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点滴语文教学的提问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ma5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就告诉我们,智者善问巧问。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始终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善问巧问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体会。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例如:在讲《风筝》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家庭中总充盈着浓浓的亲情,但有时也会出现令人难堪的矛盾冲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冲突的深入总暗含着社会与时代的内容,那么,鲁迅先生的《风筝》中又有着怎样的社会内容呢?”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如:课文《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教学时,围绕着在情节安排处理上有何特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 渔人顺着小溪划船,迷了路,会怎样?2. 桃花林是个神奇之地,渔人走完桃林吗?3. 再往前走是什么地方?4. 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朔迷离,路能走得通吗?里边有什么?5. 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6. 渔人向桃源人说了什么?7. 桃源人听后为什么皆叹惋?8. 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9. 渔人给外人说了吗?10. 太守派人跟渔人前往,再寻桃花源,找到了吗?这组情景问环环相扣,步步相生,既引起了学生的浓厚的思考兴趣,也使学生理解了情节曲折离奇,悬念迭起的特点。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三、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序上妨碍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钱梦龙先生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两处成功的“曲问”(就是关于“龀”字和“孀”字的理解),结果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连续发问,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例如:课文《变色龙》运用对话和细节描写形象地揭露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欺下媚上、恬不知耻的丑恶面目。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 《变色龙》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2. 这个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3. 课文中的变色龙指谁?4. 这条“龙”变了几次?5. 奥楚蔑咯夫多变的性格是什么样的?6.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典型形象?7. 奥楚蔑洛夫的形象主要用什么方法塑造的?8. 小说除了用对话描写,还用了哪些细节描写?9. 用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这组阶梯问,由浅入深,连续发问,包含了小说主人公、标题含义、故事情节、典型性格、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既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使学生掌握了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五、“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发散思维的提问。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学完《狼》一文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提问:1. 屠户杀狼后何时回家?2. 他向家人说了什么?3. 家人听他叙述杀狼经过后有何反应?4. 从这件事中他们得到什么启示?“隐性言语”,即未曾明言之意。“隐性言语”提问,就是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省略号中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揭示出来。如《一面》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用他那肥厚的手掌在书上拍一拍,又用粗短的手指嗤啦嗤啦地捻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这纸”后面的潜在内容是什么?教师要求学生揭示出来: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表现了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又如学了《岳阳楼记》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表达了他阔大的胸襟,抒发了伟大的政治抱负,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历史上“先忧后乐”的人有哪些呢?学生会联想到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拒绝降元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愚弱国民灵魂的文学巨匠鲁迅,以解救中国人民的苦难为己任,寻求真理,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不惜流血牺牲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横向、纵向思维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广泛性,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总之,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语文教师要成为善问巧问的智者,就要结合教学基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因文制宜,设计角度多,视点高,挖掘深,涉及面广,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凯勒说:“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一所学校,就要为学生营建一个广泛阅读的巨大空间。让书香飘满校园。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阅读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与课内阅读紧密结合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不少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如叶圣陶、张田若、于永正  等都积极鼓励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1、加强引领,形成习惯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神态、一个暗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无不传递着丰富的情感,可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巨大变化。只有师生和谐友好和平相处,才能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取,从而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获得这种情感氛围,我认为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着教学活动,而且感染着每一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收集等方法对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对济南高校学生体育关注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明显提高了济南高校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而且有力深化了后奥运时代“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个性发展理念。并提出了济南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合理化建议,以便对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有借鉴性的参考以及改进高素质综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十一届全
【摘要】本文尝试从分析职校语文教学的主要现状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设定不同任务,并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水平,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长。  【关键词】现状 分层教学    一、引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象地描绘了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如果我们像欣赏庐山的美景一样欣赏职校的学生并充满爱心地去教育他们呵护他们?那这两句不就是我们职校学
【摘要】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们要有信心,耐心,更要倾注全部的爱心去转化,感化每一个后进生。让他们和同龄孩子一样,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双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英语教学;后进生;兴趣;爱心    How time flies!转眼间,在教学岗位上已10多年了。回顾这些年的一线英语教学,体会,感受颇多。尤其是怎样转化英语学习上的后进生,一直是我,相信也是大多数英语教师常常面临的困惑。每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们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陷于一片声讨之中。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把学生教得没有了生气,成了应试的机器人,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没有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众多的报刊媒体在热切关注着,热心语文教改的人士在出谋划策,广大的语文教师也在努力探索。我认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不会阅读一般非专业性的报刊杂志中的文章,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彻底的失败。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对学生识记知识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现在的学生综合素质整体较高,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充电”、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才能站稳和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为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推动有意义的、目标明确的教学对话,要发展和完善有效提问技能,并逐步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转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  
众所周知,中国一度是诗词大国,从《诗经》、《楚辞》、魏晋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名家辈出,精彩纷呈,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养料。选入教材的那些精美的诗词更是一粒粒璀璨的明珠,浓缩着精华,闪耀着光芒。但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却兴趣不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许多教师认为“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多读多背就行了;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创新人才培育中的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来看,大凡成功的合作都是“互动”的结果。课堂教学是特定条件下的社会交往活动,师生同样需要互动。  教师作为主导如何引领整个语文教学在互动中创新,达到培育学生的目的?