筛查培训中心,并在北京协和医院以及云南省第A民医院设立了产前筛查培训中心。
  2009年10月 由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主办、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心手相连——CSCO追梦行”启动仪式在厦门举行。据悉,该活动将通过启动患者生存状况调查、网上“抗击肺癌战士”评选、邀请患者参与“世博游”、各地义诊等活动鼓励更多肺癌患者勇敢面对疾病、追逐梦想、活出精彩。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教授介绍说,肺癌早期发病隐秘,大多数非小细胞癌患者发现疾病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发生转移,错过手术机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分子靶向药物——特罗凯的出现,给化疗失败的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
  2009年10月,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支持,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组织协办的第九届“拜耳健康促进杯”社区慢性病知识大奖赛在北京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历时半年多,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14个城市的代表队参赛,60个社区的近10万名社区居民从中受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在会上强调:慢性病的特点决定了其防治策略必须是一种全方位,多环节的综合策略,可以归纳为“三三策略”。第一,面向三个人群: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第二,关注三个环节: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规范化治疗,第三,运用三种技术手段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据悉,持续9年、覆盖全国的拜耳大赛,累计共有30多万社区居民从中学习并掌握了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知识。
  2009年9月28日,通用电气(中国)医疗集团在亚洲兴建的第一家滤纸生产基地——杭州沃华滤纸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作为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在整个亚太地区投资兴建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该工厂拥有全球领先的工艺生产技术,这对于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在全球供应链的部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工厂拥有全亚洲最先进的滤纸生产技术这些高质量滤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所、生命科学及医疗技术等领域,为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礼表示:我们将通过不断的努力,利用GE医疗的生产、研发的专业特长及专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在新医改及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作出更多的贡献。
  近日 一所地处浦东新区的上海沃德医疗中心开业了,该中心既顺应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医疗需求,又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完美契合。该中心是由中国和美国医学专家联合创办的综合门诊部,拥有雄厚的医疗资源和专业的医疗人才,包括众多上海著名医师及常驻上海的美国医师团队。以美国最顶尖私家医疗服务为标准创立国内高端综合门诊旨在为上海外籍人士和“金领”阶层提供最高品质的健康医疗服务并致力于“让看病也成为一种享受”的全新生活方式。美国哈佛医疗系统是上海沃德医疗中心的后续服务基地,将会有在美国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为每位有需求的病人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医疗服务。
  2009年10月13日,以多元化技术和创新著称的3M公司在沪宣布,其医用器材亚太生产基地一期和特殊材料生产基地一期投产运营。医用器材产品线将覆盖齿科修复及正畸、医护人员护理及防护、医院感染控制、病患皮肤护理和医用原材料等领域。该公司医疗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吴亮表示 “我们将通过医疗产品大规模本土化生产和研发为中国提供更多创新产品。”3M全球中央执委、大中华区总裁余俊雄则对公司的病患皮肤护理产品充满感情,认为该类产品即使贴覆2~3天也不会影响皮肤功能,是了不起的、关爱患者的发明,而这些产品今后无须依赖进口了。
  近日,全国百余名血液病专家汇集武汉协和医院,庆祝该院血液病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阮长耿教授出席庆祝大会,并作学术报告。
  在血液病专家王辨明教授、沈迪教授、宋善俊教授,邹萍教授和胡豫教授的带领下,该所现已发展为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血液病治疗中心,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栓与止血、生物靶向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研究治疗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其他文献
