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对一个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幼儿时期,作为人生的初始阶段更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38-01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们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在与其他小伙伴的沟通、交流、协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幼儿园教师如果不对孩子们初步形成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与控制,将会导致幼儿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一旦不良习惯形成,再想对其矫正,将会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教育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创设环境氛围
在环境创设上,我们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造型、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活动室是幼儿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还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习惯之星”评比栏,每周评出行为习惯好的孩子十名,将这十名孩子的照片放在栏中,每周更换。有了这个标准,孩子们对每周老师提出的习惯要求就会尽心去做,效果非常好。在室外环境的设置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粘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上下楼梯不拥挤;在花园里,用一只机灵的小猴子提醒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等。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结合一日常规
幼儿在园一日常规生活环节占在园生活的50%-60%,因此,在常规活动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运用童谣就是有效途径之一。童谣、儿歌朗朗上口,简单易记,比较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点,我们搜集了良好生活习惯的童谣、儿歌教给幼儿,将一日常规生活用这些童谣、儿歌串联起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忆和理解,既能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在学唱歌谣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强化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例如:通过儿歌《好宝贝》好宝贝,你真棒,小手洗干净,坐在小桌旁,青菜水果我最爱,营养丰富好美味,饭菜可口不用喂。通过反复吟诵儿歌实现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的教育目的。
三、通过区域活动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动手能力,活跃思维,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动作的发展。因此,在游戏中规范幼儿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区域活动能很大程度的满足幼儿对游戏的要求,孩子们在各个区活动时,通过遵守进区规则,已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在角色区“娃娃家”、“小超市”、“小银行”、“美食街”、“美发店”、“小医院”,美工区,科学区,等这些区域进行活动时,孩子们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就会表现出文明礼貌方面的习惯,我们利用孩子自主参与,合作协商等方法,纠正他们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养成文明交往、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物品整理等行为习惯。
四、及时表扬鼓励
喜欢表扬是幼儿的一种心理需求,正如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这正说明教师运用鼓励的评价方式,会有效刺激幼儿的神经中枢,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活跃孩子的思维,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记忆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帮助和巩固孩子通过学习而养成的日常行为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在孩子养成教育过程中应适时采用表扬与鼓励的方法,把口语表扬与肢体语言鼓励结合起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孩子及时整理游戏玩具、捡起地上的纸屑,饭前便后及时洗手,见到老师、家长问好,上课积极发言等一日常规,教师要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与鼓励。语言要温和,态度要亲切,并用微笑与点头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好样的、是正确的,养成自觉遵守一日常规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忽视孩子的闪光点,只看到孩子的不足,并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他们就会产生恐惧感,不再参与任何活动,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恐惧定势,从而丧失信心,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
五、发挥表率作用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教师要做到仪表大方,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亲切;同时,还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时刻注意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提供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如晨间拿玩具时,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请”,然后对孩子说声“谢谢!”教师这样以身作则,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从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同时还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个体的差异性,力求做到因材施教,进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人利.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J].学前教育研究,2014(9):67-69.
[2]徐原慧.幼兒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思考[J].教师,2017(1):108-108.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38-01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们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在与其他小伙伴的沟通、交流、协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幼儿园教师如果不对孩子们初步形成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与控制,将会导致幼儿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一旦不良习惯形成,再想对其矫正,将会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教育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创设环境氛围
在环境创设上,我们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造型、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活动室是幼儿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还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习惯之星”评比栏,每周评出行为习惯好的孩子十名,将这十名孩子的照片放在栏中,每周更换。有了这个标准,孩子们对每周老师提出的习惯要求就会尽心去做,效果非常好。在室外环境的设置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粘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上下楼梯不拥挤;在花园里,用一只机灵的小猴子提醒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等。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结合一日常规
幼儿在园一日常规生活环节占在园生活的50%-60%,因此,在常规活动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运用童谣就是有效途径之一。童谣、儿歌朗朗上口,简单易记,比较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点,我们搜集了良好生活习惯的童谣、儿歌教给幼儿,将一日常规生活用这些童谣、儿歌串联起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忆和理解,既能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在学唱歌谣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强化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例如:通过儿歌《好宝贝》好宝贝,你真棒,小手洗干净,坐在小桌旁,青菜水果我最爱,营养丰富好美味,饭菜可口不用喂。通过反复吟诵儿歌实现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的教育目的。
三、通过区域活动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动手能力,活跃思维,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动作的发展。因此,在游戏中规范幼儿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区域活动能很大程度的满足幼儿对游戏的要求,孩子们在各个区活动时,通过遵守进区规则,已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在角色区“娃娃家”、“小超市”、“小银行”、“美食街”、“美发店”、“小医院”,美工区,科学区,等这些区域进行活动时,孩子们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就会表现出文明礼貌方面的习惯,我们利用孩子自主参与,合作协商等方法,纠正他们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养成文明交往、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物品整理等行为习惯。
四、及时表扬鼓励
喜欢表扬是幼儿的一种心理需求,正如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这正说明教师运用鼓励的评价方式,会有效刺激幼儿的神经中枢,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活跃孩子的思维,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记忆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帮助和巩固孩子通过学习而养成的日常行为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在孩子养成教育过程中应适时采用表扬与鼓励的方法,把口语表扬与肢体语言鼓励结合起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孩子及时整理游戏玩具、捡起地上的纸屑,饭前便后及时洗手,见到老师、家长问好,上课积极发言等一日常规,教师要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与鼓励。语言要温和,态度要亲切,并用微笑与点头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好样的、是正确的,养成自觉遵守一日常规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忽视孩子的闪光点,只看到孩子的不足,并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他们就会产生恐惧感,不再参与任何活动,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恐惧定势,从而丧失信心,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
五、发挥表率作用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教师要做到仪表大方,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亲切;同时,还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时刻注意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提供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如晨间拿玩具时,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请”,然后对孩子说声“谢谢!”教师这样以身作则,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从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同时还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个体的差异性,力求做到因材施教,进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人利.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J].学前教育研究,2014(9):67-69.
[2]徐原慧.幼兒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思考[J].教师,2017(1):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