生活实例    52岁的王女士最近体检查出患有脂肪肝,结合近两年的饮食习惯和体重增加的情况,医生认为她的脂肪肝是害怕浪费惹的祸。原来,2年前王女士退休时,儿子大学毕业,经常出差的老公也每天正常上下班了。一家三口团聚,家里正式天天开伙了,可人一多,饭菜的量不好把握,经常剩。勤俭节约的王女士认为剩下的一点点饭菜扔了浪费,于是养成了每天最后一个离开饭桌把“盘子底打扫”干净的习惯。还特别喜欢把盘子里剩的一
一个世纪前,中华民族集贫集弱,老百姓填不饱肚子、营养不良,传染病肆虐。当时,由于结核病泛滥成灾,中华民族因此“获得”了一个屈辱的“绰号”:东亚病夫。一种疾病、一顶帽子,一戴就是百余年。   今日中国,国富民强,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吃饱、住好早已不成问题。然而,富而不贵不算富贵,饕餮贪饱不等于吃好。如果说,结核病是昔日贫穷病的代表,那么血管病已日渐成为今日“富贵病”的典型,正日益呈现出高发病率、
健康日历    4个步骤控制哮喘  5月4日是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仍然延续了自2007年以来的主题,即“控制哮喘你能行”。到底如何控制?由世界卫生组织等发起的“全球哮喘战略计划”中建议采取以下4个步骤:①遵照医生嘱咐服药。②知道引起哮喘症状的原因,并懂得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动物毛发、灰尘、强烈气味或喷剂、来自花草树木的花粉、香烟等。③医生是帮你控制哮喘的伙伴。即使自我感觉良好,
当夫妻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或者离婚的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性格不和”。那么性格与婚姻究竟有哪些关联?“性格不和”是否可以成为离婚或者夫妻争吵的主要原因呢?  生活实例  刘女士与张先生是通过相亲走到一起的,两个人很相爱。刘女士毕业于某名牌大学,是一家证券公司的经理,事业有成。张先生比起妻子逊色了很多,但他对妻子很不错。虽然恋爱期间也时常争吵,但他们还是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谁知,婚后矛盾冲突却
高血压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是否“听话”——对治疗的依从性是影响降压达标的重要因素。有调查显示,治疗1年时,高血压患者对服用1种降压药物的依从性比服用2种降压药物高出20%~30%。这表明,应用降压药物种类越少,患者依从性越好,有利于长期治疗。  大量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呈对数关系,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心、脑、肾和血管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终点事件亦随之增高,而积
问:近几年,北方遭遇多次沙尘天气,上海也受到严重影响。著沙尘天气外出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旖进行防护?  答:通常,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过滤作用,但沙尘这种恶劣天气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因此,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应该呆在门窗紧闭的室内,尽可能远离粉尘源。若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在室外活动,最好用湿毛巾、纱巾、口
消化科的患者中很多都有“消化不良”症状,对这些患者,医生不希望漏诊癌症,因此,常常建议患者先做胃镜检查。但是,很多患者,尤其是年轻的患者,一方面觉得自己年轻,发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概率比较小。另一方面,出于对胃镜检查的恐惧,许多患者不愿意做。  那么,出现上消化道“报警症状”的患者是否应该做胃镜检查7做了胃镜检查,是否就可以准确预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7    什么是报警症状?    包括吞咽困难
5个开创性贡献    2004年7月23日,200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闭幕式暨“全球华人杰出生物科学贡献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吴旻获得生命科学贡献奖。吴旻走过的道路,也正是新中国医学遗传学发展的道路。  早在1996年,吴旻就获得中国工程院第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介绍概括出了吴旻的5个开创性贡献。  ·开创我国人体细胞遗传学新领域  
腊肉制品具有肉质紧密坚实,色泽红白分明。滋味成鲜可口、风味独特、耐贮藏等特点,成为中国各地百姓喜爱的食品。随着商品流通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买到各种产地的腊肉制品。如何选择安全,质量好的腊肉制品呢?  由于各地地理、气候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便有了各式各样风味独特的腊肉制品。从腌制的工序来说,西南地区喜爱麻辣,南方喜甜,而北方稍咸;从干燥工序来说,南方潮湿,常用烟熏火烤,北方却可阴干晒干。如土家烟熏腊肉
我是一名尖锐湿疣患者,试过很多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明显。请问专家,这种疾病应该如何正确治疗?有没有特别有效的好方法呢?    目前,治疗尖锐湿疣并没有对所有人均适用的根治性方法。治疗后,有些患者反复发作,这可能与亚临床感染、潜伏感染或再感染有关。经多次治疗,大多可控制复发;也有少数长期带病毒的患者,经一段时间后,病毒可随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善而被抑制乃至消失。总之,尖锐湿疣治疗并无特效方法,而必须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